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3 19:3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下列植物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洛阳牡丹的压条繁殖 B. 开封菊花的种子繁殖
C. 灵宝苹果的嫁接繁殖 D. 南阳月季的扦插繁殖
很早以前我国先民就把养蚕技术传到了“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下列关于家蚕发育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④③①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谁家新燕啄春泥”“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都是白居易描写燕子繁衍后代的诗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燕子的筑巢行为
B. 燕子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产卵和育雏两个阶段
C. 燕子受精卵的胚盘是将来孵化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D.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育雏行为
同种生物同一遗传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猫的黑色与白色 B. 豌豆花的红色与白色
C. 狗的卷毛与长毛 D. 小麦的有芒与无芒
某地街头,随处可见用于曝光行人闯红灯的大屏幕。它是通过摄像头抓拍闯红灯的行人,然后通过人脸识别找到该行人的姓名等信息。下列选项中,能控制人脸性状的是(  )
A. 基因 B. 外界环境 C. 饮食习惯 D. 作息习惯
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 ③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C. ③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①和②
D. 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
科研人员对爱斯基摩犬正常体形和侏儒体形这一相对性状(基因用A、a表示)进行研究。正常体形的两只爱斯基摩犬交配后,其后代既有正常体形,也有侏儒体形,推测显性性状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正常体形、AA和Aa B. 正常体形、Aa和Aa
C. 侏儒体形、AA和AA D. 侏儒体形、aa和aa
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母亲,与父亲无关
B. 男孩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父亲或母亲
C. 卵细胞内性染色体用XY表示
D. 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占50%
人类广泛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B. 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C. 高产抗倒伏小麦是利用杂交方法培育的新品种
D. 太空椒是普通椒经诱导发生基因突变选育的新品种
生命的诞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分别在(  )
A. 原始海洋和原始陆地 B. 原始大气和原始陆地
C. 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D. 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
表是几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与人差异的数目,据此推测: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选择项 A B C D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向日葵
差异氨基酸的数目 0 12 27 38
A. A B. B C. C D. D
如图所示某马铃薯种植地,害虫泛滥成灾。农民施用杀虫剂Ⅰ、Ⅱ后害虫数量的变化曲线。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下降不会达到零值,是因为害虫有抗药性强的个体
B. 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繁殖产生后代
C. 杀虫剂Ⅰ、Ⅱ淘汰的病菌个体不具有抗药性
D. 杀虫剂Ⅰ、Ⅱ都能使害虫发生抗药性强弱的变异
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 先天性唇裂 B. 色盲 C. 血友病 D. 流行性感冒
夏天到了,一只蚊子叮咬了A后,又叮咬了B.若A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B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B. A是传染源
C. B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
D. 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流行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 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 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C.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 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常态化。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是(  )
A. 杀菌消毒 B. 计划免疫
C. 对传染病人集中治疗 D.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不能通过母婴传播
B. 静脉注射的吸毒人员,容易感染艾滋病
C.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D. 与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健康为正义,正义为健康”是2020年6.26国际禁毒日主题。研究表明,吸食摇头丸、K粉和冰毒等毒品,均可导致精神分裂症,说明这些毒品会严重损害人体的(  )
A. 神经系统 B. 内分泌系统 C. 循环系统 D. 呼吸系统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过低碳环保的生活,是城市居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①健身房瘦身塑形②通宵网游冲浪③吸烟酗酒提神④户外爬山、散步⑤吸食毒品⑥合理膳食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你遇到很不开心的事情情绪很低落时,最不可取的做法是(  )
A. 摔东西解气 B. 找朋友谈 C. 参加体育活动 D. 听音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微博打拐”指网友通过微博提供线索,帮助那些被人贩子拐卖的儿童重新回到自己父母身边的行动。但是很多儿童是婴儿时期就被拐卖,几年过后连亲生父母都很难辨认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子女,所以这就需要公安人员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帮助他鉴定,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性状来辅助判断。
(1)一般公安人员可以通过检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基因关系来确定亲缘关系,其依据是父母分别通过产生的 ______ 和卵细胞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2)公安人员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性状来辅助判断。例如:一对家长,父亲表现为双眼皮(基因组成为AA),母亲为单眼皮(基因组成为aa),公安人员带来一个单眼皮的女孩,可判断这个女孩 ______ (填“是”或“不是”)他们的亲生女儿。
(3)一对面颊有酒窝的夫妇在找到自己的亲生儿子时,发现儿子面颊无酒窝。这时母亲又怀孕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无酒窝的可能性是 ______ 。
(4)虽然小文和父亲的血型不同,但是公安人员依然认定他们是亲生父子。这种亲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
(5)小玲和妹妹是双胞胎,她在被拐之前和妹妹一样长得胖乎乎的很可爱,外人很难分辨,两年后小玲被找到时已经很瘦了,与妹妹相比又瘦又小。这是因为生物个体的差异除了取决于遗传物质外,还与所生存的 ______ 也有关系。
