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若在短期内大量获得大花杓兰的新植株,可从其根状茎上分离出带芽的幼苗,进行栽植。关于这种繁殖方式叙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无性繁殖 B. 需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
C. 遗传物质来自母本 D. 有利于保持性状的稳定
如图表示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图,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的不同时期,下列不可用此图来表示的是( )
A. 完全变态发育
B. 蜜蜂的发育过程
C. 蝗虫的发育过程
D. 蝴蝶的发育过程
2021年《中国诗词大会》已举行了六季,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欣赏的同时可以体会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古诗词的认知中错误的是( )
A.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蛙的求偶行为,蛙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B.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鹊、蝉的应激性
C.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影响“我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D.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下列关于燕子生殖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燕子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卵外面有卵壳保护
B. 鸟卵中卵黄上的小白点是胚盘,经过不断发育将来形成雏鸟
C. 鸟卵中卵黄和卵白都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D.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述燕子育雏行为,其雏鸟是早成雏
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 母亲是双眼皮,儿子是单眼皮
B.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D.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遗传学上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圆粒和豌豆的绿粒 B. 小明的双眼皮和小丽的双眼皮
C. 豌豆的矮茎和玉米的高茎 D. 父亲的B型血和自己的O型血
能正确表达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图是( )
A. B.
C. D.
小明患有ACHOO综合征(一见到强光就会打喷嚏),该综合征受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父母一定都是健康人 B. 父母一定都是该病患者
C. 父母至少有一个是该病患者 D. 父母若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患病
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四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观点错误的同学有( )
甲:“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表现一定相同。”
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丙:“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被隐藏起来。”
丁:“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A. 1位 B. 2位 C. 3位 D. 4位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性状都是通过肉眼可观测到的特征
B. 表兄妹、堂兄妹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C. 父母均患病,子女可能为正常人
D. 现有一对夫妻,第一胎为男孩,第二胎是女孩的概率是50%
科技人员用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新品种。应用的育种方法是( )
A. 化学药剂处理 B. 射线处理 C. 杂交育种 D. 太空育种
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巨人症 B. 色盲 C. 肺结核 D. 佝偻病
已知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他们的第一胎孩子为单眼皮。从理论上推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 )
A. 25% B. 50% C. 75% D. 100%
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 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 B. 长在暗处的向日葵花盘小
C. 水肥充足处的西瓜大 D. 举重运动员肌肉发达
下列有关生物生殖和发育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子女和父母相似,是由于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基因
B. 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间十分相像,这与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及传递有关
C. 色盲病患者不辨色彩,这种性状在后代中还有可能出现,是受基因控制的
D.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可能是九子之间的基因组成不同
以下变异实例中,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 )
A. 人体的体细胞中若多一条21号染色体,将表现为先天愚型
B. 同种番茄栽培在不同的土壤中,所结果实的大小不同
C. 用高秆抗锈病的水稻与矮秆不抗锈病的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D. 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男孩
“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如图为部分“进化树”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测( )
A. 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
C. a与b的亲缘关系比a与d的亲缘关系更远
D. a、b一定比c、d高等
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数百年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该鸟类种群中嘴型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种现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昆虫栖息场所对鸟类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B. 鸟的细长嘴型是为适应特定环境而特别产生的有利变异
C. 嘴型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
D. 嘴型厚短的鸟为了要吃到树洞里的昆虫而努力使嘴型变得细长
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 隔离治疗传染病病人 B. 进行预防接种
C. 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D. 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学习生物学的最终目标是能学有所用,生活中遇到以下突发情况时,处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遇到骨折急救时,所用夹板长度要长过伤处两端关节
B. 遇到煤气中毒者,先将病人移至通风处,再实施人工呼吸
C. 受伤时若出现喷射状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进行止血
D. 野外被毒蛇咬后,要迅速扎住伤口近心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所代表的植物类群的特有的生殖现象是 ______,3受精后发育成 ______。
(2)图二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多了 ______期(用数字表示),该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 ______现象。
(3)图三所示鸟卵的结构中,图中[______]______可以发育成雏鸟,为鸟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______。(填序号)
