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复习与测试——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关于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SiO2晶体中,1个硅原子和2 个氧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B.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C.HI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F,所以HI 的沸点高于HF
D.金刚石为网状结构,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环上有6个碳原子
2.正硼酸(H3BO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白色晶体,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A.在H3BO3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全部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H3BO3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
C.1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mol极性共价键
D.1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mol氢键
3.LiAlH4是一种强还原剂,能将乙酸(如图所示)直接还原成乙醇,即:CH3COOHCH3CH2OH,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
B.AlH4-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
C.CH3COOH分子中键角α>β
D.上述反应中通过官能团间的转化实现了物质类别的转化
4.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在含铬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是利用生物质气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分子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
B.电负性:O>N>H>C
C.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D.基态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Ar]3d44s2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汽化和水分解两个变化过程中都破坏了共价键
B.酸性强弱:三氟乙酸>三氯乙酸>乙酸
C.基态碳原子核外有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D.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6.下列“类比”结果正确的是
A.N2分子中存在N≡N键,化学性质稳定,则CH≡CH的化学性质稳定
B.CO2与足量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则SO2与足量Na2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钠
C.Cu(OH)2可以溶解在浓氨水中,则Fe(OH)3也可以溶解在浓氨水中
D.C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则C(CH3)4碳骨架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7.为白色晶体,与足量的NaOH反应生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形成的键长:
B.根据结构可知,易溶于水
C.白色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D.中B为+3价,属于三元弱酸
8.二茂铁的发现是有机金属化合物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开辟了有机金属化合物研究的新领域。已知二茂铁的熔点是173℃(在100℃以上能升华),沸点是249℃,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醛等有机溶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茂铁属于分子晶体
B.在二茂铁中,与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
C.已知环戊二烯的结构式为,则其中仅有1个碳原子采取杂化
D.中一定含有键
9.下列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层内作用力为共价键,层间靠范德华力维系②石墨是混合型晶体③石墨中的C为杂化④石墨的熔、沸点都比金刚石的低⑤石墨中碳原子个数和键个数之比为1:3⑥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相同⑦石墨的导电性只能沿石墨平面的方向
A.全部 B.①②③⑦ C.仅②③⑦ D.①②⑤⑦
10.下列关于苯乙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分子有8个σ键,5个π键
B.该分子中碳原子有sp和sp2杂化
C.该分子存在非极性键
D.该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11.下列关于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中,错误的是( )
A.1s22s22p63s23p2 B.[Ne]3s23p2
C. 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CH2=CH—CH3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有sp3和sp2,分子中含有2个π键和7个σ键
B.CO和N2的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均相等,故二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C.COCl2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已知Zn2+的4s轨道和4p轨道可以形成sp3杂化轨道,则[ZnCl4]2-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13.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基态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B.过氧化氢电子式:
C.As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3
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最外层违背了泡利原理
②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原子叫基态原子,1s22s22px1→1s22s22py1过程中形成的是发射光谱
③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④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化学性质相同
⑤NCl3中N-Cl键的键长比CCl4中C-Cl键的键长短
⑥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均小于2
⑦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
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σ键比π键强度大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5.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和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且分子的键角较小
B.和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微粒
C.和均是四面体形的非极性分子
D.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6.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温度越高,金属晶体的导电性越弱
C.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共价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D.在晶体中,由Si、O构成的最小单元环中共有12个原子
二、综合题(共6题)
17.中国炼丹家约在唐代或五代时期掌握了以炉甘石点化鑰石(即石金)的技艺: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左右可制得与黄金相似的输石金。回答下列问题:
(1)锌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铜元素基态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硫酸锌溶于过量氨水形成[Zn(NH3)]SO4溶液。
①[Zn(NH3)4]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Zn(NH3)4]2+中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
②NH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NH3在H2O中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的第一电离能为I1(Cu)=745.5 kJ·mol-1,第二电离能为l2(Cu)=1957.9 kJ·mol-1,锌的第一电离能为I1(Zn)=906.4 kJ·mol-1,第二电离能为I2(Zn)=1733.3kJ·mol-1,I2(Cu)>I2(Zn)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Cu2O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O2-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若Cu2O的密度为dg·cm-3,则晶胞参数a=___________nm。
18.钾和碘的相关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K的焰色反应呈紫红色,其中紫色对应的辐射波长为_______nm(填标号)。
A.404.4 B.553.5 C.589.2 D.670.8 E.766.5
(2)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_____。K和Cr属于同一周期,且核外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但金属K的熔点、沸点等都比金属Cr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射线衍射测定等发现,I3AsF6中存在I3+离子。I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__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
(4)KIO3晶体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具有钙钛矿型的立体结构,边长为a=0.446nm,晶胞中K、I、O分别处于顶角、体心、面心位置,如图所示。K与O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nm,与K紧邻的O个数为__________。
(5)在KIO3晶胞结构的另一种表示中,I处于各顶角位置,则K处于______位置,O处于______位置。
.
