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
1.以下对唐、宋、元、明清几个时代的代表性文化成就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唐词、宋诗、元曲、明清小说
B.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C.唐诗、宋词、元小说、明清曲
D.唐曲、宋词、元诗、明清小说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宋、元、明清几个时代的代表性文化成就主要是,唐词、宋词、元曲、明清小说。B项正确;ACD项配对错误,排除。www-2-1-cnjy-com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资治通鉴》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史记》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司马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项符合题意;A的作者是司马光,B的作者是郦道元,C的作者是徐应星。故选D。
3.谚语“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中“春分”“谷雨”都出自于
A.炎黄传说 B.道教教义 C.墨家学说 D.农历节气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谷雨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适宜种瓜种豆,主要的有利条件是地温升高且土壤墒情较好;因此,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有“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春分麦动根,一刻值千金”的谚语,这些谚语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与地理间的关系。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
4.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向大众普及,从吟诵的诗、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唐诗——“三吏”“三别”——白居易
B.宋词——《如梦令·寻寻觅觅》——苏轼
C.明清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徐霞客
D.元曲——《窦娥冤》——关汉卿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戏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D符合题意;“三吏”“三别”的作者是杜甫,A不符合题意;《如梦令·寻寻觅觅》的作者是李清照,B不符合题意;《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5.歌曲《龙文》中唱到“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
A.戏曲艺术 B.诗歌艺术 C.绘画艺术 D.书法艺术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一横长城长,一竖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一横,一竖;一画,一撇;一勾,一点”,体现出中国汉字书写的艺术特点,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选项D符合题意;而其余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老百姓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么你可以经历的生活场景有 ①江南地区的人们吃上占城稻 ②使用景德镇瓷器 ③在四川经商可以使用纸币 ④晚上实行“宵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答案】A
【详解】
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商业繁荣,繁华的大都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因此④项 “晚上实行‘宵禁’”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A选项正确。
7.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壮大。下列文学作品中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C
【详解】
根据题干的“宋元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分析:宋元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使市民队伍扩大,适应城市发展的世俗文学、艺术形式也随之兴起,如话本、杂剧、等,它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A项是战国时期的成就;B项是西周时期的诗歌;C项是元朝时期的杂剧代表作;D项是清朝时期的作品,所以答案选 C。
8.《东京梦华录》记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拥、牡丹楣、里瓦子、夜叉捆、象栩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子的出现是由于宋代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C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与主题不符,故A错误;B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与主题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与材料中商业发达的现象相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司马迁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与宋元时期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不符合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前期;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元朝时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而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史记》,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因此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B,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0.今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天工开物》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牡丹亭》 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答案】A
【详解】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A正确;《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科技著作,B排除;《牡丹亭》 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C排除;玉米原产自美洲,明朝时期传入中国,D排除。故选A。
11.“昨夜雨疏风骤,浓 ( http: / / www.21cnjy.com )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 http: / / www.21cnjy.com )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宋词著名词人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的词句,D符合题意;ABC项人物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D。
12.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人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二人的词作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在于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苏轼是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基本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词人表现为豪放,心气较高;而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偏安一隅,豪放中夹杂着很多的忧伤,C正确;二者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排除A;二者阶级立场相同,其政治立场基本相同,排除B;出现二人作品的不同,并不是二者的才能不同,而是二者的生活环境不同,排除C。故选D。
13.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开封城时说:“街(东角楼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 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 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由此可知2-1-c-n-j-y
A.宋朝科技发达 B.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C.瓦子是政府办公的场所 D.宋朝时期夜市很发达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街(东角楼街)南桑家瓦子……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 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结合所学知识,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成为“勾栏”,题干反映宋代城市的娱乐商业活动丰富,说明了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B正确;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AD的内容,排除。故选B。
