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3 21:0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 由肛门排出 B. 由口排出 C. 由胞肛排出 D. 由细胞膜排出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B. 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 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D.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  )
A. 学习行为 B. 社群行为 C. 取食行为 D. 领域行为
脏衣服更容易发霉的原因是含有适合霉菌生长的(  )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温度 D. 灰尘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描述了和尚在月光下轻轻推开寺门美妙情景。该和尚在推门的过程中,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A. 收缩→舒张,收缩→舒张 B. 舒张→收缩,收缩→舒张
C. 收缩→舒张,舒张→收缩 D. 舒张→收缩,舒张→收缩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关于鲫鱼能够在水中自由嬉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侧线感知水流方向 B. 尾鳍保持鱼体平衡
C. 鳃进行气体交换 D. 身体纺锤形减小阻力
下列说法与鸟适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有坚硬的角质喙 B. 胸肌发达,有可用于飞翔的翼
C. 有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 D.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酵母菌比醋酸菌高等,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具有(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成形的细胞核 D. 遗传物质
以下是某同学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
B.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C.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 在学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是相同的
生物的繁殖有多种方式。下列属于有性繁殖的是(  )
A. 马铃薯用块茎培育幼苗 B. 富贵竹的茎长成新植株
C. 哈密瓜用种子繁殖后代 D. 柳条插在地里长成新植株
下列关于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物质循环
B. 可制作食品,如用霉菌制作酸奶等
C. 用于制药,如黄曲霉素
D. 细菌使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有关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单细胞生物
B. 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 只能生活在活的细胞内
D. 利用细胞内物质可自我复制进行繁殖
生物兴趣小组制作下列食品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甜酒--酵母菌 B. 酸奶--乳酸菌 C. 馒头--霉菌 D. 食醋--醋酸菌
下面表示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简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重合部分表示生物的共同点,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E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B. F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C. Q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D. P可以表示用皮肤辅助呼吸
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A.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 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可以通过气味、动作等传递信息
C. 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D. 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成员间有明确分工
学习了动物的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符实”,例如“蜗牛不是牛”“海马不是马”“鳄鱼不是鱼”“鲸鱼不是鱼”,它们分别属于(  )
A. 甲壳动物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鱼类
B. 软体动物 鱼类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C. 软体动物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D. 爬行动物 鱼类 两栖动物 哺乳动物
家蚕的发育过程是(  )
A. 受精卵→幼虫→蛹→蚕蛾 B. 幼虫→蛹→蚕蛾
C. 受精卵→蛹→幼虫→蚕蛾 D. 受精卵→幼虫→蚕蛾
下列动物及其气体交换部位搭配正确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鲫鱼-鳃 ③家鸽-肺和气囊 ④青蛙-鳃和皮肤 ⑤家兔-肺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
A. 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B. 能否进行细胞分裂
C. 能否形成生殖细胞 D.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______(判断对错)
一些细菌生活在牛、羊胃肠内,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还对牛、羊有好处______(判断对错)
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是骨骼肌。______.(判断对错)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______.(判断对错)
地衣是细菌和藻类植物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______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绿洲与蚂蚁”
1890年,慕尼黑森林仅剩下一小块可怜的“绿洲”,“绿洲”外树木的针叶全被松毛虫吞噬,当时“绿洲”中有六窝小蚂蚁却未被注意。70年后,一位德国生物学家解开了“绿洲”之谜:是六窝小蚂蚁保卫了“绿洲”。他发现:一窝森林小蚂蚁可达300万只,可守护方圆100平方米的“领地”,每天最多可消灭害虫十万条。蚁巢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比其他地方多成千上万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小蚂蚁还能传播植物的花粉和种子,并消灭危害植物幼芽的食根虫,于是禽鸟和小兽就有了乐园。
(1)在这片“绿洲”上,蚂蚁在此生态系统中扮演了______者的角色,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中______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维持______起了重要的作用。
(2)写出有蚂蚁参与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若捕杀这六窝蚂蚁,这个“绿洲”生态系统结果会______。
(4)文中提到,“微生物比其他地方多成千上万倍”,就会“促进了植物的生长”。这里的微生物主要是指______,它们能将土壤中的______分解成______,提供给绿色植物进行______作用再利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3.0分)
请将以下动物类群特征与动物名称对应起来。
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A.蝗虫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B.涡虫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气囊 C.扇贝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D.家兔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E.家鸽
根据几种生物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表示黄粉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的发育相比,该昆虫的发育过程多了一个不取食、少活动的 ______ (填文字)这个阶段;该昆虫是一种粮仓中的害虫,其危害粮食的主要时期是 _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
(2)乙图中的①若为卵期,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果蝇的发育过程 ______ 。
(3)图丙中既能对卵细胞起保护作用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的结构是[ ______ ] ______ 。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______ ] ______ ,与鸟的生殖相比,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是 ______ 。