(4)图三、图四所示结构反映了两种生殖方式,分别是 ______。
人的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如图是某个家族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请据图回答:
(1)人的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在遗传学中称为 ______,眼球中使眼睛呈现棕色或蓝色的结构是 ______。
(2)由如图所示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可推断 ______是显性性状,1和2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______。
(3)如果5和6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蓝色眼睛女孩的可能性是 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
项目/数据/类型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完成下列问题:
(1)对于桦尺蛾本身就存在着______,有深色的和浅色的之分,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填“遗传”或“变异”)。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______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______。
(3)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是______,而选择是______的。
(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
A、长期烟熏 B、长期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长期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5)由于真菌感染而使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薰衣草扦插成活率的因素”,设置了三组实验,相关条件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 温度 插条切口 插条选择 成活率
第一组 25℃ 涂生根剂 嫩枝 87%
第二组 25℃ 不处理 嫩枝 34%
第三组 10℃ 涂生根剂 嫩枝 11%
注:除上述条件外各组其他培养条件均一致。
(1)薰衣草植物的扦插属于 ______ ,此种繁殖方式能使后代具有亲本的 ______ 。
(2)扦插过程中一般要除去插条上的部分叶片,其目的是降低插条的 ______ 。
(3)第一组与第二组作为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______ 。
(4)第一组与第三组作为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短期内大量获得大花杓兰的新植株,从其根状茎上分离出带芽的幼苗,进行栽植,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并且这种繁殖方式遗传物质来自母本,有利于保持性状的稳定,不需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
故选:B。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是植物常见的生殖方式,可与有性生殖对比理解。
2.【答案】C
【解析】解:ABD、蜜蜂、蝴蝶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ABD都可以用此图来表示;
C、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不可以用此图来表示。
故选:C。
(1)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
昆虫的发育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种,熟记两种发育方式之间的异同点.可结合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图来理解记忆.
3.【答案】C
【解析】解: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蛙的求偶行为,蛙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蛙,A正确;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蝉的应激性,B正确;
C、“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影响“我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菊花在生长的过程中,影响其生存的因素有多种。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桃树春天开花是光照时间长,由于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所以每年的最后开放,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时间不同造成的,C错误;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子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2)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答案】D
【解析】解:A、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因此,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受精的鸟卵在体内开始发育,卵外面有卵壳保护,A正确;
B、胚盘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它位于卵黄表面的中央位置,经过不断发育将来形成雏鸟,B正确;
C、鸟卵中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白能够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C正确;
D、早成雏从鸟蛋里孵出来时身体外表已长有密绒羽,眼已张开,在绒羽干后,就随母鸟找食。晚成雏出壳时还没充分发育,身体外表没有或只有很少绒羽,眼不能张开,需要由母鸟衔虫喂养。“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述燕子育雏行为,其雏鸟是晚成鸟,D错误。
故选:D。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化、育雏。
理解孵化后是否由亲鸟继续育雏是早成鸟(早成雏)和晚成鸟(晚成雏)分类的主要特点。
5.【答案】D
【解析】解:A、母亲是双眼皮,儿子是单眼皮,体现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变异,A不符合题意;
B、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变异,B不符合题意;
C、“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句话说明的生物现象是变异,C不符合题意;
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
6.【答案】D
【解析】解:A、豌豆的圆粒和豌豆的绿粒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不正确;
B、小明的双眼皮和小丽的双眼皮是同一性状的相同表现形式,因此都不属于相对性状,B不正确;
C、豌豆和玉米是两种生物,因此豌豆的矮茎和玉米的高茎不是相对性状,C不正确;
D、父亲的B型血和自己的O型血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要理解记忆。
7.【答案】D
【解析】解: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染色体>DNA>基因,即选项D所示图示。
故选:D。
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是基因。
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包含关系。
8.【答案】C
【解析】解:A、如果父母都是健康人(aa),后代都是(aa)不会出现该病患者,A错误;
BC、父母有一方是该病患者,子代中就会出现该病,B错误,C正确;
D、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该病患者,且基因都是Aa,则后代25%的可能性正常,D错误。
故选:C。
由题干信息可知:ACHOO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这类遗传病的特点是:只要后代中出现了患者,亲代父母双方中至少一人患有该病。
正确理解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解答】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
解: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而不是一定相同,如同卵双胞胎的哥哥皮肤较黑、弟弟皮肤较白,甲不正确;
