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3 16: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下列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
A. 涡虫 B. 蛔虫 C. 珊瑚虫 D. 菜青虫
下列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是(  )
A. 水螅 B. 绦虫 C. 乌贼 D. 蜈蚣
下列动物中具有胎生、哺乳特征的是(  )
A. 海蜇 B. 海马 C. 海蛇 D. 海豚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以下不属于蝴蝶和蜻蜓共同特征的是(  )
A. 有两对足 B. 身体分节 C. 一对触角 D. 有外骨骼
下列属于鱼鳞作用的是(  )
A. 保护鱼的身体 B. 控制尾部摆动 C. 维持体温恒定 D. 促进血液循环
如图六角龙鱼是世界闻名的水族宠物。成体常栖潮湿洞穴,也可用体表呼吸;腿短小有趾;长尾有背鳍。繁殖期返回溪水中产卵,幼体水栖,有3对羽状外鳃。据此判断,六角龙鱼属于(  )
A. 腔肠动物 B. 软体动物 C. 鱼类 D. 两栖类
螃蟹“壳”和乌龟“壳”的共同点是(  )
A. 属于外骨骼 B. 能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C. 由外套膜分泌 D. 能随身体生长而长大
有关鸟类气囊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储存食物 B. 吸收营养 C. 辅助呼吸 D. 气体交换
下列属于爬行类和鸟类共同特征的是(  )
A. 有鳞片或甲 B. 卵具有卵壳 C. 体温不恒定 D. 牙齿有分化
有关动物运动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母用鳍游泳 B. 蜗牛用足爬行
C. 蚯蚓用附肢蠕动 D. 蝗虫用翼飞行
同学们利用木板、螺丝和橡皮绳制作肘关节模型,合理的是图中的(  )
A. B. C. D.
“引体向上”是我省中考体育测试项目,开始训练时,多数学生无法完成该动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听觉灵敏度不足 B. 关节灵活度不足
C. 肌肉收缩力不足 D. 骨骼坚硬度不足
狼群通常由一对最强壮的公狼和母狼领导,狩猎时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全体出动协力合作。以上事实说明狼群具有(  )
A. 社会行为 B. 领域行为 C. 繁殖行为 D. 迁徙行为
许多动物吞咽果实后,将未消化的种子随粪便排出。该现象说明(  )
A.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 动物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C. 植物的分布范围与动物无关 D. 植物能直接利用粪便中的有机物
以下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是(  )
A. 夜盲症 B. 狂犬病 C. 扁桃体炎 D. 足癣
将新鲜蘑菇的菌褶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玻璃杯,过段时间白纸上出现放射状的黑点。这些黑点是(  )
A. 菌丝 B. 种子 C. 孢子 D. 芽孢
关于细菌、真菌与相应食品制作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酸奶-乳酸菌 B. 面包-青霉菌 C. 腐乳-醋菌 D. 食醋-甲烷菌
细菌个体过大不能通过细菌滤器。以下最有可能通过细菌滤器的生物是(  )
A. 甲烷菌 B. 酵母菌 C. 草履虫 D. 噬菌体
某同学根据“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整理出如图所示概念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可表示捕食关系 B. ②可表示细菌真菌
C. ③可表示二氧化碳 D. ④可表示氧气和水
相传闽南美食“土笋冻”是抗倭英雄戚继光把可口革囊星虫汤冷冻制成。“土笋冻”制作和保鲜的关键是(  )
A. 干燥 B. 低温 C. 高盐 D. 缺氧
如图漫画中,细菌的话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多
B. 个体大小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C. 同一物种内生物的特征完全相同
D. 动物分类需比较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把春联“吾爱松柏梅兰友”中的松、柏归为一类,梅、兰为另一类,分类依据是(  )
A. 是否用种子繁殖 B. 种子有无果皮包被
C. 是否生活在水中 D. 有无根茎叶的分化
某同学为探究“大肠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度”,主要操作步骤有:在无菌固体培养基上均匀涂抹大肠杆菌;放置三张相同圆纸片,纸片上分别滴加三种液体。恒温培养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c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 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度更高
C. 培养基中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D. 应该先放置滴加抗生素的纸片再涂抹大肠杆菌
如图曲线表示生物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x表示稻田中害虫数量,y可表示稻谷产量
B. 若x表示培养基温度,y可表示细菌繁殖速度
C. 若x表示鱼塘中氧气浓度,y可表示鱼浮头次数
D. 若x表示时间,y可表示密封酒窖内有机物含量
小鼠一般6-7周发育成熟。某兴趣小组随机选取四只未经训练的同种1月龄健康小鼠,使其处于饥饿状态,分别编为A、B、C、D。在如图所示迷宫中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结果如表。请判断(1)~(4)的说法,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小鼠 找到食物所用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106 88 80 62 30
B 111 98 59 51 49
