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高分作文10 有文采
从评卷实践来看,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试想,烈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阅卷老师在几十秒内看作文,看到文采飞扬的作文时能不“怦然心动”吗?
考场作文有文采的四条标准:
1.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语言生动活泼、简明有趣。
2.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各种句式能灵活地穿插运用。
3.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4.意蕴丰富。文句要有内容、有情感、有哲理。
一、阅卷老师如何就“有文采”评的
【典例指导】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
有三个关键词:
门、路、大学。
门与路构成了一对关系,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
门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就大学来说,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第四三个关键词:
通行证。如何让门与路连接起来,通行证就是人的学习、探索、创造。
立意:
①门——打开门,连接路。只有沿着前人留下的脚印,走在探求的路上,我们才能打开更多的门。
②门——多层隐喻意义。可以从时间、空间、道德、科学等诸多层面理解。破解了“门”这把“钥匙”,方能在前人脚印的基础上,找到这样的学习、探索、创造之路。空间广阔要在大学范围的前提下展开。
③门与路——是起点,也是终点。人与路构成了一对关系,门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我们要做的,是以学习、探索、创造为通行证,打开门的奥秘,走向一扇扇新的门,走向一个个新的世界,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满分示例】
让每一步走得优雅
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轮回”,但冥冥间却总觉得生命如花开花谢,如泡沫云烟,日子与日子的更迭留下青春瘦削的背影,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又打开,走过的路似曾相识又迥然不同,大概我们一直在路上,行走。
三年前的天各一方还在眼前,转眼又是一个三年,看看镜子里只顾风雨兼程的自己,棱角愈见鲜明,眼神也愈加坚定——我明白,今天我将要去敲开,梦想的大门。
在骨骼拔节留下的余音里,我们学习、探索、创造,只为圆一个大学梦。但愈行走,愈见远方,浩渺无垠。正如三年前的自己,初生牛犊,怀揣着六合天下、纵横捭阖的雄心步入校园,以为敲开了重点高中的大门,未来的路便可畅通无阻。谁知,门只是路的起点。新的路程,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前尘往事全部归零,往后,勤勉是唯一的行走方式。
三年的成长教给我最深刻的一课便是这种归零心理。在我看来,梦想的馨香能让我激情昂扬,而归零,让我变得平和、冷静,从而扎实。
上帝曾创造风景,亟待世人观赏。“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人之所罕至也。”这正是行路者的悲哀。当我们踏上一条崭新的路,要时刻牢记着“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
雷诺兹曾说:“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你更加完美;如果你天资平平,勤勉会补其不足。”可见,当我们行走时,不仅要怀揣归零的心态,还须秉承勤勉的品质。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如今仍有许多学生将考上一所好大学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理想,这无疑是肤浅的。大学的门试图引领你走向世界,但所谓“走向世界”,即需要一个“走”的过程——这就是大学的路。
脚印记录着时间、空间与人类活动的结合,或深或浅都是人生无与伦比的风景。面对即将开启的大学之门,我希望自己心有欣喜之情,却不可得意忘形,始终以归零的心态开启这一段旅程,以从容平和的心态继续追逐心中的最高理想;同时,自信地走,勤勉地做,戒骄戒躁,把握人生的尺度,以更高的境界和思想去品味人生的参差多态,恐怕这才是罗素先生口中的幸福本源,也唯有如此,方可走出优雅人生!
