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走近鲁迅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内11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一员巨将,多年来鲁迅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鲁迅作品却有淡出中学语文课本的迹象。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现在仅仅保留了三篇文章,它们是:《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祝福》。本教学单元就是想将语文教材中的三篇鲁迅文章放到一起赏析,通过三篇文章的具体赏析,帮助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特点及艺术成就有全面认识,同时从知人论世的角度,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及课外网上阅读鲁迅的其它文章,对鲁迅其人其作有全面的认识。
本单元学习是以学生自小学以来接触的鲁迅作品为依托,具体以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祝福》三文为范例进行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四个专题进行:专题一,初识鲁迅。指导学生回忆自小到大读过的鲁迅作品,以及别人评价鲁迅先生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撰写鲁迅小传。专题二,教材中鲁迅三篇文章的比较赏析。首先是比较复杂记叙文的赏析,具体以引导学生鉴赏《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两文为主,授课顺序宜先易后难,先《记念刘和珍君》后《为了忘却的记念》。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比较两文的写作特色,引导高一学生学会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其次是鲁迅小说的赏析,重点赏析《祝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鲁迅小说有全面认识,补充《药》《阿Q正传》等小说,做好课内向课外的拓展。专题三,结合读本中“我眼中的鲁迅”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布置学生以“我眼中的鲁迅”为题,撰写读书笔记,并以成果交流的形式上一堂“走近鲁迅”的专题阅读活动的总结课。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回忆读过的与鲁迅有关的文章,调动生活积累,勾勒鲁迅印象。
2.了解鲁迅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3.通过赏析教材中的三篇文章,对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思想成就有较全面的认识。
4.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全面评价鲁迅其人其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图书,印发有关鲁迅文章及别人评价文章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鲁迅,分凡夫俗子的鲁迅,文坛巨匠几个层面去解读鲁迅。指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我眼中的鲁迅”的读书笔记的撰写交流,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将对鲁迅的认识和研究延伸到课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发挥集体力量。
2通过了解鲁迅其人其作,让学生对鲁迅作品有自己的判断力,对鲁迅其人有情感上的亲近和信任感。
3.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1、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3、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你都读过有关鲁迅的哪些文章?他的文章给你什么印象?
作为写人的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在写作特色上有哪些异同点?
透过〈祝福〉,你对鲁迅的小说成就有哪些认识?
你还读过鲁迅的哪些文章?现在你如何评价鲁迅的文学成就?
你还了解鲁迅的什么情况?你眼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
专题划分
专题一,初识鲁迅。。
专题二,教材中鲁迅三篇文章的比较赏析。
专题三,结合读本中“我眼中的鲁迅”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布置学生以“我眼中的鲁迅”为题,撰写读书笔记,并以成果交流的形式上一堂“走近鲁迅”的专题阅读活动的总结课。
专题一
初识鲁迅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小到大读过的鲁迅作品,以及带领学生赏鉴别人评价鲁迅先生的文章,尤其通过学习〈呐喊自序〉。了解鲁迅个人成长经历,在此基础上撰写鲁迅小传。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回忆读过的与鲁迅有关的文章,调动生活积累,勾勒鲁迅印象。
2.了解鲁迅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交流自己读过的鲁迅文章,尤其是教师推荐的〈拿来主义〉,以及有关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万年青〉〈琐忆〉。
4.透过〈呐喊自序〉走进鲁迅的情感世界,认同鲁迅的人格魅力,增强民族使命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你都读过有关鲁迅的哪些文章?他的文章给你什么印象?
通过几篇回忆性文章,朋友眼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
透过《〈呐喊〉自序》,你对鲁迅的成长历程有了哪些认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印发文章:《〈呐喊〉自序》《拿来主义》《万年青》《琐忆》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1、读本第一册 2、人物传记的体例和范文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自由交流:你都读过有关鲁迅的哪些文章?他的文章给你什么印象?
2.赏析〈万年青〉和〈琐忆 〉,交流朋友眼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
3、自读〈呐喊自序〉,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1.研读《〈呐喊〉自序》,思考。
(1)本文记叙了鲁迅的哪些人生经历?
(2)你如何看待鲁迅的“弃医从文”?
(3)鲁迅的经历对于我们有何启发?