C 97 77 72 32 28
D 155 95 53 48 33
(1)实验前使小鼠饥饿,会促进小鼠觅食。 ______ 。
(2)随着训练次数增加,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不断减少。 ______ 。
(3)每组小鼠所用时不同,说明学习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______ 。
(4)一般情况下,若选用2月龄的健康小鼠,表中数据会更大。 ______ 。
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小伙伴,它们的形象和原型名称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小伙伴中,蜗牛体外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 ,与蜗牛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______ 。
(2)根据 ______ ,可将鱼、松鼠与其他小伙伴分成不同的类群。鱼用 ______ 呼吸,松鼠在海洋里需要戴氧气罩的原因是它用 ______ 呼吸。
(3)小伙伴们的运动方式千差万别,以 ______ 复杂多变的环境。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如图表示弯举哑铃锻炼身体,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示意图,①②③分别表示前臂骨、肱二头肌和上臂骨。请据图回答。([
]填序号)
(1)为弯举哑铃提供动力的结构是[ ______ ]。
(2)弯举哑铃的动作是在 ______ 系统的调节下,肌肉收缩牵引着[ ______ ]围绕着肘关节产生运动。
(3)哺乳动物的 ______ 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构成,但有很多无脊椎动物(如蚯蚓)却没有此系统,原因是这些无脊椎动物 ______ 。
如表是某同学对微生物相关知识进行的梳理,请把序号所示内容填写完整。
微生物类群 细菌 真菌 病毒
结构特点 单细胞 单细胞或多细胞 ① ______
生殖方式 ② ______ 可进行孢子生殖 利用寄主细胞繁殖
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③ ______ /
与人类关系 有些种类与豆科植物共生产生氮肥,如④ ______ 有些种类可生产抗生素,如青霉菌 有些种类可能引起疾病,如流感病毒
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如图描绘了母鸡带小鸡觅食蚯蚓的生动画面。请回答: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______ 构成。
(2)蚯蚓体表必须保持 ______ (选填“干燥”或“潮湿”)有利于呼吸,鸡的体表覆盖着 ______ 有利于飞行。
(3)母鸡找到蚯蚓时会“咯咯”叫,这是她与小鸡之间进行 ______ 交流。
自酿葡萄酒是自制饮品的上佳选择。以下是家庭自酿葡萄酒的简化步骤:
①选料:选用新鲜成熟的葡萄果粒。
②洗晾:冲洗葡萄果粒,风干。
③破碎:操作前手要清洗消毒,容器用开水烫涮。去除果梗,挤破葡萄。
④装罐:把破碎后的葡萄混合物装到酿酒容器的左右,并添加适量干酵母,留有小孔,以保证发酵初期氧气需要。
⑤发酵: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7-10天后产生的气泡会大幅减少或消失,酒香扑鼻,这时就可过滤酒液。发酵后容器底部的白色沉淀,可成为下次酿酒的酒曲。
请据资料回答:
(1)划线步骤的操作目的是 ______ 。
(2)葡萄混合物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 ______ 。接种发生在步骤[ ______ ](填序号)。
(3)发酵初期提供适量的氧气有利于 ______ 。
(4)容器只能装到是因为 ______ 。
(5)“白色沉淀”所含的菌种主要是 ______ ,它属于 ______ (选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如图是濒危动物玳瑁及其觅食环境成年玳瑁发育成熟后会像祖先一样迁徙到出生地繁殖,产卵后即返回觅食地。卵是球形,壳有弹性。幼体孵化后自行回觅食地。水母、海葵、虾、蟹、贝类等都是玳瑁的食物,鲨鱼和鳄鱼则是玳瑁的天敌。
请据资料回答:
(1)水母和海葵在消化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 。从形态结构分析,玳瑁觅食环境主要在 ______ 中。
(2)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玳瑁的迁徙属于 ______ 行为。
(3)玳瑁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原因是它的 ______ 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资料中,还有一种陆生动物是 ______ 。
(4)保护玳瑁最有效的措施是 ______ 。
蛛形纲中的蜘蛛目共有110科3859属42751种。a.大多数蜘蛛天生会结网且都有独特的织网类型。b.但每个网是蜘蛛根据风向和具体空间修造的。与蚕丝相比,蛛丝种类多且不会使人体过敏。
请据资料回答。
(1)在分类上,蜘蛛和家蚕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______ 。
(2)资料中的最大分类单位是 ______ 。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 ______ 的多样性。
(3)肉食性的蜘蛛可避免害虫大量繁殖,在生物圈中维持 ______ 起到了重要作用。
(4)资料中说明蜘蛛结网具有学习行为的句子是[ ______ ](填字母)。
(5)请参考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为使蚕丝具有蛛丝的某些特性,可利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是 ______ 。
荔枝是漳州六大名果之一,夏季成熟采收后易发生褐变和腐烂。使用合适的保鲜方式可以延长荔枝的保鲜期。为此,研究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步骤:
①选取同一品种荔枝的成熟果实,果皮全红,大小相似,无伤、病果。
②依据探究的两种保鲜因素把荔枝果实平均分成4组:a.常温裸露组、b.常温袋装组、c.低温裸露组、d.低温袋装组。