14.宋代开封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秀、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上述材料说明,开封的商业活动
A.有固定的商品交易场所 B.受到大相国寺的控制
C.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D.不受时间的限制
【答案】A
【详解】
依据材料“大门附近卖飞禽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秀、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反映了开封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进行交易,不同地方交易不同的商品,出现了分门别类的商品交易场所。说明开封的商业活动有固定的商品交易场所。A正确;大相国寺每月开放交易,有各类商品交换,可见大相国寺促进了商品贸易,B排除;“大相国寺”并非居住区,因此不能体现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C排除;材料描述的是相国寺没有开放五次交易,说明商业活动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交易的,受时间限制。D排除;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5.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示了中国诗词的无穷魅力。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宋词的繁荣
A.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应 B.导致诗歌逐渐走向衰落
C.得益与国家统一的完成 D.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随着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经济的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宋词发展起来,成为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标志。D正确;每个朝代都有适应国情的文化形式,宋词是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不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应,不能诗歌逐渐走向衰落。AB排除;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但是民族政权并立,没有完成祖国统一,C排除;故选D。
16.宋朝城镇的娱乐场所,出现了很多切合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阶层口味的表演艺术,比如说书、戏曲等,以通俗直白的话语写成,故事曲折引人入胜。在《清明上河图》里,就描绘了一个说书的场景。听书人中,男女老少都有,有小孩骑在大人肩上,还有僧人和道士,听得津津有味。宋朝市民生活丰富的根本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被打破
C.城市经济的繁荣 D.表演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阶层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样,C正确;市民阶层壮大、表演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是市民生活丰富的直接原因,AD错误;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被打破是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与题意不符,B错误。综上故选C。
17.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有艺人演唱、讲史;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夜市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宋代
A.经济发展超越前代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D.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北宋都城开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可见这一生活景象表明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娱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C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北宋与前代经济发展的比较,无从得出经济发展超越前代,A排除;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只是题干的部分意思,B排除;题干只是反映了北宋都城开封的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但不能据此说明商业活动绝对不受任何限制,D排除。故选C。
18.小明同学梦中发现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到了古代的一个城市,大街上人来人往,商业繁荣,交易居然用的是纸币,米饭掌柜的说是南方新收的“占城稻”,读书人在酒楼一边饮酒喝茶一边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后结伴着往“瓦子”走去,据此判断,小明有可能梦中回到了
A.汉朝 B.三国时期 C.唐朝 D.宋朝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中“纸币”“占城稻”“ ( http: / / www.21cnjy.com )瓦子”可知反映的是宋朝的情形。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大面积推广;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为了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经济发展丰富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开封城内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D正确,ABC排除。故选择D。
19.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描述宋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能集中体现上述文化特征的是
A.勾栏瓦子的繁荣 B.传统诗歌的繁盛
C.戏剧的空前发达 D.京剧形成与传播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由此可知在宋朝时期市民文化蓬勃发展起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子指的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专门供演出的圈子被称为勾栏,这反映了市民文化的繁荣,A正确;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B错误;我国在元朝时期戏剧空前发达,而非宋朝,C错误;京剧的形成与传播是在清朝,D错误。综上故选A。
20.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会子②蕃坊③瓦舍④岁币⑤互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会子、蕃坊 ( http: / / www.21cnjy.com )、瓦舍和互市都是宋朝时期出现的,反映了宋朝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的现状,故D正确;岁币是宋朝给周边少数民族的钱币,不能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④错误,故排除ABC项。故选D。
【点睛】
本题的限定词语是“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根据这一限定词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1.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上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忙 D.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壁画的演变深刻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出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22.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列哪些是宋朝城市生活的写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①普通百姓穿着短衣在街上走
②大街上店铺林立,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的小吃
③城市平民都住着高大宽敞的瓦顶平房
④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⑤人们可以边喝茶边在瓦舍里看杂技表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时期普通百姓 ( http: / / www.21cnjy.com )穿着短衣在街上走;大街上店铺林立,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的小吃;城市平民住着草屋或瓦房;宋朝马匹稀缺,士大夫一般骑驴或骡子出行;人们可以边喝茶边在瓦舍里看杂技表演。从而得出①②⑤说法正确,③④说法错误。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宋代世俗生活丰富多彩,能支持这一说法的观点
①在热闹非凡的夜市吃宵夜
