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3 20:1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17.0分)
烟台素有“苹果之都”和“月季之乡”的美誉。繁育苹果和月季的方法通常是(  )
A. 嫁接和扦插 B. 嫁接和压条
C. 组织培养和扦插 D. 杂交和组织培养
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是(  )
A.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B. 受精卵→幼蛙→成蛙
C. 蝌蚪→幼蛙→成蛙 D. 受精卵→蝌蚪→成蛙
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则公羊、母羊、小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RR、rr、rr B. Rr、rr、rr C. RR、RR、rr D. RR、Rr、rr
小明的下列各亲戚中,哪位不是他的近亲(  )
A. 他舅舅的女儿 B. 他姨妈的女儿 C. 他姑妈的女儿 D. 他嫂嫂的妹妹
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  )
A. 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B. 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C. 科学推测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D. 以上三项都需要
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及实验探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陆地
B.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没有氧气
C. 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D. 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形象而简明地表示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下列四种动物类群中,在“进化树”出现较晚的是(  )
A. 腔肠动物 B. 哺乳动物 C. 两栖动物 D. 节肢动物
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 建立方舱医院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B. 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C. 对教室等进行环境消毒
D. 建议不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如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种A出现的时间一定早于物种B
B. 物种B可能是由物种A进化而来的
C. 物种B的结构一定比物种A的结构复杂
D. 物种A可能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在下列健康评价中,属于评价社会适应方面的是(  )
A. 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B. 我的身体很灵活
C. 我很少觉得疲乏无力 D. 我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
当异物进入眼睛,泪腺会分泌大量泪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细菌。这一过程属于(  )
A. 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B. 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C. 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D.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下列各项中,哪一组疾病较可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  )
A. 血友病、色盲 B. 梅毒、砂眼
C. 疟疾、鼠疫 D. 高血压、心脏病
每年夏季都会发生溺水事件,当你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及顺序是(  )
①仰卧平躺 ②打“120”急救电话 ③口对口吹气 ④清除口、鼻内异物和污物.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某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老爷爷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且前臂流血,小明见状后立即用手按压老爷爷的伤口远心端,血流如初;他又改为按压伤口近心端,血流停止。据此推测老爷爷受伤的血管是(  )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三种血管皆有可能
“使用公筷,筷筷有爱”。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使用公筷”属于(  )
A. 杀灭病原体 B. 控制传染源 C. 切断传播途径 D. 保护易感人群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健康就是喜欢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
B.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通过握手,同桌进餐传染
C. 人的健康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有关
D. 让自己心情愉快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考试没考好,心情郁闷,下列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暗示自己:没关系,找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下次一定考好
B. 及时和家长沟通,找出没考好的原因
C. 觉得丢脸,不和任何人交往
D. 课下与同学聊天,从他们身上寻找好的学习方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0分)
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请根据表格回答:
组合 亲代 子代
一 皱粒×皱粒 皱粒
二 圆粒×皱粒 圆粒×皱粒
三 圆粒×圆粒 圆粒×皱粒
四 圆粒×圆粒 圆粒
(1)根据组合 ______ ,可以判断 ______ 是隐性性状。
(2)组合三子代中圆粒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
(3)豌豆体细胞中染色体有7对,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有 ______ ,受精卵中染色体有 ______ 。
(4)组合四亲代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
如图是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进化树的树根A处表示 ______ ,它生活在 ______ 中。
(2)图中C表示 ______ 。
(3)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生活环境由 ______ ,结构由 ______ ,分类地位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的。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例如,通过对我国发现的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 ______ 进化来的。
如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卡通图解,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保卫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图 ______ 和 ______ 。(填写大写字母代号)
(2)在健康人清洁皮肤上涂的病菌很快死亡,是图 ______ 所起的作用。
(3)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 ______ 免疫。
(4)图A中a表示 ______ ,它具有杀菌作用。我们在吃饭时,口腔内壁不慎被牙齿咬破,但这种伤口一般不会感染发炎,就是因为唾液中含有这种物质。
(5)图C中d是 ______ ,它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消化分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自2020年1月发现第一个病例后迅速蔓延。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 ______ 。
(2)新冠肺炎患者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中属于 ______ 。
(3)我国武汉市为遏制新冠肺炎的大爆发,采用了“封城”、“居家隔离”等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其属于 ______ 。同时为防止新冠肺炎的传播,我们平时要做到居家勤通风、勤洗手,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其属于 ______ 。
(4)要从根本上防止新冠肺炎的发生,研制疫苗是控制它的有效途径。利用疫苗预防新冠肺炎的原理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 ______ 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 ______ ,这属于人体的第 ______ 道防线。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生物小组在做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实验准备了一块面积为0.8m×0.8m的彩色布和红、黄、绿、白、蓝小纸片各50片。同学们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中,得到了如表的数据,请你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项目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纸片的颜色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红 17 17 4 0 0 0 0 0 0 0
黄 17 7 21 12 36 17 51 22 66 25
绿 17 4 12 6 18 3 9 1 3 0
