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亲情》主题单元学习计划

文档属性

名称 《感悟亲情》主题单元学习计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0 01:3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自然的魅力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7课时+课外8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拟通过四个文本和八篇课外文本引领学生品味自然,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体味自然,学会感恩,学会“知人论文”鉴赏文章,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自己感受到的自然,涵养感恩、乐观、豁达、坚毅的人格品质。
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进经典文本中的亲情叙述。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体会作者的人生经历、自然体验,学会“知人论文”。专题二,作者和文本中的自然联系。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文本中的自然特点,找到共鸣,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中的观点和感情,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文本。同时,拓展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的“自然感悟”,并从文学审美的高度认识“自然”的美学意义。专题三,搜集表现自然的优秀诗文、歌曲并举行读书报告会,培养围绕目标加强积累的意识和能力,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品表达的,背诵《归去》。
2.借助工具书,梳理文中的词语,掌握文言文的翻译要领。
3. 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中的观点和感情,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文本。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搜集表现亲情的优秀诗文、歌曲,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自然的过程中,掌握“知人论文”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方法。
3.在研究文本有关亲情的描写和叙述的过程中,掌握记叙文、散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4.通过读书报告会,培养围绕目标加强积累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认同作者的人格魅力,品味亲情,学会感恩。
3.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发现“自然”的美学价值,认同文学创作的情感因素。
4.感悟“亲情”在人生历程中的特殊意义,养成感恩、乐观、豁达、坚毅的人格品质。
5.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总目标:(1)积累与整合,在积累的过程中注意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2)感受与鉴赏,品味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养。(3)思考与领悟,与文本展开对话,质疑探究,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4)应用与拓展,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意识,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5)发现与创新,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文本,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阶段目标
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对生活中人、事、物的感情,并能针对某些现象或观点发表见解;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有文学鉴赏水平,能感受和体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及表现手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评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在课外有选择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能尊重他人的发言,及时把握他人的要点;能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需要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进行即兴演讲或辩论。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爱好,有独立的人格意识。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评价人生历程中的“自然”感受?
2如何让人们学会品味自然,学会感恩?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进经典文本中的自然叙述
专题2:作者和文本中的自然联系
专题3:搜集表现自然的优秀诗文、歌曲并举行读书报告会
专题一
走进经典文本中的亲情叙述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次专题活动以交特点展开,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用书面文字描写自己的自然感受(150字左右),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比较研究大家表现亲情的共同词汇。交流认识人生自然感受的必然性和共性,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文本,研读教材文本,结合自我的自然感受体会作者愧对亲情的痛苦(关注文章中描述作者几次人生转折的语句,感受文字中包含的深沉苦痛),感悟认同作者的自然感受,学会感恩。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品味自己的亲情体验,能够用片段文字比较准确地描写自己感受的亲情。
2.了解文本作者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3.在品味文本的亲情流露的过程中,掌握“知人论文”的文本评价方法。
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认同自然魅力,增强共鸣,学会感恩。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能够尝试将自己印象深刻的自然感受描写出来吗?
2你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有表现自然的吗?他们的描写真实吗?
3.人为什么总有品味自然的感受?必然性和共性在哪里?
4作者的经历带给了他怎样的情感体验? 文中的哪些语句特别能表现他的情感体验?
4你如何评价作者的选择和观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语文教材和语文读本必修三第一单元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表现自然的经典歌曲和情感类记叙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自由交流:谈自己的人生经历,说一说有关亲情的情感体验
2.讨论:亲情是人类生命深处一首永恒的歌,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恒久主题,亲情的魅力在哪里?
3.试着用书面文字描写一段印象深刻的自己的亲情体验,要求情感真实,有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
4.小组推荐:投影交流,总结大家共同使用的词语或环境特征。
5.回忆一下读过的文学作品,比较人们描写亲情感受的常用词汇和环境特征。
6.自由朗《归去》。
第二课时
1.研读《归去》和《荷塘月色》,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述文本中所写的生活琐事:
(1)本文记叙了作者的那些人生经历?
(2)作者的经历带给了他怎样的情感体验?
2.语言品味:
(1)文中的哪些语句特别能表现他的情感体验?
(2)这些语句在用词、修辞方面有何特点?他们与表现作者的情感体验是否和谐一致?
3拓展运用:
参考《归去》的结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一个“归去“的场面。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书面语描写生动、真实;对于人生的自然体验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3.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信息;能够从作者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借鉴。
4.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