根据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 ______ 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______ 。
(2)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结构复杂,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______ 。
(3) ______ 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______ 。
(4)生物之所以能够不断进化,是 ______ 的结果。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遏制了新冠疫情,中国抗疫经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并向全球推广。以下措施可降低感染的风险:①勤洗手。②正确佩戴口罩。③少聚会、少聚餐,推行“公筷制”“分餐制”。④室内消毒
材料2:IgM和IgG是在新冠肺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的两种抗体,其产生及含量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材料3:接种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我国对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于2021年2月启动疫苗接种工作。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肺炎具有 ______ 性,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______ 。
(2)材料1中所述的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______ 。
(3)分析材料2可知,在潜伏期内 ______ (填“能”或“不能”)检测到抗体IgM和IgG,所以从“传染病防控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角度来看,此阶段必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 ______ (填“抗体”或“核酸”)检测。
(4)分析材料3可知,接种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此免疫类型属于 ______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你会怎么办?请回答:
(1)你通过拍打和呼叫发现患者没有反应。此时你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______ 。
(2)你会选择 ______ (填字母)所示方式拨打急救电话。
A.甲说:“这里有人晕倒了,你们快来救他!”
B.乙说:“我在××路15号,这里有人晕倒了,情况好像挺严重!”
(3)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你可以通过图 ______ 判断患者有无心跳;若发现患者无心跳,可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正确的按压部位是图D中的 ______ 处。
(4)图E表示患者有出血的状况,其出血的血管属于 ______ ,应加压止血的位点是 ______ (填“a”或“b”)。
(5)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紧急情况或意外伤害。对于因煤气中毒或触电等事故而造成呼吸、心跳聚停的病人,采取措施使病人和救护者都处于安全环境中,同时对病人进行 ______ 操作。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果肉汁多味美的西瓜作为夏季消暑的一种主要水果,广受人们的喜爱。科研人员为迅速扩大优良西瓜新品种的繁殖量,以抗病能力、耐低温能力强以及根系强大的南瓜和葫芦为砧木,进行了西瓜的嫁接栽培实验,实验方法(如图)和结果(如表)如下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检测指标嫁接方法 50天茎粗(mm) 单瓜质量(kg) 维生素C含量(μg/100g) 可溶性糖含量(μg/g)
A组 4.61 0.70 0.61 68.46
B组 7.71 1.34 1.06 79.64
(1)在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 ______ 。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采用 ______ (措施)来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
(3)由表中数据可知,B组的葫芦、南瓜双砧木嫁接能够提高西瓜果实品质,这可能是由于双砧木嫁接使植株具有更加强大的 ______ ,从而有利于吸收更多的 ______ 为植物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提供足量的营养物质。
(4)通过嫁接所获得的优良品质 ______ (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原因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CD、洛阳牡丹的压条繁殖、灵宝苹果的嫁接繁殖、南阳月季的扦插繁殖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ACD不符合题意。
B、开封菊花的种子繁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
故选:B。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
2.【答案】A
【解析】解: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②受精卵→④幼虫→③蛹→①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A。
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昆虫的发育过程。
3.【答案】B
【解析】解:A、“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了燕子的筑巢行为,A正确;
B、燕子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B错误;
C、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燕子受精卵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C正确;
D、“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育雏行为,D正确。
故选:B。
鸟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诗句“谁家春燕啄春泥”描写了燕子的筑巢行为。“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育雏行为。
掌握鸟的繁殖行为是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猫的黑色与白色、豌豆花的红色与白色、小麦的有芒与无芒都属于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都属于相对性状;狗的卷毛与长毛是同种生物不同性状的表现形式,不属于相对性状。
故选:C。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基因一个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因此控制人脸性状的是基因。
故选:A。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指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6.【答案】C
【解析】解:A、①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A错误。
B、①DNA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B错误。
C、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③染色体,③染色体是由②蛋白质和①DNA两种物质组成,C正确;
D、正常人的体细胞中,③染色体的数量为23对,生殖细胞中由23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③染色体是由②蛋白质和①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7.【答案】B
【解析】解:亲代都是正常体型,子代中出现了侏儒体形,侏儒体形是新出现的性状(或者丁组亲代正常体形×侏儒体形,而子代只有正常体形),说明正常体型是显性性状,侏儒体形是隐性性状。亲代正常体型的基因是Aa,侏儒体形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故选:B。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正确理解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就看父亲的那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A错误;
