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3 18:5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主要是(  )发酵的结果?
A. 醋酸菌 B. 酵母菌 C. 乳酸菌 D. 青霉菌
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某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甲、乙、丙,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 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
B. 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和细菌
C. 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细菌
D. 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下列有关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冷冻条件下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在该条件下,食物中的微生物都被杀灭了
B. 适当加入防腐剂有利于食品的保存
C. 制作酸奶时,将牛奶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
D. 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目的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坛内,创造坛内缺氧的环境
克隆羊多莉的培育的主要操作过程是:取甲羊的乳腺细胞核,移入乙羊的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两者融合后发育成的胚胎移入丙羊的子宫内发育,最后丙羊产下了多莉羊。问多莉羊的主要性状跟哪只羊相似(  )
A. 甲羊 B. 乙羊 C. 丙羊 D. 都不像
中中、华华的诞生,开启了国际上以猕猴为实验动物的新模型。如图揭示中中、华华的诞生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转基因技术 B. 克隆技术 C. 杂交技术 D. 组织培养技术
最近纯洁的新疆棉花因受到服装品牌H&M、阿迪达斯和耐克等一些国外品牌的诋毁而登上各网站媒体的热搜。为了保护新疆的生态,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抗虫毒素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从而使棉花具有抗虫性,大大减少了农药污染。该生物技术属于(  )
A. 克隆技术 B. 转基因技术 C. 杂交技术 D. 嫁接技术
在生产和生活中,生物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下列仿生实例中,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A. 蝙蝠--雷达 B. 蜻蜓--直升机
C. 海豚--潜水艇 D. 鸟巢--水立方体育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物学方面不断做出突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的技术属于嫁接技术
B.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实现了水稻的定向变异
C. 克隆羊多莉的产生属于有性生殖
D. 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的诱变作用,使种子发生变异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已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技术可以使许多治疗人体疾病的昂贵药品实现商业化生产
B. 利用生物技术可促进化石能源的开发,但不能开发出生物能源
C. 生物技术应用于医学,在人体器官移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D. 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可能会带来某些威胁
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该婴儿的基因经过人工修饰,对艾滋病有天然的抵抗力,该技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编辑婴儿”的出现将来可能会污染人类基因库
B. 编辑基因是为了减少感染艾滋病,应大力推广
C. 在一定时期内,应制定法律条文限制该类事件发生
D. “编辑婴儿”将来繁殖后代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伦理问题
2020年底,专家发现了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该病毒的传染性都更强。变异新冠病毒属于(  )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依次是(  )
A. 流行性感冒患者及携带该病毒者、大多数人、飞沫和空气
B. 流行性感冒患者及携带该病毒者、飞沫和空气、大多数人
C. 大多数人、流行性感冒患者及携带该病毒者、飞沫和空气
D. 大多数人、飞沫和空气、流行性感冒患者及携带该病毒者
2020年将是让人难忘的一年,新冠病毒的侵袭让我们整个中国按下了暂停键,好在有全国医护人员艰苦奋战,我国已经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初步胜利。请问为防治新型冠状肺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双黄连口服液能清热解毒,多喝可以预防新冠肺炎
B. 可以补充维生素C增强机体免疫力,喝盐水杀灭病原体
C. 使用75%的酒精进行喷洒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 疫情防控期间,不外出不聚餐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下列疾病都是传染病的一组是(  )
A. 高血压、艾滋病、狂犬病
B. 流行性乙型脑炎、腮腺炎、动脉硬化
C. 蛔虫病、流感、淋病
D. 贫血、甲肝、手足口病
传染病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传染性和死亡性 B. 传染性和流行性
C. 致病性和死亡性 D. 致病性和流行性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预防艾滋病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A. 性传播 B. 血液传播
C. 母婴传播 D. 接触传播
在下列预防疾病或治疗疾病的措施中,人体一般不会产生抗体的是(  )
A. 注射麻疹疫苗 B. 注射胰岛素注射液
C. 注射新冠肺炎疫苗 D. 注射流感疫苗
下列各项中可能被免疫系统识别为抗原的是(  )
①医护人员注射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②给烧伤患者移植自身的皮肤
③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物质
④给尿毒症患者移植新的肾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截至2021年6月8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0896.2万剂次,这项工作还将继续进行,以控制此传染病的流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疫苗相当于抗原 B. 接种一次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C. 预防接种是特异性免疫 D. 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
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关于毒品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B. 为了兴奋,可以吸食少量毒品
C. 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禁毒活动 D. 吸毒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
关于米酒、酸奶的家庭制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a.制作米酒的主要步骤:①蒸熟米饭并冷却→②加酒曲→③保温发酵。
(1)该酒曲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是 ______ 。
(2)步骤③中保温的目的是为菌种的生活提供 ______ 。
b.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①鲜奶煮沸→②冷却→③加入某原味酸奶→④发酵→⑤保存食用。
(3)步骤③的目的是 ______ 。
(4)新鲜酸奶常用 ______ 方法保存。
(5)酸奶的发酵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过程,这种微生物的名称是 ______ 。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 ______ 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______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______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______ 。
人乳铁蛋白是人类母乳中的一种天然蛋白,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是婴幼儿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成分。如图是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培育能产人乳铁蛋白牛奶的奶牛“牛牛”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过程”叫 ______ ,甲、乙两牛的性状能传给“牛牛”的桥梁是 ______ 。
