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选择题
1.唐末农民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 B.占领长安,建立了政权
C.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军进行流动作战
【答案】D
【详解】
唐末农民起义历时十年,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流动作战是它的突出特点,故D正确;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是农民战争的共性,不是唐末农民起义的最突出特点,故A错误;占领灭亡王朝的都城,建立自己的政权,也是农民战争的共性点,故B错误;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并不是突出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
2.“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21·cn·jy·com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方镇”是指藩镇,可知反映的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A符合题意;宦官专权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合题意;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无法生存,发动了黄巢起义。C不合题意。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 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3.下表所反映的唐代人口巨变的原因是
年代 649年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人口数 1900 4141 4 531 5291 1690 1576
A.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七国之乱 D.武则天篡权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唐代人口由755年的5 ( http: / / www.21cnjy.com )291,到760年的1690,人口大量减少与安史之乱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唐玄宗后期,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选项A符合题意;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B排除;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C排除;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705年武则天退位,D排除。故选A。2·1·c·n·j·y
4.如果你想了解唐朝衰亡的历史,下列那些历史人物的经历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参考( )
①安禄山 ②史思明 ③朱温 ④ 张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与唐朝衰亡有关,①②正确;朱温原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镇压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③正确;张角是东汉太平道创始人和黄巾起义领袖,与唐朝的衰亡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
5.“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唐玄宗与杨贵妃”可知,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李林甫,朝政日趋腐败,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从此由盛转衰,故D符合题意;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末,A排除;玄武门之变与唐太宗相关,B排除;陈桥驿兵变发生与赵匡胤相关,C排除;故选择D。
6.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贞观之治”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鉴真东渡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C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朝的盛世局面,不是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A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C不符合题意;鉴真东渡是唐朝对外交往,不是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唐朝的衰落源于安史之乱的爆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后,藩镇长期制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宦官专权,严重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统治秩序。政权日趋腐朽,百姓的生活口趋悲惨,最终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唐朝统治彻底崩溃。由上述可知,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农民起义
B.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唐朝的衰落源于安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乱的爆发。此后,藩镇长期制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宦官专权,严重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统治秩序。政权日趋腐朽,百姓的生活口趋悲惨,最终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唐朝统治彻底崩溃。”可知,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符合题意;唐末出现农民起义,但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A不符合题意;宦官专权与题干信息不符,B不符合题意;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后形成的局面,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8.七年级某历史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A.安禄山、史思明 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 D.唐玄宗、唐肃宗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朱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黄巢起义的将领,后投降唐朝,907年,建立后梁,唐朝灭亡,黄巢、朱温不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物,C符合题意;“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的叛乱,安禄山、史思明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物,A不符合题意;“安史之乱”的背景是开元末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重用宦官高力士,把朝政交给李林甫,提拔杨贵妃的堂哥杨国忠任宰相,这些人把持朝政,营私舞弊致使朝廷黑暗腐败,杨贵妃、杨国忠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物,B不符合题意;“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先攻占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即位,即唐肃宗,唐玄宗、唐肃宗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题干中“安史之乱”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安史之乱”背景、爆发、过程等内容,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9.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问”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李白的诗飘逸洒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胸怀间”符合李白诗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史学家邵文实说:“它不仅仅是整个唐朝发展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它”指的是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封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最繁荣时期,而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朝走向昌盛的开始,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第一个盛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藩镇割据是唐朝由盛转衰后逐渐形成的政治局面,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1.在中国封建社会,往往出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象,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五代十国 D.魏晋南北朝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故C符合题意;西周结束后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东汉灭亡后进入 三国鼎立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魏蜀吴、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后隋朝统一全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从“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C项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是发生在北宋时期。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1*cnjy*com
