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九下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作文指导】九下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3 12: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本单元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引路
九下二单元: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
【如何审题】
我们在审题时要做到“四抓”:
抓关键词。一道题目中往往包含很多词,要抓住关键词的含义。比如,2021重庆A卷作文题:请以“你的馈赠,点燃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关键词是“你”。如何理解“你”?不要仅仅看作身边的人,也可以看作是“生活”“书”或者其他,这样才能拓展思路,写的与众不同。第二、抓材料。这是针对材料作文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有的比较直白,有的比较隐晦,必须认真读懂,看出表面意思和隐含意思,这样才能准确审题。比如,2021吉林长春作文:材料作文:叶嘉莹先生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弱德,叶先生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这种美就是一种弱德之美。请你根据材料谈谈你的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读懂这段话,理解什么是“弱德”,这样才有可能写好本题。
第三、抓写作要求。作文题目下的写作要求,有的是常规要求,有的是针对本题的特殊要求,一定要看清楚。否则,写出的作文就可能“跑题”——不符合要求。比如,2021年甘肃武威小作文:围绕“秋叶”,写一段抒情文字。不少于100字。(10分)这道题目中“抒情”要求就很特别,如果没注意,写出的文字不“抒情”,肯定影响得分。
第四、抓隐含信息。作文题目要求中往往有一些隐含信息,必须看清楚,抓住了;如果忽略了,写出的作文也可能不符合要求。比如,2021安徽作文:初中毕业后,你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那是一片新的天地,在那里,你将会拥有更多机会,面临更大挑战,获得更快成长。请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讲述未来三年你在学校里一次可能的经历,分享你所憧憬的多彩青春。【提示和要求】(1)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尽管“文体不限”,可是这道题目只能写成记叙文。如果没有注意,写成了议论文,自然是不可能写出好作文了。以上说的都是审题方面问题。解决了审题问题,立意相对就简单多了
【课本范例展示】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提示: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
2.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至可从反面立意。
3.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思路点拨
这次的作文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对材料性质的把握,是有利于解读材料的,就像这则材料,定位为寓言故事,在解读时,就不能过分从“物性”的角度来解读,比如,改变了叫声,那猫头鹰,还叫猫头鹰么?
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解读材料,要通过抓材料中的“关键词、人事关系变化”提取立意。就这则材料而言,可抓的关键词和体现关系变化的词句有:打算搬到东方、讨厌我的叫声、改变自己的叫声、还会惹人讨厌。从中,我们可以提取出这样一些观点(寓意):
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具体也可这样表述:
1、治标不治本,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与其逃避困境,不如改变自己,勇于面对;遇到困难或不被理解时,应多改变自己,勇于面对。以上三句话,在观点上,大同小异。
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但是,对材料的理解,读者的主观理解,不能太强势,一定要有文本意识。下面的观点,我认为是不妥的:如,我们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斑鸠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斑鸠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斑鸠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斑鸠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斑鸠吗?既然斑鸠鸣叫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即,当不被理解时,我们不应逃避,应该坚持自己,过分迎合别人,就会失去自己。
通过解读材料,提炼出观点,我们发现,这观点是关于成长类型的。如果,考生选定写记叙文,则可以回忆生活中,能够揭示该道理的事情。我想,这方面的材料,还是较多的。只不过,有的是经验,有的是教训。比如,有的同学,与同桌的关系不协调,他没有找自身的原因,而是要老师给他换座位。结果,换了座位后,与新的同桌关系仍然不好。
思维导图
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吸纳其他同学的合理建议,分析比较这些主题。
2.选择一个有一定深度且相对新颖的主题进行构思,并拟定题目。
3.写作时,要注意紧扣主题,不要跑题、偏题。
写作分析
