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专题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难点详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专题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2 21: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专题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A.刻度尺 B.天平 C.量筒 D.秒表
2、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液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2:1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是乙的4倍
D.甲和乙两种液体等体积混合后的密度大于1g/cm3
3、在实验室中,常用悬垂法测蜡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用量筒测量蜡块的体积如图所示,则计算蜡块的密度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4、小泓同学在做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时,分别测量了A、B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度,并绘制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m-V图像应该在II区域
B.质最为60g的A液体的体积为40cm3
C.A、B质量相同的时候,液体体积之比是1∶6
D.由图像可以得出体积越大的液体,质量一定越大
5、估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18cm B.中学生普通课桌的高度约40cm
C.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150g D.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0m/s
6、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比木头重”这句话是指拿起铁块一定比拿起木块费力
B.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部分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7、祝融号火星车运用了比铝还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满足了火星车轻量化的要求。“比铝还轻”这一特点是反映了这种材料的(  )
A.密度小 B.质量小 C.体积大 D.速度大
8、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中分别放人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ρ铜>ρ铝),缓慢向两烧杯中倒满水,铜块和铝块均被水浸没,且水没有溢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铝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 B.放铜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
C.两烧杯倒入水一样多 D.无法判断
9、通常情况下,质量最接近1kg 的物体是(  )
A.一升纯水 B.一个苹果 C.一枚鸡蛋 D.一元硬币
10、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两球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另一个是实心的。甲球是由铝制成的,乙球是由某种铜合金制成的。甲球的体积为40cm3,乙球的体积为10cm3,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的质量为108g
B.乙球的质量为81g
C.甲球实心部分的体积为10cm3
D.乙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4cm3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国产大飞机C919为了减重,使用了大量新型合金材料,飞机某合金部件由甲、乙两种密度不同的金属构成,已知甲、乙按质量比2∶1混合后的密度与甲、乙按体积比2∶3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则甲、乙密度之比为_______。若该合金部件的质量是传统上全部使用金属甲时质量的60%,则该合金中甲、乙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2、小壮妈妈擅长制作面点。某次制作时,妈妈先将面粉、发酵粉和水混合在一起揉成面团,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以后,面团发酵变大。若不考虑水份的蒸发,在面团发酵的过程中,面团的质量_________ ,平均密度_________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后用高度适中的透明玻璃罩罩在蜡烛上,哪支蜡烛先熄灭?你的猜想是_____。说出你的理由_____
4、物体所含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某正方体铁块的质量是2000千克,把这铁块压铸成圆柱体,则铁的质量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0千克。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______原理制成的。
5、某冰块中有一金属块,金属块和冰块的总质量为133g,总体积为70cm3;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发现最终沉底,如图甲所示。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cm,如图乙所示。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2,则冰全部熔化后体积减小了______cm3,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g/cm3。(ρ冰=0.9×103kg/m3)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一容器的质量为2 k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20kg,求:
(1)该容器所装水的体积是多少 ;(ρ水=1.0×103kg/m3)
(2)若这些水全部凝固成冰,则冰体积是多少;(ρ冰=0.9×103kg/m3)
(3)若用此容器装满某种液体,装满液体后总质量是21.8 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假期小明和爸爸来到祖国边疆和田旅游,买了一个由和田玉制作的茶壶。他很想知道这种和田玉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ρ水=1.0×103 kg/m3)
求:(1)壶盖的体积多大?
(2)该和田玉的密度约为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含玉石的体积为多大?
3、一个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是600g,装半瓶水时总质量是350g,(ρ水=1.0×103kg/m3,ρ酒=0.8×103kg/m3)求:
(1)瓶子的质量是多少克?
(2)瓶子的容积多少毫升?
(3)用这个瓶子装酒精,最多能装多少克?
4、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是由我国科学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即使把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这种材料的密度为。
(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多少克?
(2)它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原油,可用于处理海上的漏油事故。(已知原油的密度)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多少克的原油?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多少立方厘米的原油?
5、小渝同学想知道家里酱油的密度,但是手边只有一架天平和一个小玻璃杯,经过思考她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先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20g,②在杯中装满水,测得总质量m1=180g,③将水完全倒出后在杯中装满酱油,测得总质量m2=196g。(ρ水=1.0×103kg/m3)
(1)杯中装满水时,水的体积是多少?