1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由于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唐朝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但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选项B符合题意;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对外政策开放、对外交通发达都是唐朝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公元755年,近于(唐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朝代时间上的中点,前面一段有137年的伟大与繁荣,而接着则有151年的破坏和混乱。造成这一转折的历史事件是
A.开凿大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澶渊之盟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公元755年”“唐朝”并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所学可知,造成这一转折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姚崇、宋璟、杨国忠、李林甫都是唐玄宗重用的辅臣。在姚崇、宋璟辅佐下,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局面。在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当道时期,唐朝朝政混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与隋炀帝有关,排除;C项发生在唐朝末年,排除;D项发生在北宋和辽之间,排除。故选B。
15.“安史之乱席卷了整个河北、中原和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这里此前是唐朝的经济中心。由于江南地区始终握在唐王朝手里,未受到破坏,故人口继续大规模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这表明安史之乱( )
A.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 B.促使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江南社会生活遭到破坏 D.加速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改变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故人口继续大规模南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促使大批人口南迁,推动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因此加速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改变,D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后人口大规模南迁的现象持续到了两宋时代,并不是指安史之乱持续到了两宋时代,A排除;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B排除;题干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对北方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破坏,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C排除。故选D。
16.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21教育网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
C.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五代十国战乱不已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可知,材料反映了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排除;B项藩镇割据形成于安史之乱后,排除;D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C。
17.下表户数与人口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安史之乱 B.外族入侵 C.黄巢起义 D.军阀割据纷争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乱导致家庭离散、人口锐减。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A正确;天宝十四年尚未出现外族入侵、军阀割据,BD错误;黄巢起义发生于878年。与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A。
18.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A.北宋建立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安史之乱”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节度使对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结合所学知识,这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D正确;建立北宋的是后周大将赵匡胤,排除A;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B;唐朝灭亡不是节度使制度的直接结果,排除C。故选D。
19.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权势增大,他们名义上服从中央管理,实际上各自为政,割据一方。这反映了唐朝后期出现
A.皇权强化 B.土地兼并 C.藩镇割据 D.赋税沉重
【答案】C
【详解】
根据“地方节度使权势增大……各自为政,割据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可知,材料反映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C正确;地方势大,威胁中央,威胁皇权,A错误;土地兼并与材料无关,B错误;赋税沉重与材料无关,D错误。综上故选C。2-1-c-n-j-y
20.《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率以功,起行阵列为王侯着,皆除节度使。”反映了唐朝后期的什么现象
A.朝廷腐败 B.经济衰退 C.藩镇割据 D.国家繁荣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大盗既灭,而武夫战率以功,起行阵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为王侯着,皆除节度使”大致意思是安史之乱中大的挑起者已被消灭,而下面的武将、士兵论功行赏,称为诸侯王。由此出现了很多藩镇,形成了藩镇割据。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势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21.据统计,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二十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 增加到二百五十万石。这说明
A.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 B.隋唐具有繁荣开放特征
C.唐朝的繁盛源于大运河 D.大运河有助于唐朝统治
【答案】D
【详解】
唐玄宗后期(天宝年间)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运河为京师从南方转运了大量的粮食,对维持唐朝后期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过运河运输粮食的变化,与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隋朝,并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特征,排除B项;唐朝的繁荣源于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排除C项。故选择D项。
22.小丽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历史原因 B.历史意义 C.历史过程 D.历史结论
【答案】D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这是对安史之乱作出的一个评价,属于安史之乱的历史结论,D项符合题意;A项历史原因是开元末年以后,唐朝政治日趋腐败,排除;B项安史之乱完全是一场内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如果说其历史意义那就是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历史过程: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最终于763年平定叛乱,排除。故选D。
23.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详解】
表格中三种藩镇功能各不相同,分别属于河朔 ( http: / / www.21cnjy.com )割据型、中原防御型、边疆防御型。边疆藩镇保证了唐朝不亡于外敌,中原诸镇遏制了河北割据藩镇。他们构成了个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微妙关系,使唐朝的统治较安稳地维持了一百多年,故D符合题意;表格仅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三种藩镇类型的赋税供纳状况,不涉及其与朝廷财政的对比,无法得出这一时期的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的结论,故A错误;不能仅根据中原型藩镇的兵额与功能中“驻重兵防骄藩”就片面推断出这一时期的藩镇彼此之间攻伐不已的结论,故B错误;结合所学,“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藩镇容易造成割据政权,不利于维护中央权威,故C错误。故选D。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4.“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胆,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对“安史之乱”的描绘。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 )