19.铜、钛、钴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钴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
(2)Ti(BH4)2是一种过渡元素硼氢化物储氢材料。
①与BH4-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
②H、B、T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
(3)二氧化钛(TiO2)是常用的、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光催化剂,常用于污水处理。纳米TiO2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所示。
化合物乙的分子中采取sp3杂化方式的原子个数为_____。
(4)配合物[Co(NH3)4(H2O)2]Cl3是钴重要化合物
[Co(NH3)4(H2O)2]Cl3中的Co3+配位数为___。阳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
(5)铜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1 mol(SCN)2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HSCN结构有两种,已知硫氰酸(H-S-C≡N)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其原因是_______。
20.请回答以下问题:
(1)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Hδ-),而与其原子总数相等的等电子体CH3CH3相比,NH3BH3熔点比CH3CH3高,其原因是__。
(2)已知高温下,冰晶石密度为2.1g/cm3,铝单质的密度为2.3g/cm3,工业上电解法制单质铝的过程中,冰晶石起到哪些作用__。
21.氮、磷、砷(As)、锑(Sb)、铋(Bi)、镆(Mc)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N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
(3)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镆元素的“镆”取自古代剑名“镆铘”,Mc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
(4)已知:含1molP原子的白磷转化为黑磷要放出39.3kJ的能量;转化为红磷要放出17.6kJ的能量;由此推知,其中最稳定的磷单质是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5)氮和磷氢化物性质的比较:热稳定性:NH3___________PH3(填“>”或“<”),沸点:N2H4___________P2H4(填“>”或“<”)
(6)PH3和NH3与卤化氢的反应相似,产物的结构和性质也相似,写出PH3与HI反应产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22.在建国70周年阅兵仪式上,“歼20”、“东风 41核导弹”等国之重器亮相,它们采用了大量合金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战斗机主要采用铝合金,其中超硬铝属Al Cu Mg Zn系。Cu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其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浓硫酸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显示第二电离能Cu大于Zn,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中期战斗机主要采用钛合金,Ti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
(4)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至过量,先出现蓝色沉淀,最后溶解形成深蓝色的溶液.此蓝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钛镍合金可用于战斗机的油压系统,该合金溶于热的硫酸生成Ti(SO4)2、NiSO4,其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S的_______杂化轨道与O的2p轨道成键。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 在SiO2晶体中,1个硅原子和4个氧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A不正确;B. 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熔、沸点和硬度越高,但是与分子的稳定性没有关系,稳定性只与分子内的化学键的强度有关,B不正确;C. 虽然HI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F,但是,由于HF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所以HF 的沸点高于HI,C不正确;D. 金刚石为网状结构,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环上有6个碳原子,D正确。本题选D。
2.D
【详解】
A.硼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与氧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因此B原子不是8e-稳定结构,故A错误;
B.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内的B-O、H-O共价键有关,熔沸点与氢键有关,故B错误;
C.根据结构示意图,1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molB-O和3molO-H键共6mol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1个硼酸分子形成了6个氢键,但每个氢键是2个硼酸分子共用的,所以平均含3个氢键,则含有1molH3BO3的晶体中有3mol氢键,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第三周期元素中,阳离子有钠离子、镁离子和铝离子,均为10电子结构,核电荷数大则离子半径小,第三周期的阴离子有硫离子和氯离子,均为18电子结构,阴离子半径比同周期阳离子半径大,则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A正确;
B. AlH 的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 ,价层电子对数=4+0=4,则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B正确;
