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4 19:2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共15题)
1.西方有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创造金字塔的国度是(  )
A.中国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埃及
2.古代希腊文明萌芽了早期人文主义精神。下列言论不是体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是
A.知识即美德 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人非工具
3.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文学中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文学史中最早的史诗,它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
A.莎草文书 B.泥版文书 C.石刻 D.青铜铭文
4.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后与觉善王的女儿耶输陀罗结婚,“耶输陀罗”属于
A.首陀罗
B.吠舍
C.刹帝利
D.婆罗门
5.奥古斯都在公元前18年和公元9年分别订立了《尤利法》和《巴比和波培法》,用来惩罚独身、无子女和通奸,并且对已婚和生育合法子女的罗马公民给予一定奖励。奥古斯都曾规定“凡是生育3个合法子女的妇女都有自主权”。这些法律条文的出台
A.说明古罗马妇女地位普遍提高
B.是基于生产生活和战争困素的考量
C.促进了罗马城邦民主政治发展
D.在适用范围上属于罗马万民法范畴
6.亚历山大东征推广了希腊文化,与此同时,东方文化也不断在对希腊文化进行着反向渗透。这反映了亚历山大的扩张战争
A.造成了东方文明的衰落 B.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C.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D.推广了奴隶制民主政治
7.“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的规定是下列哪位执政官的改革措施?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柏拉图改革
8.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在《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里谈到:“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对引准确理解:
A.国家为每个人提供最好的参政机关
B.国家鼓励每个公民积极参政
C.所有雅典人都能平等地享有民主权利
D.参与政治活是每个雅典人的应尽的义务
9.印度在公元最初几世纪完成的政论著作《政事论》中提出不要把自由民变为奴隶的要求,作者主张奴隶主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奴隶必须向主人缴纳一定数量的收获物,并要服劳役。从材料可以看出(  )
A.封建生产关系可能已经在印度出现
B.《政事论》作者同情奴隶的遭遇
C.印度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D.《政事论》作者认为应该平均分配土地
10.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11.早期雅典土地大部分掌握在贵族手里,他们通过地方宗教组织,将其中一部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实际上是土地上耕种的农奴。农民如果要借贷,只能以妻子、女儿作为抵押,若不能还债就沦为债务奴隶。这一现象的改变是通过
A.“解负令”的颁布 B.财产等级制的推行
C.陶片放逐法的实施 D.伯里克利的津贴制
12.史学家塔西佗在《编年史》中记载:“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这一记载说明罗马
A.元首实行独裁统治 B.维护公民大会的权威
C.建立城邦统治制度 D.确立帝国居民参政权
13.9世纪起,高棉(柬埔寨)国王开始在吴哥通王城建立首都,他将城市设计为印度教世界秩序的缩小映像;12、13世纪,佛教寺庙被添加进这个建筑群中,原有印度教设计结构并未改动。吴哥窟见证了( )
A.印度教衰落,佛教兴起 B.东南亚建筑风格的演变
C.印度的殖民侵略过程 D.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14.位列吉萨三大金字塔之首的胡夫金字塔,最完美地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下列关于胡夫金字塔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多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座
B.国王墓室位于塔底,反映“入土为安”观念
C.塔身为正方锥体,使用淡黄色的石灰石砌筑
D.墓室内壁刻有反映生产生活场景的精美浮雕
15.军队由城邦公民组成。遇到外来侵略,城邦公民即放下犁头,拿出自备武器,穿上盔甲,由推举出来的领袖率领上战场。战事结束后军队随即解散,士兵回到各自工作岗位,耕田的耕田,牧羊的牧羊。公民执干戈以卫城邦,是义务也是权利。这支公民军队最初只是为保卫城邦,后来却成为帝国向外扩张的武力。由此推知此时是
A.共和国早期的罗马 B.春秋战国时的中国
C.中世纪时期的法国 D.共和国鼎盛的雅典
二、综合题
16.下列属于推动古代文明扩展因素的是:___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 ④高山深谷的阻隔
17.古代西亚有辉煌的文化成就,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18.公元27年皮耶罗参加了元老院的盛大仪式,见证了元老院决定授予________为“奥古斯都”称号,自此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
19.社会分工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20.公元前5—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政治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试扼要指出双方在改革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上的不同之处?
