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物态变化 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强化(共4套 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 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强化(共4套 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2 18:02:13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强化(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真空镀膜是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从而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能够完成真空镀膜的原因是( )
A.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
B.金属熔化后再凝固到玻璃镜头上
C.金属升华后再液化到玻璃镜头上
D.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冰融河开 B.仲夏,晨雾萦绕
C.深秋,霜染红叶 D.寒冬,雪漫泉城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
A.“草木摇落露为霜”一霜的形成是凝固
B.“欲渡黄河冰塞川”一冰的形成是凝固
C.“天接云涛连晓雾”一雾的形成是液化
D.“将登太行雪满山”一雪的形成是凝华
4.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B.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华而造成的
C.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D.把﹣10℃的冰拿到0℃的恒温房间里,一段时间后,它会慢慢的熔化成水
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B.将湿毛巾展开晾晒
C.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6.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7.以下测量中,3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刻度尺3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用停表3次测量乒乓球从同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的时间
C.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3次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D.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3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8.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则标准大气压下 48℃的海波(  )
A.处于固态 B.处于液态 C.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都有可能
9.炼出来的钢水倒入模具后,能正确表示出钢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10.小丽发现用电吹风吹干湿发时,用高速热风并将头发散开,会干的更快些,她与同学们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头发干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B.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C.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有什么关系?
D.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什么关系?
11.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大雾弥漫
C.晚秋,霜打枝头 D.严冬,冰封江面
12.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
A.凝华、凝固、汽化 B.熔化、凝华、液化
C.液化、凝固、凝华 D.汽化、升华、熔化
13.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4.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_______,当这支温度计示数为______时,刚好和实际温度相等。
15.目前,余江区正在改造各条主大道并铺设沥青,沥青路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软,由此可知沥青是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化没有 ______。
16.如图所示是一只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只温度计的两端没有画完整,请你帮忙读出这只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
17.如图,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______(选填“a”或“b”)玻璃内侧有小水珠,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8.图中温度计读数正确的是______。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得出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这种晶体在90时处于______态,加热6分钟时该晶体处于______状态。
20.冰是由水________而成的,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曾到-52.3,要测此气温,应使用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水银、酒精熔点分别为-39、-117)
三、实验题
21.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_____min。
(2)由图像知凝固点为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填“高”或“低”)了。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填“变多”“变小”或“不变”)。
(4)暴雪天后,环卫工人会向积雪的路面撒些盐,目的是白天可使雪______熔化;晚上降温后,已熔化的雪水______凝固(选填“难”或“易”)。
22.在“探究水沸腾特点”的实验中,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甲所示的A、B两套实验装置(酒精灯的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小乐应选取________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小乐发现加热了较长时间水的温度才达到90℃,原因可能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水温到达90℃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此时当地大气压强________(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1标准大气压。
(4)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破裂,如图丙所示,其中气泡中的“气”指的是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空气”)。
(5)将装有甲醇液体的试管放入沸水中,一会儿发现甲醇开始沸腾(如图丁所示),这说明甲醇的沸点___________水的沸点(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
23.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_______。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 _______(写出一条),该方法还可以使晶体的温度升高较 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 ___________℃,熔化经历了 ________min。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________,晶体可以继续 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由实验可知,当该晶体的温度处于48℃时,其状态是 ___________。
A.固态
B.固液共存态
C.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A
4.B
5.D
6.C
7.D
8.D
9.D
10.B
11.A
12.C
13.D
14.30℃ 50℃
15.非晶体 熔点
16.-12
17.b 液化
18.乙
19.乙 80 液 固液共存
20.凝固 酒精
21.10 -2 低 变多 易 难
22. 加盖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水太多 99 低于 水蒸气 低于
23.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 采用水浴法 慢 48 5 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 吸收 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强化(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领略了诗词的优美,下列哪句诗词的描述中包含凝固现象(  )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云开雾散旭风暖,园中种下牡丹花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2.“中国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与节气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C.“一场秋雨一场寒”,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吸热
3.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为防止火箭喷出的高温燃气将发射台烧坏,在发射台底部有两个互相连通的加满了水的巨大水池,随着火箭升空,池中会冒出团团“白气”,则这些“白气”是(  )
A.火箭尾部喷出的水蒸气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池中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D.燃料燃烧后冒出的白烟
4.下列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A.莲湖区冬季最低气温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健康学生的体温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5.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钨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3410 1535 1515 1083 1064
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在-265℃时氮呈固态
C.铜球掉在铁水中不会熔化
D.-40℃的气温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6.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t1时刻物体的温度比t4时刻小
C.t2时刻物体的温度比t3时刻大 D.在温度为0℃时,物质开始变为固态
7.炎热的夏天,教室里吊扇吹来的风使人感到凉爽,是因为吊扇吹来的风(  )