③每隔6h,采集并算出各重复组的质量损失率和褐变指数。每组重复多次,将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成如图的折线图:
注:荔枝果皮褐变指数:1级全红;2级轻度褐变;1、2两级定为好果。3级中度褐变失去商业价值;4级重度褐变;5级全褐完全失去食用价值。
请回答:
(1)荔枝采收后发生腐烂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
(2)步骤①体现了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 ______ 。研究小组处理重复组数据的方法是 ______ 。
(3)分析折线图可知,研究小组测定常温裸露的荔枝在 ______ h后失去商业价值。对荔枝影响较大的保鲜因素是 ______ ,四个组保鲜期由长到短的顺序依次为: ______ (填字母)。
(4)若新鲜荔枝远销外地,请写出一种保鲜措施: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蛔虫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由三胚层组成,消化道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属于线形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菜青虫属于节肢动物。
故选:B。
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线形动物的特征.
2.【答案】A
【解析】解:身体结构简单、辐射对称、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A符合题意;
BCD、绦虫属于扁形动物,乌贼属于软体动物,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它们的身体都呈左右对称,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水螅、珊瑚虫、水母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为基础题目。
3.【答案】D
【解析】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海豚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而海蜇属于腔肠动物,海马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海蛇卵生,属于爬行动物。可见D正确。
故选:D。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4.【答案】A
【解析】解:蝴蝶和蜻蜓都属于昆虫,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有三对步足,体表有外骨骼,有蜕皮现象,都属于昆虫的特征,A符合题意。
故选:A。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答案】A
【解析】解:A、鱼鳞分布在鱼的体表起保护作用,A符合题意;
B、鱼靠神经和肌肉及骨骼控制尾部的摆动,B不符合题意;
C、鱼类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C不符合题意;
D、鱼鳞没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鱼鳞:指鱼外表保护自身的片状外壳,一般呈扇状。鱼鳞的表面光滑并有分泌的黏液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熟练掌握鱼类的结构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六角龙鱼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常生活在潮湿的洞穴,用体表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
故选:D。
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由于两栖动物的肺不发达,需要利用潮湿皮肤来进行辅助呼吸,因此成体的两栖动物需要呆在潮湿的地带。
关键同时满足幼体和成体的两个条件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
7.【答案】B
【解析】解:AB、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散失;龟的体表有甲,不是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螃蟹和乌龟都没有外套膜,所以“壳”都与外套膜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节肢动物(螃蟹)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乌龟“壳”能够长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蝗虫等昆虫的外骨骼;蛇、蜥蜴等爬行动物的细鳞且有角质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各类动物的特点。
8.【答案】C
【解析】解: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位于内脏器官之间以及长骨的缝隙中,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增加散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气囊只起到暂存气体的作用。
故选:C。
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位于内脏器官之间以及长骨的缝隙中,有重要的作用。
知道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气囊只起到暂存气体的作用。
9.【答案】B
【解析】解:A、爬行类体表有鳞片或甲,鸟类体表被覆羽毛,故该项不正确;
B、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生殖为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故该项正确;
C、鸟类属于恒温动物,爬行动物的体温不恒定,故该项不正确;
D、鸟类无牙齿,爬行动物有牙齿,故该项不正确;
故选:B。
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特征.