①唐玄宗朝政的腐败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③中央与地方外重内轻局面 ④农民起义的打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而农民起义的打击发生在唐朝后期,因此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①②③,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5.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等历史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 )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 B.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C.防止地方力量的膨胀,强化中央集权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安史之乱”、“ ( http: / / www.21cnjy.com )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结合课本所学,唐朝中叶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节度使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和北方的割据政权北汉,形成了五代十国。由此得出,国家稳定、和平发展必须防止地方力量的膨胀,强化中央集权。C正确;ABD排除,故选C。
26.易中天教授在评述某---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事件时指出:“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该历史事件(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D.推动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志得意满任用奸臣......而边地胡....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朝政腐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节度使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平叛之后,唐朝中央政府的力量大为削弱,地方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D正确;唐朝末年黄巢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A排除;安史之乱的主要影响是使唐朝由盛转衰,而不是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B排除;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自立,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中国开始进入五代十国时期,C排除。故选D。
27.五代以后,南方人口已经是北方的两倍,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方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材料和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可以概括五代十国局面的特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繁荣开放、政权分立 B.社会变革、民族交融
C.人口南迁、民族交融 D.经济南移、政权分立
【答案】D
【详解】
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我国同时并存多个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材料“南方人口已经是北方的两倍,南方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说明南方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D正确。繁荣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A错误。社会变革在材料中没体现,B错误。C没体现出政分立的特点,C错误 。综上故选D。
28.唐代郑棨的《天开传信记》记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玄宗小时候还是皇太孙时,曾经在朝堂上斥责权倾一时的武攸暨,武则天对此惊叹道“此儿气概,终当为吾家太平天子也。”但唐玄宗其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场叛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②此后中央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③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④是一次给予唐朝致命打击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杨国忠、李林甫,造成朝政混乱,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的局势,最终导致755—763年的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这场叛乱的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A项符合题意;而④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后期,BCD排除。故选A。www-2-1-cnjy-com
29.历史学家钱穆说:“安禄山的势力,是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室用中国财富豢养成的胡兵团。此种胡兵团只吮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没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们一旦羽翼长成,自然要扑到唐室的内地来。”明太祖朱元璋说:“昔玄宗内惑于声色,外蔽于权奸,以养成安史之乱。”这两则材料旨在说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
A.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矛盾;设立藩镇,边兵过重
B.民族矛盾;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堕落
C.设立藩镇边兵过重;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堕落
D.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答案】B
【详解】
考查点:安史之乱【素材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明太祖朱元璋说:当年唐玄宗在宫内受杨贵妃等的迷惑,在朝廷上被杨国忠等权臣蒙蔽,政治的腐败,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可知,钱穆的话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调的是唐朝与胡兵团之间固有的民族矛盾,“胡人”实力弱小便不敢轻举妄动,一旦羽翼丰满,则会对唐室内地宣战;明太祖的话则强调了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朽的局面。综合两则材料内涵,得出安史之乱的原因是B项民族矛盾和政治腐朽,精神堕落。
【难点突破】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钱穆所表达话语中安禄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势力身份的界定,到底是属于“民族矛盾”还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要注意抓住材料信息“胡兵团”“只吮吸……并没有……”表达的是对民族之间的认同以及归附问题,因此其并不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安史之乱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0.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有诗人描述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蓄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安史之乱,对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杜甫诗《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蓄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实,从而得出B选项符合题意;ACD三不符合题意;故选B。
31.下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金与南宋对峙
B.清兵入关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由题干给出的“未休兵”可知该诗反映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出处:21教育名师】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杜甫”“ 未休兵”是解题的关键,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32.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
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②北方突厥族的侵扰
③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④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开元末年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而北方突厥族的侵扰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黄巢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所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①③,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3.“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C.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答案】B
【详解】
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依据题干“五代十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课本所学,五代十国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过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故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来源:21cnj*y.co*m】
二、综合题
3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
(盛世局面)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是在哪一事件后被打破的?
