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2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21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2 22:1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中国最恢宏的十大帝王陵墓》
1黄帝陵(陕西省)
2.乾陵(陕西省)
3秦始陵(陕西省)
4.明十三陵(北京市)
5.成吉思汗陵(内蒙古自治区)
6.汉阳陵(陕西省)
7.清东陵(河北省)
8.西夏王陵(宁夏回族自治区)
10.桥陵(陕西省)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
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换雷塘数亩田
2013年3月,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处房地产建设项目现场,人们意外发现了两座唐朝风格墓地,后经过抢救性发掘,认为墓主就是隋炀帝。墓葬通长24,.48米,东西连耳室宽8.22米,残高2.76米,太寒酸简陋了……
【据图说史】根据《中国历史年表(部分)》你能看出关于隋朝的那些历史信息?
建立时间
统一全国
时间和意义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时间:581年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统一时间:589年(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
【历史对比】隋朝建立的方式与下列哪一朝代类似( )
A 西周 B 秦朝
C 新朝 D 北魏
【历史分析】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包括
①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②北方民族交融
③南北经济的发展④商鞅变法增强国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一、隋的统一:
C
材料“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文献通考》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时间 人口 时间 垦田
581年 3000多万人 589年 1940多万顷
606年 4600多万人 大业年间 5585多万顷
【史料解析】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怎样的社会现象?
含嘉仓
经济发展,人口和垦田面积增加,国力强盛。
一、隋的统一:
2.隋朝的发展与强盛
【教材阅读】“开之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オ的制度。
隋文帝厉行节俭………
(学法指导: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
原因:①政治:
②经济:
【教材阅读】“开皇之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厉行节俭………
(学法指导: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
原因:①政治:
②经济:
隋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相当于丞相,因而分割了相权强化了( )
的权力。
皇权
【历史归纳】隋文帝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建立隋朝
统一全国
开皇之治
姓名 杨广 别名 隋炀帝
籍贯 陕西 民族 汉族
职业 皇帝(亡国之君) 爱好 酒色、旅游
简历 杀父弑兄,算夺帝位; 开通大运河;设立进士科 隋场帝(604-618年在位)
【历史思考】读教材第3页,了解大运河的概况。以前的学长们在学习本课时,创造了“54321ロ诀”,你能说出他们的思路吗?或者你还有更好的方法记忆大运河的概况吗?
①沟通5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②开凿4段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3个支撑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连涿郡,南至余杭)
④全长2700多千米
⑤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示意图》
炀帝大业元年,发
河南诸郡男女百余
万开通济渠………四
年,又发河北诸郡
百余万众开永济
渠………自是丁男不
供,始以妇人从役。
——杜佑《通典》
【史料解析】 A 、 B 、 C 处分别是:
“炀帝大业元年”是公元纪年法中的哪一年?
据材料分析隋朝大运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①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②消极:加重了隋朝人民的负担
隋氏作之虽劳,
后代实受其利。
——《元和郡县图志》
材料一:(东晋时期)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晋书,卷117<姚兴载记>》
材料三:(东晋时期)崔卢王谢子弟,生发(胎毛)未燥,已拜列候,身未离裙褓,业被冠戴。
门阀士族把持朝政
士族政治权力世袭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 刘毅传》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オ的制度。
【问题思考】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科举制以( )为选官标准;
九品中正制以( )为选官标准。
【判断正误】
隋文帝建立科举制。( )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的,因为()。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才能
门第
【历史探究】科举制的实施,始下列阶层带来什么变化?
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
会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共去造官的权力门权贵失去了什么?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皇帝得到了什么?
失去凭出身做官的机会
得到选官的权力和大批人オ
得到凭才学做官的机会
失去选官的权力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时间 项目 人数
605年 营建洛阳 每月征发民夫200万人(一年建成)
605年 开通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
605年 开邗沟 征发民夫10余万
608年 开永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
610年 开江南河 征发民夫10余万
611年 准备征高句丽 征调民夫200余万
612-614年 三次征高句丽 共征发兵卒、役夫达300多万人
605-616年 三下江都、六巡北塞(造大型龙舟及几千艘船) ——据《通典》《隋书》整理
穷兵黩武 连年用兵
好大喜功 巡幸游玩
滥用民力 大兴土木
隋朝的灭亡
农民起义
隋朝灭亡
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起义军开仓分粮
隋朝的灭亡
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①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②消极:加重了隋朝人民的负担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知识小结
知识自测
1.说出隋朝的建立者、都城。隋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说出与隋朝大运河相关的三点、四段、五河。
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4.说说科举制确立的标志及其历史意义。
5.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练一练
1、“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末年( )
A .疆域更加辽阔 B .经济迅速发展
C .人口不断增加 D .行政效率提高
2、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A . 南下灭陈 B .营建东都
C .开通大运河 D .创立科举制
练一练
4.“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反映的是
A .科举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礼乐制
5.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 A .注重门第家世 B .取士方式多样启
C .关注道德品质 D .公开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