B、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B错误;
C、卵细胞内性染色体用X表示,C错误;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D正确。
故选:D。
(1)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因此从人的性别决定方式看,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精子的类型。
掌握人类的性别遗传是解题前提。
9.【答案】B
【解析】解:A、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可以改变种子里的物质,使之发生可遗传的变异,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A正确;
B、产生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自身是有利的,也不一定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错误;
C、杂交育种:高产倒伏小麦一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高产基因与抗倒伏基因组合到一起,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C正确;
D、诱变育种:普通甜椒的种子,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变化,经选择培育成为太空椒。D正确。
故选:B。
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是利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原理。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多种,人类应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来培育生物新品种。如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既是人工选育,又属杂交育种;用一定剂量的放射性钴照射小麦的种子,属于用射线诱导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的过程,属诱变育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遗传变异原理,以及遗传变异在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10.【答案】C
【解析】解: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氨基酸等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是在原始大气中形成的。
故选:C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
11.【答案】A
【解析】解: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表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
故选:A。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12.【答案】D
【解析】解:A、曲线下降不会达到零值,是因为害虫有抗药性强的个体,正确;
B、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不断繁殖,并把有利基因遗传给后代,正确;
C、杀虫剂Ⅰ、Ⅱ都对害虫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正确;
D、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个体差异,杀虫剂Ⅰ、Ⅱ不能使害虫发生抗药性强弱的变异,错误;
故选: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熟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13.【答案】D
【解析】解:ABC、先天性裂唇、色盲、血友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因此不是传染病,ABC不正确;
D、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D正确。
故选:D。
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判断是否是传染病应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应该是有病原体引起的,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感染后可产生免疫。
14.【答案】B
【解析】解:A、蚊子是传播此传染病的生物媒介,所以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中病的发病率,正确。
B、A为一患传染病的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属于传染源,正确。
C、B在患病前对该病缺乏免疫力,所以属于易感者,正确。
D、徽丝蚴是能使人得这种传染病的寄生虫,所以属于病原体,错误。
故选:B。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在做此类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别:病原体与传染源;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这几个概念,平时做题时最容易出错,属于易错点。
15.【答案】C
【解析】解: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传播。
故选:C。
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因此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是计划免疫。
故选:B。
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计划免疫是当今世界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措施,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7.【答案】A
【解析】解:A、艾滋病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可通过母婴传播,错误。
B、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及针头,使HIV直接入血,因此静脉注射的吸毒人员,容易感染艾滋病,正确。
C、艾滋病病毒攻击、杀伤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所以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正确。
D、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因此与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等,不会感染艾滋病,正确。
故选:A。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18.【答案】A
【解析】解:据题干“吸食摇头丸、K粉和冰毒等毒品,均可导致精神分裂症,说明这些毒品会严重损害人体的”可知,毒品会严重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
故选:A。
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会造成的危害。
掌握吸毒的危害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A
【解析】解: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可见①健身房瘦身塑形、④户外爬山、散步、⑥合理膳食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②通 网游冲浪、③吸烟酗酒提神、⑤吸食毒品都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选:A。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青少年尤其要注意抵制吸烟、酗酒和吸毒的诱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
20.【答案】A
【解析】解:A、摔东西解气,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伤害身体,不恰当,符合题意。
B、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或者用摔枕头、打沙袋等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不符合题意。
C、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散步、参加体育活动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不符合题意。