10.【答案】B
【解析】解:A、水母属于腔肠动物,没有鳍,水母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的方式,改变内腔体积,喷出腔内的水,通过喷水推进的方式进行移动,A错误;
B、蜗牛属于软体动物,靠腹足爬行;运动方式为蠕动,B正确;
C、蚯蚓靠肌肉和刚毛在土壤中蠕动,C错误;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运动器官是翅和足,运动方式是爬行、跳跃、飞行,D错误。
故选:B。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爬行、行走、奔跑等,分析作答。
明确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即能正确答题。
11.【答案】C
【解析】解:A、两块骨骼肌附着在骨的同侧,不能协调运动,A错误;
B、只有一块骨骼肌,B错误;
C、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C正确;
D、骨骼肌附着在同一块骨上,D错误。
故选:C。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2.【答案】C
【解析】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引体向上”需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共同作用完成。“引体向上”开始训练时,多数学生无法完成该动作,最可能的原因是肌肉收缩力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
故选:C。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了解运动的形成和骨骼肌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狼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还形成等级,可见狼具有社会行为。
故选:A。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有的果实有香甜的浆液,能诱使动物来吃,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粪便排出,利于传播。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十分广泛。所以许多动物吞咽果实后,将未消化的种子随粪便排出。该现象说明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故选:A。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5.【答案】C
【解析】解:A、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扁桃体炎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的炎症,C符合题意;
D、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病,如手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原体,即可解答本题。
16.【答案】C
【解析】解:蘑菇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孢子成熟后散落下来,菌褶里有孢子落下形成的孢子印,所以将菌褶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过段时间会发现白纸上有孢子组成的放射状印记。
故选:C。
根据蘑菇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孢子成熟后散落下来,菌褶里有孢子落下形成的孢子印.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蘑菇的生殖方式,同学们熟悉孢子印的制作过程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7.【答案】A
【解析】解:A、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的发酵,正确;
B、制馒头、面包要用到酵母菌的发酵,错误;
C、制作腐乳要用到霉菌的发酵,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错误;
D、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造沼气需要甲烷细菌。错误;
故选:A。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18.【答案】D
【解析】解:A甲烷菌属于细菌,B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C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D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比较四种生物,噬菌体个体最小,噬菌体比细菌的个体要小很多,因此最有可能通过细菌滤器。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病毒在生物中体积最小,外部只有蛋白质外壳,内部含有遗传物质,结构十分简单,所以最小。病毒一般要用放大倍数超过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一般病毒直径在100nm以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是痘病毒直径约300nm;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μm之间。
能正确区分不同微生物个体的大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中①可表示捕食关系,②腐生细菌、真菌,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整理出如图所示概念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选项D。
故选:D。
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中①可表示捕食关系,②腐生细菌、真菌,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方面的作用.
20.【答案】B
【解析】解:美食“土笋冻”是抗倭英雄戚继光把可口革囊星虫汤冷冻制成。因此“土笋冻”制作和保鲜的关键是低温。
故选:B。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直接考查了对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的认识,基础知识,多为选择、填空题.