这两道题目紧密相承,合到一起构成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在阅读寓言材料的基础上先列出主题,再进行作文。
这则寓言中有两个对象:一个是猫头鹰,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猫头鹰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决定搬家;一个是斑鸠,它告诉猫头鹰除非它改变自己的叫声,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寓言告诫人们,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搬迁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参考主题:①学会自我反思;②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③学会适应是一种智慧;④赢得社会赞同关键在于完善自我;⑤治标不如治本。
还可以反向思考立意角度。猫头鹰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猫头鹰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鹰的鸣叫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何不改变一下环境?参考主题:①换个环境又何妨?②自己个性不可丢;③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④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具体写作时要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选题,这样才能有话可说;同时要注意拟题新颖,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佳作展示1
与其更换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有人说:要是我出生在美国,我准是个英语天才。也有人说:如果李白是我的老师,也许我早就成诗人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环境不好,总是千方百计想换个环境。可是环境变了以后又怎么样呢?还不是一如既往。于是我要说,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只有不时地更换鱼缸,金鱼才能越长越大;只有将狼放归山林,狼的智勇与矫健才能被激发出来。可见,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同样,环境对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环境往往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代的孟母也深知环境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天有不测风云”,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改变它一时,却无法改变它一世。所以,环境的改变只是暂时的,自我的改变才是永久的。燕子总是躲在他人的屋檐下避风躲雨,一旦屋塌檐倒,只能流离失所。舒适的屋檐的确给燕子带来了暂时的安全与温暖,可它的一生也只能在心惊胆战中度过。
环境,象征着生活中一切客观事物,改变环境并不能改变一切,更何况环境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变的,我们无法阻止青春的流逝,死亡的降临,也无法阻止日月更迭、自然巨变,因为它们都在以一种不变的规则来变化,就像设计好的程序一般。对此,我们也只能顺应和接受。这时候,改变自我往往是更明智的选择。鲁迅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黑暗社会,毅然改变了自己的志向,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而改变社会环境;贝多芬面对无法改变的听力障碍,毅然改变了自己的作曲方式,嘴衔铁棒的他谱写出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这是他人生的高潮,也是他生命的终章。
与改变环境相比,改变自己更能培养意志与毅力。历史上“秉烛苦读”的例子不是很多吗?这些古人没有去抱怨环境,努力适应环境。就在这种改变中,磨练了意志,培养了矢志不渝的精神。
人人都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人都在改变,但很多情况下,改变环境确实不如改变自己。要知道,每一次改变,你的灵魂都上升了一个台阶,你就向辉煌又迈进了一步。要知道,现在你改变的是自己,而将来终有一天,你改变的是你的命运!
点评
本文开头引出观点——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然后采用举例和政法对比的方法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再次强调观点,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佳作展示2
我就是我
“妈妈,我回来了。”刚放学回家的我,如一阵风般卷进厨房,把正在灶台前忙碌的妈妈吓了一跳。“疯丫头,说过多少次了,走路脚步要轻一点,说话声音要小一点,你这样子哪里像女孩子?”“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我向妈妈扮了个鬼脸,顺手拿起一块糖醋排骨扔进嘴里,使劲嚼着,急匆匆奔向我的房间。
我是大家眼里标准的“假小子”,短短的头发,小麦色的皮肤,运动衫牛仔裤是我的日常装扮,每天都嘻嘻哈哈,口无遮拦,同学都喊我开心果。可是大人眼里的我却是“疯丫头”“傻大姐”,尤其是家里的亲戚朋友,来到我家总是将我和淑女表妹对比。看着她恬静温婉的微笑,优雅得体的举止,我也很羡慕,也曾偷偷模仿。
