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不朽的亲情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 )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上4课时,课下2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亲情是雨,带走烦恼,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本主题设计既有传统的经典篇目,如李密的《陈情表》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也有当代作家和外国作家的作品,如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和米斯特拉尔的《母亲颂》。就文体而言,有文言文,也有散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表达人间亲情。安排本主题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接受浓浓亲情的洗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本单元共设计两个学习专题:文本品读和亲情体验。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词句的含义,背诵优秀的作品,积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阅读文学作品,准确把握作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掌握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掌握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多读多背,加强积累,熟读成诵,反复涵泳,烂熟于心,培养语感,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鉴赏及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学习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对应课标
1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内容要点,朗读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
2学习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3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4 能综合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合作学习。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品读文本,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亲情颂歌,抒写真情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文本品读
专题二 亲情颂歌
专题一
文本品读
所需课时
课上2课时,课下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学习古代作品,理解词句的含义,背诵优秀的作品,积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学习文学作品,注重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也是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用现代观念评价作品的能力,分析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学生思辩能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2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朗读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
3学习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本专题问题设计
1.结合注解,理解《陈情表》《项脊轩志》的文意,找出文中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义。2.有表情地朗读《陈情表》《项脊轩志》和《我不是个好儿子》,同桌相互说说文中具体写了哪些生活琐事。3.李密在应召赴任和奉养祖母的两难中选择了后者。对于他的选择,我们如何看待?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4从“一个书斋,两种感情,三世变迁,四个女人”方面对文本探究,体会作者感情。5.背诵《陈情表》《项脊轩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第三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学习《陈情表》《项脊轩志》,让学生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课下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虚词及古今异义词,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课上投影出示检查,明确,巩固。
2《陈情表》和《我不是个好儿子》两篇文章感情真挚强烈,感人至深。李密的《陈情表》是作者写给皇帝的奏章,文中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艰难处境,申述自己暂不能应诏赴任的苦衷。语气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历来为人称道。在诵读时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通过对几件小事的记叙,刻画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儿子因无以报答母亲而倍感惭愧内疚的情感。通过有表情地朗读,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一个书斋,两种感情,三世变迁,四个女人”出发,对文本探究,体会作者感情。学习作者善于从生活琐事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表现感情的技巧。课上同学讨论,合作交流,最后老师多媒体总结。
4学生在课下预习的基础上交流讨论,说说三篇文章各写了那些琐事,体会平凡的人生,不朽的亲情。投影展示总结。
5在课下诵读的基础上检查《陈情表》《项脊轩志》背诵,组内互查,班内抽查比赛。
6.课下拓展阅读《祭十二郎文》。
教学评价
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2.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阅读概括文中主要信息。
4. 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专题二
亲情颂歌
所需课时
课上2课时 课下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是由文本拓展出来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包括 3项内容。设计活动,旨在把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开去,为学生创设一个多面的学习平台,努力体现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第 1项活动旨在落实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安排学生举行亲情故事讲述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第 2 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和围绕某一目标加强积累的能力。通过举行以亲情为内容的诗文朗诵会,第 3项活动写作以“亲情”为话题的文章,意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班内出壁报,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专题网页,是为了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促进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受到美的熏陶。
4促进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仿照《我不是个好儿子》的叙事方式,将自己经历的亲情故事及感受讲述给同学听。
2.搜集表现亲情的优秀诗文,在班内举行朗诵会。
3.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和认识,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在班内出一期板报,有条件的可以制成专题网页。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讲述《我不是个好儿子》中叙述的亲情事件,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及感受。
在学生讲述《我不是个好儿子》叙述的亲情事件时,可以让学生再进一步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叙述的亲情事件,先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在班内进行讲述,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补充。安排学生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时,可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平时经历的亲情故事,编制讲述提纲。同学编制完讲述提纲后,根据自己编制的提纲先在学习小组内讲述,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班
2搜集表现亲情的优秀诗文,举行诗文朗诵会。
搜集表现亲情的优秀诗文,安排在课下进行。学生搜集完成后可先向同学朗诵自己搜集的诗文,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然后与同学交流讨论,相互启发。
学生首先在学习小组内朗诵自己搜集的诗文,其他同学进行点评。然后各小组长简单介绍一下小组同学朗诵情况。最后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班内朗诵,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并选出优胜者。
教师可以安排几名同学组织班内的朗诵活动,将朗诵活动的权力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以“亲情”为话题写作文。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和认识,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作文前要认真审题,拟定写作提纲,同学间可以进行交流。
学生将自己写作的文章在班内出一期壁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写作的文章制成专题网页,对外展示。(此活动可安排课下完成)
教学评价
1学生积极发言,接受美的熏陶。
2 学生的朗诵能力,审美能力得以提高。
3通过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关爱,拒绝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