2.根据你对鲁迅的了解和认识,撰写一份500字左右的〈鲁迅小传〉,可以参照〈读本〉中的鲁迅的〈柔石小传〉的写法。
教学评价
1、能否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是否流利、准确。
2.能够从鲁迅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借鉴。
4.在课堂研讨中能否积极参与,质疑是否大胆质疑。
专题二
教材中鲁迅三篇文章的比较赏析
所需课时
课内8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首先是比较复杂记叙文的赏析,具体以引导学生鉴赏《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两文为主,授课顺序宜先易后难,先《记念刘和珍君》后《为了忘却的记念》。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比较两文的写作特色,引导高一学生学会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其次是鲁迅小说的赏析,重点赏析《祝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鲁迅小说有全面认识,补充《药》《阿Q正传》等小说,做好课内向课外的拓展。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复杂记叙文中的运用。
借鉴鲁迅小说刻画人物时“画眼睛”的写法。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比较《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在写作上的异同点。
2、学了《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课,你对以写人物为主的复杂记叙文写作,有哪些认识?
3、透过《祝福》,你对鲁迅小说艺术成就有哪些认识?
4、你如何评价鲁迅的文学成就?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上众名家对鲁迅的评价
常规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祝福》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的其它作品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他
初中学过的鲁迅一些文章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记念刘和珍君》,思考如下问题:
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文章提及她的事迹主要体现在哪几部分?
文章题目是《记念刘和珍君》,作者只是要纪念她一个人吗?对于本文的写作目的你怎么看?
行文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对于本文的写作特色你有哪些认识?
二、学生思考并且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当众交流,
第二课时
一.各组推荐代表交流问题答案。
二.教师引导大家集体讨论,最后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赏析《为了忘却的记念》,思考如下问题:
本文纪念的是哪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重点写的是谁?
题目是否矛盾?
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给你印象深刻?
二、小组讨论交流。
第四课时
一、各组推荐代表交流问题答案。
二.教师引导大家集体讨论,最后教师总结。
第五课时
总结《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课的写作特点
1、学生自己思考,分组讨论。
二、比较两课作为写人记叙文在写作上的异同点。
1、每组推选发言人当众交流。
2、集体讨论,教师总结。
第六课时
赏析鲁迅小说《祝福》,思考如下问题:
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
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呢?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小说是如何刻画祥林嫂的呢?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二、小组讨论交流。
第七课时
一、各组推荐代表交流问题答案。
二.教师引导大家集体讨论,最后教师总结。
三、鲁迅小说,给你印象深刻的还有哪些?你如何评价鲁迅的小说成就?
第八课时
思考:
1、通过学习上述三篇文章,你对鲁迅的文学成就如何认识?
2、三篇文章,你借鉴的最重要的写作技巧是什么?
二、讨论交流
三、教师总结
教学评价
1.能够对三篇文章有自己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积极主动参与班级谈论活动,能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4. 基本掌握比较复杂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写作小说。
专题三
“走近鲁迅”专题阅读指导总结课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走近鲁迅”专题阅读活动的总结课。前提是带领学生赏析了鲁迅三篇文章,布置学生网络浏览了鲁迅其他文章,以及印发了一些纪念鲁迅的文章。结合读本布置的研究性专题“我眼中的鲁迅”,课外让学生撰写了读书笔记,教师批阅后做的这次总结课。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对如何科学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本、读本这些身边现成的资源以及网络等资源整合信息的方法进行探索。
对鲁迅其人其作进行全面认识、评价。
。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你眼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
迄今为止,你都读过鲁迅的哪些文章?印象最深的是哪篇,为什么?
除了鲁迅的作品,对于鲁迅其人你还了解哪些情况?
你眼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
针对当前鲁迅作品逐渐淡出中学语文课本的现象,你怎么看?你认为中学语文课本是否该删减鲁迅作品?请谈谈你的看法。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资源
常规资源
读书笔记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教室
其 他
鲁迅其他作品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课前布置,做“读本”研究性作业,以“我眼中的鲁迅”为题撰写读书笔记,教师批阅。
2.全班展示交流,评出优秀作品。
3.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1.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介绍鲁迅其人其作。
2.读书笔记要道出真知灼见。
3. 集体讨论发言积极,有个人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