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中古时期”的世界( 5—15世纪)
西
欧
东
欧
亚洲
北非
美
洲
“中古时期”一般是指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即从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新航路开辟约10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还没有联为一体,所以按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划分若干文明地区加以了解。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封建社会
课标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目录
CONTENTS
01 西欧封建社会
02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03 拜占庭与俄罗斯
01
西欧封建社会
产生
概况
产生
西欧封建社会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背景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5世纪,日耳曼人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崩溃,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建立的一系列国家
基本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背景
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1)含义: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2)权利与义务:
①封君: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②封臣: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封君封臣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图
封君封臣制度
(3)特征:
①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②层层分封,层级间相对独立
③契约意识
④双向权利义务
⑤严格等级制
⑥王权有限
(4)影响:
①国王或皇帝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
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知识拓展
【课堂探究】比较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比较项 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 同 点 社会 形态
纽带
统治
相同点
土地
血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不可越级管理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不可越级统治
一个封臣可能有数个封君
受中央辖制
大宗只有一个
①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 ②等级秩序森严
③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④都造成了分裂割据
庄园与农奴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
庄园: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科尔比修道院不仅有普通耕地,还有专门的菜园、葡萄园、果囿、鱼池,它种植各种蔬菜、水果,甚至还有专门种植药用植物的园子。科尔比还有大规模的畜牧业,饲养鹅和母鸡。为了加工制作各种食品及生活用品,……还有多种手工业工人,有酿造啤酒的人、面包师、樵夫、马车匠、木匠、泥水匠、鞋匠、皮革匠、漂呢匠、铁匠、首饰匠、武器匠、羊皮纸匠等等。——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庄园与农奴制
内容: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与义务
领主自营地 领主
农民 份地 自由农份地 自由农
农奴份地 农奴
①提供农民土地;②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③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①交纳地租,服劳役;②法律上自由
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②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③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
【思考】与奴隶相比,农奴处境如何?
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与奴隶相比,农奴受到的束缚更宽松。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
庄园与农奴制
(3)特征: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②政治上:
A.农奴没有人身自由,被固着于土地上,受田租和劳役剥削;
(自由农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B.领主或其管家主持庄园法庭,维持社会秩序,有独立的统治权。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庄园法庭
庄园与农奴制
西欧封建社会
庄园与农奴制度
封君封
臣制度
政治保障
经济基础
01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王权
城市
教会
王权演变历程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国王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封建制初期
原因: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中古中后期:王权加强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通过“收复失地运动”,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最初法国国王的势力非常小,仅有巴黎到奥尔良的狭长地带,号称“法兰两岛”。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而且王权获得城市不同程度的支持,12-13世纪王室领地持续扩大。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王权加强的表现
城市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条件: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时间: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欧洲城市
自治城市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典型代表:为了获得城市自主权,欧洲很多城市与领主甚至国王开展斗争,典型的有法国琅城起义。1108年,法国东北部的琅城人民用大量的金钱向城市领主琅城主教购买了城市自治权,同时也用重金向法国国王路易六世购得了城市自治特许权。
①原因: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②形式: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
③结果:赢得一定的自治权
④影响:
A.经济:促进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冲击封建主力量。
B.政治: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C.文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基督教会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福音。早期基督徒曾受到罗马帝国的10次大迫害,后因信徒不断增加,罗马最终将其定为国教。随着日耳曼人的扩张,天主教在西欧推广开来。
西欧各国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后,王权并不是始终强大的,当他们为大封建主的割据势力所困扰的时候,教皇则正好趁机大肆攫取世俗国王的权利,凌驾于西欧各国君主之上,成为西欧国际事务的仲裁者。
基督教会势力发展示意图
基督教会
(2)特权:
①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西欧国王为获得教会支持,赏赐给教会大片土地,罗马教皇派出许多隐修士到西班牙、高卢、不列颠和北非等地区布教,广建修道院,扩建庄园出租土地,鼎盛时期,天主教会占有了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成为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
公元6世纪开始,教会利用《圣经》中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中世纪时,教皇索性宣布信徒可以支付相应的费用来获得救赎,这样教士兜售赎罪券,是西欧中世纪时特有的现象。
罗马梵蒂冈圣彼得教堂
基督教会
②政治: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神父
主教
大主教
红衣主教
1
罗马教皇
天主教最高领袖
教阶制亦称“教阶体制”,一般由主教、神父和助祭组成。主教再划分为教皇、红衣主教、首主教、大主教、主教和一般主教等级。教皇的地位是最高的,他拥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够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主教,创立教区。 罗马教廷按照这一森严的教阶制度,将西欧的所有基督教组织及神职人员纳入一个巨大且完整的组织体系之中。
教阶制是封建制度的观念形式,直至19世纪封建制度瓦解后,它仍对西欧和中欧各国的社会生活方面有很大影响。
基督教会
③思想: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
了人性的发展。
结 婚
教父主持婚礼
临 终
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
以求灵魂能够升入天堂
死 后
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
出 生
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基督教会
(3)地位:教会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宗教势力,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教权崛起达到巅峰
卡诺莎之辱
教权至上
最有名望者
传统精神权威
罗马基督教文化
王权至上
最有实力者
新兴军事霸主
日耳曼蛮族文化
③王权兴起力压教权
阿维尼翁之囚
丕平献土
①相互依存,扶持阶段
知识拓展
(1)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
(2)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财富。
(3)发展缓慢。
(4)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03
拜占庭与俄罗斯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与俄罗斯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
建立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46-395年)逝世。临终前,将帝国东西部分与两个儿子继承。 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间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与俄罗斯
经济方面: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政治方面: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法律方面:《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社会概况
拜占庭帝国
《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课堂探究】
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查士丁尼大帝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的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再加上游牧部落的冲击和内部矛盾,6世纪中期之后,拜占庭帝国陷人混乱
(2)7世纪中后期,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3)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走向灭亡
俄罗斯
拜占庭与俄罗斯
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13 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 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16 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
统一国家的建立
俄罗斯
拜占庭与俄罗斯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沙皇统治的建立
伊凡四世
俄罗斯
伊凡四世改革
领域 内容
政治 颁行新法典,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地方分权
确立政厅制度,健全中央机关,增设一部分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
实行县制改革,推行地方自治制度,地方大贵族仍然控制自治机关建立
设立沙皇特辖区
军事 颁布《兵役条例》,采邑分封是新军的物质基础,新军来源主要依靠中小贵族
对外扩张
俄罗斯
拜占庭与俄罗斯
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对外扩张
西欧
东欧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经济: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思想: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拓展提升】中古时期西欧和东欧不同的发展趋势
课堂小结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庄园
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拜占庭与俄罗斯
形成
封君封臣制度:内容、义务和权力、影响
庄园与农奴制度: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庄园法庭
西欧王权加强
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
中世纪的城市:兴起条件、兴起时间、自治城市
拜占庭
俄罗斯
建立
发展
《罗马民法大全》
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