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大自然的语言》的4到5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B.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C.物候观测比气象仪器复杂灵敏。
D.北京的物候记录很详细。
2.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在艺术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
B.寒冬腊月,屋外衰草连天 , 大兴西甜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百年风雨回眸,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年年如是。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 ; ”。 B.、 、 , 。”
C.、 , ; 。” D.。 、 , ”。
4.白居易的诗歌《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以下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纬度的差异 B.经度的差异 C.高下的差异 D.古今的差异
5.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割麦插禾 消声匿迹 内陆 孕育
B.北雁南飞 冰雪融化 抽青 物侯
C.花香鸟语 籁籁落下 山脚 海棠
D.衰草连天 草长鹰飞 农彦 灵敏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色彩,_____________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②文化是传承的,但也是发展的,这是一个不断_____________与改变的过程,因此,研究文化现象,必须注意其时空背景,切忌在大时段上笼统言之。
③一种幽暗的光_____________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A.描绘 延伸 弥散 B.点染 延伸 弥漫
C.描绘 延展 弥漫 D.点染 延展 弥散
二、语言表达
7.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示例: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大自然的_____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农谚”即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总结了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请同学们向有经验的老人请教,收集两条农谚。
三、综合性学习
9.八年级(2)班以“气象物候”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请仿照示例,从二十四节气(如冬至、霜降、芒种)中任选两个解释含义。
示例:清明。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
(2)你的同学小芳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奇特,请你从物候学的角度对这句诗提出不同的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0.对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纬度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最重要的因素。
B.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C.物候变化对动植物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D.研究物候现象有助于农业发展。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的例子,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B.选文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种因素。
C.“凡是近海的地方”中的“凡是”强调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与农业丰收有密切的关系。
12.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此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B.“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C.在说明经度的差异这个影响物候的因素时,因为这是读者最为熟悉的因素,用两个常见的例子使读者感到更亲切。
D.最后一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古今差异。
13.下面的说法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语言”指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B.从选文中可以知道,纬度、经度与地势高下的差异三方面决定了物候来临的时间。
C.④段中的最后一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D.所选的五段文字之间的层次关系应该这样划分:①|②③④|⑤。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李定广
①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推动了全民热爱诗词、学习传统文化的时代浪潮,“飞花令”就是这个浪潮中飞得最高的一朵浪花。如今,飞花令不仅成为大众流行词汇,而且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那么飞花令是怎么来的?古人是怎么玩的?今人又有哪些玩法?
②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古代宴会中,为了佐饮助兴,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其号令,轮流做指定的游戏,违令或输的人饮酒。酒令种类成百上千,经久不衰,其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则喜欢玩“雅令”。古代“雅令”的玩法又分三种:第一种是现场创作诗文,第二种是说出前人的诗文名句,第三种是前人的诗文名句与现场创作诗文相结合。
③唐宋时期“雅令”盛行,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唐宋“小令词”,比如《调笑令》《三台令》。唐代诗人王建的《调笑令》曰:“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酒宴上创作出这样诙谐又经典的“雅令”,无疑会给酒宴带更添趣味。
④明清以来,“雅令”中玩得最多的就是飞花令和顶针续麻。顶针续麻就是我们现在玩的诗词接龙,这里暂且不表。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说不出或者说错了诗句要罚酒。若在座的都是高手,则增加难度,对“花”字的位置作出严格要求,一般是依次出现。如第一人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在第一字,第二人说“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这样依次类推,不断循环。“飞花令”在明代越玩越火,后来逐渐不局限于“花”字,诸如“春”“月”“红”等这些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也成为飞花令的常用令字。
⑤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令骤然沉寂,无论是在现实酒宴中还是在大众读物里,基本消失了踪影。直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再次回归,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惊艳感受。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对旧式飞花令进行了三点改造,让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土壤。
⑥首先,降低难度门槛,让飞花令大众化。旧式飞花令主要活跃在文人雅士的宴会中,而现在它真正活跃在寻常百姓家了,如以“飞”单字、常见字为主,且不限定“令字”在诗句中的位置,这样就能让全民都“玩得起”。
⑦其次,创造新的有“难度梯队”的玩法。为了适应比赛,也为了一些诗词高手的需求,《中国诗词大会》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变种,并不断翻新,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老玩家,都能享受到飞花令的乐趣。
⑧再次,让大众感受到飞花令的美感。旧式飞花令一般只说一句诗词,改造后的飞花令要求必须说两句。这使飞花令更加能展现出中华诗词的节奏、整齐美以及韵律美。
⑨玩新式飞花令,颇能体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又能表现敏捷和机智,更能展现中华审美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新式飞花令,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之一。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5月,有删改)
14.下列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飞花令早期以“花”“月”等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为常用令字。
B.文章第①段结尾,连续提了三个问题,这是设问的修辞方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说明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对旧式飞花令进行改造时,采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D.降低飞花令的游戏难度,使得它更加大众化,也是为了让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土壤。
15.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
16.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旧式飞花令主要出现在文人雅士的宴会中,而现在它真正活跃在寻常百姓家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只吃一种食物,我们能活吗
①只吃一种食物,会发生什么呢?有没有哪种食物是相对来说更有营养的,能支撑我们活得更久呢?