(2)“牛牛”体内多了 ______ 基因。
(3)“牛牛”能产人乳铁蛋白牛奶的变异是否可遗传。答: ______ 。
请仔细分析下面两则材料,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甲(无症状感染者)携带“新型冠状病毒”,从外地驾车返回老家过春节。在与家人相处数日后,甲的部分家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肺炎”。
材料二:某中学的一个班级突然出现10名流感患者,学校迅速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对该10名学生劝其离校治疗;
②要求学生们戴口罩,在教室等公共场所消毒;
③建议与该10名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学生注射流感疫苗。
(1)在材料一传染病流行的三大基本环节中,能够散播该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属于 ______ 。对该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 ______ 。
(2)在材料二中,学校采取的三项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______ ](填标号)。当注射流感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物质而使病情好转,此种物质叫做 ______ 。此种免疫属于 ______ 免疫。
吸烟有害健康,为了让同学们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小欢用饮料瓶和废签字笔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多次挤压饮料瓶,模拟吸烟过程:烟燃尽后取下烟蒂,取出笔筒内的面巾纸卷,并展开;观察被烟雾污染后的笔筒、面巾纸卷和饮料瓶。
(1)模型中饮料瓶模拟呼吸系统的 ______ 。
(2)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这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能进行处理,香烟燃尽后,笔筒仍被熏黄,剌鼻的烟雾还残留在饮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______ 。
(3)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升高,模拟的是 ______ (吸气/呼气)过程。
(4)长期吸烟可诱发慢性肺气肿,患者的主要病变之一是许多细支气管阻塞,这会影响肺与 ______ 的气体交换。
(5)科学研究表明,吸烟还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中的 ______ ,使人的认知能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记忆障碍,失语等症状。
实验探究
(一)生活中一些人酗酒后,情绪激动,喜怒无常…,酗酒对人体有危害吗?小明同学希望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在室温条件下,他选用10只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做了A、B两组实验,观察水蚤10秒心跳次数。方法是:
①A组: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计数,重复3次
②B组:将A组的水蚤分别移入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中计数,同样重复3次
③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出A、B两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所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
(2)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小明同学在实验中,用了10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二)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小明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如下数据:
溶液浓度 清水 酒精浓度
1% 3% 5% 8% 10% 15% 20%
心跳次数 35 30 30 24 22 21 18 0
(4)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5)结合这个探究实验,请你谈谈酗酒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果酒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乳酸菌就会发酵产生乳酸,而出现一种特殊的酸味。制醋要用到醋酸菌,青霉中能提取成青霉素,制馒头、面包等要用到酵母菌。
故选:C。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据此解答.
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即可解答.
2.【答案】B
【解析】解:A、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以免杂菌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
B、乙瓶与丙瓶有两个变量温度、牛奶中有无细菌,因此乙瓶与丙瓶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也不是瓶口是否敞开,B错误;
C、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C正确;
D、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因此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3.【答案】A
【解析】解:A、冷冻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A错误;
B、防腐剂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B正确。
C、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C正确。
D、制作泡菜要创造无氧的环境,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主要是为了防止氧气的进入,D正确。
故选:A。
(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2)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
(3)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为了防止杂菌的影响,先将牛奶煮沸杀死其中的杂菌;
(4)制作泡菜要创造无氧的环境,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答案】A
【解析】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克隆羊“多莉”的供核者是甲羊,所以“多莉”的遗传信息主要来自于甲羊,性状与甲的最相似。
故选:A。
(1)克隆动物的培育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所以它应该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克隆动物的遗传信息主要来自于提供细胞核的亲本。据此解答。
解题的前提是掌握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克隆中遗传物质来自细胞核。特别熟记掌握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
5.【答案】B
【解析】解:克隆动物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故题干中,我国科研人员通过提取猴体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到猴的去核卵母细胞中,将形成的新细培育成胚胎后植入代孕母猴体内,于2017年成功培育出“中中”和“华华”两只小猴。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攻克采用的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
故选:B。
(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2)克隆动物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对于克隆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较广泛的,应重点掌握。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克隆中遗传物质来自细胞核。
6.【答案】B
【解析】解: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基因转移到棉花等作物体内,使农作物能有效抵御害虫,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而且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培育出的棉花等作物被称为转基因植物(或转基因作物)。
故选:B。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DNA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转基因技术可结合着其概念和意义来理解掌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7.【答案】D
【解析】解: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如直升机模仿的是蜻蜓,雷达模仿的是蝙蝠的回声定位,潜水艇模仿的是海豚。模仿鸟巢结构,建造水立方体育馆不属于仿生。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仿生的知识,据此答题.