D、听喜欢的音乐,出出心中怨气,方法恰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据此答题。
掌握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精子 不是 25% 变异 环境
【解析】解:(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亲产生的精子与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人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也就是成对的DNA)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只要将他们的DNA进行比对就能确定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亲子关系。
(2)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父亲双眼皮(AA),父亲产生的精子的基因是A;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是a。因此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后代的基因组成是Aa,性状是双眼皮。因此带来的这个单眼皮的女孩不是他们的亲生女儿。
(3)该夫妇都有酒窝,却发现儿子面颊无酒窝(基因组成为dd),说明该夫妇都携带一个控制有酒窝的隐性基因d,因此该夫妇的控制酒窝有无的基因组成是Dd,该男孩的基因组成是dd;若该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无酒窝的可能性为25%。如图所示:

(4)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虽然小文和父亲血型不同,但是公安人员依然认定他们是亲生父子。这种亲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上叫做变异。
(5)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小玲和妹妹是双胞胎,她在被拐之前和妹妹一样长得胖乎乎的很可爱,外人很难分辨彼此,两年后小玲被找到时已经很瘦了,比妹妹相比又瘦又小。这是因为生物个体的差异除了取决于遗传物质外,还与所生存的环境也有关系。
故答案为:(1)精子;(2)不是;(3)25%;(4)变异;(5)环境
(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2)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4)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遗传的途径、变异的概念、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等知识。
22.【答案】水 从水生到陆生 从简单到复杂 化石 从低等到高等 自然选择
【解析】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
(2)在结构功能方面,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结构复杂,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3)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的直接的证据,通过对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的研究,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规律;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这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而不是一次在地球上出现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
(4)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水;从水生到陆生;
(2)从简单到复杂;
(3)化石;从低等到高等;
(4)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
23.【答案】传染 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不能 核酸 特异性
【解析】解:(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材料1中所述的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分析材料2,观察IgM和IgG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的两种抗体的含量变化过程可知,新冠肺炎在潜伏期内是不能检测到IgM和IgG,所以传染病防控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必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的检测。
(4)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所以接种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从而有效地保护易感人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传染;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不能;核酸;
(4)特异性。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抗原及抗体的概念、免疫的类型等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24.【答案】120 B B ② 动脉 a 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
【解析】解:(1)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他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急救中心,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拨打急救电话要说出必要信息,如具体的地址、症状。所以B正确。
(3)通过看、试鼻翼扇动或胸部起伏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通过试测心跳或脉搏判断有无心跳。所以图B判断患者有无心跳。
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②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
所以在救援过程中,如要判断患者有无心跳,可通过图C所示方法来判断;如发现患者无心跳,可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正确按压部位是图D中的②处。
(4)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图E中血液喷射而出,说明是动脉出血,这时应先拨打120;同时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在近心端(a处)止血。
(5)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故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
故答案为:(1)120;
(2)B;
(3)B;②
(4)动脉;a
(5)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
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D图中①胸椎、②是胸骨、③是膈。
正确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对照 增加A、B组嫁接的植株数 根系 水和无机盐 不能 嫁接属于
无性生殖,母体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解析】解:(1)在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对照。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采用增加 A、B组嫁接的植株数来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
(3)由表中数据可知,B组的葫芦、南瓜双砧木嫁接能够提高西瓜果实品质,这可能是由于双砧木嫁接使植株具有更加强大的根系,从而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水和无机盐为植物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提供足量的营养物质。
(4)通过嫁接所获得的优良品质不能遗传给后代,原因是嫁接属于无性生殖,母体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故答案为:(1)对照
(2)增加A、B组嫁接的植株数
(3)根系;水和无机盐
(4)不能;嫁接属于无性生殖,母体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