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类散文的说理艺术

文档属性

名称 劝学类散文的说理艺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8 21: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劝学类散文的说理艺术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所需时间
5课时(课内3课时+课外2课时,共5 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本单元(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通过《劝学》《师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三篇课文通过全面的分析、严密的论证让学生明白,人要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
本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阅读经典”“议论赏析”和“探究创新”。专题一,阅读经典。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专题二,议论赏析。探讨重点是分析三篇劝学散文如何利用论据材料进行论证。专题三,探究创新。探讨重点是探究求学的目的、态和方法,研讨劝学散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质疑思辨、自我完善的精神追求,以设计“读书交流会”的活动课程,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熟练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荀子、韩愈生平经历和主要思想主张。
3.了解文章的条理性及运用大量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明白、生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 了解荀况对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的论述,认识获得教养主要途径——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要性。
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4.探讨阅读经典和获得教养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读书观”。
对应课标
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4.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5.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6.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三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2.《劝学》《师说》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3. 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究竟是什么?
4. 劝学类散文的议论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如何借鉴?
专题划分
专题一:阅读经典 (课外1课时+课内1课时=2课时)
专题二:议论赏析 (课外1课时+课内1课时=2课时)
专题三:探究创新 (课内1课时)
专题一
阅读经典
所需课时
课外1课时+课内1课时=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经典。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学生通过阅读本单元三篇课文,结合自己以前阅读的古今中外名著进行讨论,产生热爱经典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经典的价值和阅读经典的意义。
2.掌握阅读经典的方法,培养自己阅读经典的习惯。
3.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让学生产生热爱经典的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强调阅读经典作品?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
2. 劝学类散文是如何体现其教育意义的?
3. 劝学类散文的议论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幻灯片课件
常规资源
《荀子》《韩昌黎文集校注》《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1:基础知识学习检查:生字词语及有关作家作品。
活动2:学生自读
学生自读《劝学》《师说》《获得教养的途径》,进一步翻阅《荀子》《韩昌黎文集校注》等经典著作。
活动3: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强调阅读经典作品?
学生分小组讨论:什么样的作品才算经典?阅读经典的意义和价值?阅读经典的基础是什么?
活动4:学生从自己阅读经典的体会中说说阅读经典的意义。
活动5:学生讨论:劝学类散文是如何体现其教育意义的?
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
活动6:学生讨论:劝学类散文的议论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评价
1.作家作品及有关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2.学生对《劝学》《师说》能主动预习,准确理解文章意思。
3.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专题二
议论赏析
所需课时
课外1课时+课内1课时=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劝学》《师说》是中国传统的典范文章,《获得教养的途径》也是世界经典文章,正可以说明“经典的力量”所阐述的内容。《劝学》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出发,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阐发了学习的意义、方法、态度;而《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涉及到个人与外部的联系,运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阐发了从事学习的道理。《获得教养的途径》强调了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引导学生注意文本中的语句,从中找出古人劝勉后人的方法。
2. 了解荀况对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的论述,认识获得教养主要途径——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要性。
3. 学习借鉴三篇散文比喻论证、例证、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 让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2. 《劝学》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3. 《师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4. 三篇文章在说理上有何艺术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幻灯片课件
常规资源
苏教版必修一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1:教师出示《劝学》应掌握的实词,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弄明白。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答。
活动2:学生熟读课文,初步自析课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活动3:学生讨论:《劝学》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
活动4:学生朗读《师说》,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活动5:学生分析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
明确: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
活动6:学生讨论:《师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活动7:学生讨论:三篇文章在说理上有何艺术特点?
教学评价
1.在知识方面:让学生整理积累重要的实、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体会、学习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学习严密的谋篇布局特色;明确如何才能获得教养等等。
2.在能力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文言名篇的能力;培养学生能据已学、据课注、据语境准确解读文句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与合作相结合探究问题能力等等。
3.在情感方面,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之于教养和人生的重要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