C. C=O双键比C O单键键长短,且C=O双键上O原子距离中心原子较近,C=O双键上中氧原子含有2对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排斥力大于C O单键上的O上2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故导致分子中键角α小于键角β,C错误;
D. 上述反应使乙酸转变为乙醇,通过官能团间的转化实现了物质类别的转化,D正确;
答案选C。
4.A
【详解】
A.CO2中心原子碳孤电子对数= ×(a-xb)= ×(4-2×2)=0;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σ键数+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2+0=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拆理论,二氧化碳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2,故A正确;
B.C、H、O、N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O>N>C>H,则电负性:O>N>C>H,故B错误;
C.N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无孤电子对,中心N原子为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C错误;
D.Cr为24号元素,有1个4s电子迁移到3d轨道,从而使3d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所以基态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Ar]3d54s1,故D错误;
答案选A。
5.A
【详解】
A.水汽化破坏的是氢键和范德华力,水分解则需要破坏共价键,A错误;
B.吸电子基团越强越多的,酸性越强。氟的电负性最大,吸电子能力强,所以三氟乙酸的酸性是最强的,其次是氯乙酸,乙酸没有吸电子基团,酸性比三氯乙酸弱,B正确;
C.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占据三个能级,所以有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正确;
D.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D正确;
答案选A。
6.D
【详解】
A.CH≡CH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
B.Na2O2有强氧化性,SO2与足量Na2O2反应生成硫酸钠,B错误;
C.氢氧化铁和氨气分子不能形成络合物,所以氢氧化铁不能溶于浓氨水,C错误;
D.C(CH3)4中心碳是sp3杂化,且中心的碳和周围的4个碳形成4个相同的碳碳,故其碳骨架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H-O与B-O属于共价键,键长为两个原子核间距,半径越大,键长越长,即键长:H-O<B-O,H-O为氢键,为分子间作用力,键长长于共价键,选项A正确;
B.根据结构可知,分子中含H-O,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易溶于水,选项B正确;
C.属于酸,固态时形成分子晶体,选项C正确;
D.为B的最高价含氧酸,B的非金属性弱于C,所以的酸性弱于,属于弱酸,根据题意可知与足量的NaOH反应生成,说明为一元酸,即为一元弱酸,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8.B
【详解】
A.根据二茂铁的物理性质,如熔点低、易升华、易溶于有机溶剂等,可知二茂铁为分子晶体,A正确;
B.C5与Fe2+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时,碳原子提供孤电子对,Fe2+提供空轨道,二者形成配位键,配位键属于共价键,B错误;
C. 由图可知:只有1号碳原子形成4个σ共价键,无孤电子对,杂化类型为sp3杂化;2、3、4、5号碳原子有3个σ键,无孤电子对,杂化类型为sp2杂化,因此仅有1个碳原子采取sp3杂化,C正确;
D. C5中碳原子没有达到饱和,故存在碳碳双键,而碳碳双键中含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D正确;
故答案选B。
9.B
【详解】
①石墨时混合型晶体,石墨层中碳原子靠共价键链接,层与层之间靠范德华力维系,①正确;
②石墨是混合型晶体,②正确;
③石墨中的碳原子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以σ键结合,形成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③正确;
④石墨中的共价键键长比金刚石中共价键键长短,具有的能量更多,所以石墨的熔点比金刚石的高,④错误;
⑤石墨中,一个碳原子上有3个单键,每个单键被2个碳原子共用,所以平均每个碳原子对应1.5个单键,故石墨中碳原子个数和C C键个数之比为2:3,⑤错误;
⑥石墨质软,金刚石的硬度大,⑥错误;
⑦石墨的导电性只能沿石墨平面的方向,⑦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③⑦,B项符合题意。
10.A
【详解】
A.苯乙炔分子中含14个σ键,苯环中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每个碳原子与另外两个相邻的以碳碳键相连每个也都生出一个单键比如苯中的碳氢键。同时六个碳原子还会各自提供一个碳原子形成大π键,含3个π键,故A错误;
B.分子中苯环中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化学键,碳原子都是SP2杂化,碳碳三键中是sp杂化,该分子中碳原子有sp和sp2杂化,故B正确;
C.同种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碳碳双键为非极性键,故C正确;
D.苯环是平面形结构,碳碳三键是直线形结构,因此该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故D正确;
故选:A。
11.C
【详解】
A.硅为14号元素,所以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则根据构造原理核外排布表示式为1s22s22p63s23p2,选项A正确;
B.硅为14号元素,所以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则根据构造原理核外排布表示式可简化为[Ne]3s23p2,选项B正确;
C.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所以3p能级上电子排布图违反洪特规则,选项C错误;
D.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所以硅轨道表示式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2.D
【详解】