(技术创新)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和同一家)
材料四:贞观十五年(年)正月,……松赞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21cnjy.com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4)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对外友好)
材料五: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5)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答案】(1)唐玄宗(或李隆基);安史之乱。
(2)曲辕犁;筒车。
(3)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
(4)文成公主。
(5)玄奘;《大唐西域记》。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唐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元”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使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因此当时的统治者是唐玄宗(或李隆基);这一盛世局面是在安史之乱后被打破;唐玄宗后期爆发的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755—763年),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2)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因此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
(3)依据材料三“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字香”可知,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通过科举考试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4)依据材料四“贞观十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可知,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文成公主;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还有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5)依据材料五“一个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可知,这是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唐朝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由其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5.唐玄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阅读下列与之有关的史料(均出自部编初一历史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景的辅佐下,实行一系列改革……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唐玄宗在其统治后期,追求享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形势边疆形势紧张。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2)依据材料二说说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的主要影响怎样?
(3)请结合材料一、二简单评价唐玄宗。
【答案】(1)原因:唐玄宗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
(2)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形势边疆形势紧张;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
主要影响: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3)简评:唐玄宗在其统治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能够励精图治,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后期是一位追求享乐,任人唯亲的封建帝王,导致朝政腐败,最终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详解】
(1)根据材料“唐玄宗即位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景的辅佐下,实行一系列改革……”可得出概括“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唐玄宗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
(2)根据材料“ 唐玄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其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形势边疆形势紧张。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可知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历史背景是: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形势边疆形势紧张;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根据材料“……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可得出“安史之乱”的主要影响是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3)根据材料一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二“安史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其统治前期,能够励精图治,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后期是一位追求享乐,任人唯亲的封建帝王,导致朝政腐败,最终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四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二、三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民族政策?这位皇帝被各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一位当时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4)杜甫《忆昔》描写那位皇帝在位时的盛世景象?历史上把这盛世景象称为什么?
(5)唐朝的繁荣局面被什么事件所破坏?唐朝国势从此走向衰落。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
【答案】(1)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2)开明;天可汗
(3)魏征;贞观之治
(4)唐玄宗;开元盛世
(5)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时期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二、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可知,都是唐太宗的言论;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他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改革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他还常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告诫后人不可轻视人民的力量。因此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2)依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 ( http: / / www.21cnjy.com )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是唐太宗针对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作出的评价,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重视汉族,轻视少数民族,我却一样的对待他们,认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没有区别,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也因此被少数民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太宗时期当时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魏征;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是贞观时期有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依据所学可知,杜甫《忆昔》描写唐玄宗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时的盛世景象;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重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907年,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南越、前蜀、后蜀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史之乱以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水浒传》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五十秋”里有“十五帝”的情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发展趋势。
(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给你的感悟。
【答案】(1)“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指的是藩镇割据、兼并战争以及黄巢起义。
(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凭借武力夺权,在位时间都不长,政权更迭频繁。
(3)社会状况: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发展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4)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的可靠保障;要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统治者应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安史之乱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因此“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指的是藩镇割据、兼并战争以及黄巢起义。