②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多数人都喜欢的美味的肉类,肉类富舍蛋白质以及我们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但是只吃肉可不可行?红烧排骨香气四溢、美味的牛排让你口齿留香,只吃猪肉或者牛肉的生活一定很美好吧?那可不见得。由于无法从食物中摄取任何葡萄糖,你的身体将会另谋出路,从你自己的脂肪和肌肉中摄取能量,于是你的脂肪和肌肉不断消失,你慢慢变得骨瘦如柴。而且只吃这些肉会造成维生素C严重缺乏,而维生素C是制造胶原蛋白的小能手。长此以往,你将会得坏血病,整日无精打采,肌肉疼痛,全身长着红斑,面容枯槁,牙龈肿胀出血。肉类本身就缺乏纤维素,培根、香肠、热狗这些加工肉类长期过量食用更是会致癌。如果三餐只吃培根,那问题可能就更严重了。比如一个人每天吃51克培根,他得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几率将增加18%。只吃脂肪含量低一些的瘦肉也会让肝脏不堪重负,影响其处理蛋白质的能力。
③那么,只吃谷物、蔬果呢?它们都属于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会向你的身体提供葡萄糖,而葡萄糖能够转化为支持身体基本功能的能量。但是身体将会极度块乏蛋白质、而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身体分解肌肉来得到所需的氨基酸。为了得到足够的能量,身体吃掉的可不仅仅是让你显得强健、帮助你突显好身材的肱二头肌,那些以肌肉为主的器官(比如心脏)以及身体组织也会变得表弱。心脏都不再强健,人的身体状态也自然会每况愈下。
④这样看来,肉类和大多数谷物、蔬果都不符合条件。肉类不含纤维素,也没有重要的维生素。谷物、蔬果富含维生素和糖类,但即便吃一大堆,它们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脂肪和蛋白质。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食物能为我们身体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
⑤土豆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它作为一种富含淀粉(可转化为葡萄糖)的食物,竟然还含有许多蛋白质以及多种氨基酸。澳大利亚有一个叫泰勒的瘦身者,坚持一整年只吃土豆,体重从151.7千克减到了99千克。当然,土豆中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很难满足每天推荐的摄入量,尽管泰勒每天食用大约4﹣5千克土豆,后来还在餐单上增加了红薯(可以为身体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E、铁、钙),身体仍旧会缺少维生素B、锌以及许多矿物质。由于营养不足,他消耗了大量身体里本来存储的脂肪。继续这样吃下去,疾病是难以避免的。
⑥对于人类来说,食物中的一些重要的营养物质还没有走入我们的认知领域。或许短期内缺乏这些物质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长期单一饮食,缺乏这些神秘物质,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⑦因此,膳食平衡十分重要。最佳的饮食需要保持食物的多样性、确保营养物质全覆盖,因为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提供给你生存所需的全部营养。身体为了帮你活下去而向你索取的营养其实可能并没你认为的那样多,但是把这些身体所需的物质从餐盘中取走我们就一定会走向死亡。
【注释】①培根:由英语“Bacon”译音而来,其原意是烟意肋条肉(即方肉)或烟意成背脊肉。培根是西式肉制品三大主要品种(火腿、香肠)之一。
(1)本文按照 _____(说明顺序),说明了“只吃一种食物,我们不能活”的原因是:_____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好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或许短期内缺乏这些物质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辣条的是是非非
①辣条是让中国孩子印象深刻的一种零食,它凭借低廉的价格、简单粗暴的口感,获得了无数孩子的青睐。校园零食届辣条称第二,没谁敢称第一!但是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一些辣条生产厂家卫生状况差的乱象被曝光,再度引发了人们对辣条这种食品的关注。
②很多人认为辣条是用面粉油炸出来的,事实并非如此。辣条用的生产工艺叫挤压膨化。就是把面团放入螺旋杆挤压膨化机内,挤压膨化机会在很小的空间里,对面团施加很大的挤压力,使面升温,以把生面团加热到熟透。随后,面团从另一端的小孔中挤出。挤出时,压强骤然降低,面团里的水分直接蒸发成水蒸气。原来的生面团就这样变熟,不仅具有韧性,而且还蓬松多孔,这就是辣条面胚。接着就是把各种香料、辣椒、食品添加剂等,调成特制的辣椒油,跟面胚拌在一起。包装之后,就是我们买到的辣条啦。
③其实制作辣条就是这么简单,真正复杂的成分就是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包括各种人工甜味剂、防腐剂、食用香精等。人们大多认为辣条好吃是因为加入了大量的糖,其实辣条在制作过程中是不加糖的。辣条中加入的主要是各种人工甜味剂, 这些甜味剂比蔗糖甜上百倍到上万倍不等。为什么这样呢?这可能是由于辣条本身的油含量多、水含量少。由于蔗糖难溶于油脂,如果用蔗糖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那么多的糖根本无法溶解在面团内那一点点水里, 这样会导致糖析出来,影响口感。而人工甜味剂只要加一点点,就能达到预定的甜度,就不用考虑溶解度的问题了。在辣条中,一般还有脱氢乙酸钠、柠檬酸钠、葡萄糖酸、山梨酸这些防腐剂,这样,无论是辣条表面的油,还是里面的面胚,都被防腐剂照顾到了,整个产品就更不容易腐坏变质。至于食用香精,不用说,当然可比辣条的口感更好,吃起来更香了。
