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训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训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3 09: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用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红霞 ( )的鸟儿 ( )地吃起来
( )的微风 ( )的田园风景画 ( )地进入梦乡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并选一个造句。
天高地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把纺织娘鸣叫说成是________,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喜爱。
5.文中画“ ”句子运用________描写,“红霞”和“鸟儿”_______,就连看不见摸不着的“微风”,也成了乡下人家的“______”,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和周国的景象一起,构成了一幅 _______________的田园风景画。
6.怎么理解乡下人家的“自然、和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谈读你从“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中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___________之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8.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慰藉( ) 神奇( ) 阔达( )
反义词:霸气十足( ) 复杂( ) 虚( )
9.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句话运用________描写,偷偷地“伸出头”,“仰起了脸”形象地写出孩子们的_______________。
11.第二自然段中“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运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写出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 。三个“也许……”构成_______句,写出了写出了孩子们由__________产生的联想,不仅表明乡村的孩子们________,还体现了孩子们________,同时写出了孩子们由神秘的黑影而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2.什么样的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 ;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 ;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 ,她们捧起了水, ……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14.辨一辨,再组词。
竖( ) 镜( ) 瓣( )
坚( ) 境( ) 辩( )
15.照样子,写词语。
如雾如烟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草如茵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6.“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 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表现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样的句子我也会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如雾如烟 B.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 C.翅膀上裹着白云 D.抖落一片片花瓣
18.你是如何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这句话的?想象一下,水里还会呈现哪些景物的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___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____________之情,以及对_____________热爱。
课外阅读。
秋色
秋是什么颜色的?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让秋风吹黄的。”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色染红的。”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有这白色的外衣?”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证明。”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秋天听了摇摇头说:“不,不,我是五彩缤纷的。如果我只属于一种颜色,那秋天该是多么单调啊!”
20.读短文,填空。
谷子说秋天是_____的,高粱说秋天是_____的,棉花说秋天是_____的,墨菊说秋天是_____的, 松柏说秋天是_____的,秋天说自己是_____的。
21.你赞成谁的说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奇怪的花
一张糖纸被一降风刮(guǎ guā)上了天空,在天上飞了一圈,打了几个旋儿,最后被树枝拦腰“抱”住了。
冬天的太阳照着那张五颜六色的糖纸,照得它发出夺目的光彩。一个人看见了,以为是严冬里开了一朵奇怪的花。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争相(xiāng xiàng)赶来,仰着脑袋欣赏那朵奇怪的“花”。那张糖纸呢,还以为自己真变成了一朵花,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洋洋得意地俯视着树下的人们。
这天,飞来一只金丝雀,落在树(捎 梢)上。它好像没有看见那张糖纸似的。“怎么,你不认识我?”糖纸生气了,对着金丝雀大喊起来,“我是一朵漂亮的花呀!”说着,扭了担身姿。
“你不就是一张糖纸嘛!看把你给美的!”金丝雀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春天来了,天空中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风筝在飞,一只风筝飘飘悠悠,一不小心栽下来,挂在了树技上。糖纸看见了,连忙说:“怎么?你也想变为一朵花吗?”
风筝正为挂在树上着急呢,便不耐(繁 烦)地说:“我才不像你那样鼠目寸光呢!我要飞向高空!”
糖纸“哼”了一声,这时跑来一个小男孩,他爬上树解下了风筝。树枝被震动了一下,糖纸脱离了树枝,随着风飘落到地上。
这时再看那张糖纸,经过这段时间的风吹日晒,已变了样。它就是一张褪了色的糖纸!