21.【答案】A
【解析】解:A、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与细菌无关,因此a话语正确,A正确;
B、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能繁殖、遗传和变异,具备生命的特征,因此它属于生物,b话语错误,B错误;
C、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因此c话语错误,C错误;
D、抗生素可以杀灭细菌,但不能消灭病毒,因此d话语错误,D错误。
故选:A。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熟练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生理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D
【解析】解:A、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A错误;
B、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B错误;
C、同一物种内的生物,其特征也不完全相同,C错误;
D、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D正确。
故选:D。
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及各等级之间的关系。
23.【答案】B
【解析】解:在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常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如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这一形态结构,我们可以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题干中的松、柏的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无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归为一类;梅、兰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可归为另一类。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在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常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能灵活地对植物进行分类是解题关键。
24.【答案】D
【解析】解:A、c滤纸片浸泡的是无菌水,与a、b形成对照,变量是有无抗生素,其中c起对照作用,A正确;
B、抗生素可在培养基中扩散,根据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的大小能反映其抑菌效果的特点,抗生素b扩散面积最大,因此抑菌最有效的是抗生素b阿米卡星。B正确;
C、细菌生长需要水、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培养基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C正确;
D、实验步骤包括配置培养基、接种、培养、观察结果。应该先涂抹大肠杆菌再放置滴加抗生素的纸片,D错误。
故选:D。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
熟记掌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及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
25.【答案】B
【解析】解:A、害虫与稻谷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若x表示稻田中害虫数量,稻谷会持续减少,A错误;
B、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但是温度过高细菌繁殖速度减慢,甚至会杀死细菌,因此,若x表示培养基温度,y可表示细菌繁殖速度,B正确;
C、鱼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在溶解氧浓度低时,鱼头会浮出水面,因此若x表示鱼塘中氧气浓度,y不可表示鱼浮头次数,C错误;
D、酿酒需要酵母菌,在密封酒窖内,酵母菌发酵需要分解有机物,因此有机物会减少,D错误。
故选:B。
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才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过低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发酵。
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6.【答案】(1)√
(2)√
(3)√
(4)×
【解析】解:(1)实验所用的小鼠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小鼠会积极取食,有较高的食欲,观察效果更明显。正确
(2)小鼠用的时间随着次数的增加都在减少,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正确
(3)学习行为也是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受遗传物质的影响,每组小鼠所用时不同。正确
(4)题干选用未经训练的同种1月龄健康小鼠进行实验,若改选用2月龄的健康小鼠,学习能力更强,表中数据会更小。错误
故答案为:
(1)√
(2)√
(3)√
(4)×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7.【答案】贝壳 章鱼 体内有无脊柱(或体内有无脊椎骨) 鳃 肺 适应
【解析】解:(1)蜗牛是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有贝壳,具有保护作用;图中与蜗牛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章鱼,也属于软体动物。
(2)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具有脊柱,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图中螃蟹、章鱼、蜗牛体内没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鱼和松鼠体内具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松鼠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因此在海洋中需要戴氧气罩。
(3)动物的运动方式千差万别,这些不同的运动方式都是为了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
故答案为:(1)贝壳;章鱼;
(2)体内有无脊柱(或体内有无脊椎骨);鳃; 肺;
(3)适应。
螃蟹属于节肢动物,章鱼是软体动物,蜗牛是软体动物,鱼是鱼类,松鼠属于哺乳动物,据此分析解答。
明白各种动物类群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② 神经 ① 运动 没有骨骼(或没有骨和关节)。
【解析】解:(1)举哑铃时②肱二头肌收缩,③肱三头肌舒张,肌肉收缩时产生拉力,牵引骨绕着关节发生运动。
(2)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3)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没有骨,不具有运动系统。
故答案为:(1)②;
(2)神经; ①;
(3)运动;没有骨骼(或没有骨和关节)。
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既具有牢固性又有灵活性。图二①骨;②肱二头肌;③肱三头肌,据此解答。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9.【答案】没有细胞结构 分裂生殖 物质循环 根瘤菌
