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18:5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融化 暄嚷 赌注
B.邀请 辨论 凋零
C.想象 枯燥 弥蔓
D.鸭蹼 窥探 雾霭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B.《大雁归来》通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
C.《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文章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有力,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孕育(yùn) 劫难(jié) 连翘(qiáo) 山麓(lù)
B.稀疏(sū) 粗糙(cāo) 膨胀(pénɡ) 丧失(sànɡ)
C.农谚(yàn) 腐蚀(shí) 深渊(yuān) 缄默(jiān)
D.褶皱(zhě) 鸟臀(tún) 狩猎(shòu) 喧嚷(xuān)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C.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2月3日至5日举行,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D.“是现在的学校好呢,还是原来的学校好?”老师问一位刚刚新转校来的学生。
5.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学校要组织以“节气与语文”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需要设计展板介绍二十四节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清明”节气的描述。
示例:惊蛰
含义:春雷乍动,惊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诗意描述: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
清明
含义:天气晴朗,草本繁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意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共享单车由于其符合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下面是使用共享单车上学的三位学生的对话,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使用共享单车,提出三条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学生甲:昨天咱们赛车真爽,我那急刹车多潇洒,后轮儿离地老高,前轮儿都有点儿变形了。
学生乙:我的比你经典,自行车“漂移”——“唰”地一下,车横过来了,险些把我从车上甩下来。
学生丙:嘿嘿,别吹牛了。还是得说我,猛一捏前闸,来了个180度大掉头,,把后边一位大妈吓得脸色都变了。唉,我还挨了大妈一顿数落……
(1)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7.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除了“古今的差异”之外,还有哪些?
8.第②至⑤段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
9.选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向往乡村的鞋匠
布拉斯科
①好事的读者可以把这个故事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前有一个鞋匠,住在自家门窗紧闭的鞋店里。所谓鞋店,不过是一间阁楼。他一边干活,一边透过仅有的一扇窗户望着太阳,也唯有这扇窗户,才给这位不幸的鞋匠师傅送来光线。
②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南方的一个城镇。可是普照大地的太阳,一天里只有两三个钟头的时间给穷鞋匠的家送进去一条窄窄的阳光。
③可怜的鞋匠通过小窗户,遥望着蔚蓝的天空,一面做活,一面叹息,他向往着未曾见过面的大自然。
④“多好的天气,能出去走走该有多好啊!”他时常大声地说。
⑤当某位顾客给他送来住在对面的马车夫的一双肮脏的皮靴时,他总要问,“外面天气好吗?”
⑥“好极了!四月艳阳天,不冷不热。”
⑦鞋匠师傅的叹息更加深沉了,接过靴子,狠狠地往角落里一扔,说,“你们运气真好,星期六来取靴子吧!”
⑧他试图用歌声来解闷,他不停地哼哼呀呀,一直唱到天黑下来:“向往自由,而又得不到自由的人,无异于死亡,其实他早已不复存在了。”
⑨每天他都渴望地凝视着天空,长吁短叹,直到夜幕降临。这个不幸的人倒很喜欢黑夜,因为他那悲惨的命运使他在黑夜来临之前是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的。
⑩一天,一个同楼住的主顾,带着一双要修的皮鞋,来到他的阁楼。见面以后,由于鞋匠向他诉苦,说他总也见不到所渴望的乡村,那人便对他说:“是啊,加斯帕尔。所以我认为赶驴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赶驴的人?”“对。他们来来往往,饱享着新鲜的空气,闻着芳馨的花草。他们是大自然的主人。那确实是一种最美好的工作。”
主顾走后,加斯帕尔陷入沉思,一夜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清早下定了决心。
“让侄子照管店里的事,我要用攒下的50元钱买一头驴,做一个赶驴的人。”
于是他便照着想的做了,八天后他成了一个搬运夫。
“多好的天气!空气多么新鲜啊!现在才是过真正的生活,才是没有让我在那屋顶下的黑洞里枉过一生的大好时光。”加斯帕尔开始了第一次出行,他一边采撷路旁的花朵,一边放声歌唱。
他走了将近一英里,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加斯帕尔如愿以偿,成了田野的独一无二的主人。
在他拐弯的时候,突然窜出三个人来,大声喊道:“不许动!”一个人把驴抢去骑上仓惶逃走了。第二个人抓住他,第三个人把他剥个精光,怕他追赶,又用棍子狠狠地打了他50下,打得他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要是在城里,肯定会有人听到他的呼救声,然而在这里却没人听得见。
在光天化日之下,歹徒竟敢这样胆大妄为。他拼命地呼喊:“救命啊!救命啊!我要死了!”将近五分钟的时候,一个农夫赶着马车打这里经过,把他救起来,用毯子裹上,拉进城去,送到他家门口。
他的侄子和邻居见状大惊,纷纷前来寻问,但他一言不发,有许多天没有听到他讲过一句话。
有一天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楼梯上忽然传来要到乡间去旅行一趟的声音:“咱们一会儿就动身。”
“多好的天气!叫表兄也一块去吧!”