22.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和不恰当的汉字。
23.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洋洋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鼠目寸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一自然段中画“ ”部分的意思是__________
25.糖纸为什么会被当作一朵“奇怪的花”?用“﹏﹏﹏”在文中画出来。
26.为什么金丝雀和风筝不欣赏“奇怪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题。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一天下班以后,研究员们都走了,只有白发苍苍、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先生还在实验室里,细心地观察锁在笼子里的南美洲毒蛇。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小小的脑袋不时地抬起来,细细的舌头不时伸出嘴外,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施密特先生却一点也不害怕,观察它的外形、特点和当地的蛇种进行比较,他抓住蛇的头把它拿出来,用一种小针扎进它的皮肤,准备取一些血来化验。突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凶猛的蛇乘施密特先生不注意,咬伤了他,殷红的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施密特先生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了。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不时地疼,他抓起身旁的电话机,却打不通,身边也没有人,他想:“完了,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他的头脑十分清醒,他找到一些绷带,把伤口包好。拿出实验记录本。“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试验记录下来。”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抬手看看手表,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流淌着,脸上的肌肉不断抽动,他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想喝口水,脸色很白,突然,他什么也听不见了,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声,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时间啊!你慢些走,让博士先生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受痛苦的折磨。时间依然那样不紧不慢地走着,老人的伤口、鼻、嘴开始淌出血来,染红了白色的衣服,滴在实验报告上。“我已经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十分严重……血从鼻子和嘴里淌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开始脑充血了……”在他被咬伤5个小时以后,这位可敬的老人去世了,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实验结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科学事业又贡献了一份力量。
卡尔·施密特博士虽然逝世了,但他的名字在科学之坛上永放光辉,他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8.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恐惧_____ 清醒_____
详细_____ 珍贵_____
29.找出文章中描写南美洲毒蛇外形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并指出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卡尔·施密特博士被咬后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你从卡尔·施密特博士身上学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如果有机会,你想对卡尔·施密特博士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春潮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屋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海。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了!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了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33.与《三月桃花水》中的水的轻柔、平静相比,春潮的特点是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3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画线句子中“大江复活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 天边 归巢 天高地阔 向晚 自然##和谐 甜甜蜜蜜
3.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空间大。 和睦协调。 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4. 拟人 唱歌 这种声音
5. 环境 一静一动 好友 美好和谐
6.“自然”指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装饰,是农家独特生活的体现,所有的自然景物是那样纯朴,无人工雕琢之感,所以说它自然。而“和谐”是指人与景相融,人与动物相亲,人与自然相依。人们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通过辛勤劳作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乡下人家与大自然是和谐共存的。
7. 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任何季节,都有着美丽迷人的景色和朴实温馨的美好生活 作者对乡下人蒙生活的欣赏和向往
8. 安慰 奇异 豁达 灰心丧气 简单 实
9.“休息”加引号,表示孩子们上床休息是不情愿、被逼迫的。这里引号用来表示特殊含义。
10. 动作 顽皮可爱
11. 比喻 想像中的云朵千变万化的样子 排比 一条黑影 对动物十分了解 丰富的想象力 激动、兴奋与期待
12.孩子们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时和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因为天窗给孩子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想象把孩子们带进了另一个广阔、美丽、神奇的世界,孩子们通过想象忘却了内心的郁闷与无奈,得到了乐趣和安慰。所以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3.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是说孩子们用丰富的想象力,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如孩子们从小玻璃上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这就是从“无”中看出“有”;将“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成“灰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这就是从“虚”中看出“实”。
14. 竖琴 明镜 花瓣 坚定 境界 争辩
15. 如醉如痴 如火如荼 如泣如诉 柳如眉 美如画 白如雪
16. 比喻 桃花水 竖琴 动听 柔和 空灵 悠扬 碧绿的荷叶,是夏天的雨伞。 满山的红叶,是秋天的邮票。
17.ABD
18.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明镜,写出了三月的桃花水清澈、明特点,能像镜子一样照出春天美丽的身影,如照出空中的燕子和白云、岸边的垂柳、河边的姑娘等,表达了作者对三月的桃花水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河里还会呈现这些景物的倒影:飞来飞去的小鸟、岸边盛开着的五彩斑斓的小野花、挂头红艳艳的桃花。
19. 散文 人们与三月桃花水紧紧相连的纯朴、恬静 喜爱和赞美 春天、大自然的热爱
20. 黄色 红色 白色 黑色 青翠 五彩缤纷
21.我赞成秋天的说法。因为秋天树叶变黄,麦子丰收,菊花盛开;果实成熟了变红,枫叶也在秋天变红。秋天中每一种景物都有不同的颜色,所以秋天是五彩缤纷的。
22.guǎ xiàng 捎 繁
23.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24.冬天的太阳照着那张五颜六色的糖纸,照得它发出夺目的光彩。
25.(糖纸)被树枝挂住了
26.因为金丝雀知道它其实只是一张糖纸,而风第一心想着飞向高空。
27.人要时刻认清自己。
28. 无畏 模糊/糊涂 大体/大概/大约 便宜/普通
29.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小小的脑袋不时地抬起来,细细的舌头不时伸出嘴外,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通过描写毒蛇的外形,突出毒蛇的危险性及凶狠,为下文卡尔·施密特博士被咬埋下伏笔。同时也衬托出卡尔·施密特博士高大的形象,他在毒蛇面前没有退缩,展示了不畏艰险的品质。
30.先是拨打电话求救,在意识到生命快要到尽头的时候,决定将这次特殊的试验记录下来。将体温计夹在腋下,记录体温,体温很快升到39.5摄氏度,胃剧痛。汗水布满脸上,脸上的肌肉抽动,燥热,口渴,脸色发白,然后什么也听不见且出现耳鸣这一症状。在去世前的一个小时,睁开眼,眼皮疼。随着时间的过去,卡尔·施密特博士已经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十分严重,血从鼻子和嘴里淌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开始脑充血了。在被咬的第五个小时后,卡尔·施密特博士去世。
31.虽是白发苍苍,但仍让坚守岗位的职业精神,面对死亡的大无畏精神,热爱事业、热爱科学的奉献精神。
32.向卡尔·施密特博士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事业不断向前。
33. 奔腾 汹涌
34.指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
35.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