A.使室内气温降低
B.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C.温度比周围空气低
D.吸收了人体周围空气的温度
8.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出现了许多水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 B.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9.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B.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D.融雪比下雪冷是因为雪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10.下列生活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速度的是(  )
A.人们用塑料袋将鲜橙包裹起来 B.人们将暴晒在阳光下的鲜花搬到阴凉处
C.人们总是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老师倒出适量酒精后迅速把瓶盖拧紧
11.过去常用的冰箱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如图所示,这是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利昂在冰冻室内液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B.氟利昂在冷凝器内汽化、放热,把冰箱内的热放出
C.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可以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从冰箱内拿出的冰冻饮料会“冒汗”,这是液化现象
12.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娟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加热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①石蜡是非晶体
②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③海波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④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3.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制造烟雾缭绕的“仙境”,它是利用干冰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吸热降温,然后舞台上方的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遇冷放热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烟雾缭绕的“仙境”。
14.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火箭升空瞬间,其下方的水池上会产生巨大的白色“气团”。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_______和液化;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材料,它能在高温下迅速 _________、_______(选填两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些物态变化均需吸热从而避免烧坏火箭。
15.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的两点,则C处的温度是______℃。
16.2020年5月27日,我国完成了珠峰测量任务。小明观看了登山运动员登山过程的视频后,立志今后加强锻炼身体,长大后参与珠峰测量。小明登顶珠峰后测量气温应选用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示数为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熔点是﹣39,酒精的熔点是﹣117)
17.如图是给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此物质为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0﹣2min内,该物质处于______态,在2﹣5min内物质处于______状态,在第5min以后该物质处于______态,这个过程是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由图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18.荀子的名篇《劝学》中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句中的“寒”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水变成冰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19.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若不推拉活塞,可以通过______温度的方法也可使液态乙醚消失。
20.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反映了一个共性问题是 ___________。
21.家用液化石油气是用______的方法,使它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中的;使用时,打开阀门,它迅速______变成气体。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摸阀门,会感觉到阀门处的温度较______(填:“高”或者“低”)。
三、实验题
22.有两个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他们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第3min开始熔化,第7min熔化完毕;石蜡在加热过程中先变软、再变粘稠再变稀,最后变成液态。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温度/℃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1 54 57
石蜡温度/℃ 42 43 44 45 47 48 49 51 52 54 56
(1)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
(2)海波的熔点为______℃。
(3)海波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海波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5)石蜡熔化过程中,______。
23.在“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当地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1)实验中对该物质采用的加热方法是______。
(2)试管内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DE段该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根据描绘的图象,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该物质熔化前升温比熔化后______。(选填“快”或“慢”)
24.如图1是小明在研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图。
(1)观察实验装置图1,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a)、(b)所示,则图 _____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 ___________;
(4)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3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___________不同;
(5)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 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C
7.B
8.C
9.D
10.C
11.D
12.D
13.升华 水蒸气 液化
14.汽化 熔化 汽化
15.2
16.酒精 热胀冷缩 35~42 36.5
17.晶体 固 固液共存 液 吸收 220
18.温度 凝固
19.汽化 压缩体积 升高
20.凝固 熔化 温度不变
21.压缩体积 液化 汽化 低
22. 48 晶体 保持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3.水浴法 B 晶体 液态 50 慢
24.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到烧杯底部 自下而上 a 水沸腾需要不断吸热 质量 固液共存 晶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强化(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标准大气压下,-5℃的冰块在0℃的水中会熔化
B.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关于水银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 36℃~37℃,所以气温 35℃时人会感觉凉快
B.水银温度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先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
3.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某同学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8℃,则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
B.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C.使用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用实验室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
4.下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铁做导线比用铜更易熔化
B.在零下260℃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35℃的气温
D.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5.一位护士用甩过的体温计测量了甲的体温后,没有将水银甩下去,又测量乙、丙两人的体温,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8℃。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8℃ B.三个人的体温都是38℃
C.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都低于38℃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8℃
6.如图所示,在密封的试管底部放入少量的碘。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已知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600℃,则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将试管(  )
A.放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7.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B.体温计可以使用沸水消毒
C.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
8.如图,大雁塔北广场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舞动,供人们欣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游客听见的音乐声是喷泉喷出的水振动产生的
