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语言下潜藏的思想内涵

文档属性

名称 散文语言下潜藏的思想内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8 21: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散文语言下潜藏的思想内涵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 社会实践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内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主要依据《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这两篇课文,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这两篇课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有高妙的艺术性,其风采于魅力难以一言尽述,值得认真诵读和鉴赏。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那样动人的韵调节律;它所写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的琐碎见闻,点滴感恩,构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笔而书。学生在预习时反映对这些课文毫无感觉,现在的学生对小说和诗歌都很麻木,让他们爱上散文,确实难上加难。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越美的文章越难上。对于教材提供的温情并茂的散文佳作,怎么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语言内涵较深刻,《故都的秋》沾有诗化的语言风格,语言较优美,然而无论是何种散文语言,其文字背后永远暗含着其思想的灵魂。因此,在这个单元的散文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专题入手。
专题一:散文阅读(阅读)。
走进散文,阅读不同散文作品,了解不同散文的语言风格的特点,做到量的积累。
并初读《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
专题二:文本研读(讲评)。
由面到点,品读《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品味研读两篇文章的语言,鉴赏情感。归纳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以及常见散文的写作特色
专题三:写作训练(写作)。
结合大量的散文作品以及文本讲读,进行散文写作训练。
三个专题重点围绕一个中心——散文语言品析,理解其暗含的思想内涵。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梳理文本字词句等知识。
2.了解现当代散文的概念(广义的散文)、选材、分类、散文的特点等文体知识。
3.品味散文凝练、含蓄、优美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情感,理解散文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多种不同风格散文的阅读,积累基本的散文文体知识,进而掌握散文阅读技巧。
2、通过自主阅读《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圈点勾画精彩的散文语言,鉴赏散文语言,理解作者情感和散文的思想内涵。
3、合作交流品评展示精彩的语言,学会用多种方法品味散文语言。
4、 通过练笔写作展示研究成果,提高鉴赏及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
2、激发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热情,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认知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
1、读散文,能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脉络,体会情与景(或物),情与理的内在联系。
2、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3、能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和比较,质疑等方法体验并赏析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请找出两篇课文中涉及到的重点字词、内涵深刻或语句优美的句子或段落。
2.解读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鉴赏这些文笔优美的语句?
3.解读这两篇课文在精雕细琢的散文语言下流露出的思想内涵?
专题划分
专题一:散文阅读(阅读)。
走进散文,阅读不同散文作品,了解不同散文的语言风格的特点,做到量的积累。
并初读《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
专题二:文本研读(讲评)。
由面到点,品读《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品味研读两篇文章的语言,鉴赏情感。归纳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以及常见散文的写作特色
如《纪念刘和珍君》可用改写、比较的方法来揣摩语言,以第四部分第一段为例,可以把这一段的虚词去掉让学生朗读,在读原文,一对比,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虽然意义相同,但情感内涵相差甚远,从而体会到大师语言的精深之处。
如《故都的秋》在找出五幅秋景图后,可采用反复品读批注式,一一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觉得最有意味的段落句子反复诵读、体会、勾画、批注,把这些句子语段标画下来,做评点写感悟,然后全班交流,以赏析的形式深入课文,教师给予适时地点拨和提升性指导。
专题三:写作训练(写作)。
结合大量的散文作品以及文本讲读,进行散文写作训练。
专题一
专题一:散文阅读(阅读)。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阅读大量作家作品,如丰子恺《梧桐树》 余光中《招魂的短笛》 秦牧《在遥远的海岸上》《故里的红头船》 季羡林《二月兰》等,比较其作品语言风格,并理解文字下面流露出的思想内涵。
同时初读《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作品的基础上,了解鲁迅和郁达夫散文语言的风格,根据阅读的散文语言的相关文体知识,分析两篇不同风格的散文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通过同学的交流修改补充完善自己对这两篇文本的预习理解。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提高散文阅读的能力,能够把握不同作家语言风格,读懂其思想内涵。
2.学习作家们的精神内涵,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阅读《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积累文中重要知识点。
4.熟悉鲁迅、郁达夫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文笔风格。
5. 初步感知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圈点勾画你认为精彩的段落,并且从散文语言等角度鉴赏分析。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请梳理《故都的秋》《纪念刘和珍君》两篇文章的结构脉络。
2. 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两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请评价鲁迅、郁达夫两位作家的语言风格?