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图中各种动物依赖各自不同的结构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细胞动物A用 ______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在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它时,要用吸管吸取表层培养液,根本原因是 ______ 。
(2)观察B蚯蚓时,要用湿棉球轻擦体表使其保持湿润,其原因是 ______ 。
(3)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实验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的特性进行了C图所示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 ______ 。
(4)D的幼体时期靠 ______ 呼吸,青蛙可在陆地上生活,用 ______ 呼吸。
(5)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E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 ______ 与肺相通,使飞行时每呼吸一次能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称为 ______ ,大大提高了氧气的摄入能力。气体进入家鸽体内的途径是 ______ (用图中序号加箭头表示)。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对大肠杆菌、金丝猴,家鸽,水杉、流感病毒、蘑菇、肾蕨、水绵和大豆等生物分类表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小组记录的多种生物中,属于A类、B类的生物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2)B类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 ______ 生物;细胞里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属于 ______ 生物。
(3)将蘑菇归为D类,表中a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______ 。
(4)把水杉、肾蕨、水绵和大豆归为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类,把水绵、肾蕨为一类,水杉、大豆归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有无 ______ ,其中,水杉区别于大豆,水杉属于 ______ 植物。
如图示人体关节、肌肉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人体的关节示意图,关节由 ______ 、 ______ 、 ______ 三部分组成,关节在运动中起 ______ 作用。
(2)从动作完成来看,运动主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其力量来源于 ______ 的收缩,它两端的肌腱附在相邻的骨上,牵拉骨绕 ______ 活动产生动作。
(3)图C中④是 ______ ,其主要作用是使肌肉固着在相邻的骨上,当伸手拿起茶杯喝水时,图B中处于收缩状态的是[ ______ ] ______ 。
(4)人体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三者协调配合,在 ______ 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运动时还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 ______ 。
(5)图A中[⑤] ______ 内含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体育锻炼能使[④] ______ 增厚,韧带增粗。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请回答。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3个岛,岛间用两根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岛到达其他的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______ 。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______ 行为的动物。
(3)蚂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 ______ 。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______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5)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还能去搬运食物吗? ______ 。
(6)能否直接用手移动“桥”? ______ ,为什么?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水螅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内层)、外胚层(外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
故选:B。
水螅是腔肠动物,结合其主要特征来分析,思考解答。
关键点: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
2.【答案】C
【解析】解:A、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A正确。
B、动物的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正确。
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C错误。
D、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D正确。
故选:C。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3.【答案】C
【解析】解: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动物占有繁殖或获取食物领域的行为和现象,叫领域行为。
“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是利用蚂蚁喜欢取食甜食的特性,先用甜食如蜂蜜,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蚂蚁嗅到气味,聚集于此。从而使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因此是利用了蚂蚁的取食行为。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的分类。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
4.【答案】A
【解析】解:脏衣服容易发霉,说明衣服上有霉菌滋生,洗干净的衣服与脏衣服的最大区别是衣物上含有的有机物是否被除净。有机物为霉菌的生长提供营养,由此可见脏衣服容易发霉,是霉菌利用有机物生长和繁殖的原因。
故选:A。
本题考查食品的腐败原因.本知识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
分清生活中具体实例微生物滋生的原因.
5.【答案】C
【解析】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在推门的过程中,状态是从屈肘变为伸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分别是收缩→舒张,舒张→收缩。
故选:C。
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就会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答案】B
【解析】解:A、鱼的视力并不好,它的晶状体不能调节,但它的另外一种感觉器官--侧线很发达。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A正确;
B、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左右方向的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尾鳍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运动的方向,B错误;
C、鱼类用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没有肺,C正确;
D、身体侧扁,纺锤形,可以减少在水中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D正确。
故选:B。
鱼的运动器官是鳍,有尾鳍、臀鳍、背鳍、腹鳍、胸鳍。各种鳍是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运动。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鱼类各种鳍的作用。
7.【答案】A
【解析】解:A、生有角质的喙与飞行无关;
B、胸肌发达,有可用于飞翔的翼,适于飞行;
C、有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进行双重呼吸,适于飞行;
D、身体呈流线型,减轻阻力,体表被覆羽毛,适于飞行;
故选:A。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家鸽的飞行生活是和它的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可结合着鸟类的主要特征理解掌握。
8.【答案】C
【解析】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酵母菌是真菌,醋酸菌是细菌。因此酵母菌比醋酸菌高等,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具有成形细胞核。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9.【答案】D
【解析】解:A、不同动物都具有学习能力,但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所以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说法是正确的.
B、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所以B说法正确.
