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第3节 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 习题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第3节 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 习题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3 12: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二课时 热量的计算
探核心·思维养成
课题 热量的计算(教材P14)
【计算导学】
1.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___所吸收
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 kg· ℃),是指1 kg的水温度升高1 ℃所
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 J。
单位质量
1 ℃
4 200
2.根据比热容的定义,算一算:
(1)1 kg铝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
(2)1 kg铝温度升高2 ℃,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J。
(3)3 kg铝温度升高2 ℃,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J。
880
1 760
5 280
【合作探究】
(1)物质升温吸热的多少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
积。
(2)若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t0表示初温,t表示末温,则物
体吸热Q吸=____________,同理物体放热Q放=____________。
(3)若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表达式是Q=__________。
吸热时Δt=________,放热时Δt=________。
比热容
质量
升高的温度
cm(t-t0)
cm(t0-t)
cmΔt
t-t0
t0-t
m:质量
吸热
计算热量
Q吸=cm(t-t0)
(t-t0)或(t0-t):温度变化
c:比热容
Q放=cm(t0-t)
放热
温度变化Δt
Q=cmΔt
温度变化Δt




意义




意义
析典题·领悟技法
知识点 热量的计算
【典题】(2020·济宁中考改编)在标准大气压下,将一壶质量为2 kg,温度为20 ℃的水烧开后倒入保温瓶中,两天后小明估测水温约为50 ℃,则烧开这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为多少
【解题指南】
(1)明确末温: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
(2)排查对应条件:代入公式求值。
(3)散失的热量等于温度降低所放出的热量。
解:烧开这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Q吸=cm(t-t0)=4.2 × 103 J/(kg· ℃)×
2 kg×(100 ℃-20 ℃)=6.72 × 105 J;
保温瓶中的水从100 ℃降低到50 ℃放出热量Q放=cm(t′0-t′)=4.2 ×
103 J/(kg·℃)×2 kg×(100 ℃-50 ℃)=4.2×105 J。
Q散=Q放=4.2×105 J
【技法点拨】
(1)应用公式计算热量的步骤:
①根据题意确定吸热物体和放热物体;
②分析已知条件,并统一单位;
③根据待求量,选择合适的公式,代入数据计算。
【易错警示】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一旦计算结果升温后超过100 ℃,则末温应取100 ℃。
【变式】(2020·瑞金质检)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500 g的某液体放出了3×104 J的热量后,温度下降了30 ℃;若此液体放出的热量有60%被质量为
100 g 的初温为60 ℃的水吸收,求:
(1)某液体的比热容。
(2)水的末温是多少 [c水=4.2×103 J/(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