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1《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3 09: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院落风景异,人物性格殊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节选的三篇小说涉及古今中外。《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阶段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能力训练的重点篇目。文章结构设计精巧,人物刻画惟妙惟肖。通过本课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了解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学习阅读鉴赏方法,为学习其他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
2.能力目标: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认识《红楼梦》的主题意义和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及对人物倾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2.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法学法】
1.教法:点拨法、任务驱动法
2.学法:圈点批注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院落风景异
新课导入(解题)
导语:从课文题目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从小说的三要素角度分析)
要点:林黛玉——人物;贾府——环境;林黛玉进贾府——事件。
古人曾言,这一回与其说写的是林黛玉,还不如说写的是贾府,今天让我们跟随黛玉走进贾府,欣赏大观园的风光。
二、游贾府,风景异
1.贾府是一座大宅子,林黛玉经过哪些地方,见了哪些人
要求:根据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划出林黛玉行踪的语句。
点拨:路线应该是由一些时间和地点的节点构成的,所以先请同学在书中划出时间、地点的节点。
要点:大门外——贾母住处——贾赦住处——贾政住处——贾母院落
(史、王、邢、李—三姐妹、王熙凤) (宝玉)
追问:曹雪芹只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轩峻壮丽”“轩昂壮丽””小巧别致”概括三个人物的居室,分别是谁的?
明确:贾母家是轩峻壮丽”,贾政处是轩昂壮丽”,贾赦是小巧别致。
“轩峻”是“宽敞高大”的意思,形容建筑的开阔;“轩昂”是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抓关键句赏析)
环境描写作用一:展示(突出、描写、交代、烘托)了……特点,为主人公提供了活动场所/时代背景。
2.小组讨论:一座府邸三座院落,风格迥异。未进贾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与别家不同”,不同在何处?
要求:①找出文中描写贾府外观、布局、陈设及仆役等集中的句段。
②用词语或短语批注院落的特点。
点拨准备:
①外观: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匾上五个大字
点评:三个“大”不但表现了贾府外观宏伟,而且暗示了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②贾母:正面……两边……挂着……台矶之上……丫头
点评:布局讲究、养尊处优
吃饭场景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
点评:礼仪繁多、等级森严。
③贾赦:进入三层仪门……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
点评:生性好色
④贾政: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居处——豪华奢侈)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会客处——简朴)
点评:爱好读书
迂腐装正(居处与会客处对比体现)
环境描写作用二:映衬(衬托、烘托)了……(品质、精神)/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3.贾赦是长子院落“小巧别致”,贾政是次子院落“轩昂壮丽”,原因何在
点拨准备:就自身素质而言,贾政“自幼喜读书,祖父最疼”,工作勤勉,官职越做越大;贾赦除了袭了官之外,则是胡作非为之人。就外在的因素来看,贾政之妻王夫人属于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且贾政的长女已经入宫,后来做了贵妃娘娘;贾赦之妻邢夫人则出身小户人家。
贾赦、贾政兄弟俩在实际地位上是有高低之分的,贾母亲幼疏长,贾政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环境——社会
环境描写作用三:深化(揭示、暗示)……主旨。
小结:作者借黛玉的眼睛先描写了贾府的外观,然后深入到内部刻画轩峻壮丽、小巧别致、轩昂壮丽的院落风光,间接展示了人物关系、各自在贾府的地位和各自的性格,多镜头、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缩小版封建社会贵族生活的奢靡、等级的森严。
三、拓展延伸(自然环境作用)
1.渲染……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自身)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这样写道: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解读: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选自沈从文《边城》
解读:这段文字通过对皎洁月光下山林竹篁间繁密如雨的虫鸣及偶尔传来的“落嘘”婉转莺歌的描述,为翠翠倾听爷爷讲述有关母亲的故事渲染了和谐静谧的氛围,也为翠翠梦见虎茸草、追寻朦胧的爱情创设了诗情画意般的意境.