B.喷泉周围的温度较低是因为水发生了凝固形成的
C.游客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
D.工作人员把夜晚表演时的音乐声调得较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
B.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弦外之音,这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
C.营养专家建议,炒菜时不要先把盐直接撒在高温的锅里,而是在炒熟的菜准备装盘的时候撒少许盐,这是为了减少盐的汽化
D.妈妈们对厨房里的油烟很烦恼,附着在厨房门窗上的“油糊糊”,是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10.如甲图所示,试管和烧杯内盛有0℃的碎冰块,对烧杯缓慢加热,如乙图所示,把盛有水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水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甲实验中,当烧杯中有一半冰块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可能有小部分熔化
B.在甲实验中,不论加热多长时间,试管中的冰也不可能达到熔点
C.在乙实验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一定不能沸腾
D.在乙实验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一定不能达到沸点
11.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6℃,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6℃,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3℃,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  )
A.35℃ B.30℃ C.33℃ D.37℃
12.对以下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物态变化相同,其形成过程都需要吸热
B.③、④物态变化相同,其变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C.②中“白气”的形成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所冒的“冷气”的形成过程,都需要放热
D.④中冰冻的衣服晾干过程,不能吸热
13.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为防止火箭喷出的高温燃气将发射台烧坏,在发射台底部有两个互相连通的加满了水的巨大水池,随着火箭升空,池中会冒出团团“白气”,则这些“白气”是(  )
A.火箭尾部喷出的水蒸气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池中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D.燃料燃烧后冒出的白烟
1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体育场上的“蜡浴”就是将液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此过程伴随的物态变化的图象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5.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结冰。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 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冰的 ___________。
16.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 __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 ___________现象。
17.(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其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8℃,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8℃。若用此温度计测量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6℃,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______;
(2)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桌子的高度为0.900米,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0.980米,则这张桌子的实际高度约为 ______米。
18.小华在家烧水,当水沸腾时他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 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水沸腾后小华把水壶从火焰上拿开,发现水会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持续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9.有关厨房里的物理现象,液化石油气是在一定温度下利用加压方法把石油气体 _______(填物态变化)装在钢罐里;冷却食物时,用冰块效果更好,因为冰在 _______(填物态变化)时要吸热;冰箱里拿出的冻肉上面有一层白霜,是水蒸气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 _______的原理;食物油炸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 ________高;为了防止新鲜蔬菜中的水分蒸发我们往往给它裹上一层保鲜膜,这是通过 _______方法来减慢蒸发的。
20.“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小梅联想到物理课上学到的热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露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霜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要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21.如图所示,制作冰糖葫芦时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放入锅中蘸上糖浆、等待山楂上的糖浆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酸甜可口的冰糖胡芦就做好了。
2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飞机在空中喷撒干冰,干冰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遇冷______成小水珠或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人工降雨。(以上各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题
2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分组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此时应适当将 ____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者“B处向下”);
(2)小红这组用半杯水做实验,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的a所示,根据实验观察到水沸腾现象是 ______(填“丙”或“丁”)图。若用一杯水做实验,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 _______(填“b”、“c”或“d”);
(3)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___________,说明该地区的气压 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4)当水沸腾时,烧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杯中冒出的水蒸气 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该过程要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5)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___________;
(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戊所示设锅内外水的沸点相同。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 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24.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实验中观察到图甲和图乙所示两种情况,你认为图_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景(选填“甲”或“乙”);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此时的气压___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1标准气压。水沸腾时需要___________热,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___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 90 92 94 96 98
时间/min 5 6 7 8 …
温度/℃ 99 99 99 99 …
(4)小明发现水在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 后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5)另一小组的小冬同学在实验中将水加热到沸腾时共用3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冬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
25.如图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同时将水加热16min;
(1)除了图中指示的器材,还需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
(2)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3)请根据图像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______;
(4)如图丙中______是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况。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A
4.A
5.A
6.A
7.C
8.C
9.B
10.C
11.B
12.C
13.C
14.D
15.降低 熔点
16.升华 汽化 液化 凝华
17.20℃ 0.882
18.甲 吸热
19.液化 熔化 凝华 增大 沸点 减慢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20.液化 凝华 放出
21.熔化 放出 凝固
22.升华 液化 凝华 熔化
23.A处向上 丙 c 99℃ 小于 液化 放热 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能 不会
24.高 甲 99 低于 吸 温度保持不变 液化 使用初温更高的水进行实验(或适当减少水量等)
25.秒表 99 水初温低 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拓展强化(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体育场上的“蜡浴”就是将液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此过程伴随的物态变化的图象为(  )