乙:性状表现相同,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而不是一定相同,如双眼皮的基因组成AA,也可能是Aa,乙不正确;
丙: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能表现出来而不一定是隐藏的,如基因组成aa的表现型是单眼皮,丙不正确;
丁:生物的变异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只有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而不是都能遗传给后代,丁不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解:A、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A错误;
B、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堂兄妹或表兄妹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机率大大增加,所以我国禁止近亲结婚,B正确;
C、假如某种遗传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如多指,父母均患病(Aa),后代的基因可能是AA、Aa、aa,其中aa表现为正常,C正确;
D、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人的性别遗传如图:D正确;
故选:A。
(1)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2)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3)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4)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1.【答案】C
【解析】解:将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是基因重组,选择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属于杂交技术。
故选:C。
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是利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原理.关键是知道遗传变异原理,以及遗传变异在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12.【答案】B
【解析】解:A、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不是遗传病,错误;
B、色盲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正确;
C、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是遗传病,错误;
D、佝偻病是缺钙和维生素D造成的,不是遗传病,错误;
故选:B。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
此题考查了遗传病的概念及人类主要的遗传病.
13.【答案】C
【解析】解:人的双眼皮为显性基因控制(A),单眼皮为隐性基因控制(a),因此一个单眼皮小孩的基因组成是aa,其中一个a一定来自男孩的父亲,一个a一定来自男孩的母亲,而他的父母都是双眼皮,一定含有显性基因A.因此一个单眼皮小孩的父母都是双眼皮,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可以看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75%。
故选:C。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4.【答案】A
【解析】解:A、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
BCD、此三项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A。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区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主要看变异发生引起的原因是环境还是遗传物质.
15.【答案】B
【解析】解:A、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子女的某些特征与父母相似,这是由于父母将各自基因的一半传给了子女,A正确;
B、无性生殖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参与,无性繁殖是母体细胞或组织的繁殖,后代个体之间十分相像,这与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及传递无关,B错误;
C、色盲病患者不辨色彩,这种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在他们后代中还有可能出现,C正确;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了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有差异,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九子之间的基因组成不同,还有可能是九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可能是九子之间的基因组成不同,D正确。
故选:B。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而不是把性状传递给了子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明确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16.【答案】B
【解析】解:A:“人体的体细胞中若多一条21号染色体,将表现为先天愚型”中,先天性愚型是由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引起的,染色体属于遗传物质。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同种番茄栽培在不同的土壤中,所结果实的大小不同”中,番茄果实大小的不同,是由于土壤条件不同引起的,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用高秆抗锈病的水稻与矮秆不抗锈病的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秆抗锈病的品种”中,矮秆抗锈病的品种的培育是两种水稻杂交获得,杂交是基因的重组,基因属于遗传物质。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出一个单眼皮的男孩”中,眼皮的单、双属于相对性状,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属于遗传物质。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变异引起的原因。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有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基因,基因决定性状。
17.【答案】A
【解析】解:A、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但亲缘关系远近不同,A正确;
B、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B错误;
C、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较a与b的亲缘关系比a与d的亲缘关系更近,C错误;
D、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也就意味着a、b、c、d、e都比f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更大,但我们却不能确定a、b、c、d、e之间谁高等谁低等,D错误。
故选:A。
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
读懂生物的进化树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而鸟类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导致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能遗传的。
已知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则嘴型细长鸟类由于能更好的摄取昆虫,从而能获取到足够的食物,所以容易存活并能大量繁殖后代,而嘴型厚短的鸟类由于不能获取到足够的食物,则更容易死亡,经过一段时间后该鸟类种群中嘴型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由此说明嘴型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
故选: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19.【答案】C
【解析】解: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A、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不符合题意;
B、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不符合题意.
