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力量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思想的力量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9 18: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思想的力量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三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思想的力量,,旨在让更多的人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进一步放大讲坛、学堂的功能。哲学思想的一大用途即是资政,同时,政治也总主宰着思想的命运。如果没有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各种派别的哲学思想的需求,相信“百家争鸣”的思想发展盛况就难于出现。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哲学与政治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汉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西汉时期儒家思想被确定为主流正统,这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统治者在尝足儒家思想带来的甜头后,对其他派别进行抑制和打击。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进言和他对儒家的发展使得儒家思想成了封建主流思想,两千年的封建思想体系———宣扬君权、族权、夫权由此确立。这是中国古代哲学迈向悲剧的第一步。
  更可悲的是,这个封建思想体系扼杀了数不清的中国人。其后两千年,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减速,无数智慧被禁锢,而用封建思想愚民的统治者自己也被愚弄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由此而至。后果是惨痛的,教训更是深刻的。
  然而,历史的烟尘早已消散,被政治形势推下绝壁的哲学思想没有因为政治家们的好恶而消亡,正如伊索被推入山谷摔死而他的寓言却没有死一样。在这个思想自由的当代世界,各种思想复苏了,发展了。我们当代人惟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改变,一部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悲剧不能再重演。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丁。路德金的生平经历和一生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马丁。路德金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马丁。路德金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孟子的美丽情怀,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孟子人生经历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近马丁。路德金
专题2:孟子的人生经历对其思想的影响

专题一
走近马丁。路德金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提起梦想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为之努力拼搏。感召力(charisma)亦称“领袖气质”。个人具有的一种人格特质,尤指那种神圣的、鼓舞人心的、能预见未来、创造奇迹的天才气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对别人具有吸引力并受到拥护。具有此人格特质的领导者,称为魅力型领导。这种影响力不是建立在传统的职位权威上,而是建立在下属对领导者具有非凡才能的感知上。结合自己的学习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一位梦想者的人生经历进行阅读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马丁。路德金的生平经历和一生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马丁。路德金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篇课文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地方传达出来的?
3.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思想,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见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回顾历史,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2—16):揭露现状,提出自己的正当要求。
第三部分(17—结尾):展望未来,坚信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二、重点研读第二部分,学会揣摩关键语句:
课文第一部分回顾历史,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它犹如灯塔的光芒,给黑奴带来了希望。但是,100年后的今天,黑奴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有没有改变呢?我们重点来研读第二部分。
思考:这一段从哪些方面来揭露黑人生活的现状,并提出正当要求的。要分析这部分内容,我们就要学会揣摩语言,把握要点。揣摩语言一要联系语境(社会背景、文章中心、上下文),二要选择句段,对关键语句进行揣摩。那麽,哪些语句是关键性语句呢?我们先来看这个表格,按要求填空。(课件)
?
①揭露 黑人受歧视的 现状(排比 比喻)
②讽刺————————许诺 (比喻)
③提出———————要求(比喻)
第二部分 ④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感情句)
(2-16) ⑤讲究————————策略 (中心句)
⑥表明———————决心 (关联词语)
我们在填的时候,注意找出关键语句,然后归纳它们的特点。
(学生讨论)
请同学回答。
明确:
①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作者就用了四个“一百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排比句式,和“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比喻的方法,来揭示100年后的今天,黑人根本没有得到自由,种族隔离仍在继续,黑人生活极其贫困,流离失所,没有归宿,到处流亡,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②作者把美国没有履行宣言,比喻为只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以此来讽刺美国政府。
③提出要求,“从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友谊的磐石上”(比喻)。
④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将是致命伤(感情强烈),⑤讲究斗争策略——非暴力主义者(中心句),⑥表明斗争决心(只要……就,关联词语)。
我们来看看我们找的这些语句有什麽特点,从而理出抓关键语句的方法。
1、使用修辞;
2、感情强烈;
3、复句中的关联词;
4、鲜明对照的句子;
5、表达中心的句子。
这些方法就是我们揣摩语言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用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很有帮助。
四、研读第三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正是因为有这样黑暗的现状,正是因为黑人弟兄们的愿望没有实现,正是因为当局没有兑现许诺,作者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满怀深情地描绘心中美好的梦想。我们读课文,思考:
1、作者的梦想具体指什麽?
2、这一部分用了什麽修辞手法?
3、表达了作者什麽样的思想感情?
请一同学朗读第三部分。
?
讨论明确:
1、梦想指:
①?? 人人生而平等;
②?? 拥有正义和自由;
③??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④?? 黑人和白人能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2、这一部分连用了六个“我梦想有一天”,以诗一样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排比句式,正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他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他呼吁自由与平等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实现!这 几段文字情感充沛,气势豪迈,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六、总结归纳演讲辞的特点:
三多: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
作用:气势强大,感情强烈,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齐读第三部分。
七、布置作业。
后记:这是在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公开课的教案,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
?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孟子的人生经历对其思想的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1.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 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 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情操。
二、???????? 学习本文形象性的语言。
三、???????? 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本专题问题设计
教学重难点:
一、理性的思想与斗争的激情的统一,鼓动性与形象性的统一是这篇演讲的一大特点。学习时要体会作者饱满的激情和演讲技巧。
二、理解本文形象性的语言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
一、???????? 诵读法,在诵读中体会重点语段,理解课文主旨。
二、???????? 讨论与点拨相结合,在师生互动中共同探讨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齐桓晋文之事》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孟子的善于设喻、迂回曲折、层层深入的论辩特色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本文一问一答紧紧相连,内容篇幅长,结构层次不是太容易,需要老师提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在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完成下列练习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若有特殊用法,请指出。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2、无以,则王乎?”
3、将以衅钟。
4、若无罪而就死地。
5、然则废衅钟与?
6、以羊易之
7、不识有诸?”
8、投诸渤海之尾
(二)翻译句子,并指出句式
1、臣未之闻也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何由知吾可也
4、牛何之?
5、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6、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若有特殊用法,请指出。
1、王说,曰
2、于我心有戚戚焉
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4、独何与
5、语人曰
6、为长者折枝
7、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8、盖亦反其本矣
9、刑于寡妻
10、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11、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12、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13、是罔民也
14、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翻译句子,并指出句式
1、舆薪之不见
2、百姓之不见保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7、若是其甚与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9、未之有也。
第二课时
分组讨论
本文中孟子的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在当今有何意义?
孟子是如何一步步说服齐宣王的?
孟子的论辩艺术是如何体现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掌握文中文言文的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式。
2、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思想。
???????3、欣赏本文中孟子的论辩特色。
4、发言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