了解仿生的概念,注意掌握常见的仿生的例子.
8.【答案】D
【解析】解:A、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A错误;
B、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
C、克隆羊多莉的产生的过程中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
D、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的诱变作用,使种子发生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故选:D。
1、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2、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此题考查了太空育种可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对人类有益的变异。
9.【答案】B
【解析】解:A、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A正确;
B、利用生物技术可以促进化石能源的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开发生物能源如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B错误;
C、生物技术应用于医学,在人体器官移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正确;
D、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也带了一系列问题,克隆人的伦理问题、转基因大豆的安全问题、人乳铁蛋白对人真的无害吗、对牛有害吗?D正确。
故选:B。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生物技术的局限性来了一些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或一些社会伦理问题。
10.【答案】B
【解析】解: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该项目存在道德与伦理缺陷,转基因婴儿在无法自主选择的情况下,就成为了试验品,被迫承受可能存在的风险。“编辑婴儿”的出现将来可能会污染人类基因库,在一定时期内,应制定法律条文限制该类事件发生,即使减少感染艾滋病,也不应大力推广,故B说法错误。
故选:B。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出生了!此事一出,引发了从媒体到业界到专家等诸多方面的巨大的争议。百余名科学家联合声明表示谴责,国家卫健委要求立即调查核实。
应该辩证的看待基因编辑。
11.【答案】A
【解析】解: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变异的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故选:A。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原体的概念和流行环节.
12.【答案】B
【解析】解: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流行性感冒患者及携带该病毒者属于传染源;飞沫和空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大多数人属于易感人群。
故选:B。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此题考查了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
13.【答案】C
【解析】解:A、是药三分毒,不能随便用药。A错误;
B、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喝盐水不能杀灭病原体。B错误;
C、新冠肺炎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使用75%的酒精进行喷洒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疫情防控期间,不外出不聚餐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故选:C。
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艾滋病、狂犬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都属于传染病,高血压不属于传染病,错误。
B、流行性乙型脑炎、腮腺炎属于传染病,动脉硬化不属于传染病,错误。
C、蛔虫病、流感、淋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都属于传染病,正确。
D、贫血不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甲肝、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错误。
故选:C。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掌握传染病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故选:B。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掌握传染病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故选:D。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关键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
17.【答案】B
【解析】解:A、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因此会促使人产生抗体。A错误。
B、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因此糖尿不是病原体引起的,不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B正确。
C、新冠肺炎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C错误。
D、流感疫苗是由病原体流感病毒制成的,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注射的流感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能抵抗流感病毒,保护人体不被流感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D错误。
故选:B。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掌握接种疫苗产生免疫力的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①医护人员注射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④移植入尿毒症患者体内的肾脏都会引起免疫反应,都属于抗原;
②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是自身物质不会引起免疫反应、③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物质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不属于抗原。
故选:D。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和特点.