④因为辣条加工简单、利润率高,所以很多辣条都是不正规的作坊制作出来的,确实存在卫生条件差、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没有检验设备等现象,让很多人吃出了急性肠胃炎,这都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可是有些人觉得,吃那些从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干净卫生的辣条,对健康就没什么影响了。其实,就算做到干净卫生,辣条也无法摆脱高油、高盐、高添加剂的原罪。辣条的含盐量是惊人的,如果你吃了一包辣条,就算别的啥都不吃,那么你摄入的钠已经达到了每天需要量的1.4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天食用钠的量最好不要超过2克,否则容易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等疾病。除了钠含量的问题,辣条还属于高脂肪食物。吃一包辣条,摄入的脂肪约占每天摄入脂肪量的1/4.如果你把辣条当成日常零食,那肯定会越吃越胖,患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也会增加。除此之外,辣条中的食品添加剂常常是超标投放的,这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不管你有多么喜欢吃辣条,也请你浅尝辄止。
18.从选文内容看,人们对辣条的认识存在着哪些误区?
19.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
辣条中加入的主要是各种人工甜味剂,这些甜味剂比蔗糖甜上百倍到上万倍不等。
20.第③段画线句中“一般”能否删掉?为什么?
21.为什么干净卫生的辣条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D
6.B
7.大自然的气味语言: 碧绿的西瓜地里,一缕清新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让人感受到夏天的丰盈与收获。
8.示例:(1)瑞雪兆丰年。(2)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3)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9.(1)示例一: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示例二:立夏,夏季的开始;示例三: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示例四: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2)示例:小芳,你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认为玉门关处于西北地区,常年多风,黄沙漫天是常见的现象,所以应该是“黄沙远上白云间”,你认为呢?
10.B
11.A
12.C
13.C
14.A
15.“之一”的意思是其中的一个。说明了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中的一种,但并不是唯一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其它酒令游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6.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旧式飞花令主要出现在文人雅士的宴会中,与现在飞花令活跃在寻常百姓家行比较,突出说明了现在的飞花令,通过降低难度门槛,已经大众化了。
17.(1) 逻辑顺序; 任何一种食物都不能给你提供生存所需的全部营养(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提供给你生存所需的全部营养)。
(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突出地说明了长期过量食用加工肉类得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3)“或许”表示估计和推测,这里是说“短期内缺乏这些物质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个结论只是一种估计,并不是一定会出现的情况,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8.辣条是用面粉油炸出来的;辣条好吃是因为加入了大量的糖;吃那些从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干净卫生的辣条,对健康就没什么影响了。
19.列数字,作比较
20.不能删掉。“一般”是指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说明通常情况下,辣条中都有这些添加剂,也有特殊情况,如果删去,就变成了所有辣条中都有这些添加剂,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1.辣条含盐量过高,摄入过多容易患各种疾病;脂肪含量高,吃多了会增加患病风险;食品添加剂常常超标,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