4.你在阅读完这些作品后,选择两位作家作品进行对比评价。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必修三)中国现当代散文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关于散文鉴赏的分类的文章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阅读《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以及散文语言等相关的阅读材料,积累文中重要知识点。
2.读完散文语言等相关材料后谈谈你对散文语言与戏剧语言、演讲语言的理解。
3. 请自主梳理《故都的秋》《纪念刘和珍君》两篇文章的结构脉络,找学生黑板展示。学生修改补充完善后投影展示。
4.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两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学生交流展示自评互评。
5.小组讨论、评价鲁迅、郁达夫两位作家的语言风格?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 能通过阅读,积累知识与素材。
2.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能客观评价作家及作品,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4. 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专题二
品读《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品味语言,鉴赏情感。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通过《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两篇文章的阅读,研究散文语言下潜藏的思想内涵。《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故都的秋》一文却包含着许多意境优美的语句,同样是散文,语言风格却不同,但无论是何种语言风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其中潜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会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2、学会知人论世,分析文章。
3.、学习语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提高理解句子含义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许广平曾经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解读下列句子,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一点。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揣摩重点词语“尤”、“出离愤怒”、“深味”、“浓黑”、?“它们”、?“这”?、“奉献”等的含义及表现力。
第五节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2、正如作者所说,秋能引起人们“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那本文作者是悲秋吗?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印证你的观点吗?
3、文艺作品的解读是多元的,如果撇开写作背景不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悲秋的情怀的?请你打开古诗文的记忆仓库,拾取几片金黄的秋叶,再思考上述问题。
4、交流一下你在第一模块中圈点勾画的自己喜欢的语言段落。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必修三)中国现当代散文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预习效果展示
1.请带领全班同学勾画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等基础知识。
2.交流展示你在预习中圈点勾画的自己喜欢的语言段落,并通过诵读诠释本句本段流露出的感情。
活动二:对比阅读《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两篇散文的语言。
思考:
1.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揣摩重点词语“尤”、“出离愤怒”、“深味”、“浓黑”、?“它们”、?“这”?、“奉献”等的含义及表现力。
2.第五节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3.正如作者所说,秋能引起人们“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那本文作者是悲秋吗?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印证你的观点吗?
活动三:创造阅读,读出自我   文艺作品的解读是多元的,如果撇开写作背景不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悲秋的情怀的?请你打开古诗文的记忆仓库,拾取几片金黄的秋叶,写写自己的看法。
活动四:
小结:①词语的含义有固定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和临时义(或叫语境义),“揣摩词语的含义”主要是要答出语境义。“词语的作用”指对于表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物、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提示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②理解句子含义,包括将修辞还原(比喻句还原出喻体、借代处还原本体、反证说出反面),答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作业 :完成高考链接《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学生交流展示互评互改。)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会比较阅读,能根据不同风格的散文语言、理解散文语言下潜藏的思想内涵。
3.有一定鉴赏评价能力,能结合同学的分析,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的褒贬评价。
专题三
写作训练(写作: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
结合大量的散文作品以及文本讲读,进行散文写作训练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根据前两个专题的阅读讲评,进行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的写作训练。区别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的写作要义,进行专题训练,互评互改,当堂交流点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由课内到课外,能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散文语言、尝试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的写作。
2.了解散文语言丰富的美学特质,能够灵活自然展现散文语言的自然美、修辞美、色彩美、议论美、等美学特质,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
3.克服心理障碍,能够敢写、乐写、敢说、敢做。
常规资源
请同学以“春”或“雨”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文字或以“春”或“秋”为对象作一幅画。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写出500字以上的散文片段,准确分清继续性散文与抒情性散文。
2.能体现散文语言的美学特质。
3.能立足文章、依据史料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5.写出文段能有一定深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