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领土组成和首都,并描述基本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树立防震意识,了解抗震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2.结合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2.能够结合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分析该国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原因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 分组探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认知教材编排结构 前两章,我们从大洲和地区的角度,了解了区域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将从国家这个区域的角度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看投影,认知本册书的知识结构编排: “大洲—地区—国家” 使学生明晰教材的编排顺序,构建整体知识结构
转承过渡 引入新课 因为不同的国家,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猜一猜下列图片能反映哪个国家的特点。 【播放日本代表性的图片,背景音乐(赏樱花音乐)】 板书课题:日本 当前正值樱花盛开,来自日本国内外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天也让我们一起走近日本、了解日本。
明确目标 大屏幕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准确定位
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组成特点 1.投影“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引导学生试着描述其位置特点 2.展示亚洲部分国家分布图,指导学生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特点 3.展示日本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日本所跨纬度范围和国土组成特点。 读图探究:试着描述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 读图分析,试着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特点、隔海相望的国家,指出日本的首都。 (明确:日本东邻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韩国、朝鲜和俄罗斯相望,东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是和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首都为东京) 读图分析,说出日本所跨纬度范围和国土组成 (日本国土由四大岛屿和附近的诸多小岛组成。四大岛屿由北到南分别是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南方为琉球群岛,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主体部分跨纬度从30°N到46°N,国土南北狭长,全部位于北温带) 明确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岛国”的特点。指导学生认识描述一国在世界中位置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识描述一国海陆位置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识一国纬度位置和领土组成特点的方法,并分析其所处的温度带,为后面学习气候特点做好铺垫
过渡转承 作为东亚的一个岛国,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探究日本地形特点 1.指导学生继续读日本地形图,根据陆高海深表初步判断日本地形的大致特点,教师指导点评。 2.引导学生观察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并讨论、分析对岛国的航运有什么影响? 1.学生读日本地形图,同桌互相描述日本地形特点(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河流短小,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最大平原为关东平原,最高山为富士山,海拔3776米) 2.探讨分析:日本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优良港湾,为发展来料加工和对外贸易能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 同桌读图、互述,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共同探讨则增强了合作互助精神。 分析海岸线特点,能为下一课学习对外贸易做好铺垫
投影图片过渡转承 富士山被日本视为“圣山”,是日本的代表性地理事物。它山顶终年积雪,风景秀丽,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还是一座活火山。在日本,火山和地震经常来做客,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呢?日本是怎样适应这种环境的?
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抗震自救的方法 1.投影“板块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展示日本火山地震分布图,引导理解地震给日本带来的危害,指导学生了解抗震自救的方法。 3.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1.学生读图,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2. 学生直观感受地震给日本造成的灾难和巨大损失,并读55页第二段和56页第一段课文,思考: 为了应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日本哪些经验值得我国学习? 3.学生探讨,教师点拨: a、火山灰含有多种促进植物生长的肥料物质,是一种天然化学肥料 b 、开发温泉 c、建设火山蒸汽发电站 通过直观认识和探讨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日本的抗震自救作对比,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通过火山对人类的利与弊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渡转承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的海岛国家,它的气候又具备什么特点呢?
探究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1.展示“亚欧气候类型分布图”,指导学生说出日本的气候类型; 2. 引导学生分析对比与同纬度地区的差异; 3.展示季风示意图,指导学生探讨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的原因 1.学生读图,说出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半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对比东京和济南的气温与降水资料表格,分析两地的差异(二地纬度相当): 结论:东京冬季平均气温(3.7°C)比济南(-4.7°C)高,夏季(25.1°C)比济南(27.2°C)低,年降水量几乎是济南的2.5倍) 3.探究日本的季风气候为什么具有海洋性特点? ①夏季,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比陆地气温低,来自太平洋的气流直接吹向日本,没有经过大陆的升温作用,故比济南气温低,而水汽量也比到达济南时多 ②冬季,来自亚欧大陆的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直接吹向济南,造成济南冬季寒冷;而在到达日本前,要越过漫长的日本海,此时海洋比陆地气温高、水汽量也大,所以到达日本时变得温湿。 结论: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通过读图,训练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冬夏季风的性质及其对日本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转承 日本是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可是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日本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农业呢?
探究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指导学生读56页课文第二段, 提示:结合日本的国情特点,大家认为日本应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农业?(展示图片,感性认知) 学生读课文探究,发表见解: 1.人多地狭:适宜使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提高单产; 2.多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林果业,栽种果树与经济林木(日本森林覆盖率达66%居世界前列) 3.岛国位置:周围海洋广阔,渔业(海洋捕捞)发达,如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但矿产资源十分缺乏。 4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适合种植水稻、栽培茶叶等亚热带作物。 通过探究日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培养学生学会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利用自然地理条件的思维,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领土组成,认识到日本能够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来发展农业,让世界对其刮目相看。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做到扬长避短。我们用一段顺口溜来总结本科知识(学生齐读) 东亚日本群岛国,地狭人稠山地多; 平原狭小在沿海,关东平原最辽阔; 最高山峰富士山,火山地震常作客; 森林水力资源富,矿产资源很稀缺; 国土全部在温带,季风气候较特别; 海洋特征很明显,四季分明降水多。 国情条件很特殊,因地制宜搞农业。
板书提纲 (
日
本
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地形特点
气候特点
火山
、地震多发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对地图的阅读、理解和信包的提取。比如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板块位置和季风的海洋性特点等。
其次关注学生辩证思维培养:如火山对人类的利与弊、岛国的优势与劣势,日本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农业等。
再次要关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状态,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以及地理情感态度的形成。如通过读图、探讨交流、发表见解,综合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表达能力。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