A. B.
C. D.
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的热现象场景。下列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从冷水和热水中取出的两只手同时放入温水里,感觉冷热不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准确的
B.自制简易冰箱,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保鲜食物
C.炎热的夏季户外游泳刚上岸的人感觉冷,是因为水太凉了
D.水烧开时冒出浓重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娟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加热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①石蜡是非晶体
②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③海波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④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水,玻璃试管内盛有表所列的一种液体, 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1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沸点/°C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5.如图所示,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物质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为非晶体
C.温度为80℃时该物质一定是固态
D.t1~t2时段,物质温度不变但持续放出热量
6.在生活中,人们常把盛食物的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锅里的水和碗中的水是否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者同时沸腾 B.锅里的水先沸腾,碗中的水后沸腾
C.碗中水的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锅里水的温度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7.2021年4月29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关于火箭发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箭中用作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
B.火箭的下方有一个巨大的水池,发射时可以利用水的汽化吸热,保护发射装置
C.点火后,水池上方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水汽化形成的
D.火箭的涂层中含有易熔化或升华的物质,高温条件下可以从火箭上吸热
8.注射新冠疫苗是防控疫情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我国目前上市的新冠疫苗已达四种。据了解疫苗需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存疫苗的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B.注射疫苗时听到的广播通知声一定属于噪声
C.冰箱冷冻室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注射疫苗前用酒精对皮肤消毒,酒精蒸发吸热使皮肤感觉凉爽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
B.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弦外之音,这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
C.营养专家建议,炒菜时不要先把盐直接撒在高温的锅里,而是在炒熟的菜准备装盘的时候撒少许盐,这是为了减少盐的汽化
D.妈妈们对厨房里的油烟很烦恼,附着在厨房门窗上的“油糊糊”,是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10.如图甲,某同学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
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快
11.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这种灭火器钢瓶里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压缩体积 D.增大体积
12.“中国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与节气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C.“一场秋雨一场寒”,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吸热
二、填空题
13.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 __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 ___________现象。
14.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选填“>、=或<”)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15.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反映了一个共性问题是 ___________。
16.今年我市多次实施人工降雨,在云层中撒入大量干冰,干冰很快 _____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___________成小冰晶或 ___________成小水滴,当云层中的冰晶和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7.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飞机在空中喷撒干冰,干冰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遇冷______成小水珠或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人工降雨。(以上各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8.“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小梅联想到物理课上学到的热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露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霜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要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19.在图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如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___________。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三、实验题
20.图所示是四个小实验,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所学知识,把下面有关这四个实验的描述补充完整。
(1)图A: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后,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___________遇冷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霜;
(2)图B: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落,这是冰棍周围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___________;
(3)图C:为证明桌子能够传声,需要用手___________(选填“轻”或“重”)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耳朵靠近桌面但不接触桌面的小华在空气中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划桌子声;再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___________,使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
(4)图D:在空罐的罐底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白天将小孔对着室内的窗户,可观察到户外景物呈现在塑料膜上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器材时,按 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
(2)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 ___________(选填“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给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 ___________状态,从图像中可得出,冰在熔化过程中要 ___________,但温度 ___________。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象中的DE段,由此判断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___________热量。
22.小聪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探究 “水的沸腾”实验。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_____的温度计;
(2)在图(A)组装器材的顺序应按 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3)小聪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B、C所示,则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小聪与小红在同一组做实验,小红按下秒表,每隔1min通报小聪,要求小聪读数,并及时记录自己看到的温度计示数,但小聪每次都迟5s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小聪也要在小红绘制的图像(图D)中根据自己的数据绘制图像,小聪的图像应在小红的______(左/右)边;
(4)实验时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填序号)①得到可靠的结论;②减小实验误差。同班的二、三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仪器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E;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D
6.D
7.C
8.D
9.B
10.D
11.C
12.A
13.升华 汽化 液化 凝华
14.< 小
15.凝固 熔化 温度不变
16.升华 凝华 液化
17.升华 液化 凝华 熔化
18.液化 凝华 放出
19.酒精
20.水蒸气 凝华 液化 小水滴/小水珠 轻 不能 不变 倒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1.自下而上 碎冰 受热均匀 固液共存 吸热 不变 低于 不能吸收
22.液体热胀冷缩 水银 自下而上 C 左 ① 水的质量不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