(2)酱油的密度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刚学完测量密度实验后,想动手测量酱油的密度,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______移动到零刻度线后,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使天平平衡。
(2)小刚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8.6g,倒入适量的酱油后放在天平的左盘,通过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酱油的质量为______g;再把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读出酱油的体积为______cm3。
(3)根据以上数据算出酱油的密度为______kg/m3;如果按照小刚上面的操作步骤,测量的密度比酱油真实的密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小刚做完上面实验后,将游码归零。然后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两个完全相同烧杯,并往里面分别倒入酱油和一种未知液体,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如图丁所示,由此判断酱油的质量______未知液体的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刚用刻度尺测量出酱油和未知液体的高度分别为8cm和11.5cm,通过(3)小题中酱油的密度便可算出未知液体的密度约为______kg/m3。
2、家长从市场买了桶色拉油,小明想知道色拉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移动游码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②然后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丁所示,其中的错误是:______(只写一个)
正确操作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10g;
③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______g;
④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人量筒中,静置后色拉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______g/cm;
(3)分析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为了减小上述实验的误差,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即可,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序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
B.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
C.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故C不符合题意;
D.秒表、钟表、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
A.由图得,甲的密度之是
乙的密度是
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质量无关,故B错误;
C.由图得,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乙的体积是甲的4倍,故C错误;
D.设甲乙的体积均为10cm3混合时,混合液体的质量为
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因此混合液体的体积为
甲和乙两种液体等体积混合后的密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由图可知,测量体积时采用排水法,则蜡块的体积
V=V1-V2
蜡块的密度
故选C。
4、D
【详解】
A.由图像可知,当mA=30g时,VA=20cm3,则A液体的密度是
当mB=5g时,VB=20cm3,则B液体的密度是
已知水的密度是1g/cm3,因此水的m-V图像应该在II区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质最为60g的A液体的体积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A、B质量相同的时候,即质量之比为
mA∶mB=1∶1
A、B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ρA∶ρB=6∶1
由公式可得
所以液体体积之比是1∶6,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体积为10cm3的A液体是15g,而体积为20cm3的B液体却只有5g,因而得不出体积越大的液体,质量一定越大的结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
A.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为15 cm,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比此略长,约为18cm,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B不符合题意;
C.10个鸡蛋约为1斤,即500克,故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C不符合题意;
D.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
A.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故A错误;
B.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部分质量变小,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都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B错误;
C.同种物质,密度一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成正比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
新型复合材料“比铝还轻”,指的是相同的体积时比铝的质量小,即比铝的密度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
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因为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所以铝块的体积大于铜块的体积,这样的铜块和铝块放入相同的空烧杯中,并加满水且浸没铜块和铝块,则所加的水的体积
V水=V杯-V金属块
那么铜块所在的烧杯所加的水较多,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A
【详解】
A.一升纯水的体积是 ,由密度公式质量为

故A符合题意;
B.一个苹果的质量在 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10枚鸡蛋的质量大约500g,所以一枚鸡蛋的质量大约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
ABD.假如两球均为实心的,由密度的计算公式可得甲球的质量为
同理,乙球的质量为
因为两球的质量相等,而只有一个是空心的,所以只能是甲是空心的,乙球为实心球,甲乙两球的质量均为,故AD错误,B正确;
C.甲球实心部分体积为
故C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3∶1 2∶1
【详解】
[1]甲、乙质量按2∶1混合时
m甲=2m乙
由密度公式可得混合后的密度是
甲、乙按体积比2∶3混合时
由密度公式可得混合后的密度是
因为两种方式混合后密度相等,所以
解得
,(舍)
[2]若该合金部件的质量是传统上全部使用金属甲时质量的60%,则有
使用合金和传统上全部使用甲金属制作该部件的体积应相等,所以
由密度公式可得
解得
2、不变 变小
【详解】
[1]物体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面团在发酵过程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故其质量不变。
[2]因面团在发酵过程中质量不变,而由题意可知,其体积变大,故由可知,其平均密度将变小。
3、较长的蜡烛先熄灭 见解析
【详解】
常温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长的蜡烛因缺氧气而熄灭。
4、物质 等于 摆的等时性
【详解】
[1]由质量的概念可知,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所含物质越多,质量越大。
[2]某正方体铁块的质量是2000千克,把这铁块压铸成圆柱体,则铁的质量等于2000千克,这是因为质量是物体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3]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摆的等时性”,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5、6 7.9
【详解】
[1]冰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减小了
ΔV=SΔh=10cm2×0.6cm=6cm3
[2]设冰块的质量为m冰,由题意有
解得:m冰=54g,由可得冰块的体积
金属块的质量
m金=m总-m冰=133g-54g=79g
金属块的体积
V金=V总-V冰=70cm3-60cm3=10cm3
金属块的密度
三、计算题
1、(1)0.018m3;(2)0.02m3;(3)1.1×103kg/m3
【详解】
解:(1)该容器所装水的质量
m水=20kg-2kg=18kg
该容器所装水的体积
(2)若这些水全部凝固成冰,质量不变,即
m冰=m水=18kg
则冰的体积为
(3)装满某种液体,液体质量是
m液=21.8 kg-2kg=19.8kg
液体的体积等于装满水时水的体积
V液=V水=0.018m3
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答:(1)该容器所装水的体积是0.018m3。
(2)这些水全部凝固成冰,则冰体积是0.02m3。
(3)这种液体的密度是1.1×103kg/m3.