②在茶馆亲手烹茶招呼朋友
③购买大宗货物用纸币支付
④在瓦子的勾栏里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社会生活气象万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即可以在热闹非凡的夜市吃宵夜,也可以在茶馆亲手烹茶招呼朋友,还可以购买大宗货物用纸币交子支付,可以在瓦子中看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所以能支持这一说法的观点有①②③④,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4.每个时期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迹。在《北宋遗风,汴绣艺术精品展》中,你能发现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史记》
B.《天工开物》
C.《清明上河图》
D.《三国演义》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反映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故C符合题意;西汉司马迁著《史记》,故A不合题意;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故B不合题意;元末明初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北宋遗风”是解题的关键,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2·1·c·n·j·y
25.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来源:21cnj*y.co*m】
A.城市管理按坊市严格分开
B.科技文化不断创新并领先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民族政权处于并立的状态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科技非常发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两宋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出现了许多新式的火药武器,如突火枪等。指南针在宋朝开始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在我国文学史上,宋词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科技文化不断创新并领先,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6.从唐、宋、元到明清,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
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诗、宋词、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到明清小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传,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7.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微子受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妇功、市井、司南”是春秋战国之前出现的现象。“政事堂、越窑、高转筒车、士大夫画”是唐宋时期出现的。“腹里、木活字、北区、赵体”是元朝时期的出现的。“象郡、直道、灵渠、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②③。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28.余秋雨先生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他们共同心仪宋朝的原因是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国家统一强大
③科技发达
④都市生活繁华热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宋朝商业的繁荣远,超前代,南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业尤为发达,社会经济空前繁荣。随着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勾栏瓦肆层出不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故①、④项正确;宋朝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在航海贸易中逐渐推广使用;火药也逐渐运用到军事上。这表明宋代科技发达,领先于世界其他地方。故③项正确。B项符合题意;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但是北方部分地区依旧先后为少数民族政权所据。故②项错误。AC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9.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21*cnjy*com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李清照的作品在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灭亡后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的生活描写,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南宋的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他年轻是在北方参加抗金斗争,他的词里经常倾吐对河山分裂的悲痛。由此可知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两人都生活在两宋之交,当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二人作品中的忧患意识正是这种时代特征的反映。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30.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瓦子是娱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兼营商业活动的场所,北宋时期随着商业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出现了瓦子等与经济文化生活有关的娱乐场所,,C项符合题意;科举、民族关系均不符合题意;瓦子出现的时期是北宋,而不是明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1.下列关于《史记》和《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部史书都是通史 ②两部史书都完整地描述了秦朝时期的历史
③《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 ④两部史书的共同特点是史料详实,文笔生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所述史料均详尽准确,文笔生动,是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综上,题干中所述四点均正确,所以答案选A选项。21·cn·jy·com
二、综合题
32.历史名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是一本纵论古今的历史书,作者在数千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类文明进程中,选出了100位最有影响的名人,他们中有政治家、发明家、探险家、宗教领袖,还有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
(1)将部分入选该书的名人①孔子 ②沈括 ③蔡伦 ④成吉思汗 ⑤张骞 ⑥李清照 ⑦霍去病,按表格事例填入空格中。(填序号) 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再例举一位你认为可以位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排行榜的名人,并简述理由。
【答案】(1)
身份 人名
思想家 ①
军事家 ④ ⑦
发明家 ③
探险家 ⑤
科学家 ②
(2)从主要贡献及历史作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度,梳理所举名人的相关史实;结合该历史人物所处时代、身份及社会地位,进一步勾勒其人生轨迹的变化,凸显其精神风貌和深刻的历史影响。(史论结合,逻辑合理,文字通顺,条理清晰)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②沈括是北宋科学家;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政权; ⑤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⑥李清照是宋朝词人; ⑦霍去病北击匈奴,因此填写思想家①;军事家④⑦;发明家③;探险家⑤;科学家②。
(2)(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秦始皇,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但是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残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3.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荣。在北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庙会上有各种商品交易和各种表演,热闹非凡。七年级某班学生开展以“宋朝的都市和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 看图说史)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上述这组图片反映了宋朝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
(活动二 读文析史)