C、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故C说法正确.
D、不同动物都具有学习能力,但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即使在学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所以D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不同的动物学习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10.【答案】C
【解析】解:ABD、马铃薯用块茎培育幼苗、富贵竹的茎长成新植株、柳条插在地里长成新植株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BD不符合题意;
C、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哈密瓜用种子繁殖后代是有性生殖。C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生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其中有性生殖是有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靠种子来繁殖等;而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如植物的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
熟练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以及常见的繁殖方式,并理解其原理。
11.【答案】A
【解析】解:A、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被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A正确。
B、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等,B错误。
C、黄曲霉能分泌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有毒物质,能使人患病,不是药物,C错误;
D、微生物有的是有害的,使植物、动物、人等生物患病;有的是有益的,如酵母菌发酵能酿酒。D错误。
故选:A。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有的是有害的,有的是有益的,分析解答。
关键点:掌握微生物的作用,明确微生物并不都是有害的。
12.【答案】A
【解析】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组成,A错误;
B、病毒的形态及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B正确;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C正确;
D、病毒必须利用细胞内物质可自我复制进行繁殖,D正确。
故选:A。
根据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形态及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进行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病毒的结构特点。
13.【答案】C
【解析】解:A、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正确;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正确;
C、制馒头、做面包要用到乳酸菌,错误;
D、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正确;
故选:C。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以及药品的生产中的作用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考到,注意掌握,最好能应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
14.【答案】C
【解析】解:A、至少两块骨骼肌跨越关节,图示中只有一块骨骼肌附着在相邻的骨上,A错误。
B、两块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错误;
C、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正确;
D、骨骼肌跨越两个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D错误。
故选:C。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骨骼肌要至少跨越一个关节,且附着下相邻的骨上。
15.【答案】D
【解析】解:A、青蛙和家兔的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正确。
B、蝗虫和家兔都属于陆生动物,正确。
C、青蛙、蝗虫、家兔都是动物,都属于消费者,正确。
D、青蛙用皮肤辅助呼吸,蝗虫不能皮肤辅助呼吸,错误。
故选:D。
P是青蛙和蝗虫的共同特征,Q是青蛙、蝗虫和家兔的共同特征,E是青蛙和家兔的共同特征,F是家兔和蝗虫的共同特征
仔细分析三种动物的特点,结合分析选项和题意,应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16.【答案】A
【解析】解:A、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不是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A错误;
B、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如蜜蜂群体,通过舞蹈动作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
C、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C正确;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成员间有明确分工,D正确。
故选:A。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社会行为的特点。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解答】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贝壳。海马虽然形状不像鱼,但有鱼的特征,有鳍,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终生生活在水中,因此属于鱼类。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鲸鱼体表被毛,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解: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雌雄蚕蛾交配后,雌蛾产下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取食桑叶,蜕皮吐丝结茧成蛹,最后变成成虫。
故选:A。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据此答题。
昆虫的发育中考时常为出现,和两栖动物的发育不同,注意区别。
19.【答案】B
【解析】解:①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正确;
②鲫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正确;
③家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但是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错误;
④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错误;
⑤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正确。
故选:B。
①蚯蚓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②鲫鱼用鳃呼吸;
③家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④青蛙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⑤家兔用肺呼吸。据此解答。
不同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不同的。
20.【答案】D
【解析】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故选:D。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区别。
21.【答案】√
【解析】解: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没有通讯,动物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讯对群体生活的影响。
22.【答案】√
【解析】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三种:腐生、寄生和共生。共生:是指细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互惠互利。如牛的胃肠中有专门帮助分解草料中纤维素的细菌,而牛又为该细菌提供了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细菌与牛的关系就是共生,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还对牛羊有好处,故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很好的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熟练掌握细菌人类的关系,明确细菌有的是有益,有的是有害的。
23.【答案】√
【解析】解:骨骼肌的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行为,明确学习行为的概念特点及获得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先天性行为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故题干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
25.【答案】×
【解析】解: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方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当两者分开时,真菌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存,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无机盐生长不良,因此它们都不能独立生活.
