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新课导入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目录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教学目标
鉴真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认识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行体现的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分析唐朝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目录与教学目标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会面遣唐使】
(1)什么叫“遣唐使”
遣唐使就是派遣到唐朝的使节。
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的国家,应该经常去学习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日本遣唐使来华
遣唐使 目的
人员组成
概况
影响
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如阿倍仲麻吕、空海)等
唐朝时,日本派出遣唐使十几派,最多一次500多人(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
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文化(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风俗习惯)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户
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吏部
日本二宫八省制示意图
天皇
太政宫
神袛宫
宫内省
大藏省
刑部省
兵部省
民部省
治部省
式部省
中务省
中央官制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都城平城京平面图
建筑风格
唐朝随遣唐使来华的吉备真备和空海,借鉴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假名字母:平假名与片假名。
汉字楷书 汉字草书 平假名
汉字楷书 楷书偏旁 片假名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有了自己的文字。日语的文字有些是在参照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
文字
唐朝始铸于621年的
开元通宝
日本始铸于708年的
合同开珎
货币
外形相似,都是圆形方孔钱;空间大小相当;钱币上都有汉字。
这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日本茶道】
【唐人茶道】
茶道
唐装
和服
服饰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相关史事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鉴真和尚(688—763):出生扬州,少有大志,出家学佛,成为当时著名的律宗大师。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收集的鉴真的故事,介绍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
鉴真东渡
1
2
3
4
5
6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754年,66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
鉴真
(687-763)
鉴真身上具有什么精神?
百折不挠的精神
带去大量书籍文物
带去大量的药方
帮助辨别药物
设计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贡献
日本奈良唐招寺的鉴真和尚干漆像
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36人献出生命。鉴真虽失明,但百折不挠,到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763年,鉴真卒于唐招提寺。今天,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的地理位置
新罗位于朝鲜半岛。
(2)唐与新罗的交流
(1)交往方式:
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交往内容:
①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②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③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
秋夜雨中
(唐)崔致远
秋风惟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唐朝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做官,写下大量诗文。他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
相关史事
唐与朝鲜半岛(新罗)
目的
人员组成
贸易往来
影响
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遣节使,留学生、商人等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朝鲜引入中国(制度,仿唐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玄奘
(600年~664年)
法相宗创始人
俗名“陈祎”
尊称“三藏法师”
玄奘祖上世代为官,其兄长是一位很有名的僧人。他自幼
聪明,爱好佛学,11岁时便能诵读佛经,12岁时 在洛阳出家。
此后遍访名师,刻苦钻研佛教理论。18岁时,玄奘在佛教
界已经小有名气。因为他精通佛学中的《经》《律》《论》三
藏,故尊称他为 “三藏法师”。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为什么要去取经?
当时,随着佛教在中土传播,由于对原始佛典的理解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学说。为了进一步了解佛学原著,玄奘决定亲自去西行取经,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探求佛理。
在位皇帝:
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
目的地:
天竺(即 今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 )
凌山
山谷积雪,寒风惨烈,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那烂陀寺
曲女城法会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回国后专心致志地翻译佛经。历时近四年终于将号称镇国之典
的600卷的《大般若经》翻译完成,此时他已65岁,已经察觉到身体的
衰弱。他多么想在晚年译出更多的佛学经典传于后世。但不惧英雄末路,
惟惧英雄白头,之后不久一代高僧玄奘圆寂。
在他回国的19年间,共译经75部,1335卷。
据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鉴真和玄奘两位高僧的相同点有哪些?
1.都是生活在唐朝的著名高僧;
2.都是促进中外交往的杰出使者;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坚守理想、不言放弃的精神。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国家安定统一;
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课后活动
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材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非洲黑人俑
答: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3.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答:中国的唐朝约在公元7世纪-9世纪。此时,欧洲与中国一样,同处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与中国基本相当,但社会稳定,和谐程度远不如中国。非洲和美洲都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唐朝与大食的友好往来
唐朝时,大食 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40多次。大食的商人经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不少人在中国长期定居,有的人还在唐朝的朝廷中任职。
知识拓展
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
①
唐朝对外友发往来
玄奘西行天竺
向东
日本
遣唐使
学习唐文化
鉴真东渡日本
传播唐文化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新罗
遣使
留学生
学习唐文化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音乐流行唐民间
向西
(唐玄宗时)
(唐太宗时)
学习并携回佛经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与大食等友好往来
频繁
原因
交通便利
对外政策开放
国力强盛文化发达
课后总结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谢
谢
观
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单元介绍】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新课导入】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目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目录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教学目标
a) 鉴真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b) 认识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行体现的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c) 分析唐朝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
a) 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b) 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教学过程】
模块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的国家,应该经常去学习
(1)什么叫“遣唐使”
遣唐使就是派遣到唐朝的使节。
中央官制
建筑风格
文字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有了自己的文字。日语的文字有些是在参照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
货币
这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
外形相似,都是圆形方孔钱;空间大小相当;钱币上都有汉字。
茶道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服饰
相关史事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教学视频:鉴真东渡
鉴真和尚(688—763):出生扬州,少有大志,出家学佛,成为当时著名的律宗大师。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收集的鉴真的故事,介绍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
视频(中国通史 鉴真)
鉴真东渡的贡献
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36人献出生命。鉴真虽失明,但百折不挠,到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763年,鉴真卒于唐招提寺。今天,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模块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⑴新罗的地理位置
新罗位于朝鲜半岛
⑵唐与新罗的交流
(1)交往方式:
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交往内容:
①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②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③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相关史事
唐朝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做官,写下大量诗文。他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
秋夜雨中
(唐)崔致远
秋风惟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
视频;玄奘西行与中印文化交流
模块三、玄奘西行
玄奘
(600年~664年)
法相宗创始人
俗名“陈祎”
尊称“三藏法师”
玄奘祖上世代为官,其兄长是一位很有名的僧人。他自幼聪明,爱好佛学,11岁时便能诵读佛经,12岁时 在洛阳出家。
此后遍访名师,刻苦钻研佛教理论。18岁时,玄奘在佛教界已经小有名气。因为他精通佛学中的《经》《律》《论》三藏,故尊称他为 “三藏法师”。
为什么要去取经?
当时,随着佛教在中土传播,由于对原始佛典的理解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学说。为了进一步了解佛学原著,玄奘决定亲自去西行取经,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探求佛理。
在位皇帝:
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
目的地:
天竺(即 今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 )
思考:鉴真和玄奘两位高僧的相同点有哪些?
1.都是生活在唐朝的著名高僧;
2.都是促进中外交往的杰出使者;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坚守理想、不言放弃的精神。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国家安定统一;
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课后活动
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材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3.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答:中国的唐朝约在公元7世纪-9世纪。此时,欧洲与中国一样,同处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与中国基本相当,但社会稳定,和谐程度远不如中国。非洲和美洲都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知识拓展
唐朝与大食的友好往来
唐朝时,大食 (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 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40多次。大食的商人经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不少人在中国长期定居,有的人还在唐朝的朝廷中任职。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