(2)依据材料二“朱李石刘郭,梁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扰乱五十秋。”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说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事。“十五帝”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十五个皇帝;“五十秋”指的是时间,应该是五十年的意思。之所以会出现材料二中“五十秋”里有“十五帝”的情况,依据是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凭借武力夺权,在位时间都不长,政权更迭频繁。
(3)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是: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其发展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4)结合两则材料可知,唐朝由盛转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给我们的感悟是: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要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统治者应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等等。
38.人口数量变化是封建王朝统治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王朝人口数统计表
时期 秦朝 西汉初年 汉光武帝时 唐朝初年 唐朝开元年间 唐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
人口数 3000万 1300万 2100多万 2400万 8000万 1600万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清朝人口、耕地数对比表
年代 康熙24年1685年) 雍正2年(1724年) 乾隆6年(1740年) 乾隆19年(1753年) 乾隆24年(1758年) 乾隆41年(1775年) 乾隆52年(1786年) 百年增加 百年增长率
人口数 1亿 1.60亿 2亿 3亿 2亿 200%
耕地数 6.08亿 6.84亿 7.09亿 7.16亿 1.08亿 0.18%
——数据来自刘峰、王庆峰《论清代玉米种植对救荒事业的影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从秦朝到西汉初年人口锐减的主要因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材料一中东汉光武帝时和唐朝开元年间人口数量的回升与激增,反映了我国封建王朝盛世局面的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分别被称为什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导致材料一中公元760年人口数急剧下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对唐朝历史发展有何标志性影响?21*cnjy*com
(4)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人口数变化的总趋势及其带来的主要问题。
【答案】(1)因素: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战乱(或:秦末农民起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等。政策:休养生息。
(2)光武中兴;开元盛世。
(3)事件:安史之乱。影响: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4)趋势:人口快速增长。问题: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导致材料一中从秦朝到西汉初年人口锐减的主要因素有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战乱(或:秦末农民起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等。西汉初年,由于秦末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的需要,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杨国忠、李林甫,造成朝政混乱,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4)根据材料二“清朝人口、耕地数对比表”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可知,清朝前期人口数变化的总趋势是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材料二:《旧唐书·郭子仪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橡。中间畿内,不满千户,并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
材料三: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巢贼众竞投物遗人。十三日,賊巢僭位,国号大……
——摘编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
材料四:(在五代十国时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封建割据者为争权夺地长期混战,黄河流域尤其严重,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五代的第一个政权是谁建立的
【答案】(1)原因:唐玄宗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境形势日益紧张;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影响: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动;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答出任意-一点即可)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人物:朱温。
【详解】
(1)根据材料“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可知,唐玄宗追求享乐。根据材料“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可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境形势日益紧张。
(2)根据材料“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可知,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动;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根据材料“巢贼众竞投物遗人。十三日,賊巢僭位,国号大……”可知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3)根据材料“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割据者为争权夺地长期混战”可知,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朱温建立了后梁,这是五代的第一个政权。
40.作为中国版图和文化的真正奠基人,唐王朝彪炳千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展现盛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上述图片资料中
能够体现农业发展的是: 、 ;
能够体现手工业水平的是: 、 ;
能够体现商业活动的是: 、 。(填写图片下的字母)
(唐诗描绘盛唐)
(2)唐诗是唐朝人对生活的描述,请将以下诗歌与其反映的盛唐气象连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有关诗句3展现的景象,请列举唐朝一相关史实。
(盛唐梦中醒)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上述折线图展现唐朝政局变动的全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处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材料一认为唐朝的社会弊病是藩镇割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处的历史事件与这一社会现象的联系。
(6)材料一中“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答案】(1)农业:AC;手工业:EF;商业:BD。
(2)1---B;2---D;3—A;4—C。
(3)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4)安史之乱
(5)安史之乱后,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的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6)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能够体现农业发展的是:唐朝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www.21-cn-jy.com
第二小问:能够体现手工业水平的是: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第三小问:能够体现商业活动的是:长安城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开元通宝,适合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农业:AC;手工业:EF;商业:BD。
(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写唐玄宗开元时期农业生产繁荣,国富民丰的情景。反映唐朝经济的繁荣。
第二小问:依据题干“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写唐朝长安的曲江边美丽女子来游春的情景。反映唐朝社会的开放。
第三小问:依据题干“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描写唐蕃和亲,唐朝的民族关系融洽。
第四小问:依据题干“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中的“李杜”指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反映唐朝灿烂的文化。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 1---B;2---D;3—A;4—C。
(3)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4)依据题干“755——76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知识,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叛乱被唐朝平定。史称“安史之乱”。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安史之乱。
(5)依据题干▲处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是安史之乱后,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
(6)依据题干“而其亡也亦终以此”,结合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907年,藩镇势力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选择题
1.唐末农民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 B.占领长安,建立了政权