材料二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在中国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可见,相提并论的每一个都有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宋代最主要且成就最高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并举出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材料三 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主要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活动三―学史明智)
(4)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答案】(1)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2)宋朝:词。宋朝著名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答对任意一个即可)
(3)打破了市坊的界限(或宋朝的城市打破了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限制);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任意答对其中两点)21cnjy.com
(4)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市民娱乐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二者相互影响。(任答到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详解】
(1)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市民的文化娱乐丰富多彩。依据材料一图示中“蹴鞠”可知是体育活动,依据“傀儡戏”“杂技”等可知是文艺活动丰富。综合可知,北宋时期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2)词又叫长短句。是宋代文学最高文学。宋代著名的词人有苏轼、 李清照和辛弃疾等。
(3)唐朝时期城市布局严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坊市界限分明。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政府的直接监管。依据材料三“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可知宋朝的城市打破了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限制;依据材料“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可得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21·世纪*教育网
(4)依据材料一、二和三的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和所学可知,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市民娱乐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二者相互影响。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国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摘自檀新林《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都长安城繁华的表现。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方和北方人口变化各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人口迁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三 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 ( http: / / www.21cnjy.com )营商业的场所,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有各种艺人在这里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要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摘编自部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宋代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东京城内市民生活的状况。
材料四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来源……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互相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传统节日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领域相当丰富,包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礼仪、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
——摘编自部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请给到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推荐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并说明理由。
【答案】(1)表现: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商业繁荣;万国来朝,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社会风气开放。
(2)趋势:南方人口不断增长,北方人口逐渐减少。
影响:给南方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经验和劳动力;加快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场所:瓦子。
状况:娱乐形式多样;市场交易活跃;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4)要求:所选节日必须为中国传统节日,理由表述正确合理即可。
示例:节日:春节。
理由:春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春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四处走亲访友:春节能拜年、守岁、放鞭炮、贴春联,可以看到舞狮、舞龙灯、剪纸、中国结;春节能吃到饺子、年糕等等。21教育网
【详解】
(1)分析材料一,依据“百千家似国棋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二街如种菜畦”可知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依据“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可知商业繁荣;依据“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可知万国来朝,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依据“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可知妇女引领着时尚,民族融合加强,社会风气开放。
(2)根据材料二,可知西汉时期北方人口较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方人口较少,而从唐朝到南宋时期,南方人口不断增长,北方人口逐渐减少。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到南宋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迁移,人口迁移给南方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经验和劳动力;加快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指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第二问分析材料三,依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要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可知宋代东京城内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形式多样,依据“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可知市场交易活跃。
(4)开放性问题,根据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四“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互相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可以选择春节,理由:春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希望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春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四处走亲访友:春节能拜年、守岁、放鞭炮、贴春联,可以看到舞狮、舞龙灯、剪纸、中国结;春节能吃到饺子、年糕等等。
35.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活动一 以下是小明同学收集的有关描写宋代大都会杭州的词句。
材料一:“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北宋词人柳永《望海潮》
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权子外自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1)上述材料描述了宋代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这个大都市是哪里 穿越时空,如果让你走进宋代另一个大都会开封,它最为繁华的地方是大相国寺,你会怎样向人们描述大相国寺的繁荣景象
活动二 小亮同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了宋代的娱乐活动。
(2)听完故事,你知道宋朝人听书、说书、看杂技去什么地方吗?