白 17 3 9 3 9 2 6 1 3 0
蓝 16 4 12 1 3 0 0 0 0 0
(1)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实验所用的布料应该是 ______ 色。
(2)实验过程中,彩色布模拟的是生物的生活环境,小纸片模拟的是 ______ 。
(3)由实验数据可得出,小纸片的颜色与彩色布的色彩对比反差 ______ 的,就越容易被发现并选出,对比反差 ______ 的,越容易保存下来。(填“越大”或“越小”)
(4)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 ______ 的结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果农为了能保持苹果的优良特性,所采取的繁育方法是嫁接。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扦插所得植株不会变异,保持遗传基因的稳定。这种生殖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周期短和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因此为使葡萄保持其优良性状,月季常采用的繁殖方法应该是扦插。
故选:A。
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人们利用植物可以进行无性生殖的原理,研究出了组织培养技术。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熟练掌握嫁接、扦插的知识,最好既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解答题目,又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
2.【答案】A
【解析】解:青蛙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尾.成体用肺呼吸、有四肢无尾,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这种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别,这样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可见A正确。
故选:A。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殖方式是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组成是rr,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控制黑色小羊毛色的基因rr由亲代双方提供,因此亲代控制白色的基因组成不是纯合的,即由一个显性基因R和一个隐性基因r组成,如图所示:
那么公羊、母羊、小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Rr、rr、rr。
故选:B。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杂合的。
4.【答案】D
【解析】解: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他姨妈的女儿、他姑妈的女儿、他舅舅的女儿都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故他嫂嫂的妹妹不是近亲结婚。
故选:D。
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近亲的范围。
5.【答案】D
【解析】解:科学的推测: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故选:D
此题考查对科学推测的理解。
科学推测是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对事物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和判断。
6.【答案】A
【解析】解: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A错误;
B、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B正确;
C、实验中,进行火化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C正确;
D、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D正确;
故选:A。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生命的起源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7.【答案】B
【解析】解:如图生命树:
可见,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出现的较晚,而且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故选:B。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可结合生物进化树图以及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来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进化的趋势和历程,并了解哺乳动物进化特点,是重要的考点,注意掌握。
8.【答案】C
【解析】解:A、建立方舱医院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错误。
B、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错误。
C、对教室等进行环境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正确。
D、不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错误。
故选:C。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关键是结合实际传染病的例子来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9.【答案】D
【解析】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图中的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物种B位于古老的地层,而物种A位于较晚的地层。物种A形成的时间比物种B要晚;与物种A相比,物种B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物种A可能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而不能说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如原始哺乳动物与较晚近两栖类相比,两栖类有可能在II层。由于地壳运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因此选项D正确。
故选:D。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据此解答。
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和生物的进化相一致即平行关系。
10.【答案】A
【解析】解:A、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说明心理健康、阳光,是社会适应状态,正确。
B、我的身体很灵活指的是身体健康,不是评价社会适应方面的,错误。
C、我很少觉得疲乏无力是身体上的健康的表现,不是社会适应状态,错误。
D、我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是心理上的健康,错误。
故选:A。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健康的概念,注意区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
11.【答案】C
【解析】解: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很多进入人眼的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
故选:C。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 皮肤和粘膜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非特异
性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酶菌)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12.【答案】D
【解析】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例如,有的青少年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食品;有的青少年染上吸烟、饮酒的不良嗜好。如D心脏病、高血压都是由生活方式不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而ABC都与生活方式无关。
故选:D。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3.【答案】C
【解析】解:当你遇到某人因溺水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时,一定要尽快②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根据病情和伤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做人工呼吸时,使①病人仰卧平躺,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④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③口对口的吹气。所以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故选:C。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要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采取科学的自救办法,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老爷爷前臂受伤,血流不止,某同学对他实施急救,当用手按压伤口远心端时,血流仍不止,表明不是静脉出血;改为按压伤口近心端时,血流立即停止,表明是动脉出血。由此推知受伤的血管是动脉。
故选:A。
1、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时,血液暗红,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
2、动脉出血在伤口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在伤口远心端止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部位。
15.【答案】C
