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李商隐的哀婉情怀

文档属性

名称 浅探李商隐的哀婉情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9 18: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浅探李商隐的哀婉情怀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1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提起李商隐,总绕不过他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一生,似乎总在追忆,那么他是在追忆什么呢?是不是他的词中总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哀愁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单元将通过鉴赏李商隐的词,结合李商隐的人生经历,走近人物的哀婉情怀。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李商隐的多首诗词,本单元将依托《无题》等四首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近李商隐的词。指导学生诵读《无题》两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晚晴》四首词 ,抓住其中的重点意象,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感受李商隐的哀婉情怀。专题二,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李商隐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理想追求对李商隐诗词创作的影响。专题三,走近李商隐的哀婉情怀。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设计“走近李商隐的哀婉情怀”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李商隐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李商隐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李商隐的哀婉情怀,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李商隐在词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李商隐的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哀婉千古?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近李商隐的词
专题2: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专题3:李商隐诗词世界中的哀婉情怀
专题一
走近李商隐的词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李商隐的一首词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李商隐的四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词,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感悟李商隐坚韧、孤高的灵魂。
5.了解李商隐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这四首词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意象,是什么?
4.四首词中所写的感情共同特点是什么?
5.同是表现哀婉“愁”绪的词,表达的情感相同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李商隐的诗词四首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七律是一首缠绵的爱情诗,熔铸着诗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深沉执著的追求之情。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南(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著名诗人。早年受知于牛僧儒党人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推荐,于文宗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次年,入李德裕党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为书记,并娶王女为妻,从此堕入牛、李党争之中,一生困顿失意。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等职,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客死汞阳。“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故这类诗意义较为隐晦,有的可能别有寄托,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寄托。历来注家对此诗有不同见解,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没有必要去猜测作者为什么创作这首诗,而是侧重于分析它语言结构中传达出来的诗的意境美,即作者无尽的相思之苦。鉴于高中生的理解能力,本文只从爱情角度粗浅解读此诗。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首句写相见无期的凄怆,语句从曹植“别易会难”翻出而意思更折进一层,体情深曲。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这首小诗看似平淡,诗义也似乎很清晰,但淡而有味,平而山高水长。此诗极具画面感,情调也并不沉重,相反倒具有一种清丽之美。尤其是最后一句,更觉余韵悠长,情思不尽。一直很喜欢李义山的这首诗,就像雨后荷香,若有若无,若断若续,香在无心之处,此诗之美主要在于自然无痕,眼到,心到,遂诗泉暗涌。
《晚晴》全文赏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肢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弛张有致,不平板,不单调。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处的楼阁)。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下句从正面写,角度由外及内。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而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斜晖还是给人带来喜悦和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把“重”字具体化了。
未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巢乾”、“体轻”切“晴”,“归飞”切“晚”。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古诗有“越鸟巢南枝”之句,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意味。如果说“幽草”是诗人“沦贱艰虞”身世的象征,那么,“越鸟”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这里要交代一下作者入桂幕前后的一些情况。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宣宗继立,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正因为这样,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乾巢之感。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这四首词。
活动二:这四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同是表现“愁”绪的词,表达的情感相同吗?
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词,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布置作业: 1.背诵这四首词。
2.阅读下面这篇散文,进一步了解李商隐。
