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回声
学段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追求友谊并建立美好友谊。
2、 知识目标:学习力度记号“p”“pp”并能自信自如地运用到歌 曲的演唱中。了解无伴奏合唱。
3、 能力目标: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重点:
掌握力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
釆用合适的力度“f""p”"pp",用歌声表现回声。
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示范法、对比法等 教学准备:
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大约4分钟)
1、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欢迎同学们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
2、 故事导入
小兔淘淘的故事视频导入,引出回声。
3、 认识力度记号“f""p”“pp”
4、 回声小游戏
师做原声:你好!生做回声:你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为课堂教学寞 定了基础O】
二、 新歌教学目标落实(大约25分钟)
(一)初识歌曲整体感知
1、初听《友谊的回声》
思考:这是什么样的回声?从歌曲中找找到答案,引出歌题《友谊的回
3、复听《友谊的回声》,跟音乐演唱回声部分
【设计意图:本着以聆听为先导的原则,让学生熟悉歌曲,并自然过渡 到新歌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有层 次的推进,最终完成唱歌教学。】
(一)关注旋律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1 )关注歌词,聆听歌曲第一乐段
思考:找一找歌词中哪些地方有回声?
生:湖水边、山谷中、大森林、高山岭、大海边、沙滩上、天的那一边、海的 那一岸
师生合作按节奏接龙朗读歌词
学唱第一乐句
a、跟音乐画旋律线,感受旋律走向特点
b、 唱旋律
c、 指导学生连贯的演唱
师: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就像连绵的青山和起伏的湖水,所以我 们可以唱得再连贯些。
学唱第二乐句
师:学生观察下面节奏、旋律说说它们的特点 生:节奏都是一样的,旋律走向都是由低到高
教师指导学生唱出热情的呼喊
学唱第三乐句指导休止符处正确演唱
完整演唱第一段
学生独立演唱第二段,教师提示:一二段不同旋律处2 .6和22_6
跟伴奏音乐演唱歌曲第一乐段
2、 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初听第二乐段
思考:什么样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 歌曲中找到答案。
生: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
跟琴学唱第二乐段,并给予指导订正
完整演唱第二乐段
3、 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4、 情感升华
学生继续观看小兔淘淘的故事,告诉大家:友谊是一朵鲜花,需要在 双方的浇灌下才能越开越美,希望大家珍惜友谊。
(三)歌曲达标检测
分组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用歌声表达出对友谊的赞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层层深入,把知识、技能寓于情境教学之中, 避免现回声了枯燥乏味,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体验、掌握,并有 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运用声音的变化,巧妙的刻画歌曲意境,增强 情感体验。】
三、新作赏析《回声》(大约10分钟)
师:音乐家拉素发现了回声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就想到了用音乐 表现美妙的回声。
1、 初听无伴奏合唱《回声》,整体感知,说说听后的感受。
生:宁静的、和谐的、回荡的、高雅的、美妙的、纯净的 .....
2、 复听《回声》,感受演唱形式。
3、 跟范唱模唱回声部分,感受力度对比带来的魅力。
4、 欣赏视频无伴奏合唱《回声》,了解无伴奏合唱。
5、 介绍曲作者——拉索
【设计意图: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通过讲解、提 示、演唱、对比、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体验中,从而激发 了学生听赏的兴趣,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四、课堂小结(大约丄分钟)
师:今天我们聆听了无伴奏合唱《回声》,学唱了歌曲《友谊的回声》,
友谊的回声永远飘荡在我们周围。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使学生产生
种期盼下一节音乐课的欲望。】
板书设计:
后反思:
本节课回声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整堂课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 种道具和花样繁多的环节设计。我本着“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通过
音乐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表现 音乐的能力。
一、 游戏渗透小知识——巧
在课堂开始的情景游戏中,我用模仿回声来感受声音力度的对比,巧 妙的把音乐知识渗透到游戏中,寓教于乐。体现了音乐与大自然的密切 关系,同时也为后面歌曲教学时演唱回声的难点扫清了障碍。
二、 歌曲教学不马虎——细
学唱歌曲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最易接受和参与 的表现形式。在学唱《友谊的回声》时,我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起演唱信心。对学生的声音,表情,力度各方面都有具体而细致的 要求和引导,歌曲教学循序渐进,并关注音乐知识的有效渗透,从而激 发学生有感情的表达友谊是美好的一主题。力图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潜 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体验、表现音乐的美。
三、 聆听乐曲——活
在聆听无伴奏合唱《回声》时,我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 为主,通过讲解、提示、演唱、对比、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 体验中,避免了枯燥范围的聆听,并尊重他们的感受与见解,从而激发
了他们听赏的兴趣,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当然,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在聆听《回声》时,学生对歌词那种俏 皮滑稽的感受体验不够,今后在这个环节设计上我会再下功夫,引发他们充分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