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月、梦——感受李白的孤独与浪漫情怀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酒、月、梦——感受李白的孤独与浪漫情怀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0 01:3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酒、月、梦——感受李白的孤独与浪漫情怀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说到李白,跃进人们脑海的总是一个“欲上青天揽明月”“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游侠的形象,好像他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烦恼,在广袤的宇宙空间里,在美丽的大好河山中,到处都是李白的家乡,每一个人都是他可以倾心相交的朋友。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去阅读他的诗歌,又可以寻觅到一点点孤独的影子,有一种“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孤独情怀萦绕在李白的诗歌中,那么李白为什么会感到孤独?他又是如何排解孤独?这种孤独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单元将通过鉴赏李白的诗歌,结合李白的人生经历,品味李白的孤独情怀。
本单元选题源自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学生已经学习了李白的多首诗歌,本单元将依托《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歌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近李白写酒和月的诗歌。指导学生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月下独酌》《把酒问月》《行路难》等几首诗歌,抓住其中的重点意象——月和酒,赏析这两个意象所传递的情感,感受李白孤独的内心世界。专题二,分析李白的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李白在不同的人生时期不同的孤独感和他的排解方式。专题三,走进李白的孤独与浪漫情怀。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设计“感受李白诗中的月(酒)”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要成就。
2.能够初步赏析李白诗中的酒、月和梦这三个意象。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李白孤独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李白的孤独与浪漫情怀,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李白在他的咏月和酒的诗歌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李白究竟在他的似醉非醉的梦境中寻找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近李白写酒、月和梦的诗歌。
专题2:分析“赐金放还”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专题3:感受李白的孤独与浪漫情怀。
专题一
走近李白写酒、月和梦的诗歌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他的诗歌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多方位的呈现了大唐盛世图景。李白的一生是游玩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漂泊的一生,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着这个世界,感受着自己的内心,他不乏朋友,可是他又一直在送别朋友;他有故乡,可是他又一直在远离故乡。李白的一生中,唯有酒与月和他形影不离,他永远在月的影子中与酒相伴,在梦的世界中感受自己的孤独,可是李白展现世人面前的永远是他的潇洒,这是李白独有的浪漫。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月下独酌》《把酒问月》《行路难》等几首诗展开,引导学生多途径收集李白写酒、月和梦的诗歌,抓住其中的重点意象——酒、月,走进李白的梦境,感受李白的内心世界。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李白的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李白的这几首诗歌,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感悟李白孤独的内心世界。
4.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诗歌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酒、月这两个意象在李白的诗歌中代表了什么?
4.李白的梦与现实有怎样的关系?
5.李白是如何解决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李白不同时期写酒、月和梦的诗歌: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四)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五)《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月下独酌》《把酒问月》《行路难》这几首诗歌。
活动二:这几首诗歌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酒、月和梦圈画出来,品味意象的情感,要求抓住意象所代表的心理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这几首诗歌中的酒、月意象有什么含义?梦又传达出李白怎样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把握酒和月在诗中传达的情感。“酒”是流动的,就如李白漂泊的一生,“酒”又是可以随身携带的,足可以安慰李白孤独的旅程,在某种程度上麻醉诗人孤独甚至是痛苦的心灵,它是诗人文学灵感的源泉。“月”是纯洁的,无论人世间如何变化,“月”永远静静地注视着这片或者祥和或者动荡的土地,它不会欺骗,不会尔虞我诈,它是诗人最忠诚的伴侣。
引导学生分析李白的梦境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看李白是如何解决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李白的梦并不一定是夜间的梦,大多数梦都是他在饮酒之后,在似醉非醉之时吐露自己内心的漂泊的孤独和壮志难酬的忧郁。
活动四:分析李白诗歌中“酒”“月”和“梦”之间的关系。
在课外收集的诗歌中,选取几首与之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酒”是李白诗歌创作的源泉,是他安慰孤独心灵的良药;“月”是李白最忠诚而又无声的朋友,是李白永远相随而又无法亲近的故乡;“梦”是李白孤独与苦痛之后的归宿,是他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舞台。李白正是在酒与月交织的如痴如醉的梦境中感受着自己的孤独,又隐藏着自己的孤独 ,永远把自己最开怀、最潇洒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正是李白最伟大的地方。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布置作业: 1.阅读散文余光中《寻李白》,夏立君《在西域读李白》
2.背诵这几首诗歌。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与同学主动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运用联想和想象赏析意象,注意“以诗解诗”,并且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分析李白的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的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白诗中的“酒”“月”和略显孤独的梦的意象,实际上是李白一生的写照,是一个“少小离家”而又多情善感的诗人内心无限情感的寄托,它承载者诗人的快乐,承载着诗人的洒脱,承载者诗人年轻时的梦想,也承载着诗人梦岁以后的无奈。
从以上几首诗中,探讨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尤其是李白在被唐玄宗招进长安而又被“赐金放还”之后,这一切都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引导学生联系李白的生平赏析李白的诗歌,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依据李白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感受其诗歌中的情怀,进一步体会人生经历对诗人文学创作的影响。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各种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初步判断这几首诗歌写于李白大约什么年龄吗?是什么标准?
2.不同年龄阶段的诗歌感情有什么不同吗?
3.你认为不同时期的李白内心的感受吗?他的内心或者说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诗歌的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你能初步判断这几首诗歌写于李白大约什么年龄吗?
引导学生将李白的诗歌按创作的不同时期进行归纳,尤其是李白进入长安之前和“赐金放还”之后。
活动三:不同年龄阶段的诗歌感情有什么不同吗
进入长安之前:渴望被重用,歌唱美丽的大好河山。
赐金放还之后:理想破碎,借酒消愁,安慰自己,强颜欢笑。
活动四:集中讨论:“赐金放还”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
活动五:你认为不同时期的李白内心的感受吗?他的内心或者说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诗人的诗歌都在关注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不是诗人的自私,而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盛唐,是一个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施展自己才能的时代。年轻时代的李白,是怀着对梦想的追求离开家乡的,当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时候,“月”是清风,“酒”是美妙的歌声,而实现“梦”的机会就在眼前,可以说这个时候李白是真正潇洒的。可是一个御用文人的身份,一个“赐金放还”的结局,让诗人从梦中醒来,这时候,“月”是诗人倾诉的对象,“酒”是诗人借来消愁的工具,梦也就成了是人展现自己孤独的内心世界的文字,因为诗人是不会把他的孤独和忧愁展现给别人看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李白的诗歌。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知识共享。
3.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
专题三
感受李白的孤独与浪漫情怀。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李白诗歌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撰写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撰写博文,发到班级博客之中,并进行评比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李白一生对理想的追寻,引发学生思考和塑造自己的人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怎样理解李白的孤独和洒脱?
2.你怎样面对自己人生中的挫折?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歌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李白的诗歌。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讨论探究:
1.你怎样理解李白的孤独和洒脱?
2.你怎样面对自己人生中的挫折?
提示:人的一生中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可以选择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用一副笑脸来面对别人。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