评点
初看此文,觉得思想平平,细细咂摸,才品出佳作之味。
此文能拿满分,在于考生以优雅的语言立文,表达出“我的经历、我的体验、我的情感和我的思考”。这就是个性化写作,这就是有“我”之作,这就是真情实感之作。
一扇又一扇门,我们一直在路上,如何行走,是文章思考的重心。无论是大学之路还是人生之路,只有怀揣归零的从容心态、勤勉的自励方式,方能成就一段优雅人生。
另外,王安石的游山之感、雷诺兹的勤勉论、《中庸》的警世明言、罗素的幸福本源,自然镶嵌于文中,丰富了文章内涵,彰显出厚度。
“有文采”的要求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一)如何做到“用词贴切”
(二)如何使“句式灵活”
(三)如何做到“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四)如何使“文句有表现力”
二、如何使文章语言有文采
对文采的追求,首先表现为对词语的选择和锤炼。
1.讲究辞藻美。遣词造句生动、活泼,巧妙运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叠词等。
2.词语丰富。同义词使用准确,富于变化;反义词运用得当而又对比鲜明。
3.用词还要讲究自然、优美,不造作,机智幽默,充满情感。例如:踮起脚尖,听晨风拂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湖南卷高考优秀作文《踮起脚尖》)
这段文字用词贴切,作者的炼字功夫可见一斑。“拂过”“掠过”“轻拍”等动词极符合“晨风”“初阳”“蝶翅”的特点;“飒飒作响”和“曼舞飞扬”又形象地描绘出“松林”经受“晨风”吹拂,“花朵”被“蝶翅”轻拍的鲜活灵动的形象,语言优美,极富动态美感。
(一)如何做到“用词贴切”
不要单纯使用肯定句,不妨也穿插一两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
不要只是使用主动句,不妨也穿插一点被动句;
不要总是使用正常语序,不妨也穿插一些倒装句;
不要全是使用陈述句,不妨也穿插些许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
不要全盘使用短句,不妨也穿插几句长句。
例如: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以散句为主,但是全用散句就难免单调、散漫,显不出文采。整句庄重有力,匀称谐调,能显出一种整饬美,做到整散结合往往会使语言显得既活泼、参差,又谨严、工整,读来有一种洒脱与精致相结合的美。
例如: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作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张彦金《距离产生美》)
(二)如何使“句式灵活”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修辞无疑是使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
排比句,给人以一泻千里的气势之美;
对偶句,给人以音韵和谐的整齐之美;
比喻句,给人以形象生动的真切之美;
设问句,给人以回旋思考之美;
反问句,给人以不容置疑的铿锵之美;
比拟句,给人以鲜活灵动之美。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时间在流逝》:有一个季节叫春,在鸟语花香中亘古未老,枝枝叶叶总关情;有一种花叫思念,隽永而悠长,穿行于每个季节;有一片叶子叫忧伤,如展翅的蝴蝶,喃喃自语着一段春天里欲说还休的心事。春天,你灵动的舞姿是我“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歌行中悲怆的旋律吗?你含蓄的蕊香是击穿我梦幻中的流血的回声吗?你剥落一叶幽怨的花瓣放飞空中,我却惊喜地发现自己竟在欢快的鸽哨中羽化为系在风筝上的彩线。
(三)如何做到“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引用诗词、名言,提高文化蕴含
“文有诗书气自华”,引诗词、名言入文不仅可以使语言大放异彩,而且也会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例如: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销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慨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玄妙;感叹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愁;感伤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婉约。顿然领悟,是他们用真心在旁观历史,当我徜徉在这些历史人物的身边,我也就有了可以品味历史常识的眼光。(广东卷高考优秀作文《品味历史的常识》)
这段文字引诗入文,辞采丰赡,轻灵飘逸。这些用来装饰词句的诗句揭示了自然的“玄妙”和人事的“哀愁”与“婉约”,展示了这些历史文人的精神世界。
(四)如何使“文句有表现力”
2.巧用联想和想象
巧用联想和想象不仅可以开拓思路,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跃跃欲试的画家努力画出雪洁白的精神;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可再巧的手指又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结开的苞蕾都酝酿着春的气息;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落雪》)
这段文字作者用想象写成,写出了雪夜的灵动,写出了雪夜的美。没有想象,不管用细描还是白描,都不会有如此美丽的雪夜展示在读者面前。
3.善用铺垫、映衬