活动三 小丽同学为了解宋代的节日,收集了3组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请你指出三组诗歌中描绘的节日名称。
(4)从以上的活动可以得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
【答案】(1)杭州商业繁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景象。开封的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如果是元宵节,还可欣赏到皇家乐有队的演奏等。
(2)瓦子
(3)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4)丰富多彩。经济繁荣发展,商品经济活跃。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加强。对外贸易兴盛。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详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这是杭州商业繁荣的景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封的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如果是元宵节,还可欣赏到皇家乐有队的演奏等。www.21-cn-jy.com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3)根据材料所给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爆竹声中一岁除”可知,这是春节。根据材料“节分端午自谁言”可知这是端午节。根据材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可知这是中秋节。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探究可知,当时宋朝都市生活丰富多彩。宋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商品经济活跃。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加强。对外贸易兴盛。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因此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全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版权所有:21教育】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
——摘编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
(1)材料一是豪放派词作品的典型代表,作者是谁?他对词的发展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2)举出一位与材料一中的词风相似的词人。
(3)材料二反映我国宋朝文化发展变化怎样的趋势?指出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1)苏轼。贡献: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2)辛弃疾、岳飞、陆游、范仲淹等(答任一人,其它的若是此派人物亦可得分。)
(3)趋势:市民文化的发展和兴盛。
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经济繁荣);重文轻武的国策;城市的兴盛;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市民阶级(中产阶级、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北宋时期,豪放派词作品的代表,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弃疾、岳飞和范仲淹与苏轼是相似的词人,都是豪放派。
(3)根据材料“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可知,我国宋朝文化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市民文化的发展和兴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经济繁荣);重文轻武的国策;城市的兴盛;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市民阶级(中产阶级、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二:朱彧的《萍洲可谈》一书中写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则观……。”
材料三:宋代的社会经济、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当时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同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转移。
——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材料一、二都涉及到了哪一项发明?此项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按顺序依次写出我国唐、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
(4)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宋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高度发展,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答案】(1)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市舶司;南宋。
(3)唐诗、宋词、元曲。
(4)重文轻武政策。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最后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航行方面”、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则观……。”,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辨别航向。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歌;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宋词;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元曲;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重演,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造成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8.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1)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
(2)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等。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
(3)史实: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详解】
(1)依据材料“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了唐朝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反映了唐都长安经济繁荣,商业十分繁华;“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反映了唐朝文化发达;“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反映了唐朝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妇女地位提高。等等。
(2)依据材料“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港口”,可知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由材料: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反映了商业繁盛;由材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反映了杭州人口众多,等等。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经济重心南移;宋朝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等等。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由材料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可知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的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
1.以下对唐、宋、元、明清几个时代的代表性文化成就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唐词、宋诗、元曲、明清小说
B.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C.唐诗、宋词、元小说、明清曲
D.唐曲、宋词、元诗、明清小说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资治通鉴》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史记》
3.谚语“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中“春分”“谷雨”都出自于
A.炎黄传说 B.道教教义 C.墨家学说 D.农历节气
4.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大夫开始向大众普及,从吟诵的诗、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唐诗——“三吏”“三别”——白居易
B.宋词——《如梦令·寻寻觅觅》——苏轼
C.明清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徐霞客
D.元曲——《窦娥冤》——关汉卿
5.歌曲《龙文》中唱到“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
A.戏曲艺术 B.诗歌艺术 C.绘画艺术 D.书法艺术
6.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老百姓,那么你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历的生活场景有 ①江南地区的人们吃上占城稻 ②使用景德镇瓷器 ③在四川经商可以使用纸币 ④晚上实行“宵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7.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壮大。下列文学作品中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8.《东京梦华录》记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拥、牡丹楣、里瓦子、夜叉捆、象栩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9.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司马迁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10.今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天工开物》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牡丹亭》 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1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12.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人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13.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描写开封城时说:“街(东角楼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 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 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由此可知
A.宋朝科技发达 B.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C.瓦子是政府办公的场所 D.宋朝时期夜市很发达
14.宋代开封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 ( http: / / www.21cnjy.com )0余座,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秀、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上述材料说明,开封的商业活动21教育网
A.有固定的商品交易场所 B.受到大相国寺的控制
C.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D.不受时间的限制
15.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示了中国诗词的无穷魅力。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宋词的繁荣2-1-c-n-j-y
