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黄河颂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2.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26 年间的史事。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21教育网
C.《老山界》一文中“耳朵里有不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D.在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课文《黄河颂》是这首组诗的第二章。21cnjy.com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2-1-c-n-j-y
B.《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每乐章前由朗诵做先导,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方式的歌曲构成。
C.《黄河颂》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D.光未然,本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光未然诗存》,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结合语境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文狂澜。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B.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浩浩荡荡:泛指广阔或壮大,这里指水势浩大.
C.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哺育:喂养,培养。
D.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宛转: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巅(diān) 劈开(pī) 澎湃(bài)
B.发源(yuán) 浊流(zhú) 滋长(zī)
C.屏障(píng) 哺育(pǔ) 构筑(zhù)
D.臂膀(bǎng) 体魄(pò) 狂澜(lán)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记叙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高峻,暗示翻越艰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是写“我们”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既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内战、希望抗日的心愿。www.21-cn-jy.com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来源:21cnj*y.co*m】
B.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从此,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成为历史。21·世纪*教育网
C.中国的制造业质量水平近年来虽有明显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问题仍然突出。
D.在各级政府的协同努力下,河北今年严重雾霾天气已下降到20天,比去年减少了一倍。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汽车在老山界风景区的路上快速行驶,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
B.为弘扬红军的奉献精神,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她在女子50米步枪奥运选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
D.最近,老山界风景区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
10.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悬涯 宿营地 酣然人梦 惊涛骇浪
B.篱笆 歇歇脚 百练成钢 苛捐杂税
C.奔驰 鱼水情 不可捉摸 再接再励
D.景致 运输员 寒风凛冽 层峦叠嶂
二、填空题
11.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__________ ,词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
(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__________作品,由_________作词,________谱曲。作品
由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www-2-1-cnjy-com
三、现代文阅读
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21·cn·jy·com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2·1·c·n·j·y
1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B.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C.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3.对“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以及后来的两汉、隋、唐、宋等多个强大统一的王朝,其核心地区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1*cnjy*com
C.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城市建设、文学艺术都产生于黄河流域,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版权所有:21教育】
D.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最早发现的是黄河,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14.下面是对《黄河颂》的主旨探究,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中雄奇的想象和现实的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词明快刚健,具有音乐阳刚之美。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黄河颂》赞美了黄河雄伟的自然气势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孕育、中华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C.《黄河颂》歌唱了苦难与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像黄河巨人一样的伟大坚强。
D.《黄河颂》描写出数千年来黄河的光荣历史,反映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不屈、顽强抗争。21*cnjy*com
拓展阅读
啊,黄河母亲
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吉县。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黄河,以它那浑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
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壶口。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时刻准备接受母亲的洗礼。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出处:21教育名师】
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浑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此时此刻,我想,每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指引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么?
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远看河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势,用“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逊之而无不及。这时,我才觉得,平时看上去温驯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粗犷,如此的奔放,如此的壮观!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向前!
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什么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我爱黄河,我爱母亲!“黄河之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姓的壮语;“不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会远么?
15.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16.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
17.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8.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黄河颂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答案】B
【详解】
A.把“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改为“之一”;
B.正确;
C. 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
D.把“写成的”去掉。
故选B。
【点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来源:21cnj*y.co*m】
2.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26 年间的史事。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出处:21教育名师】
C.《老山界》一文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D.在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课文《黄河颂》是这首组诗的第二章。
【答案】A
【详解】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故A错误,选A。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每乐章前由朗诵做先导,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方式的歌曲构成。
C.《黄河颂》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D.光未然,本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光未然诗存》,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答案】C
【详解】
C.《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答案】A
【详解】
B.语意不当,“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C.缺少成分和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D.不合逻辑,手机不属于证件范畴,改为“还有身份证、学生证等其他证件和手机”;
故选A。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结合语境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文狂澜。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B.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浩浩荡荡:泛指广阔或壮大,这里指水势浩大.