【解析】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使用公筷”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C。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解答。
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健康的概念及表现、病毒性传染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艾滋病的相关内容。
【解答】
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不偏食、不厌食、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生活方式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A、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A错误;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除此以外,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进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B错误;
C、健康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C正确;
D、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但并不是让自己心情愉快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D错误。
故选:C。
17.【答案】C
【解析】解:A、暗示自己:没关系,只要找出问题所在,努力去解决问题,下次一定能考好,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A正确;
B、及时与考试和家长沟通,找出没考好的原因,这样会有利于身心健康,B正确;
C、觉得丢脸了,不和任何人交往,时间长了会影响身体健康,C错误。
D、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或课下与同学朋友聊天,从他们身上寻找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D正确;
故选:C。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要学会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18.【答案】三 皱粒 AA或Aa 7条 7对 AA×AA或AA×Aa
【解析】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圆粒和圆粒杂交,若圆粒是隐性性状时,其基因组成一定是aa,故后代的基因组成应全部是aa,性状表现都是圆粒,不会出现皱粒。故可以判断,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属于隐性性状。
(2)组合三中,后代皱粒的基因组成是aa,这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所以亲代基因组成都有a,但亲代的性状又都是圆粒,故它们的基因中又都含有A,所以亲代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其子代圆粒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3)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因此豌豆的体细胞内有7对染色体,其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7条。受精卵内有7对染色体。
(4)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属于隐性性状。圆粒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组合四亲代的基因是AA×AA或AA×Aa。
故答案为:(1)三;皱粒;
(2)AA或Aa;
(3)7条;7对;
(4)AA×AA或AA×Aa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现象。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19.【答案】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 裸子植物 水生到陆生 简单到复杂 爬行动物
【解析】解:如图生物进化树:
(1)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2)由两幅图对比可知,A是原始生命,B是爬行动物,C是裸子植物。
(3)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分类地位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的。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如郑氏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故答案为:(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
(2)裸子植物;
(3)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
(4)爬行动物。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进化,这部分知识是重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
20.【答案】B D D 非特异性 溶菌酶 吞噬细胞(白细胞)
【解析】解:(1)图B表示呼吸道纤毛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图D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因此图中B、D属于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杀死病原体的作用.
(2)图D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杀死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第一、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图A中的a表示体液中的溶菌酶,它能溶解病菌,具有杀菌作用,是因为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能使病菌溶解.
(5)图C中的d是吞噬细胞(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消化分解。
故答案为:
(1)B;D;
(2)D;
(3)非特异性;
(4)溶菌酶;
(5)吞噬细胞(白细胞);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4)图A表示体液中溶菌酶能溶解病菌;图B表示呼吸道纤毛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图C表示体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图D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a溶菌酶、b纤毛、c毛细血管壁、d吞噬细胞.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21.【答案】新冠肺炎病毒 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病原体 抗体 三
【解析】解:(1)从传染病角度说,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2)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新冠肺炎患者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中属于传染源。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封城”、“居家隔离”等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平时居家要勤通风、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故答案为:(1)新冠肺炎病毒;(2)传染源;(3)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4)病原体;抗体;三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关键是结合实际传染病的例子来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知识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2.【答案】黄 猎物 越大 越小 自然选择
【解析】解:(1)生物适应环境,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该探究中,纸片是颜色与背景颜色一致,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黄色。因此实验所用的布料应该是黄色。
(2)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彩色布模拟的是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模拟的是“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
(3)在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小纸片的颜色、种类很接近,但数量上与“生活环境”--彩布色彩越相近的小纸片数量就越多。每经过一代,小纸片的颜色种类就可能减少一种或几种。到了第五代,小纸片“幸存者”的颜色种类大大减少,只保留了与彩布颜色相同和相近的几种。因此由实验数据可得出,小纸片的颜色与彩色布的色彩对比反差越大的,“就越容易被发现并选出。反之,越容易保存下来”。
(4)在模拟的取食过程中,黄色的纸片与背景黄布一致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而留下来是适者生存,与背景颜色不一致的红、绿、白、蓝、粉等纸片先被发现并被选取,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即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黄色。因此,动物保护色是环境对生物进行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黄;
(2)猎物;
(3)越大;越小;
(4)自然选择。
达尔文人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即生存竞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本题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