A.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应 B.导致诗歌逐渐走向衰落
C.得益与国家统一的完成 D.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6.宋朝城镇的娱乐场所,出现了很多切合市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层口味的表演艺术,比如说书、戏曲等,以通俗直白的话语写成,故事曲折引人入胜。在《清明上河图》里,就描绘了一个说书的场景。听书人中,男女老少都有,有小孩骑在大人肩上,还有僧人和道士,听得津津有味。宋朝市民生活丰富的根本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被打破
C.城市经济的繁荣 D.表演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
17.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有艺人演唱、讲史;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夜市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宋代
A.经济发展超越前代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D.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18.小明同学梦中发现自己来到了古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城市,大街上人来人往,商业繁荣,交易居然用的是纸币,米饭掌柜的说是南方新收的“占城稻”,读书人在酒楼一边饮酒喝茶一边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后结伴着往“瓦子”走去,据此判断,小明有可能梦中回到了
A.汉朝 B.三国时期 C.唐朝 D.宋朝
19.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描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代:“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能集中体现上述文化特征的是
A.勾栏瓦子的繁荣 B.传统诗歌的繁盛
C.戏剧的空前发达 D.京剧形成与传播
20.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会子②蕃坊③瓦舍④岁币⑤互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1.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上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忙 D.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22.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列哪些是宋朝城市生活的写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①普通百姓穿着短衣在街上走
②大街上店铺林立,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的小吃
③城市平民都住着高大宽敞的瓦顶平房
④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⑤人们可以边喝茶边在瓦舍里看杂技表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23.宋代世俗生活丰富多彩,能支持这一说法的观点
①在热闹非凡的夜市吃宵夜
②在茶馆亲手烹茶招呼朋友
③购买大宗货物用纸币支付
④在瓦子的勾栏里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每个时期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迹。在《北宋遗风,汴绣艺术精品展》中,你能发现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史记》
B.《天工开物》
C.《清明上河图》
D.《三国演义》
25.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城市管理按坊市严格分开
B.科技文化不断创新并领先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民族政权处于并立的状态
26.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21·世纪*教育网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
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27.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28.余秋雨先生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他们共同心仪宋朝的原因是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国家统一强大
③科技发达
④都市生活繁华热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30.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31.下列关于《史记》和《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部史书都是通史 ②两部史书都完整地描述了秦朝时期的历史
③《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 ④两部史书的共同特点是史料详实,文笔生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32.历史名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是一本纵论古今的历史书,作者在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选出了100位最有影响的名人,他们中有政治家、发明家、探险家、宗教领袖,还有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
(1)将部分入选该书的名人①孔子 ②沈括 ③蔡伦 ④成吉思汗 ⑤张骞 ⑥李清照 ⑦霍去病,按表格事例填入空格中。(填序号) 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再例举一位你认为可以位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排行榜的名人,并简述理由。
33.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荣。在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庙会上有各种商品交易和各种表演,热闹非凡。七年级某班学生开展以“宋朝的都市和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www-2-1-cnjy-com
(活动一 看图说史)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上述这组图片反映了宋朝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
(活动二 读文析史)
材料二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可见,相提并论的每一个都有宋。21*cnjy*com
(2)宋代最主要且成就最高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并举出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材料三 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主要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21*cnjy*com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活动三―学史明智)
(4)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国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摘自檀新林《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都长安城繁华的表现。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方和北方人口变化各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人口迁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21·cn·jy·com
材料三 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场所,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有各种艺人在这里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要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摘编自部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宋代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东京城内市民生活的状况。
材料四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不同的来源……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互相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传统节日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领域相当丰富,包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礼仪、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
——摘编自部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请给到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推荐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并说明理由。
35.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活动一 以下是小明同学收集的有关描写宋代大都会杭州的词句。
材料一:“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北宋词人柳永《望海潮》
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权子外自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来源:21cnj*y.co*m】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1)上述材料描述了宋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这个大都市是哪里 穿越时空,如果让你走进宋代另一个大都会开封,它最为繁华的地方是大相国寺,你会怎样向人们描述大相国寺的繁荣景象
活动二 小亮同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了宋代的娱乐活动。
(2)听完故事,你知道宋朝人听书、说书、看杂技去什么地方吗?
活动三 小丽同学为了解宋代的节日,收集了3组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请你指出三组诗歌中描绘的节日名称。
(4)从以上的活动可以得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全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出处:21教育名师】
——摘编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
(1)材料一是豪放派词作品的典型代表,作者是谁?他对词的发展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2)举出一位与材料一中的词风相似的词人。
(3)材料二反映我国宋朝文化发展变化怎样的趋势?指出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二:朱彧的《萍洲可谈》一书中写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则观……。”
材料三: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当时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同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转移。21cnjy.com
——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材料一、二都涉及到了哪一项发明?此项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2·1·c·n·j·y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按顺序依次写出我国唐、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
(4)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宋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高度发展,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38.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