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你能说出那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句?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
《关山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思 乡
孤 寂
怀 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安 适
请你思考: 1.中秋之夜你有何感想? 2.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3.中秋之夜东坡先生是怎样度过的呢?他快乐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欣赏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检查预习
创作背景
作品主旨
演 练 场
作者简介
解 题
讨 论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宋仁宗朝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起伏不断。谥文忠。苏轼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如行云流水,汪洋畅达,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立意新颖,机趣横溢,开一代之大观。词一扫绮靡旧习,雄健遒劲,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开豪放派新风。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词是诗歌的一种,是古代适合合歌曲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所谓“倚声填词”。作为一种既适合于歌唱,又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诗体,并且在音节和句型的长短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律,词到晚唐渐定型下来。所以唐、五代时,词多称曲、曲子、杂曲词、曲子词等等。从宋开始,词有被叫做乐府、长短句、诗余,还有琴趣、乐章等别称。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或称词牌)。定词调主要是定音乐,也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式、韵数、韵位等。词大部分都分(段、阕),是音乐唱完一遍之后的意思。
词的种类根据乐调的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1、思乡: 苏轼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自然少不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2、思人: 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兄弟情深,苏辙在山东为官,苏轼为了能离弟弟近些,所以上书皇帝要求从杭州调任至密州,可即便相隔不远,但兄弟俩依然不能常相见,所以孤独之余东坡不免伤感嗟叹。
3、仕途坎坷: 苏轼由于朝庭党争,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在这中秋月夜,怎不勾起他的哀伤、思念。
创作背景
检查字词预习:
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不胜寒( )丙辰( )
què
qióng
qǐ
chán juān
shēng
bǐng chén
把酒
端起酒杯
琼楼玉宇
美玉砌成的宫殿,这儿是指想象中的月宫。
不胜
经受不住
起舞弄轻影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
无眠
不能入睡的人
何事长向别时圆
为什么老趁着别人离别的时候圆呢?
检查字词预习:
点明饮酒赏月;这两句化用唐代诗仙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拿着酒杯问讯青天。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晖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表面上好象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道在天上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写了出来。也指政治遭遇,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了。表明作者在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
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深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不应有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正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意思。
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儿呀,你该不会有什么恨和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离的时候格外圆呢?
这句意思是人世间的悲伤分离、欢喜聚合是自古常有的事,就如月亮也总是有圆有缺,想要使人永远团聚,月亮永远是圆的,这是自古以来都很难的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富含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不顺境遇的释怀,超然解脱的心境。
这一句是苏轼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的祝愿。
表现了东坡不计个人得失,祝愿天下人的旷达胸襟,是点明主旨的句子。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婵娟”借指什么?
明月
2、词中哪一句是问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词中哪一句是问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月圆?
4、词中哪一句是问自己?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抢答训练
1)文中小序部分文字的作用
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
的含义是什么?
上阕:
写景抒情——政治痛苦(既留恋又恐惧)
下阕: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用了三
个动词,有什么作用?
2)词的下阕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3)文中最能表现苏轼积极乐观精神的词
句是哪两句?
写景怀人——亲情痛苦(既思念又旷达)
上阕:温暖在人间
把酒问天
悬想天宇
留恋人间
下阕:祝福在今夕
月照无眠
对月怨问
月下祈祷
小 结 :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 ,人有 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 。
阴晴圆缺
悲欢离合
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蕴涵哲理
1、当一个人思想开朗、胸怀坦荡的时候,就是在圣域、清境里。
2、有了正确对待事物的思想,那么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心安理得。
3、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
面对皓月当空,你对月怀人
面对伤离别怨,你以理遣情
面对宦海浮沉
你胸襟豁达
你的一生虽然屡遭贬谪
仕途艰难坎坷
但却处之泰然
历经人世沧桑
但仍乐观向上
你将一己愁怀的释然
推向对整个人类的共同祝愿
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豪迈高洁的情怀撼人心魄
中秋词自东坡《水
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
——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