C.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哺育:喂养,培养。
D.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宛转: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
【答案】D
【详解】
D. 宛转:这里是指黄河九曲流转回环之势。故选D。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巅(diān) 劈开(pī) 澎湃(bài)
B.发源(yuán) 浊流(zhú) 滋长(zī)
C.屏障(píng) 哺育(pǔ) 构筑(zhù)
D.臂膀(bǎng) 体魄(pò) 狂澜(lán)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ài---pài;
B. zhú---zhuó;
C. pǔ---bǔ;
故选D。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记叙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高峻,暗示翻越艰难。【版权所有:21教育】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是写“我们”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既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内战、希望抗日的心愿。
【答案】C
【详解】
C.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说明红军战士翻山时得到了瑶民的帮助,说和“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的观点是错误的。故选C。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从此,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成为历史。
C.中国的制造业质量水平近年来虽有明显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问题仍然突出。
D.在各级政府的协同努力下,河北今年严重雾霾天气已下降到20天,比去年减少了一倍。
【答案】C
【详解】
A.偷换主语,可在“是”前添加“这”。
B.宾语残缺,“担负”缺宾语中心语,可在“鸣放”后面加上“的任务”。
D.不合逻辑,“减少”后不能跟倍数。
故选C。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汽车在老山界风景区的路上快速行驶,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
B.为弘扬红军的奉献精神,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她在女子50米步枪奥运选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
D.最近,老山界风景区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
【答案】B
【详解】
A.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符合语境。
B.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含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
C.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千就有惊人的成绩。符合语境。
D.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符合语境。
故选B。
10.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悬涯 宿营地 酣然人梦 惊涛骇浪
B.篱笆 歇歇脚 百练成钢 苛捐杂税
C.奔驰 鱼水情 不可捉摸 再接再励
D.景致 运输员 寒风凛冽 层峦叠嶂
【答案】D
【详解】
A.悬涯—悬崖。
B.百练成钢—百炼成钢。
C.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故选D。
二、填空题
11.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__________ ,词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
(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__________作品,由_________作词,________谱曲。作品
由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张光年 (2)合唱音乐 光未然 冼星海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 21cnjy.com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21教育网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www.21-cn-jy.com
1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B.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C.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3.对“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以及后来的两汉、隋、唐、宋等多个强大统一的王朝,其核心地区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1·世纪*教育网
C.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城市建设、文学艺术都产生于黄河流域,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www-2-1-cnjy-com
D.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最早发现的是黄河,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14.下面是对《黄河颂》的主旨探究,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中雄奇的想象和现实的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词明快刚健,具有音乐阳刚之美。2-1-c-n-j-y
B.《黄河颂》赞美了黄河雄伟的自然气势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孕育、中华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C.《黄河颂》歌唱了苦难与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像黄河巨人一样的伟大坚强。
D.《黄河颂》描写出数千年来黄河的光荣历史,反映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不屈、顽强抗争。21*cnjy*com
【答案】
12.A
考查现代诗文的朗读。现代诗文的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2·1·c·n·j·y
B项中的“从\你\这儿\发源”正确朗读节奏是“从\你这儿\发源”。
C.“像\一个\巨人”应该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应该改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应该改为“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故选A。
13.D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句“啊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黄河滋养,哺育了我们,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源头,突出了黄河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最早发现的是黄河”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4.A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A项“《黄河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雄奇的想象和现实的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词明快刚健,具有音乐阳刚之美”探究的是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不是对主旨的探究。故选A。21*cnjy*com
拓展阅读
啊,黄河母亲
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吉县。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黄河,以它那浑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
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时刻准备接受母亲的洗礼。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
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浑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此时此刻,我想,每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指引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么?
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远看河流的气势,用“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破竹”“势不可挡”“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逊之而无不及。这时,我才觉得,平时看上去温驯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粗犷,如此的奔放,如此的壮观!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向前!
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什么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我爱黄河,我爱母亲!“黄河之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姓的壮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会远么?
15.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16.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
17.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8.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15.文章第一段先引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歌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人一种“未见黄河,先闻其声”的感觉;然后针对老人们的话连发两问,制造悬念,引人思考,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21·cn·jy·com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句子作用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用在记叙文开头的句子起到如下作用: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文章拟人来看,文章开头引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歌词,给人“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感觉;接着连发两问,引人思考,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16.动词“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幻影出现时的动感,富有诗意。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这句话中“冒”诗歌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幻影出现时的动感,富有诗意。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17.排比。增强表达的气势,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表现了黄河的特色。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这句话三个“如此……”构成排比,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突出了黄河的特色。
18.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赞美、敬仰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指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题目“啊,黄河母亲”是一个抒情性的句子,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即作者对黄河母亲的赞美、敬仰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