2.烘托人物的心情。(人物角度)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小说路遥《人生》:
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热闹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连一些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没声响了,似乎处在一种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没一丝风尘,河里的青蛙纷纷跳上岸,没命地向两岸的庄稼地和公路上蹦窜着。天闷热提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老牛山那边铺过来。地平线上,已经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闪电,但还没有打雷。只听见那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从远方的天空传来,带给人一种恐怖的信息——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
解读:烘托高家林(民办教师)被解雇后心情的痛苦、压抑、烦躁。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节选《小哥俩》
解读:草上的露珠、吵闹的麻雀、香透了的丁香,温和的日光渲染出清晨温暖宜人的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愉悦。
3.推动情节的发展。(情节角度)
  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
解读:因为天气的变化,谈论“龙”,引出对英雄的谈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升华/丰富文章主旨(主题角度)
例如:《蓑衣》节选
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
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解读:柔美的月光、浅水,充满生命力的绿,柔软细长的草叶,用景物描写烘托女主人公情窦初开的美好情怀。以景结情 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升华主题。
四、推荐作业
阅读《祝福》,找出文中四次“雪花"描写,试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次: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第二次: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甲已笼罩了全市镇。……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第三次:微雪点点的下来了…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客,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第四次: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央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答案:自然环境描写以写“雪”为主,在文中总共有四次。
①第一次:突出雪花大而乱的特点,烘托“我”心绪的烦乱,为“我明天决计要走”作铺垫。
②第二次:以动衬静,渲染环境的死寂,突出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烘托当时“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
③第三次:烘托鲁镇人的冷漠麻木,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④第四次(结尾):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深化了封建社会情冷漠和礼教吃人的本质,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七十多万字,共写了四百四十八人,有名有姓的一百八十四人。昨天林黛玉进贾府,拜访了府中几位有名有姓的重要人物,领略了贾府院落风光。她看人也被人看,在众人眼里的她是怎样的?
二、品人物,性格殊
(一)赏析林黛玉
1.在文中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2.比较分析: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学生讨论分析)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学生讨论分析)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学生讨论分析)
表达句式:( )眼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形容词)
要点: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体弱多病、言谈不俗
凤姐眼中的林黛玉:容貌标致
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慧灵秀
教师点评:众人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凤姐见多识广观察的是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她们更多关注的是外在形象。宝玉主要看到的是她的精神气质, 多愁善感、聪慧灵秀。
人物描写方法一:侧面描写
小结: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3.作者笔下的林黛玉是怎样的?
要求: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
①大舅母留她吃饭时:
②在王夫人那里择座:
③对读书的回答:
要点:大舅妈留她吃饭时:知书达礼
在王夫人那里择座:心思细腻
对读书的回答:谨言慎行
人物描写方法二: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比手法。)
小结:作者笔下黛玉知书达礼、谨言慎行。因为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在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二)贾宝玉
1.学生找出写宝玉的内容并练习点评。
提示:出场前、出场时、《西江月》两首词、出场以后
要点:①出场前:王夫人语,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侧面描写)
②出场时:英俊多情、风流倜傥。(细节描写——肖像)
③《西江月》的两首词:叛逆
第一首:骄横不羁、卓然独立
第二首:玩世不恭、敢于反抗
小结: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卓然独立。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④出场后:蔑视世俗
作者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动作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三:先抑后扬
小结: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精神的体现。
三、结束语
我们跟着曹雪芹的笔尖,走近性格乖张的贾宝玉,走近聪慧灵秀的林黛玉,发现了林黛玉的“慎”,见识了贾宝玉的“奇”。 曹雪芹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作为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这样耐人寻味、可圈可点的描写语言比比皆是。希望大家课下找一些《红楼梦》的其他片段,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来阅读,更加深刻地去体会其语言艺术的精妙。
四、推荐作业
1.背诵王熙凤、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以及《西江月》的两首词。
2.黛玉眼中的王熙凤有何特点?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①出场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在贾母面前夸黛玉:
④回王夫人话。
要点:①出场描写:个性张扬、放诞无礼
在这一贵族之家的无上权威的偶像老祖宗面前,人人敛气屏声,个个恭肃严整,而她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通过黛玉的心理,描写出了她的放诞无礼,也可见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②肖像描写:华贵得势、美艳狡黠
服饰:抓住头饰、裙饰、服装以及服饰的颜色、形状、质地,表现她追求的是遍体锦绣,通身珠宝,华贵得势,色彩异常热烈,可见她喜张扬的个性。
外貌:丹凤眼、柳叶眉是美的,佩以具有[狡黠狠毒]之相的“三角”“吊梢”,虽可算漂亮,但已无温柔敦厚之相了,加以[含威不露]的粉面、笑脸,借以写出她美艳的外表下包着一颗奸诈、冷酷的心。
③在贾母面前夸黛玉:巧言令色、八面玲珑
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一见素未谋面的黛玉,就是携手,上下打量 后送至贾母身边,说“该打”之后,忙又问长问短。集贾府家政、财政大权于一身的她竟亲自捧茶捧果。说到姑妈去世时, 抢先用帕拭泪。从她火一样的热情与悲伤的后面我们看到了她的[做作]与[逢迎]。
④回王夫人话:精明强干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