C.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军进行流动作战
2.“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21cnjy.com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3.下表所反映的唐代人口巨变的原因是
年代 649年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人口数 1900 4141 4 531 5291 1690 1576
A.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七国之乱 D.武则天篡权
4.如果你想了解唐朝衰亡的历史,下列那些历史人物的经历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参考( )
①安禄山 ②史思明 ③朱温 ④ 张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21·世纪*教育网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6.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贞观之治”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鉴真东渡
7.唐朝的衰落源于安史之乱的爆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后,藩镇长期制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宦官专权,严重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统治秩序。政权日趋腐朽,百姓的生活口趋悲惨,最终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唐朝统治彻底崩溃。由上述可知,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农民起义
B.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
8.七年级某历史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A.安禄山、史思明 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 D.唐玄宗、唐肃宗
9.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问”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0.史学家邵文实说:“它不仅仅是整个唐朝发展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它”指的是【版权所有:21教育】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11.在中国封建社会,往往出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象,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五代十国 D.魏晋南北朝
12.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1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14.公元755年,近于(唐朝)全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时间上的中点,前面一段有137年的伟大与繁荣,而接着则有151年的破坏和混乱。造成这一转折的历史事件是21*cnjy*com
A.开凿大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澶渊之盟
15.“安史之乱席卷了整个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中原和关中,这里此前是唐朝的经济中心。由于江南地区始终握在唐王朝手里,未受到破坏,故人口继续大规模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这表明安史之乱( )
A.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 B.促使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江南社会生活遭到破坏 D.加速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改变
16.唐末黄巢起义后,藩 ( http: / / www.21cnjy.com )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
C.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五代十国战乱不已
17.下表户数与人口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安史之乱 B.外族入侵 C.黄巢起义 D.军阀割据纷争
18.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A.北宋建立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安史之乱”
19.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权势增大,他们名义上服从中央管理,实际上各自为政,割据一方。这反映了唐朝后期出现
A.皇权强化 B.土地兼并 C.藩镇割据 D.赋税沉重
20.《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率以功,起行阵列为王侯着,皆除节度使。”反映了唐朝后期的什么现象
A.朝廷腐败 B.经济衰退 C.藩镇割据 D.国家繁荣
21.据统计,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二十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 增加到二百五十万石。这说明
A.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 B.隋唐具有繁荣开放特征
C.唐朝的繁盛源于大运河 D.大运河有助于唐朝统治
22.小丽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历史原因 B.历史意义 C.历史过程 D.历史结论
23.据学者研究,唐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4.“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胆,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对“安史之乱”的描绘。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 )
①唐玄宗朝政的腐败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③中央与地方外重内轻局面 ④农民起义的打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5.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等历史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 )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皇帝的素质 B.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C.防止地方力量的膨胀,强化中央集权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26.易中天教授在评述某---历史事件时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该历史事件( )21教育网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D.推动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27.五代以后,南方人口已经是北方的两倍,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材料和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可以概括五代十国局面的特点是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繁荣开放、政权分立 B.社会变革、民族交融
C.人口南迁、民族交融 D.经济南移、政权分立
28.唐代郑棨的《天开传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记载唐玄宗小时候还是皇太孙时,曾经在朝堂上斥责权倾一时的武攸暨,武则天对此惊叹道“此儿气概,终当为吾家太平天子也。”但唐玄宗其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场叛乱的叙述正确的是www.21-cn-jy.com
①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②此后中央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③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④是一次给予唐朝致命打击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历史学家钱穆说:“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禄山的势力,是唐室用中国财富豢养成的胡兵团。此种胡兵团只吮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没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们一旦羽翼长成,自然要扑到唐室的内地来。”明太祖朱元璋说:“昔玄宗内惑于声色,外蔽于权奸,以养成安史之乱。”这两则材料旨在说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
A.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矛盾;设立藩镇,边兵过重
B.民族矛盾;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堕落
C.设立藩镇边兵过重;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堕落
D.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30.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有诗人描述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蓄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位诗人是【来源:21cnj*y.co*m】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31.下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金与南宋对峙
B.清兵入关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32.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
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②北方突厥族的侵扰
③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④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C.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二、综合题
3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盛世局面)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是在哪一事件后被打破的?