(2)分别说出中国和希腊雅典所进行改革的性质。
希腊改革家们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但中国改革家商鞅等人却惨遭不幸,导致中国改革家不幸命运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改革家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21.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大帝国?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古代埃及建造了金字塔,D项正确;中国、古巴比伦和古印度都没有修建金字塔,排除A、B、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人非工具是启蒙时期康德的理论,符合题意,D正确;A是苏格拉底的主张,B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C是智者学派的主张,都属于古希腊时期的言论,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巴比伦记录史诗《吉尔伽美什》等文化成就的形式是泥版文书,B项正确;莎草文书是古代埃及特有的文字记录形式,A项错误;古巴比伦以石刻的形式完整保存至今的《汉谟拉比法典》不是史诗等文学成就, C项错误;青铜铭文是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字记录形式,D项错误。
4.C
【详解】
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第一种姓称为婆罗门,是祭司阶层;第二种姓称为刹帝利,是古印度的军事贵族和世俗统治者;第三种姓称为吠舍,其成员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第四种姓称为首陀罗,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人,社会地位最低。由于觉善王属于刹帝利阶层,所以其女也属于刹帝利阶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排除ABD。
5.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罗马积极对外扩张,对生育多数的妇女授予自主权适应了战争以及社会生产生活对人口增长的需要,故B选项正确;妇女地位普遍提高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罗马此时是元首制,不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212年《卡拉卡拉敕令》才赋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排除D项。故选B。
6.B
【详解】
材料“推广了希腊文化”“东方文化也不断在对希腊文化进行着反向渗透”体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B正确;材料与东方文明没落、改变西方文明进程无关,AC排除;亚历山大建立的是帝国统治,不属于民主政治,D排除。故选B。
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伯利克里作首席执政官时。雅典颁布了“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的规定,C项正确;梭伦改革时期设立了财产等级,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公职, A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时除了十将军委员外公民可以出任所有官职,B项错误;而柏拉图改革并不存在,D项错误。
8.B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国家鼓励每个公民积极参政。故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9.A
【详解】
根据材料“作者主张奴隶主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奴隶必须向主人缴纳一定数量的收获物,并要服劳役。”可知印度这种生产关系已经与封建社会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相同,故选A;材料没有同情奴隶的内容,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提出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没有说“平均分配土地”,D错误。
10.A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是否定式设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公民不包括妇女,所以约翰不能和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其他三项都可能发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11.A
【详解】
梭伦改革时期实行“解负令”,就是把还不起债务沦为奴隶的平民进行解放。A正确;财产等级制度是规定拥有财产不同享有的权力也不同,B错误;陶片放逐法是投票选出不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统治的人,C错误;津贴制是鼓励公民参政的措施,不符合题意,D错误。
12.A
【详解】
材料反映了屋大维将军事、行政、立法等权力集于一身,独揽国家一切权力。结合所学知识是可知,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行独裁统治,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屋大维独揽大权,没有涉及公民大会的信息,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城邦统治制度就已经建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屋大维独裁统治,没有体现居民参政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
吴哥通王城由最初受印度教影响再到受佛教影响,而印度教和佛教都属于印度文化,所以这说明了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故选D;佛教寺庙被添加进这个建筑群不能说明印度教衰落,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仅根据吴哥通王城一地不能说明东南亚建筑风格发生演变,排除B;材料主要强调了印度文化的影响,而非印度的殖民侵略,排除C。
14.B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胡夫金字塔是众多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座,故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国王墓室位于最上面,寓意法老可以沿着天梯到天上去, 故B项说法不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胡夫金字塔为正方锥体,使用淡黄色的石灰石砌筑,墓室内壁刻有反映生产生活场景的精美浮雕是胡夫金字塔的特征,故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5.A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经历了由共和国到帝国时期,城邦公民训练有素,为对外扩张奠定基础,故A选项正确;春秋战国时的中国没有对外扩张,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事共和国时期的罗马,而不是中世纪的法国,故C选项错误;共和国鼎盛的雅典没有对外扩张,故D选项错误。
16.①②③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及复杂的社会组织 是推动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因素,①②③符合题意;高山深谷的阻隔不利于古代文明的扩展,④不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③。
17.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故①是楔形文字;②是《吉尔伽美什》。
18.屋大维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19.(1)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2)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3)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4)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分工的表现可从农业与手工业分离、商业的出现、管理人员的出现及早期城市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0.(1)背景:中国一奴隶制走向崩溃,诸侯列国崛起称雄。希腊一城邦共和制逐步发展,平民与贵族阶级矛盾激烈对抗。核心内容和结果:中国一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确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天下打下基础。希腊一减轻贵族特权,扩大平民公民权;缓和了城邦阶级矛盾,确立了民主与法制。
(2)中国是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希腊、罗马是奴隶主贵族进行的民主政治改革。
(3)原因:中国的政治专制制度决定,政治改革家是巩固君权统治的工具,容易成为牺牲品。
标准:主要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详解】
(1)背景:据材料“公元前5—3世纪的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奴隶制走向崩溃,诸侯列国崛起称雄。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制逐步发展,平民与贵族阶级矛盾激烈对抗。
核心内容和结果:中国:据所学可从战国时期的改革发展了经济、富国强兵;并确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天下打下基础等方面回答。
希腊:据所学可从希腊罗马改革打击了贵族特权、扩大平民公民权;缓和了城邦阶级矛盾、确立了民主与法制等方面回答。
(2)据所学可知,中国战国时期的改革是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希腊、罗马是奴隶主贵族进行的民主政治改革。
(3)原因:据所学可从中国的政治专制制度决定、政治改革家是巩固君权统治的工具、容易成为牺牲品等角度回答。
标准:据所学可从主要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方面回答。
21.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古代文明各自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古代著名的大帝国有: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