C、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符合题意.
D、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20.【答案】C
【解析】解:A、骨折时要进行固定,一般用夹板固定,夹板长度应长过骨折部位上下两端的关节,以防错位,A正确;
B、煤气中毒是因为空气中缺氧,一氧化碳的含量高,大量的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造成人体组织缺氧,应该迅速将煤气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的通风处,使其呼吸新鲜空气,B正确;
C、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故应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指压法止血,C错误;
D、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因此要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上方(近心端),D正确。
故选:C。
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21.【答案】双受精 胚 ③ 蜕皮 a 胚盘 cd 卵生、胎生
【解析】解:(1)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是双受精。
(2)图二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蝗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可见图二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多了③蛹期。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昆虫发育过程中要出现蜕皮现象。
(3)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4)图三表示鸟类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图四表示人的生殖方式是胎生。
故答案为:(1)双受精;胚;(2)③蜕皮;(3)a胚盘;cd;(4)卵生、胎生
图一中,1极核,2胚珠,3卵细胞,4子房;
图二中,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
图三中,a胚盘,b卵壳,c卵黄,d卵黄膜,e气室;
图四中,①子宫、②胎盘、③脐带,解答即可。
掌握各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相对性状 虹膜 棕色 Bb、bb 25%
【解析】解:(1)人的棕色眼睛与蓝色眼睛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通常所指眼睛的颜色是虹膜的颜色,“在人的眼球中”,使眼睛呈现棕色或蓝色的结构是虹膜。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图中7、8的虹膜都是棕色,1、7的虹膜是蓝色,表明蓝色是隐性性状,棕色是显性性状,遗传图解如图:
可见图中7和8的基因均是Bb。图中1(棕色)和2(蓝色)婚配,后代既有棕色又有蓝色,可见1(棕色)是杂合体,即Bb,2是bb。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图中7、8的虹膜都是棕色,17的虹膜是蓝色,表明蓝色是隐性性状,棕色是显性性状。图中6(棕色)和5(蓝色)婚配,后代既有棕色又有蓝色,可见6(棕色)是杂合体,即Bb,5是bb。
(3)图中6(棕色)和5(蓝色)婚配,后代既有棕色又有蓝色,可见6(棕色)是杂合体,即Bb,5是bb,遗传图解如图:
可见5和6再生一个孩子是蓝眼睛的可能性是50%。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5和6再生一个孩子是蓝眼睛女孩的可能性50%×50%═25%。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虹膜
(2)棕色;Bb、bb
(3)25%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并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23.【答案】变异 变异 遗传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不定向 定向 C D
【解析】解:(1)对于桦尺蛾本身就存在着变异,有深色的和浅色的之分,这是一种变异现象。
(2)由资料分析可知,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被工厂的烟熏成了深颜色,这样深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发现,而浅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在非工业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未被污染颜色浅,所以浅色的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可以说明桦尺蛾的体色使桦尺蛾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方向是不定向,而选择是定向的。
(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C。
(5)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而蛾类的颜色有褐色、灰色、白色的不同。其中灰色、白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一致,是适应环境者而生存,而褐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不同,是不适者被淘汰。最终活下来的蛾类多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灰色、白色的,而褐色的较少,故选D。
故答案为:(1)变异;变异;
(2)遗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不定向;定向;
(4)C;
(5)D。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4.【答案】无性繁殖 遗传特性 蒸腾作用 是否涂生根剂 温度
【解析】解:(1)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植物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用根、茎、叶进行的繁殖又叫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繁殖。无性生殖的后代是由母体直接产生,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2)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扦插过程中一般要除去插条上的部分叶片,其目的是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
(3)第一组和第二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否涂生根剂.
(4)第二组、第三组的变量是温度,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温度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故答案为:
(1)无性繁殖;遗传特性
(2)蒸腾作用
(3)是否涂生根剂
(4)温度
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判断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