【解析】解:细菌结构特点是单细胞结构,靠分裂生殖,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③物质循环,有些种类与豆科植物共生产生氮肥,如④根瘤菌;真菌有单细胞或多细胞,可进行孢子生殖,可进行孢子生殖,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③物质循环,有些种类可生产抗生素,如青霉菌;病毒因种类不同,形态差异很大,但都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DNA遗传物质组成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利用寄主细胞繁殖,有些种类可能引起疾病,如流感病毒。
故答案为:①没有细胞结构;②分裂生殖;③物质循环;④根瘤菌
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具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0.【答案】体节 潮湿 羽毛 信息
【解析】解:(1)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属于环节动物。
(2)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鸡属于鸟类,体表覆盖着羽毛,有利于飞行。
(3)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
故答案为:
(1)体节;
(2)潮湿;羽毛;
(3)信息。
(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近身体前端有环带,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腹面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2)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了解各类动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1)去除杂菌的影响
(2)配置培养基;④
(3)酵母菌繁殖
(4)发酵过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液面升高
(5)酵母菌;真核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发酵技术在酿制葡萄酒中的作用,并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解答】
(1)操作前手要清洗消毒,容器用开水烫涮,目的是去除杂菌的影响,即灭菌。
(2)葡萄混合物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配置培养基。步骤④添加适量干酵母菌相当于接种,因此,接种发生在步骤【④】。
(3)发酵初期,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故提供适量的氧气有利于酵母菌繁殖。
(4)因为发酵过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液面升高,为了防止液体溢出,容器只能装到。
(5)“白色沉淀”所含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2.【答案】有口无肛门 海洋(或水) 先天性 生殖和发育 鳄鱼 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解:(1)水母和海葵在消化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有口无肛门。水母、海葵、虾、蟹、贝类等生活在海洋(或水)中,水母、海葵、虾、蟹、贝类等都是玳瑁的食物,因此玳瑁觅食环境主要在海洋(或水)中。
(2)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玳瑁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3)玳瑁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动物,资料中,还有一种陆生动物是鳄鱼。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
(1)有口无肛门;海洋(或水)
(2)先天性
(3)生殖和发育;鳄鱼
(4)建立自然保护区
动物的行为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3.【答案】节肢动物 纲 物种(或生物种类) 生态平衡 b 把合成蛛丝的基因转入家蚕体内(或利用转基因技术)
【解析】解:(1)蜘蛛和家蚕的形态差异很大,但它们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所以都属于节肢动物.
(2)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上述资料提到的生物分类单位有:门、科、属、种,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纲。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资料中划线部分部分描述了大量的生物种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的多样性。
(3)肉食性的蜘蛛可避免害虫大量繁殖,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4)材料a生会结网且都有独特的织网类型属于先天性行为,材料b每个网是蜘蛛根据风向和具体空间修造的属于学习行为。
(5)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为使蚕丝具有蛛丝的某些特性,可利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是把合成蛛丝的基因转入家蚕体内(或利用转基因技术).
故答案为:
(1)节肢动物
(2)纲; 物种(或生物种类)
(3)生态平衡
(4)b
(5)把合成蛛丝的基因转入家蚕体内(或利用转基因技术)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4.【答案】细菌和真菌大量的生长和繁殖 控制单一变量 取平均值 18 温度 dcba 低温或包装都能延长荔枝保质期
【解析】解:(1)食品腐败主要是因为细菌、真菌的大量生长繁殖。
(2)对照实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应选取同一品种荔枝的成熟果实,果皮全红,大小相似,无伤、病果。重复实验后对数据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3)分析折线图可知,研究小组测定常温裸露的荔枝在18h后失去商业价值。从处理条件比较a组和c组、b组和d组曲线,荔枝无论袋装还是裸露,保鲜效果低温都会优于常温,说明对荔枝影响较大的保鲜因素是温度。从褐变指数曲线可以看出,a组的荔枝褐变速度最快,其次是bc,d组的荔枝褐变速度最慢。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分析折线图可知,低温或包装都能延长荔枝保质期,制成荔枝干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因为除去水分使细菌和真菌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故答案为:(1)细菌和真菌大量的生长和繁殖
(2)控制单一变量;取平均值
(3)18;温度; dcba
(4)低温或包装都能延长荔枝保质期(任填一个因素即可给分)
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对照实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理解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