加斯帕尔一个人呆在阁楼里,轻蔑地抬头望了一眼天空说:“天气好!挨一顿狠揍就更妙了!”
10.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鞋匠忙碌于鞋店,向往大自然→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不再向往乡村生活
1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部分句子。
12.联系全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
13.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加斯帕尔这一人物形象。
14.文章开头第一句说“好事的读者可以把这个故事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请你根据加斯帕尔的故事,联系现实生活,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得到的启发。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 ”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 ”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余问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胜惊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鼠何名老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寡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安得有此兽?
(2)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18.“余惊错欲走”是因为什么?
19.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四、诗歌鉴赏
春风
(唐)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①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注释:①次第:依次,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20.下面对该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次第”两个名词,写出了春花依次竞相开放的盎然生机。
B.对花而言,春风过处,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
C.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乡村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
D.通过将荠菜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了春天是无私的,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出一派欣然的景象。
21.试品析诗句“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中“道”字的妙处。
五、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题材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A.暄嚷——喧嚷;
B.辨论——辩论;
C.弥蔓——弥漫;
故选D。
2.C
C.有误,《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属于事理说明文。
故选C。
3.B
B项注音有误,“稀疏”的“疏”应该读作“shū”。
4.C
C项大会主题应该用双引号,改为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故选C。
5.示例:清明时节,草木萌发,知时节的好雨悄然而至,看吧,在蒙蒙细雨中,小草精神抖擞地绿着,鹅黄色的柳枝更加妩媚,青黑色的粗糙的老树皮,在雨的滋润下,似乎也有了几分青春的颜色,雨过天晴,清新的空气中多了些泥土的味道,暖暖春阳中,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
6. 示例:(1)要爱护公共自行车,不要玩特技动作。 (2)要注意自身安全,不要急刹车,更不要急刹前闸,否则人会由于惯性向前飞出去面受到伤害。 (3)要顾及其他人的感受,不要影响到其他人。
7.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
8.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或: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的。)
9.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受纬度的影响(或: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10. (1)为了过上向往的生活,做赶驴的人 (2)出行途中,被人抢了驴并挨了一顿狠揍
11.(1)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的烦闷和苦恼。
12.内容上:歌声里体现出了鞋匠把自由看得如生命一般重要(或:对自由的热切向往)。
结构上:为下文鞋匠成为赶驴人这一情节做铺垫;也和文章结尾形成鲜明的对比,启发读者思考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3.加斯帕尔是一个勤劳善良的鞋匠,终日在昏暗的楼里靠给人补鞋过着平凡的生活;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他不安于现状,向往自由美好的乡村生活;在他终于成了一个搬运夫,准备享受向往中的美好生活时,却因一次抢劫失去了继续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这说明他又是一个遭遇困难挫折就退缩的小人物。
14.参考1:加斯帕尔不满足于现状,总向往乡村的自由生活,结果被劫,发现外面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从而不再向往乡村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遭遇失败,我们不应该轻言放弃,否则理想永远无法实现,幸福永远不属于你。
参考2:加斯帕尔不满足于现状,向往乡村的自由生活,结果被劫,发现外面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从而不再向往乡村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抱怨自己的处境不如意,常会认为另一种生活更美好,于是不遗余力地追求,但当我们身处其中时,才发现并非如所预想的一样完美。这启示我们,其实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多的时候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感受。
15. 原因 经得住(能承担) 取名(命名) 少
16.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
17.(1)城里怎么会有这种野兽?(2)然而今日天下冒虚名以欺世的人真不少!
18.方言的差异,把老鼠当作老虎。
19.假冒盛名来吓唬世人的人。
20.A
21.“道”是指“说”,采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天来临,春风过处,花儿依次开放,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繁花似锦地景象。
22.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材料中“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这句话是关键。深层次的含义就是一个人的成功需要风吹雨打,即使失败了,也会坦然面对。理解了这层深意,作文的主题也就有了。剩下的就是构思和写作了。我们可以写自己成长中遇到的风风雨雨和挫折,但最终成功的经历。也可以写一篇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为中心论点的议论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