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标题
走近唐诗之李白杜甫(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内4课时+课外2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唐诗宋词(选读)》将唐诗分为气象恢弘的初盛唐和姿态横生的中晚唐,所以总的设计目标就是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能够对初盛唐诗歌的“气象恢弘”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抽象的概念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李杜无疑是最佳人选,一是因为他们的诗作是无人能够逾越的高峰,二是学生初中背过多首两人的诗歌,对二人也比较熟悉。因此,将第一单元设为李白和杜甫两个专题去学习。以李白专题为例,讲读《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学生在诵读和赏析中初步感知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在学习的基础上走近杜甫理解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这一思路的设计就是想在唐诗宋词的学习中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体悟,读出他们的感受,写出他们的思考,真正学会去品味唐诗宋词的魅力。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情感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2、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李白、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并进一步了解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点评、扩写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2.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你能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李白的浪漫、傲岸、追求自由
2、联系杜甫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李白、杜甫为何具有穿越千年的魅力
专题划分
1、感受李白逸兴遄飞的浪漫主义诗风。
2、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特点。
专题一
走近李白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他的心灵犹如一注滔滔汩汩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想,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撼人心的乐章。而且,永远是那样雄浑而清新,具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李白《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展开,理清李白诗歌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魅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李白及其人格魅力,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2、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3、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说说你心中的李白形象
2、、理清《将进酒》情感脉络。
3、、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
4、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简析并评价最后一段诗的情感倾向.
5、说到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大家都知道是浪漫主义,不过在浪漫主义诗人中,风格也并不完全相同的,就如同属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不完全相同一样。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具体表现为什么特点呢?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导学案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 人却不见了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把胡马和羌马交践的节奏 陇西或山东 青莲乡或碎叶城
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 不知归去归哪个故乡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凡你醉处 你说过 皆非他乡
认你作谪仙 便更加佯狂 失踪 是天才惟一的下场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身后事 究竟你遁向何处
把自己藏起 连太太都寻不到你 猿啼不住 杜二也告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七仙 五友 都救不了你了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匡山给雾锁了 无路可入
会突然水遁 或许就在明天 仍炉火未纯青 就半粒丹砂
只扁舟破浪 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 世人皆欲杀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樽中月影 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 向西哭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长安都早已陷落
从开元到天宝 从洛阳到咸阳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 也无须招鹤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铛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问题思考:余光中吟咏了李白的哪些特点?
李白的不凡的风度、独特的气质、飘逸的胸怀、洒落的心神,让人千载之下,如 获见之。李白的狂放、李白的豪情、李白的抱负、李白的奇异、李白的痛饮、李白的失意、李白的永恒的价值。
活动二:走近各个时期的李白
阅读学案中各个时期李白的介绍,根据作品,写出各个时期李白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各个时期李白的特点,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思想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请搜集李白哪些关于酒的诗句,写在下面。班内交流
活动四:1、请依据诗歌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找出依据。
依据:
2、作者在诗中的感情是单一的吗?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诗人说“与尔同消万古愁”,诗人何来“万古愁”? (4)找出诗中最触动你的诗句,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理解将进酒的思想,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五:1、你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哪些诗句描写的非常精彩?请找出来加以赏析
2、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描写梦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描写梦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思想,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布置作业:阅读《李白与酒》《李白如果实现抱负》马亚丽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分析诗人形象时,注意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走近杜甫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1课时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杜甫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兵车行》了解杜甫及其人格魅力,体会杜甫作品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感受杜甫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课下以“致杜甫”为标题,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写一段文字,可适当地采用他的名句。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人格魅力,体会杜甫作品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2、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3、鉴赏本专题的杜甫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根据你学过的作品,说说你心中的杜甫的形象
2、《兵车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3、、最后一段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4、结合《兵车行》内容,简析并评价最后一段诗的情感倾向.
5、《兵车行》所抒发的忧国忧民的情思在杜甫许多诗歌里面多有展现,而且情思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但都离不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请加以归纳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导学案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
活动一:走近各个时期的杜甫
阅读学案中各个时期杜甫的介绍,根据作品,写出各个时期杜甫的特点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代表诗作:《房兵曹胡马》《望岳》关键词: 充满自信,昂扬进取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代表诗作:《兵车行》关键词:仕途失意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关注民生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代表诗作:“三吏” “三别” 关键词:饱经离乱、忧国伤民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代表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楼》《春夜喜雨》《登高》
关键词:悲惨漂泊、心忧天下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引导学生理解各个时期杜甫的特点,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思想以及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二:《兵车行》最触动你的是哪一个场景,如果你是导演将如何展现?试将这一场景加以扩写,描绘
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活动三: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作简单赏析。
活动四:《兵车行》所抒发的忧国忧民的情思在杜甫许多诗歌里面多有展现,而且情思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但都离不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请加以归纳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
布置作业:阅读黄文山《草堂》,刘心武《十首足矣》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分析诗人形象时,注意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