在写作中,如果仅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传出,文句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其实,如果只有红花而无绿叶陪衬,花也将显得单调。
我们可以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句,如此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
如,要表达“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这一中心,就可以用这种方式组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诚”的重要,却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四个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然后才“隆重”推出中心句。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写法,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也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间,使文意丰满、流畅,留有审美余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最美”一词广为传播。“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这些“最美”中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追求与期盼。相信你的生命中也同样存在着“最美”,比如最美的心情、最美的时刻、最美的经历、最美的回忆等,这些“最美”常常会使你感动,使你留恋,使你难忘。
请以“我生命中的最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讲述你自己的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观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巩固训练
审题立意:
可以通过添加法完成,如最美的景象、最美的情感、最美的品德、最美的氛围、最美的休闲、最美的服饰、最美的食品、最美的运动……换言之,写作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材: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精神世界。细细梳理,化大为小,找一个合适的切入角度,写作时就更容易了。
另外,一定要抓住“我生命中”这一关键词,也就是说,行文时一定要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者见闻过的,并且对自己触动较大的事情、人物、情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写自己道听途说、根本不知道不了解的,或者他人所感触到的“最美”。这样,所写的“最美”才会使你感动,使你留恋,使你难忘;才会使阅卷教师感动、留恋、难忘。
【满分示例】
我生命中的最美
黄昏降临,我眺望着天空。最后一只野雀衔着小虫飞回它的巢。打开案头灯,风乍起,流逝的光影在我眼前恍惚,乡村的记忆又在脑海中浮动,那是我心中的最美——我的故乡。
故乡的田野是一张古老的网,田埂是密而有序的网绳,弯弯曲曲,层层叠叠,一条条,一线线,映着水田,隔着山野,如画。美丽的田埂,温婉如母亲的臂弯,搂着稻苗,搂着麦苗,搂着金黄色的油菜花,搂着四季的希望,任凭风雨的剥蚀和岁月的劳累。俨如父亲厚实的脊背,拦着水,水中有天,有鱼,有蛙,有云影,有日月星辰,有姹紫嫣红。
春意阑珊之际,正是油菜花开得最盛的时候。那油菜花的色彩用颜料调不出,美得难以用语言表达,仿佛是金黄色的海浪在翻动、奔跑,后面的推着前面的,前面的又挤着后面的,喧嚷、拥挤,青春的气息也就浓烈地散发开来。
单枝的油菜花构不成艳丽,它们追赶队伍似的在沟渠边、在田地里,组成一个个色块。偶见“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多了几丝趣味与生机。凡高的向日葵黄得有些迟暮,他肯定是没看到这样的美景,否则他笔下描绘的肯定不是向日葵!然而城市却在驱赶这些“世俗”的物种,只接受玫瑰、月季、牡丹这些缺乏力量的妖艳之花。乡间的花,一岁一枯荣,似那乡间的女子,默默地美丽,默默地嫁人,甚至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油菜花,这充满力量的物种只属于乡村,只属于那片红土壤。
到了冬日,倘若幸运的话,天上会降点雪花。一觉醒来,猛地发现谁在乡村做了一个大蛋糕。奶油该点到的地方,都精心地点到了。狗儿把孩子们唤醒,辛劳的大人们却还在熟睡,只有这样的雪天,他们才能心安理得地停下劳作的双手,美滋滋地多睡一会儿。雪使乡村更美丽了,在雪的映衬下,各家门前的灯笼像樱桃一样,幸福的色彩凝固成一点火红。
雪将很多东西变成了柔软或者坚硬的线条。雪将一切简单化,简单得成了童话世界。
恍惚间,夜深了,乡村的记忆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在我的记忆中无限延展,构成了我生命中的最美!
评点:
作者笔下的乡村美,美得如诗如画。意象鲜明,色彩亮丽,动静相衬,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构图清晰,层次井然,线条分明,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
作者对乡村更有理性的思索:城市却在驱赶这些“世俗”的物种,只接受玫瑰、月季、牡丹这些缺乏力量的妖艳之花;油菜花,这充满力量的物种只属于乡村,只属于那片红土壤。这样的思索,既有眼前景象的描绘,又有延伸对比,还饱含了对社会的观照。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