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 (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1: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堤岸(tí) 管理(ɡuǎn) B.建筑(zhù) 蒙蒙(mónɡ)
C.油腻(nì) 元宵(xiāo) D.绚丽(xiàn) 大婶(shěn)
二、诗词曲鉴赏
阅读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 ) ( )——( )
3.“缘”的意思是( )
A.边。 B.因为。 C.沿,顺着。
4.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的感受。
5.“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___”画出相应的诗句。
6.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
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苏轼的诗作有很多,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请默写出一首来。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9.课文连线台。根据课文内容感悟积累填空。
(1)面对那块大石头,李四光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这些疑问依次为:①______②_____③______。像李四光这样穷追不舍地问,可以用一个七字成语“_______”来形容。课外还积累了七字成语______、_______。
(2)“李四光回国后开始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考察研究,足迹遍布( )、( )。”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李四光在我国山西大同等地方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这些发现的科学意义,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
10.看拼音,写词语。
yuān yāng jù lǒng lián peng nuò ruò zī shì
( ) ( ) ( ) ( ) ( )
biàn huàn wēi wǔ jiāo ào biàn rèn chèn shān
( ) ( ) ( ) ( ) ( )
mó:( )型 ( )菇
xù:思( ) 继( )
11.读拼音写词语,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zǎo shànɡ ( ) kāi xīn( ) shū běn ( ) shuǐ ɡuǒ ( )
lì zhènɡ( ) dōnɡ xi( ) ɡōnɡ chǎnɡ( ) kě shì( )
12.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不要重复)
( )的螺壳 ( )的田野
四、语言表达
13.拼一拼,认一认,再用这些词语说句子。
mā 妈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à 爸 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写句子。
(1)月亮升起来了。(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妈妈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班长说:“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写句子。
例:风妈妈有个风娃娃。
风妈妈有个可爱的风娃娃。
①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 ________
②风筝挂在树枝上。 ________
五、修改病句
16.修改下面的句子。
(1)我去文具店买了好多学习用品,有铅笔、格尺、巧克力和笔记本。
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童年的柳笛
孙光
春天,好像对纤细柔软、宛如少女秀发的柳枝别有情丝。祥和的春风中,河旁路边交头接耳的柳条,转眼间泛出了新绿。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对童年乡村老家美好的回想,我仿佛又听到了那悠扬清脆的柳笛声。
小时候,每逄春天来临,柳枝变绿,喜爱的玩具往往少不了柳笛。儿时做柳笛,技术很是熟练。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这些年龄不同的孩子们,常常忍不住各取所好,折一根粗细均匀、长度适中的柳条,轻轻扭动一阵,嫩绿的柳皮便开始松动,然后用牙咬住柳枝木芯,双手将圆筒状的柳皮慢慢抽下来,用指甲将一头轻轻刮薄、捏扁,一支支长短、粗细不等的柳笛就此做成。接着各自比赛似的用力一吹,便发出或是悦耳动听,或是粗浑憋闷,或是细气悠长的笛声,酷似一曲春天里的交响乐,响彻乡村街道。一时间,惹得暖风习习下熟睡的农家小黄狗,竖起耳朵汪汪直叫,幽深清静的巷子里,四处觅食的老母鸡更是舞来飞去。伴随着笛声、犬声、鸡鸣声,我们这些孩子们从心灵深处发出了欢快的笑声。
记得有一年,我和小伙伴外出玩耍前,把几支做好的柳笛浸泡在盛满清水的泥盆里,以防干裂。回来时,看到二婶家的妹妹正在拿着两支柳笛高兴地轮番吹奏。走上前去一问,得知是我泥盆中的柳笛之后,便立即开始撕夺争抢,失去柳笛的妹妹哭个不停,惊动了母亲。老人家跑上前去和风细雨地劝导我:孩子,你比妹妹大,就该让着她,一支小小的柳笛,你妹妹玩着高兴,你也高兴才是,何必那么小气。”接下来,她把我手中的柳笛要回送给妹妹,又开始教导我:“男孩从小就要学会尊重老人,爱护幼小;要助人为乐;要宽厚忍让,不能得理不让人。只有这样,才能长大成器。”
三十年后的我漫步在仓颉公园,折一根柳条做成柳笛,怎么吹,也找不回童年的感觉,倒是迎风盛开的那些花和蹦蹦跳跳的孩子们令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8.孩子们是怎么做柳笛的呢?找到相关语句画上波浪线。
19.读第二自然段,“交响乐”“响彻"这两个词语体现了柳笛的声音_________,从“欢快的笑声”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回忆了童年与柳笛有关的两件事情,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峰,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乱 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组 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可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挎 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纷 粉)呢。”
22.在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
飞散(sàn sǎn) 大概(kài gài) 推测(chè cè) 沾着(zhān niān)
23.用“/”画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
24.把左右两边对应的内容连在一起,并将正确的实验经过写在横线上。
A.叫女儿等在蜂窝旁 ①便于观察
B.捉自家花园里的蜜蜂 ②与其他蜜蜂区分
C.给蜜蜂做上记号 ③路远使实验更准确
D.在四公里外放飞 ④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正确的实验经过是(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法布尔________的精神。
A.细心 B.周到 C.严谨
26.放飞蜜蜂后,我的猜测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27.习作表达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非一个“晒”字莫属。晒吃,晒喝,晒玩;晒喜,晒忧;晒老,晒小……真是无所不“晒”。“晒”已经成为流行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友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自我的价值;晒一次活动,与人分享你的经历;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你想“晒”点什么呢?
请写一篇文章,“晒”出你想要分享的内容。注意将重点部分写具体。题目自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2. 远 近 高 低
3.B
4.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庐山
5.只缘身在此山中。
6.横看,整个庐山是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它是一座座高峻峭立的险峰。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变幻万千,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7.C
8.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解析】
【分析】
2.
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诗中找出反义词。
3.
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解释,在古诗中,解释加点的词要结合诗句进行理解,在学习中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识记。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只是因为置身于这座山里面,“缘”的意思是因为。
4.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句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要能读懂理解诗句的意思,要注意平时对古诗句中的字词意思的积累和识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5.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句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要能读懂理解诗句的意思,要注意平时对古诗句中的字词意思的积累和识记。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6.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句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要能读懂理解诗句的意思,要注意平时对古诗句中的字词意思的积累和识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7.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句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要能读懂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理解古诗的主旨和蕴含的意境。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8.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的积累和识记,注意平时的积累即可。例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打破沙锅问到底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失足成千古恨 大江南北 黄河上下 李四光考查范围广 推翻了某些外国学者的错误断言 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