(技术创新)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和同一家)
材料四:贞观十五年(年)正月,……松赞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4)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对外友好)
材料五: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5)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5.唐玄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阅读下列与之有关的史料(均出自部编初一历史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景的辅佐下,实行一系列改革……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唐玄宗在其统治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形势边疆形势紧张。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2)依据材料二说说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的主要影响怎样?
(3)请结合材料一、二简单评价唐玄宗。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四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二、三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民族政策?这位皇帝被各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一位当时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4)杜甫《忆昔》描写那位皇帝在位时的盛世景象?历史上把这盛世景象称为什么?
(5)唐朝的繁荣局面被什么事件所破坏?唐朝国势从此走向衰落。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史之乱以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水浒传》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五十秋”里有“十五帝”的情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发展趋势。
(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给你的感悟。
38.人口数量变化是封建王朝统治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王朝人口数统计表
时期 秦朝 西汉初年 汉光武帝时 唐朝初年 唐朝开元年间 唐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
人口数 3000万 1300万 2100多万 2400万 8000万 1600万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清朝人口、耕地数对比表
年代 康熙24年1685年) 雍正2年(1724年) 乾隆6年(1740年) 乾隆19年(1753年) 乾隆24年(1758年) 乾隆41年(1775年) 乾隆52年(1786年) 百年增加 百年增长率
人口数 1亿 1.60亿 2亿 3亿 2亿 200%
耕地数 6.08亿 6.84亿 7.09亿 7.16亿 1.08亿 0.18%
——数据来自刘峰、王庆峰《论清代玉米种植对救荒事业的影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从秦朝到西汉初年人口锐减的主要因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材料一中东汉光武帝时和唐朝开元年间人口数量的回升与激增,反映了我国封建王朝盛世局面的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分别被称为什么?21·cn·jy·com
(3)导致材料一中公元760年人口数急剧下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对唐朝历史发展有何标志性影响?2·1·c·n·j·y
(4)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人口数变化的总趋势及其带来的主要问题。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旧唐书·郭子仪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橡。中间畿内,不满千户,并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2-1-c-n-j-y
材料三: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巢贼众竞投物遗人。十三日,賊巢僭位,国号大……21*cnjy*com
——摘编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
材料四:(在五代十国时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封建割据者为争权夺地长期混战,黄河流域尤其严重,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出处:21教育名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五代的第一个政权是谁建立的
40.作为中国版图和文化的真正奠基人,唐王朝彪炳千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展现盛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上述图片资料中
能够体现农业发展的是: 、 ;
能够体现手工业水平的是: 、 ;
能够体现商业活动的是: 、 。(填写图片下的字母)
(唐诗描绘盛唐)
(2)唐诗是唐朝人对生活的描述,请将以下诗歌与其反映的盛唐气象连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有关诗句3展现的景象,请列举唐朝一相关史实。
(盛唐梦中醒)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上述折线图展现唐朝政局变动的全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处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材料一认为唐朝的社会弊病是藩镇割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处的历史事件与这一社会现象的联系。
(6)材料一中“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