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9课时(课上6课时,课外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人性,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话题。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着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对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对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灵魂的对白”、“美与丑的看台”和“人性在复苏”。三个板块分别突出人性中真和假、美和丑、善和恶三组矛盾。第一板块探讨的重点是怎样认识人性中的真和假的复杂关系,第二板块探讨的重点是人性中美与丑的对立和交织,第三板块探讨的重点是怎样凭借人性来战胜人的兽行,以免掉进恶的深渊。三个板块各有侧重,互相补充。通过学习和探讨,能够对人性的复杂和丰富、美丽和丑陋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我们自觉的道德追求。
《雷雨》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剧本情节的紧凑集中,结构安排的巧妙周到,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是分不开的。当然,更离不开剧本人物台词的高度个性化和动作性。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按照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体现了雨果作品浪漫主义的特点。小说情节惊险、怪诞,富有传奇色彩;语言色彩斑斓,富有感情。小说通过美和丑,善良和邪恶,崇高和卑下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
《辛德勒名单》是由史蒂芬·蔡利安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l 000多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人性在战争中的逐渐复苏。
预期成果:了解戏剧、小说、电影剧本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能够掌握欣赏小说、戏剧剧本、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体会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了解戏剧、小说、电影剧本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学生能够掌握欣赏小说、戏剧剧本、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2.学生能着眼作品整体,用自己的观点解读和鉴赏作品的具体细节和情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结合教科书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2.学生能进一步认识人性的复杂,学会审视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小说与戏剧)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和容纳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多元文化,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分辨精华和糟粕,作出恰当的评价。
2.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他在认出鲁侍萍前后语言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雨果在小说中对于种种对比的描写合理吗?这重重对比要说明什么?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表现?
你怎样看待辛德勒对犹太人的救赎?纳粹军官高斯对海伦的“爱”对于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专题划分
专题一: 灵魂的对白 (3课时)
专题二: 美与丑的看台 (3课时)
专题三: 人性在复苏 (3课时)
专题一
灵魂的对白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这一板块节选的是《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重逢的一场戏,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教学这个板块,诵读和讨论是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可通过自由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了解冲突的发展过程。
2.要尽量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人物的矛盾;对阶级冲突、家庭内部冲突等观点,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可存在不同意见。
3.可通过问题的探讨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本专题问题设计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
他在认出鲁侍萍前后语言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各句中的潜台词有何意义?
3.题目“雷雨”有何象征意义?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和话剧影像资料。
常规资源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网络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分角色朗读
为了让学生熟悉角色,揣摩人物的台词。
要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言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深人体会两个人物思想的前后变化。
注意人物的身份、性格、经历等因素。
活动二:揣摩人物丰富的潜台词
结合课后练习的“问题探讨”,品味这些潜台词的丰富内涵,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分角色诵读。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可通过问题的探讨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题目“雷雨”有何象征意义?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认识深刻。
专题二
美与丑的看台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这一板块节选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伽西莫多受刑、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的一部分,通过多重对比表现人性中美与丑的对立和交织。有美丽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爱斯梅拉达,外形丑怪而心地善良的伽西莫多,有道貌岸然而心如蛇蝎的副主教克洛德……
小说通过美和丑,善良和邪恶,崇高和卑下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把握文中多角度对比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性的复杂,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在加西莫多受刑和爱斯梅拉达给他喂水两个场面中,围观群众有什么表现?这样描写有何目的?
2.雨果对于小说中种种对比的描写合理吗?这重重对比说明了什么?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表现?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电影片段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多角度对比是本篇小说的主要特色,节选部分有哪些对比?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观看电影片段,爱斯梅拉达被加西莫多劫持过,为什么在其受鞭刑的时候还给他喂水?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为什么在加西莫多冒死从刑场救出爱斯梅拉达后,将克洛德推下钟楼?
观看电影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多角度对比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
2.人物形象分析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深入
专题三
人性在复苏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这一板块节选了电影剧本《辛德勒名单》中辛德勒贿赂纳粹将军,营救犹太人的一部分。这部分是电影情节的高潮,集中表现了辛德勒摆脱兽性,人性回归的蜕变过程。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了解电影剧本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能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本专题问题设计
是什么让辛德勒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救”出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归到自己的身上?
剧本塑造的纳粹军官高斯对表现人性复杂有何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影片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辛德勒为什么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救”出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归到自己的身上?
学生品读剧本《辛德勒的名单》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剧本塑造的纳粹军官高斯对表现人性复杂有何作用?
(讨论交流:抓住画面和细节,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认识人物的性格。)
活动三:阅读剧本精彩对白,品味丰富内涵。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品读文中人物的复杂人性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深入,掌握到位。
2.品味剧本语言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用词贴切,评析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