2、(1)14.8cm3;(2)3.0g/cm3;(3)53cm3
【详解】
解:(1)已知,,壶盖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根据可得
(2)已知所以和田玉的密度
(3)已知,根据可得
答:(1)壶盖的体积为14.8cm3;
(2)该和田玉的密度约为3.0g/cm3;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 g,则该茶壶所含玉石的体积为53cm3。
3、(1)100g;(2)500mL;(3)400g
【详解】
解:(1)由一个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是600g,装半瓶水时总质量是350g,可知瓶子的质量是
(2)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是
由公式可知,瓶子的容积是
(3)用这个瓶子装酒精,最多能装
答:(1)瓶子的质量是100g;
(2)瓶子容积是500mL;
(3)瓶里最多能装400g酒精。
4、(1)0.016g;(2)14.4g,16cm3
【详解】
解:(1)根据题意,由密度公式可得气凝胶的质量为
(2)0.016g气凝胶最多可吸收原油的质量为
则最多吸附原油的体积为
答:(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0.016g;
(2)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14.4g的原油,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16cm3的原油。
5、(1)160cm3;(2)1.1g/cm3
【详解】
解:(1)杯中水的质量为
杯中装满水时,水的体积是
(2)酱油的质量为
酱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所以
酱油的密度是
答:(1)杯中装满水时,水的体积是160cm3;
(2)酱油的密度是1.1g/cm3。
四、实验探究
1、游码 左 46 40 1.15×103 偏大 等于 0.8×103
【详解】
(1)[1]在使用天平前,要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归零。
[2]由图甲可知,指针向右偏,要将平衡螺母向左调,才能使天平平衡。
(2)[3]由图乙可知烧杯与酱油的总质量是84.6g,所以酱油的质量是
m酱油=m总-m杯=84.6g-38.6g=46g
[4]由图丙可知酱油的体积为40ml
40ml=40cm3
(3)[5]根据密度公式,酱油的密度为
[6]小刚在倒酱油时,烧杯中会有少量剩余,所以会使测量体积比真实体积偏小,造成测量密度比真实密度偏大。
(4)[7]由图丁可知天平平衡,两边质量相等,两烧杯相同,酱油的质量与未知液体质量相等。
[8]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可得
2、右 “砝码和物体放反了”或“用手拿砝码” 56 0.92 偏大 ①③④②
【详解】
(1)[1]由甲图知,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边重,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该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图中砝码和物体放反了;测量时要用镊子镊取砝码,直接用手拿砝码会因手上有汗液而腐蚀砝码,所以图中用直接砝码是错误的。
[3]由图乙知,色拉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2)[4]色拉油质量
色拉油的体积
色拉油的密度
(3)[5]在测量体积时,由于有部分色拉油粘在烧杯内壁,使得测量的色拉油的体积偏小,根据可知,测得的色拉油的密度偏大。
(4)[6]测量时,可先将适量色拉油倒入烧杯中,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然后再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色拉油的质量,然后利用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和体积来求出色拉油的密度,从而避免色拉油粘在烧杯或者量筒内壁而导致的误差,所以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①③④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