A.双键两端的C原子均采取sp2杂化,甲基中的C采取sp3杂化,CH2=CH—CH3中有8个σ键、1个π键,,A错误;
B.虽然CO和N2的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等,但二者性质有差异,N2无毒,CO有毒,B错误;
C.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由题图可知,COCl2中含有2个C-Cl键、 1个C=O双键,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
D.联想CH4的空间结构可判断[ZnCl4]2-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
A.核外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A错误;
B.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B错误;
C.As原子核外共有33个电子,故简化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3,C错误;
D.氧原子质子数为8,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质量数为18,原子符号为818O,故D正确。
答案选D。
14.A
【详解】
①泡利不相容原理又称泡利原理,是指确定的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可容纳两个电子,而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同时要遵循洪特规则,即电子分布到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因为这种排布方式原子的总能量最低。则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最外层违背了洪特规则,故①错误;
②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原子叫基态原子,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或分子在向较低能级跃迁时产生辐射,将多余的能量发射出去形成的光谱叫发射光谱,1s22s22px1→1s22s22py1过程中,由于p能级有三个相同的轨道,能量大小相同,即px = py = pz,不能形成的发射光谱,故②错误;
③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是稳定结构,同周期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降低,故氦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故③错误;
④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也可能相差较大,如Ne与Na+,故④错误;
⑤因为C的原子半径比N的原子半径大,所以 CCl4中C—Cl键键长比NCl3中N—Cl键键长长,故⑤错误;
⑥一般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于2.0,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2.0,但两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把电负性2.0作为划分金属和非金属的绝对标准,故⑥错误;
⑦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电离能变化有特例,如电负性:O>N,但第一电离能:O⑧σ键不一定比π键强度大,如氮气中σ键的强度比π键强度小,故⑧错误;
综上,正确的有0个;
答案选A。
15.C
【详解】
A.和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的键角约为107°,而的键角比(105°)的小,故分子的键角较小,A正确;
B.和均含一个极性键,18个电子,二者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微粒,B正确;
C.和均是四面体形结构,前者是极性分子,后者是非极性分子,C错误;
D.1个分子中含10个质子、10个中子、10个电子,则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即,D正确;
答案选C。
16.A
【详解】
A. 分子晶体中分子内共价键越强,分子越稳定,故A错误;
B. 温度越高,自由电子振动越剧烈,定向移动可能性越难,金属晶体的导电性越弱,故B正确;
C. 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共价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D. 在SiO2晶体中,每个环上有6个Si原子,每2个Si原子之间含有一个O原子,所以由Si、O构成的最小单元环中共有12个原子,故D正确;
故选A。
17. 3d104s2 1 正四面体 配位键和极性共价键 sp3 大 NH3分子和H2O分子均为极性分子,且NH3分子和H2O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而锌失去的是半充满的4s1电子,4s能级的能量低于3d能级的能量 4
【详解】
(1)基态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故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基态铜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其4s能级轨道中有1个未成对电子;
(2)①[Zn(NH3)4]SO4中,阴离子为SO42-,中心原子S的孤电子对数=(6+2-4×2)=0,SO42-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其空间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Zn(NH3)4]2+为配位离子,N与H之间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N与Zn2+之间是配位键,故[Zn(NH3)4]2+中含有的化学键有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
②NH3分子中成键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为1,故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3;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1:700);其原因是:NH3分子和H2O分子均为极性分子,且NH3分子和H2O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3)Cu的第二电离能大于Zn的第二电离能的原因是: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而锌失去的是半充满的4s1电子,4s能级的能量低于3d能级的能量,因此Cu的第二电离能大于Zn的第二电离能;
