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质量守恒定律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说教材
说学生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起,将从定量的角度来学习化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本课在整个教材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实质、第三单元: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不变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它是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理论的依据,因此学好本单元,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的内容.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中,教材以实践—理论—实践进行的,从侧面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然后教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介绍化学方程式,用简练的文字准确叙述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4)美育目标:
让学生感受化学规律美。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二、说学生 要做到“ 因材施教”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由于有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很多人信心不足,学习不自觉,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我主要以实验、讨论法以及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从基础入手,化抽象为直观,抓基础,采用鼓励式教学,多利用实验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法 古人早曾指出:“……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则无以学。”这就是说:无论教还是学都有个方法问题。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造成一种趋向和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帮助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发挥,以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对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了理论依据。我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教法方法(1)读书指导法
我的教学中,读书指导法主要体现在学生预习 和复习两个环节中,通过作业,帮助学生了解教材,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
(2)启示实验法
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发挥实验对学生的认知、学习方法等的激励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具体、可信的事实,从而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思路。(3)讨论教学法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多次的设疑和实验,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归纳得出结论。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直观演示法
我利用直观演示实验和借助多媒体电化教学,让学生把实际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直观化,使其获得全面而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他们从微观角度对质量首恒定律的理解四、说学法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懂得掌握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椰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结合教法,学生的学法则首先是四围记忆方法(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其次,是学习体验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密切联系学习、生活等情况,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阅读,思考,举例,讨论,等途径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多方面综合能力。
四、说学法 (1)阅读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作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说,要弥补旧知识的缺陷,发现新课的疑难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培养学生自学、阅读的能力。
(2)实验引导探索法:引导学生分组实验,认真观察实验、发现疑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归纳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3)类比联系归纳法: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
(4)分层指导,自我测评。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体现教学目标,t突破难点和重点教学手段的过程,我主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前提测评:通过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化学变化的反应表达式:(由学生作答)
(1) 铁在氧气中燃烧;
(2)在空气中点燃磷;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复习旧知识,为本课时作好铺垫。
2、新课引入
以设疑形式导入
设疑:根据以上的化学反应,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变化,它们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使学生目标明确, 引起学生悬念3、新授:
(1)引导读书: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让学生思考实验目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通过阅读发现问题,熟悉教材。
(2)学生实验探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在密闭容 器中,P与空气中的O2的反应;Fe与CuSO4溶液反应以及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探究物质在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物质的质量和变化。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质量上
P+O2=======P2O5
Fe+ CuSO4===== FeSO4+CU
NaOH+ CuSO4===== Cu(OH)2+Na2SO4(3)讨论探究: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作好实验记录后分析并讨论在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有什么关系。
(4)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
教学 过程(5)直观演示巩固知识:为让学生更好从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用微观粒子演示P与O2反应的实质。
从实质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6)练习:设计两条基础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1、在化学反应中,A+B ====C+D中,5克A和4克B恰好反应生成3克C,则生成B的质量是( )
A.8克 B.5克 C.3克 D.6克
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原子的个数
C.分子的组成 D.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7)结合实际讲述日常生活中事例。蜡烛的燃烧、镁条的燃烧等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8)学生分组讨论:
我们可以在锥形瓶中看到有 4 个磷原子和10 个氧原子。玻璃棒锥形瓶反 应容 器结论: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都没有改变,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3、教师归纳小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本节课要求掌握三方面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
(2)用分子、原子的理论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解释实验现象及有关计算)。
4、达标测评:
(1)质量为a克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后质量变为b克,则a和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H2O和CO2,因此该物质一定含有( )
A.氧气 氢气 碳 B.氢气 碳C.氧元素 氢元素 碳元素 D.氢元素 碳元素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①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物质的质量 ③物质的种类 ④物质的性质 ⑤元素的种类 ⑥ 原子数目 ⑦原子的种类 ⑧物质的分子总数。
(4)拓展: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头目李洪志说,他发功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违反科学之处。教学过程4、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完成P94习题2(1)3(2)
2、预习P88二化学方程式及课题二
(1)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2)一条化学方程式包括几种因素?
(3)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哪些有关反应的信息?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3、课外作业:家庭小实验通过蜡烛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六、说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3、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总结:
质量守恒的原因宏观: 微观:
(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归纳为五不变)再见再见敬 请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