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教案(表格式)201-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教案(表格式)201-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3 09:3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个人教案
教学内容: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
课型:新授 授课人:WFP 授课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比喻和借代两种修辞。
2、过程与方法: 能辨析并运用比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能辨析并运用比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 能辨析并运用比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探究法 练习法
教具 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以猜谜语导入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 2、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那么请大家想想看,还有谁把荷花写得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呢? 3、大家能不能记得一些呢?(请同学试着背背看。) [出示幻灯片,全班朗读。] 请同学们思考找出这一段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学生集体回答]: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学生思考、集体回答]:朱自清《荷塘月色》。 3、全班朗读,集体回答:比喻、拟人、排比、通感 1、调动学生积极性。 2、回忆已学知识巩固知识点。
(二)新授 1、教师说明考试要求和考查方式 (1)《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2)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2、学习比喻 (1)概念 (2)结构(教师PPT展示) (3)PPT展示句子,学生辨析是否是比喻句,并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4)品味比喻的妙处(PPT展示句子,学生品味) 3、学习借代 (1)概念 (2)借代的类别(教师PPT展示) (3)借代的作用(PPT展示句子,学生品味) 4、借喻与借代的区别(PPT展示句子,学生品味二者的区别) 1、学生了解高考要求及考查方式作好相关笔记。 2、(1)学生阅读课本P105,勾画出比喻的概念并誊写在笔记本上。 (2)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做好相关笔记。 (3)学生辨析并总结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4)学生品味句子的妙处并做好笔记。 3、(1)学生阅读课本P106,勾画出借代的概念并誊写在笔记本上。 (2)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做好相关笔记。 (3)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总结借代的作用并做笔记。 4、学生根据所学,总结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1、让学生及时了解重点,明确学习方向。 2、学生动手记笔记加强记忆;动脑辨析句子,快速运用相关知识点。
(三)巩固练习 PPT展示句子,学生辨析句子并说明存在的问题 学生辨析句子并思考存在的问题。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析。 巩固本课知识,学以致用。
(四)小结 本课时重点复习比喻和借代。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所以要求同学们多练习。
(五)作业布置: 预习比拟、对偶、排比等知识。
(六)板书设计: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七)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课型:新授 授课人: 张华 授课日期: 3月9日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比拟、对偶和排比三种修辞。
2、过程与方法: 能辨析并运用比拟、对偶和排比三种修辞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 学 重 难 点 1、重点: 能辨析并运用比拟、对偶和排比三种修辞方法。
2、难点: 能辨析并运用比拟、对偶和排比三种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探究法 练习法
教具 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1、[学生思考](拟人,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2、[学生思考](拟物,像鸟儿一样飞,写出了侄儿听到我到来无比开心雀跃的心情。) 1、调动学生积极性。 2、回忆已学知识巩固知识点。
(二)新授 1、学习比拟 (1)概念 (2)、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教师PPT展示) (3)PPT展示古诗歌,学生分析诗歌所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4)品味比拟的妙处(PPT展示句子,学生品味) 2、学习对偶 (1)回忆相关知识点(教师PPT展示) (2)对联相关知识讲解(教师PPT展示) (3)及时训练 3、学习排比 (1)概念 (2)排比的作用 1、(1)学生阅读课本P105,勾画出比拟的概念并誊写在笔记本上。 (2)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做好相关笔记。 (3)[学生思考] 及时运用知识掌握方法。 (4)学生品味句子的妙处并做好笔记。 3、(1)学生快速回忆相关知识点。 (2)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做好相关笔记。 (3)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总结对联的相关知识点并做笔记。 1、学生动手记笔记加强记忆;动脑分析诗歌,快速运用相关知识点。 2、拓展“对联”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点。 3、及时训练,巩固知识点。
(三)巩固练习 PPT展示,变换句式训练 学生动手做题。 巩固本课知识,学以致用。
(四)小结 这节课重点复习比拟、对偶和排比。关键在于多运用,尤其是诗歌鉴赏和语言文字运用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做题时多关注。
(五)作业布置: 1、课本108页相关内容。点评广告语。 2、预习比拟、对偶、排比等知识。
(六)板书设计: 修辞在语文高考中的用武之地 1、作文 2、阅读理解 3、诗歌鉴赏 4、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语言表达
(七)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课型:新授 授课人: 张华 授课日期: 3月10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夸张和反问两种修辞。
2、过程与方法: 能辨析并运用夸张和反问两种修辞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能辨析并运用夸张和反问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 能辨析并运用夸张和反问两种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探究法 练习法
教具 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秋浦歌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请同学们思考找出这一首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1、[学生集体回答]: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1、调动学生积极性。 2、回忆已学知识巩固知识点。
(二)新授 1、学习夸张 (1)概念 (2)排比的作用(教师PPT展示) (3)PPT展示运用夸张要注意点。 2、学习反问 (1)概念 (2)排比的作用(教师PPT展示) 1、(1)学生思考回忆概念和作用。 (2)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做好相关笔记。 2、(1)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做好相关笔记。 (2)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总结借代的作用并做笔记。 1、让学生及时了解重点,明确学习方向。 2、学生动手记笔记加强记忆;动脑辨析句子,快速运用相关知识点。
(三)巩固练习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师PPT展示相关联系) 学生动手做练习并展示成果。 巩固本课知识,学以致用。
(四)小结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所以要求同学们多练习。
(五)作业布置: 《晨读晚练》P98第7题P104第7题。
(六)板书设计: 夸张 特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
单元(章)课题: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语言文字应用》)
教材分析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此节属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范畴。本册书是在必修基础上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法规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并在语文应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加强整合,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本书共分6课,每章4节,总共24节,涉及认识汉语、语音、字形、词义、语病和语言的艺术等部分。而本节是教材的最后一课的第二节,体现了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拓展视野和应用范围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有着极强的实践性色彩。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一点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有兴趣探索语言文字方面的规律和问题。 本节在高考中主要可以从语言表达(仿写、赏析句子)和诗歌鉴赏的角度出题,高考中考查主要是语言表述的形式,易得分也易失分;考查频率较高的修辞是比喻、拟人、排比,这也是我们学生最容易掌握而且可以的得分的内容,因此结合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我选取了比喻和比拟这两个常见常考修辞作为我这节课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一些关于修辞(比喻和拟人)的简单知识,了解了简单的区分的方法,但是缺少系统的知识体系;我校学生头脑中素材储备少,语言表达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 、 难点 重点: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难点: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法、练习法
总课时数 3课时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