10. 鸳鸯 聚拢 莲蓬 懦弱 姿势 变换 威武 骄傲 辨认 衬衫 模 蘑 绪 续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注意同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书写方法即可。
11. 早上 开心 书本 水果 立正 东西 工厂 可是
【解析】
【详解】

12. 漂亮 寂静
【解析】
【详解】

13. 妈妈在做饭。 爸爸在做家务。
【解析】
【详解】

14. 皎洁的月亮从海面上慢慢地升起来了。 妈妈是一缕阳光,为我吹散无限黑暗。 老班长说,不要紧,他身体还硬实。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句子主干)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本题可在“月亮”前面加上修饰词,“什么样的”月亮,还可以在“升起来了”前面加上修饰词,“怎样地”升起来了,或者“从哪里”升起来了。如:像小船似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一盏明灯,将“明灯”对“我”的影响描写了出来。
仿写的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另一相似的事物,将事物对“我”的影响写出来即可。如:妈妈是一颗大树,为我撑起一片浓荫。
(3)本题考查的是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改人称。本题要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
15. 狐狸朝茂密的森林深处慢慢地走去。; 美丽的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解析】
【详解】

16. 我去文具店买了好多学习用品,有铅笔、格尺、和笔记本。 读了这本书,我很受教育。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1)分类不当,“巧克力”不属于学习用具,应该删去。
(2)成分残缺,应添加:我
17. 比喻 拟人
18.折一根粗细均匀、长度适中的柳条,轻轻扭动一阵,嫩绿的柳皮便开始松动,然后用牙咬住柳枝木芯,双手将圆筒状的柳皮慢慢抽下来,用指甲将头轻轻刮薄、捏扁,一支支长短、粗细不等的柳就此做成。
19. 悦耳、响亮 孩子们吹柳笛时很快乐
20.第一件事:小时候,“我们”做柳笛,很开心。第二件事:“我”从妹妹手中抢回了柳笛,母亲要“我”把柳笛回送给妹妹,并教育了“我”。
21.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解析】

22.sàn gài cè zhān
23.乱 组 挎 纷
24. BACD
25.C
26.放飞蜜蜂后,我的猜测是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结果是当我回到家时,有两只蜜蜂已经飞来了。
【解析】

27.范文:
晒出我的家风  
我的家风很普通——勤俭朴实,就是这个普通的家风让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喜欢干活儿:地里的,家里的。不怕吃苦,不管是冬天天寒地冻时劈柴烧火,还是夏天汗流浃背时下地干活,我都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吃惯了粗茶淡饭,习惯了衣着简朴,过惯了平淡生活。
记得放暑假时,每天跟爸爸在田间里除草,打药,施肥。有一次,骄阳似火,酷热难当。我和爸爸一起在一人高的玉米地里撒化肥,玉米叶子把胳膊、脖子划得都是一道道鲜红的血印儿,满身是汗,穿在身上的背心儿就像刚刚用水洗过似的,眼睛也感觉涩涩的,有点睁不开。但一看到爸爸也和自己的状况一样,仍在默默无闻地干着,我就又一头钻进玉米地,猫着腰,施一把肥,抹一把汗,在玉米地里钻来钻去。硬是等把化肥撒完了,我才坐在一棵树下休息。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一连几年都不曾添置新衣服,虽然衣服是旧的,可穿在身上很得体。我曾对母亲说:“妈,你也买身儿新衣服吧。”母亲听了,笑了笑,说:“这不挺好吗,新旧有什么区别呀?只要干干净净就好。”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也养成了一种艰苦朴素的习惯,如果不是过春节,如果不是父母主动给买的衣服,自己从来都不开口要衣服。  
记得有一次课外活动休息时,大家坐在一起和老师聊天,无意之中老师还夸奖了我,说我衣着朴素,平易近人,大家应该向我学习。听完老师的话,我的心里觉得很惬意,也常常以此为荣。  
我的家风虽然很普通,但它却使我养成了一种好习惯,而一种好习惯的养成,将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
话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这个题目在很容易打开我们的思路,在内容上贴近我们的生活。题目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晒”有很多种意思,不同种意思便可以作为不同的写作角度。你可以将“晒”理解为“分享”,“炫耀”或是“公开”。
【思路点拨】可以写一篇分享你的成长故事的作文,表现一些积极正能量的思想或者行为。你可以写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些“炫耀”之风,同时还可以写一些政府公开民主的一些政策,比如阳光工程等。哪些该推崇哪些该得到遏制在写作的时候要心中有数。当然你也可以晒出你的幸福生活,或者青春梦想,这样的题材比较好把握。
【文体选择】记叙文。
【写作误区】这种话题作文口径过宽,话题成了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牵强、生拉硬拽的宿构、套作的考场作文不少。从晒出我的运动会、晒出我的会考、晒出我的同桌、晒出我的点赞、晒出我的同桌等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些作文移植嫁接的痕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