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大一统

文档属性

名称 汉武帝的大一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08 21: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第11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大帝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大一统:
资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此材料说明了什么?最近比较烦,诸侯王势力太大,威胁到中央,真伤脑筋啊!汉武帝如何解决王国问题呢?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由嫡长子继位外,还得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封给其他子弟为侯。假如这个正方形为一个诸侯王的封地他有5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如下图: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阴影部分)这个诸侯王的封地和以前相比有何变化?皇帝诸侯王侯诸侯王侯侯侯中央统辖的郡诸侯王侯侯侯侯“推恩令”妙在哪里(作用)?1、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
2、维护国家的统一;
3、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最近比较烦,有些百官和皇族时不时的干些违法犯忌的事情,朕怎样才能了解官员的动向,使他们忠诚自己和不敢贪赃枉法、欺下瞒上呢?有何妙计啊?
中央设司隶校尉
地方设刺史3、经济上: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措施:效果: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加强中央的经济权资料二: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儒家道家法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汉武帝为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采取了那些措施?有何影响?在长安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影响: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最近比较烦,边疆还不稳定, 弄得朕寝食难安啊!怎么巩固边疆,特别是解决匈奴这个老大难问题呢?
卫青,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本平阳公主家奴,后被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多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史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卫青的外甥,善骑射。18岁跟随卫青作战官至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人,很少说话敢于冲锋陷阵。常带领精壮的轻骑兵,远离大军,深入蒙古大沙漠数千里,追击匈奴贵族。“勇冠三军”
昭君出塞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昭君墓前铜像汉与匈奴合为一家
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汉书》招 贤 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患,拟联合大月氏(zhi),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思考: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博望侯张骞塑像张骞(?-前114年),
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官至大行(接待宾客的官吏) ,封博望侯。曾两次出使西域。请你设想一下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艰险?
想一想:
张骞不辱使命的事迹给我们怎么样的启发?启示:
体现了张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这些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说仍是十分需要的。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昭君出塞派张骞出使西域在南部和西南部设郡县4、经略边疆:措施:效果:效果:效果: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一、政治经济上(改革)
1、加强皇权(设内朝,削弱相权)
2、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王权)
3、设刺史,加强中央监察权
4、铸五铢钱,加强中央经济权三、民族关系上(经略边疆)
1、北击匈奴(北部)
2、张骞通西域(西部)
3、西南设郡县(西南、南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思想上:(提出者、措施、影响)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