那天,我一改大大咧咧的作风,安静地吃完早餐,缓缓骑着单车来到学校。看到平时几个“铁哥们”,我不再大喊大叫着打招呼,而是微微一笑:“早上好!”哪知道大家诧异地看着我,“你怎么了,今天不舒服?”她们的话,似乎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温柔的微笑霎时冻结,我尴尬无语地看着她们,看来我不适合做淑女。
放学回家,我轻轻地打开门,缓步走进厨房,轻声对妈妈说:“妈,我回来了。你在家……”忙碌的妈妈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好奇地盯着我,“丫头,今天是不是考试没有考好?老师批评你了?”柔声问候的话语顿时在我的喉部凝滞。天呐!看来大家已经习惯我不是淑女了。
从那以后,我又恢复了我“假小子”的风格,和大家说说笑笑,喜怒哀乐,尽显于色。世界本来就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人的性格也是如此。温婉柔美是一种美,开朗大气也是一种美,从今以后,我就是我,做我自己,释放天真,任由他说。
点评
作者构思奇特,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立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应该保持个性,做回自己,尽显生命本色。“我”是一个众人眼里不入流的“假小子”,“我”也曾想做回淑女,但是淑女计划的落空,让“我”更加认识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需要多姿多彩的个性。文章立意新颖,语言幽默流畅,个性张扬。
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提示:
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 “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写作分析
一、明确“山”的含义,选择故事
“山”的本义不必说,其引申义,可以是学习实践中的某个障碍、困难;可以是思想上的偏见、狭隘;可以是人际交往中的害羞、胆怯、傲慢;可以是性格上的胆小、自私、偏激、懒惰;也可以是意外发生的误解、差错等。具体如,友情的波折,亲情的动荡,心理的创伤,感情的超越等。
二、理清“翻山”过程,突出重点
“翻山”,指爬山或是越过障碍、克服困难、战胜 惰、消除偏激翻过了那座山,就意味着战胜或解除了“山”给“我”带来的巨大的阻挠、困惑,跨越了物质上或精神上难以跨越的障碍。。
作为记叙文,要写出如何“翻山”的过程。为了更好呈现“翻山”的过程,可动用多角度描写的方法,也可设置情节,“一波三折”,增加克服困难的难度;或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翻山”前后的变化,以便突出中心。
三、体悟“翻过”感受,明确立意
“翻过”的感受,即文章主旨,可以是关于友情、亲情的,也可以是人生感悟。在“翻山”的过程中,什么地方需详写,就是由“立意”决定的。
所以,总体来说,这篇文章的主体内容,需有三块内容:呈现“山”——“翻山”——“翻过山”。
开篇要点题、精彩、新颖、吸引读者。
接下来快速交代翻的是什么山?(不要过多去描述山的形成过程,因为重点是“翻过”它)
重点写翻的过程,最好艰难些、是一点一滴慢慢转变过来的;最后写“翻过”后的感受。
当然,在具体结构文章时,顺序、倒叙都可以。
思维导图
佳作展示
翻过那座山
那是四年级的时候,在一次班级晚会上,也许是因为内心的那股骄傲,也许是因为小小的嫉妒,当看到班级同学们在弹奏乐器时的身影,我的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为何我不去学一门乐器呢?说做就做,回到家立即向妈妈说了我的想法。不料,却被一口回绝:“不行,当初你学过好几门兴趣班,画画、书法、篮球、有哪项你一直坚持下来的?这次又心血来潮,想学乐器,你能坚持下来吗?”面对妈妈的训话,我一时惭愧地低下了头。可是一想到同学演奏乐器的美丽身影,我顿时坚定了我内心的想法,“不,我一定要学!”
经过我的软磨硬泡,最终,妈妈答应了我的请求。又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之后,我最终选择了钢琴。这漆黑的大家伙,看起来是多么的高贵而神秘?以至于看到第一眼,我就喜欢上它。从此,我便开始了我的钢琴生涯。
两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便流过。我也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手,转变成为对钢琴略知一二的“老学生”,也能熟练弹奏一两首小曲。可是,渐渐地,整天面对那难如登天般的曲目,千篇一律地反复练习,当初的热情也悄然消退……然而,就在这时,我的钢琴老师却找到了我,让我去参加一次市级比赛。听到这消息,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不过,钢琴老师却笑着说:“抱歉,就是你了。我已经帮你报过名了。”啊?先斩后奏?让我无可奈何。在比赛的前几天里,对于那已经反复练习千百遍的曲目,我的内心实在提不起弹奏的欲望。我对比赛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失败是注定的,只是期待比赛快些到来,快些结束。比赛的日子很快到了。坐在等待席中,望着会场中人山人海,我的心咚咚跳,手心也被汗水浸透。终于,我的名字响起。坐在钢琴椅上,内心才明白,此刻,我已经没有退路。我调整呼吸,坚定信念,将手轻放在琴键上,弹起那首悠扬的乐曲。大厅中顿时回响起婉转的音乐,头脑中想到了与钢琴作伴的日夜时光。我时而微闭双眼,时而轻抬额头,身子随着旋律微动,双手仿佛长了眼睛一般,在琴键上迅速移动。一曲终了,大厅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弹钢琴的乐趣,我明白,钢琴将伴我一生。从那一刻起,也懂得了一个道理:翻过那座山,其乐无穷。
【名师点评】
开篇简洁,直接写事。行文中,“我”学琴的经过一波三折,文章摇曳生姿,最后写参加钢琴比赛,出人意料,一鸣惊人。从而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也从此爱上钢琴。最后一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翻过那座山,其乐无穷”扣题,点明中心,同时,也让文章更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