深夜,在群星璀璨、飞光流辉的大唐帝国的诗空中,解读李商隐。情怀便如夜一样温柔,诗一样古典。仿佛看到他徘徊于长安城外的郊原,袖袍款款,丝涤飘荡,长髯掀拂着惊涛骇浪的意象;浓郁的眉宇间挽结着爱的抑郁和缠绵,在晚唐帝国的斜阳日幕里,吟哦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章。
暮鼓声声,从不远处森然翠绿的松林里传来,那里是一座古寺,侧耳倾听,清淡的木鱼声中依稀听得僧人们的佛号和如歌的经声。。。。。。。。
此刻的义山,情思飞越万水千山,回到自己的家乡怀州----河南沁阳。他仿佛看到穿着百纳衣,手捧黄卷,在观中孤灯下的那位少年时的知己红颜。
义山出生寒微,但寒门关不住天才童星的光辉,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便显露出非凡的诗才,这在连吵架都有平仄诗韵,能做诗就有荣华富贵的时代,义山不能不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某豪门主动愿与李家结为儿女亲家,愿意资助义山成才。这时经济拮据的李家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便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又一段爱的悲剧,在世间上演了。
可想而知,这可能是一段不如意的婚配,然而命运就这样安排就了。
多少年以后,随着义山名声显赫,出入官宦豪门的机会多了,接触的世面也宽了,一个偶然的机缘,他认识了一位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抑或本就是邻居青梅竹马的玩伴)。这中间或许有过类似"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浪漫,或是有一段"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佳话,总之他们相识,相知,相爱了。然而,这是一次注定没有结果的开花,因为义山已有婚配。
世间的美,有好多象树摇碎的月影,象被风吹谢的落红,美,总是隐藏于悲凄之后,尤其演义千年不衰的男女情恋。如惊鬼泣神的宝黛之恋,感天动地的粱祝之恋,陆<游>唐之恋,还有人与鬼与妖与仙之恋,或书载歌吟,或史记野传。莫不以悲剧结局,震撼人心,引发人对爱对美的回味,向往,审视。
当那位情深如海的姑娘,得知"萧郎成陌路",鸳鸯蝴蝶翻为梦后,一定是万念俱灰,于是卸去裙钗,剪断青丝,郁郁而皈空门,从此,青春红颜,陪伴青灯黄卷。而之后的义山,更是锥心泣血,把政治上的失意,仕途的潦倒,尽倾于对伊人的追忆,悔恨,惭惋,思念。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异帜独树的"无题"诗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亿,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定是清音如水的锦瑟,引起了诗人对如花情人的思恋,然而,思恋有什么用?在当时也不过成就了已后的追亿而已!多么无奈而悲怆。情到深处不由人,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诗人饱蘸相思之苦写下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位是尘外仙鹤,一位是槛内愁人,相见非易事,相别何其难!"蚕死"烛尽"唯其如此,才能表达相思之痛,这是拼却生命的爱啊。青鸟探看。分明是天上人间遥望。
晚年,诗人对往日的恋情依旧难以割舍。《万首唐人绝句》中收录义山一首《夜雨寄内》“内”指内人,即妻子。但有人考证,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已经辞世,后人以为笔误,遂该为<夜雨寄北>,其实不然。诗人将许多诗冠以"无题",那么《夜雨寄北》何尝不是一种虚拟?,本来就是有题的无题诗。何况,在诗人的心目中,那一位让自己一生梦绕魂牵的观中伊人才是自己的真正内人?(说明一下,此女可能是道姑)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莽荒的大巴山飘泊的诗人,归期无定,无限孤寂的诗人,在悱恻,绵密的秋雨寒窗下,是多么渴望,在幽幽的灯烛下,守着终生所爱,互诉衷情,一面剪着渐剪渐生的灯花,一面倾诉着远别日子的思念,这是人生何等快慰之事啊。(即便是拟给已故妻子,其哀其痛,痛何如哉!)
义山,不是诗仙,不是诗圣,恰是为爱而诗的情圣啊!
我不反对把义山的无题诗,看作寄寓政治之作,但我更愿意把它们当作情诗解读,虽然历代众说纷纭,但我敢断言:没有真正爱过的人,绝对写不出如此情致深蕴,撕心裂肺的诗句。(读义山诗的感觉是:男人有泪,只是强咽,女人想哭只是啜泣)
李商隐,在光彩夺目的诗国里,你永远是一颗玫瑰色的星辰。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从以上几首词中,探讨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李商隐及其诗词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走近李商隐的哀婉情怀。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依据李商隐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将这四首词分成三类吗?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2.每个时期的词分别表现了李商隐的怎样的情感?
3.李商隐特殊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不同阶段的诗词分别表现了李商隐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四首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1)你能将这四首词分成三类吗?
(2)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引导学生将李商隐的咏花词按创作的不同时期进行归纳。
活动三:每个时期的词作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活动四:集中讨论: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对李商隐创作诗词的影响。
活动四:不同阶段的诗词分别表现了李商隐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活动五: (课下)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走近李商隐的哀婉情怀。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李商隐的诗词;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走近李商隐的哀婉情怀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李商隐词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李商隐的一生对哀婉的追寻,引发学生思考和塑造自己的哀婉人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李商隐的哪一首词?
2.李商隐的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哀婉千古?
3.从李商隐一生对哀婉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李商隐的诗词。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1)李商隐的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哀婉千古?
(2)从李商隐一生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人的一生中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可以选择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
活动四: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李商隐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因为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了自强不息、与众不同的独立人格意识的愁肠百结。词中所表现的人生世界与渴望世界的对立,是李商隐傲视人格与俗世人生的对立,词中所表现的失落、苦闷、惆怅决非消极表现,反而是词人将自己置身于现实,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中感受到的痛苦和悲伤。而李商隐又把这种痛苦转化成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并借助诗词的方式传达给我们,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也能品读哀婉,感悟人生。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