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悟 山 水 神 韵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体 悟 山 水 神 韵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9 18: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体 悟 山 水 神 韵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课上7课时+课下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散文中的山水,既是自然之山水,也是人文之山水。由古至今,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都是一种时尚,因为人们深知,与山水亲密相拥,会平添生活的从容与恬静,生活的写意和轻盈,也有着生活的纯美和在至情。
本单元内容为鲁教版语文必修模块二第一单元的内容,单元主题为“山水神韵”。 本单元共有四个阅读文本,三个必读,一个自读,都是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文,包括《赤壁赋》《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游褒禅山记》四篇文本,虽然文体、时代不同,风格各异,但读来都异彩纷呈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通过与作者的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体会山山水水之中的情与理。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古今散文和现代诗歌名篇,进一步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2.继续梳理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3.依据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多角度的理解文本,体会作品意境,挖掘文本内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诵读来感知文本、理清思路、培养语感。
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并交流阅读感受。
通过文本学习,进行相关写作训练,在品味中积累,在鉴赏中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
2.理解作品包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人生境界。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
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如何诵读必读文本才能更好的展示作品魅力?
2.必读文本给了你那些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示?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进文本,让“佳作美读”贯穿始终。
专题二:进行个性化解读,完成对文本的鉴赏。
专题三: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欣赏和再创造的过程,进行写作拓展。
专题一
走进文本,让“佳作美读”贯穿始终。
所需课时
课上3课时+课下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阅读《赤壁赋》《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作品的基础上,疏通字词,读准字音和停顿,基础工作要准备好。借诵读来展示作品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并背诵《赤壁赋》《再别康桥》。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反复诵读文本,理解作品魅力。
2.分组体验交流三个文本的侧重点,再读文本。
3.自由背诵《赤壁赋》《再别康桥》,展示背诵成果。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字音字形提问、走近作者。
2.“ 赋”的文体特点?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依据吗?
3.分组体验交流三个文本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必修模块二第一单元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作家作品链接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下用2节课时间完成文本的诵读体味过程)
1.自由解读完成对文本的基础解读。
2.诵读的方式可以多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组内交流诵读感受,反复朗读再体味。
4.自由背诵《赤壁赋》《再别康桥》,展示背诵成果。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本活动内容单调,教师要善于调控,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2.背诵严把质量关,要求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声情并茂自然流畅。
专题二
对文本就行个性化的解读
所需课时
2课时+课下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抓住课文的语言因素,不脱离文本。
2.深入作品的意境,深入思考并透彻分析。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请同学们在初步阅读三篇文章的基础上,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语段加以赏析。要求先口头交流,然后每人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赤壁赋》《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有关文章写作手法的知识探讨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重点速读三篇文本,勾画你喜欢的感触最深的语段,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活动二: 分工合作,依据文本讨论交流
1.①.《赤壁赋》怎样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原理?②.《听听那冷雨》的语言特点,尤其是语句的化用。③.《再别康桥》的意象之美。
2.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口头描述“我心中的冷雨”“我心中的康桥 ”。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
2.会比较阅读,能从文章选材构思、写作手法中体会作者的巧妙用心。
3.有一定鉴赏能力,口头描述活动紧扣关键词“我心中的……”。
专题三
写作平台中的活动。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这是一组拓展性的写作活动,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深化,是对学过知识的灵话运用,完成这组活动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已学过的文本。教师也可以适时适地的安排美文赏析,向学生概述一些写作方法。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依据文本阅读,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本专题问题设计
解读汉字,然后交流。
你心中也有那么一篇山水让你欲罢不能吗?
3.你能设计一段诗句化用的习作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后赤壁赋》、冯亦同著《徐志摩》等相关资料补充
常规资源
鲁教版《赤壁赋》《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近文本,自由交流:
1.解读汉字。
2.描绘四季的声音,然后互批互改。
活动二:
学生整理、述说自己的游记游历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上统一交流。
教师向大家推荐名家笔下的山水游记作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2.学生习作完成后,点评工作要环节紧凑、评之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