故答案为:×
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
关键点: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
26.【答案】消费者 食物链 生态平衡 植物→虫→蚂蚁 生态平衡被破坏 腐生性细菌和真菌 有机物 无机物 光合 物质循环
【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蚂蚁每天最多可消灭害虫十万条,表明蚂蚁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有蚂蚁参与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蚂蚁。
(3)若捕杀这六窝蚂蚁,会造成害虫,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毁坏森林。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若人类破坏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将最终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这个“绿洲”生态系统结果会生态平衡被破坏。
(4)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无机环境,提供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再利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的循环。
故答案为:
(1)消费者;食物链;生态平衡
(2)植物→虫→蚂蚁
(3)生态平衡被破坏
(4)腐生性细菌和真菌; 有机物;无机物;光合作用;物质循环
此题可以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食物链的概念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食物链的概念
27.【答案】解: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B.蜗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扇贝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E.家鸽属于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气囊,双重呼吸。
故答案为:
【解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解答即可。
熟练掌握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仔细分析题中各动物的主要特点,即可正确连线。
28.【答案】蛹 c ①→②→③→④ 2 卵白 3 胚盘 胎生
【解析】解:(1)甲图表示黄粉虫的发育过程,一生经过b受精卵、c幼虫、d蛹、a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与蝗虫相比,发育过程多了蛹期。该昆虫是一种粮仓中的害虫,其危害粮食的主要时期是c幼虫。
(2)乙图中的①若为卵期,②为幼虫期,③为蛹期,④为成虫期,果蝇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①→②→③→④.
(3)图丙中既能对卵细胞起保护作用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的结构是2卵白。
图丙所示的鸟卵的结构中,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②胚盘。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
(1)蛹(蛹期);c
(2)①→②→③→④
(3)2;卵白;3;胚盘;胎生
(1)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3)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4)图甲中,b受精卵、c幼虫、d蛹、a成虫;图乙中,若①为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图丙中,1是卵壳、2是卵白、3是胚盘、4是系带、5是卵黄,图丁中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
掌握各种生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表膜 表层氧气丰富 维持其正常呼吸 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鳃 肺和皮肤 气囊 双重呼吸 1→2→3
【解析】解:(1)A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通过表膜呼吸,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时,要用吸管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表层含氧丰富。
(2)B图是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维持正常的呼吸。
(3)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流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验证的方法:把鱼放在BTB液中,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由于BTB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出了二氧化碳,若没发生这样的改变,则说明鱼没有呼出二氧化碳。
(4)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但该结构简单,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5)鸟类具有发达的呼吸系统,通过肺进行呼吸,气囊与肺相通,每完成一次呼吸过程,气体交换两次,被称为双重呼吸。
故答案为:(1)表膜;表层氧气丰富;
(2)维持其正常呼吸;
(3)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4)鳃;肺和皮肤;
(5)气囊;双重呼吸;1→2→3。
图中A草履虫,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C鱼类,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E家鸽属于鸟类。
蚯蚓用体壁呼吸,河蚌和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气门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可与肺完成双重呼吸。
熟练掌握观察各种动物的实验,进行归纳、积累和应用。
30.【答案】流感病毒 大肠杆菌 原核 真核 有细胞壁 E 种子 裸子
【解析】解:(1)由表可知:A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其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靠分裂生殖。B无成形细胞核,是细菌。
(2)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如细菌;细胞里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属于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
(3)D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所以图中的a表示有细胞壁。
(4)图中的E有叶绿体,属于植物。其中的水绵、肾蕨靠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银杏、大豆靠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其中水杉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大豆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
(1)流感病毒;大肠杆菌;
(2)原核;真核;
(3)有细胞壁;
(4)E;种子;裸子。
图中,A是病毒,B是细菌,C是动物,D是真菌,E是植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答案】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支点 肌肉 关节 肌腱 ① 肱二头肌 神经系统 线粒体 关节腔 关节囊
【解析】解:(1)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2)运动主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其力量来源于肌肉的收缩,它两端的肌腱附在相邻的骨上,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产生动作。
(3)图C中④是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的肌腱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当伸手拿起茶杯喝水时,是屈肘动作,图B中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
(4)人体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肌细胞线粒体的呼吸作用。
(5)图A中[5]关节腔内含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体育锻炼能使[4]关节囊增厚,韧带增粗,增加关节牢固性。
故答案为:(1)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支点
(2)肌肉;关节
(3)肌腱;①肱二头肌
(4)神经系统;线粒体
(5)关节腔;关节囊
1、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图A中,①关节头、②关节窝、③关节软骨、④关节囊、⑤关节腔。
2、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图B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图3中,③肌腹、④肌腱。
掌握关节的结构及运动的产生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2.【答案】蚂蚁靠气味进行通讯 社会 昆虫 B 不能 不能 因为手上可能有其他气味,会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解:(1)据材料做出的假设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根据实验结果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得出结论: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3)蚂蚁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属于节肢动物。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见B正确。
(5)蚂蚁之间是通过触角传递信息的,它们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因此气味成了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不能能去搬运食物,因为它们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6)在实验中不能直接用手来对换小木条,移动“桥”,因为手上的气味会粘到“桥”上,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蚂蚁靠气味进行通讯;
(2)社会;
(3)昆虫;
(4)B;
(5)不能;
(6)不能;因为手上可能有其他气味,会影响实验结果。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