(4)由晶胞图可知,O2-位于四个Cu+形成的正四面体的体心内,故O2-的配位数为4。由均摊法可知,一个晶胞中含有8×1/8+1=2个O2-和4个Cu+,即一个晶胞中含有两个Cu2O,一个晶胞的质量为,由此可知晶胞参数a=cm=。
18. A N 球形 K的原子半径较大且价电子数较少,金属键较弱 V形 sp3 0.315 12 体心 棱心
【详解】
(1)紫色波长400nm~435nm,因此选项A正确;(2)K位于第四周期IA族,电子占据最高能层是第四层,即N层,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子在s能级上,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K的原子半径大于Cr的半径,且价电子数较少,金属键较弱,因此K的熔点、沸点比Cr低;(3)I3+与OF2互为等电子体,OF2属于V型,因此I3+几何构型为V型,其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4)根据晶胞结构,K与O间的最短距离是面对角线的一半,即为nm=0.315nm,根据晶胞的结构,距离K最近的O的个数为12个;(5)根据KIO3的化学式,以及晶胞结构,K处于体心,O处于棱心。
19. 1s22s22p63s23p63d74s2或[Ar]3d74s2 3 NH4+ Ti【详解】
(1)钴元素为第27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其基态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或[Ar]3d74s2;根据洪特规则,电子在相同能量的轨道排布时,尽可能占据不同轨道,所以其3d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故未成对电子数为3;
(2)①BH4-含有5个原子,价电子总数为8,所以与BH4-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是NH4+;
②Ti是金属元素,Ti的第一电离能最小,H、B失电子能力B大于H,所以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是Ti(3)中画红圈的原子价层电子对数=4,所以采取sp3杂化方式的原子个数为5;
(4) 在配合物[Co(NH3)4(H2O)2]Cl3中,配体为NH3、H2O,其配位数=4+2=6;其阳离子的成键电子对数为6,孤电子对数为0,其立体构型为,是八面体;
(5) (SCN)2分子结构式为N≡C-S-S-C≡N,1个N≡C键中有1个σ键,其余两个为π键,1mol(SCN)2分子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4NA;硫氰酸和异硫氰酸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异硫氰酸(H-N=C=S)分子中N原子上连接有H原子,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故沸点高;
20.(1)(Hδ+)与(Hδ-)之间存在的静电吸引力
(2)降低氧化铝融化温度;铝沉在冰晶石下方,防止高温下被氧化
【解析】
(1)
由于NH3BH3分子属于极性分子,而CH3CH3属于非极性分子,两者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但是极性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故CH3CH3熔点比NH3BH3低。NH3BH3分子间存在“双氢键”,类比氢键的形成原理,说明其分子间存在Hδ+与Hδ-的静电引力;
(2)
工业上电解法制单质铝的过程中,冰晶石起到哪些作用降低氧化铝融化温度;铝沉在冰晶石下方,防止高温下被氧化。
21. 第四周期第VA族 115 黑磷 > >
【详解】
(1)N2属于双原子分子,其电子式为,故答案:。
(2) 氮、磷、砷(As)、锑(Sb)、铋(Bi)、镆(Mc)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族元素,所以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VA族,故答案:第四周期第VA族。
(3) 由已知镆(Mc) 为第七周期第VA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核数,所以Mc的质子数为115,故答案:115。
(4)含1molP原子的白磷转化为黑磷要放出39.3kJ的能量;转化为红磷要放出17.6kJ的能量,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则可知,其中最稳定的磷单质是黑磷,故答案:黑磷。
(5)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所以氮和磷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NH3>PH3;因为P2H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N2H4大,所以N2H4的沸点比P2H4低。故答案:>;>。
(6)PH3和NH3与卤化氢的反应相似,产物的结构和性质也相似,则PH3与HI反应产物为PH4I,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故答案:。
22. 第四周期 IB 族 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 锌失去4s1电子,而铜失去3d10电子,后者全充满较稳定,更难失去 Cu(OH)2+4NH3·H2O=[Cu(NH3)2]2++2OH-+4H2O 正四面体形 sp3
【详解】
(1)Cu为29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ⅠB族;Cu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
(2) 锌失去4s1电子,而铜失去3d10电子,后者全充满较稳定,更难失去,故第二电离能Cu大于Zn;
(3) Ti为22号元素,原子3d能级上2个电子、4s能级上2个电子为其价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Ar]3d24s2;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
(4)氢氧化铜沉淀可以溶于过量的氨水中,此蓝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4NH3·H2O=[Cu(NH3)2]2++2OH-+4H2O;
(5)钛镍合金溶于热的硫酸生成Ti(SO4)2、NiSO4,其中阴离子为,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由此可确定其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S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