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日本(第二课时)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高度发达的工业
日本的汽车品牌
日本的其他品牌
日本在全球十大研发领域的排名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国外。人们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日本的工业产品,如汽车、照相机等。在我国的市场上,也经常能看到日本的工业产品。
观察下图,总结日本工业发展的特征。
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世界市场呢?
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输出
与世界联系密切
不利条件
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地域狭小
有利条件
资源贫乏
国内供给严重不足
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科学技术水平高
劳动力资源优势
海运便利
合作探究:分析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原因
1、读图,看看日本工业区主要有哪些?
2、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3、将代表下列内容的符号填入框图中,使框图完整。
A.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B.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C.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D.产品主要出口
太平洋沿岸的有利条件
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工业经济效益高
A
C
B
D
壹
贰
叁
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露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
国内需求减少,发展速度放缓
饮食
泡
沫
经
济
20世纪80年代,日本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许多日本企业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日本投资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在日本民族构成中,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东西方文化并存的情形随处可见。
和服
“和服”在德川幕府以前称作“着物”。用高级纺织品缝制的衣服则称作“吴服“。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指出:“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
吴服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因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传入日本的缘故开始出现此名。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吴服一词是专指以蚕绢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会用“太物”来称呼。
和服
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和服上。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以及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50多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制作和服的越后上布、小千谷缩以及结城油更是录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本人在上班时间或是重要场合,一般都身着西装。
西装
和食
和食即日本料理,是独具特色的日本菜肴。
传统的日本料理主食只能是白饭,其他面条、或者饭类主食均不可,然后再配上其他菜肴--鱼、肉、蔬菜、酱菜、以及汤。
和食
日本和食要求:食材自然、颜色鲜艳、器皿多样,塑造出视觉上的高级感,日本传统和食摆设非常精致,有如艺术品一般。对日本人来说这些唯美的日本料理只是日常的传统饮食而已,这种美学风格为向西方国家输出本国优秀文化产生了良好作用。
快餐
日本人生活节奏很快,美式快餐、汉堡包、意大利面条已经部分替代了饭团。
和屋
日本建筑拥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最早大量受到中国建筑的影响,但随后也渐渐发展出属于日本的独特风格。建筑风格 以木材为主,紧凑布局,多元化。
和屋
日本的京都、奈良、大阪保留了日本最多的古建筑
这是大阪的一条以传统建筑为主的街道
京都别名“洛都 它的
古建筑风格与我国 唐代的长安、洛阳等都城相近。
日本的现代化建设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坐落在札幌的西式住宅
现代化的东京
日本涉谷----全球人流量最大的十字路口
日本东京涩谷109大厦前面的十字路口,每分钟约有3000人通过,每天约有250万人在这走走停停,是全球最繁忙的十字路口。8条道路交错,4个路口均有大量行人等待,设有行人专用信号灯。
中日交流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远在中国的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
位于日本的鉴真和尚像
荣睿,日奈良兴福寺僧人,唐开元21年(733年),随日本遣唐使丹墀真人广成入唐,在河南洛阳从大福先寺定宾和尚受戒。742年欲与普照同行归国,到扬州恳求鉴真和尚到日本传经。鉴真于公元742年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在754年到达日本。
文字
结合实例,感受中日文化的交融
张明的父母到日本工作,他随父母到日本上学。下面是他第一天上学后写的日记。说说你看了这篇日记后的感想。
2011年4月2日
今天是我在日本上学的第一天。当我跨进初中一年级一班教室的时候,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其实与同学们一接触,我的紧张感就荡然无存了。我与日本人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有同样的黑眼睛、黄皮肤,同样用筷子吃饭。日文课本中有许多汉字,我可以猜得出课文的大意。这一切都给我亲切的感觉。
同学们再见
本节课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