19.【答案】B
【解析】解:AD、灭活的新冠疫苗相当于抗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来对抗新冠病毒,AD正确;
B、并不是所有的疫苗都具有终身免疫能力,有的疫苗需要多次复种才可以,如新冠疫苗,B错误;
C、人体的免疫科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预防接种是特异性免疫,C正确。
故选:B。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的概念、免疫的功能。
20.【答案】B
【解析】解: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A正确;
B、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所以不可以为了兴奋吸食少量毒品。B错误;
C、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C正确;
D、吸毒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D正确;
故选:B。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1)身体依赖性
(2)精神依赖性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掌握吸毒的危害,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21.【答案】酵母菌 适宜的温度 接种乳酸菌 冷藏 乳酸菌
【解析】解:(1)制造米酒时要加入酒曲,酒曲中含霉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霉菌首先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然后,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将其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保温的原因是:满足酵母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提高代谢速度,加速酒的形成。
(3)购买的酸奶中有乳酸菌,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了乳酸菌,使乳酸菌生长、繁殖、发酵产生乳酸。
(4)新鲜酸奶常用冷藏法方法保存。
(5)酸奶的发酵过程其实是某种微生物的繁殖的过程,这种微生物的名称是乳酸菌,它是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
故答案为:(1)酵母菌;
(2)适宜的温度;
(3)接种乳酸菌;
(4)冷藏;
(5)乳酸菌。
酿制米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制作酸奶要用乳酸菌,分析资料,结合题意答题。
米酒和酸奶的制作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掌握,灵活答题。
22.【答案】A 细菌 B 高温灭菌
【解析】解:(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2)甲图中A瓶与B瓶对照,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瓶不作处理,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实验变量是细菌。甲图中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将瓶颈打断,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肉汤,因此乙图的实验变量也是细菌。
故答案为:(1)A;细菌
(2)B;高温灭菌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肉汤不腐败,表明没有出现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
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
23.【答案】体外受精 生殖细胞 人乳铁蛋白 可遗传
【解析】解:(1)A过程是人工进行的体外受精.甲、乙两牛的性状能传给“牛牛”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2)在进行转基因时必须要在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时进行,在受精卵中导入了人乳铁蛋白基因,这样受精卵就获得了新的遗传基因,这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牛牛”的基因中含有人乳铁蛋白基因,因此“牛牛”能产人乳铁蛋白牛奶的变异可遗传。
故答案为:
(1)体外受精;生殖细胞
(2)人乳铁蛋白
(3)可遗传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4.【答案】传染源 易感人群 ② 抗体 特异性
【解析】解:(1)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在材料一传染病流行的三大基本环节中,能够散播该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属于传染源。对该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易感人群。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材料二中,学校采取的三项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②。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后体内会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从而使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免疫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所以这种免疫属于人体抵抗疾病的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
故答案为:(1)传染源;易感人群
(2)②;抗体;特异性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
25.【答案】肺 有限的 呼气 外界 大脑
【解析】解:(1)观图可知:饮料瓶模拟肺,笔筒模拟气管。
(2)呼吸道可以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温暖、清洁和湿润的作用,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处理作用。此实验是模拟吸烟的过程,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多次挤压饮料瓶,模拟吸烟过程:烟燃尽后取下烟蒂,取出笔筒内的面巾纸卷,并展开;观察被烟雾污染后的笔筒、面巾纸卷和饮料瓶,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这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能进行处理。香烟燃尽后,笔筒仍被熏黄,刺鼻的烟雾还残留在饮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挤压饮料瓶时,瓶内的气压会升高,模拟了呼气过程。人体在呼气过程中呼吸肌收缩,膈顶上升,肺内压高于外界气压,完成呼气。
(4)长期吸烟可诱发慢性肺气肿,患者的主要病变之一是许多细支气管阻塞,这会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叶叫肺的通气。
(5)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科学研究表明,吸烟还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大脑,使人的认知能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记忆障碍,失语等症状。
故答案为:
(1)肺;
(2)有限的;
(3)呼气;
(4)外界;
(5)大脑。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观图可知:饮料瓶模拟肺,笔筒模拟气管。据此分析解答。
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及呼吸运动,正确识图可正确解答。
26.【答案】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A组 酒精 避免偶然性的发生,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减慢(降低),直至死亡 喝酒会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诱发冠心病,高度酒精会使心率降低影响健康
【解析】解:(1)小明同学在实验中,A组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测定10秒内的心跳次数,重复3次,B组:将A组的水蚤分别移入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中测定10秒内的心跳次数,其它条件都一样,可见他探究的问题是: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A组用清水,B组用酒精,其它条件都一样,可见实验的变量是酒精。
(3)探究实验中往往设置重复组,取各组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4)根据表格和曲线可知,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减慢,直到死亡,说明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
(5)酗酒会使脑处于麻痹状态,引起心率减慢,损害心脏和血管。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可能使心跳停止,导致人的死亡。能提到酗酒与心脏的关系即给分)。
故答案为:
(1)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A组 酒精
(3)避免偶然性的发生,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减慢,直到死亡;说明酒精浓度越高对水蚤的心率影响越大
(5)喝酒会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诱发冠心病,高度酒精会使心率降低影响健康
探究实验中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探究哪个条件对实验的影响,哪个条件就是变量,其它条件都一样,并且是适宜条件,最后通过对比得出科学的结论。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