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高考生物选择题常考类型3
图解图示类—有效“架桥”破解
1.
[2020·全国卷Ⅲ,3]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
同的密码子
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
之间通过氢键结合
C.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
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
D.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
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位于tRNA上的反密码子CCI可以识别mRNA上的GGU、GGC、GGA三种不同的密码子,A正确;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且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B正确;tRNA和mRNA分子均由一条链组成,其中tRNA链经过折叠形成三叶草的叶形,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是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的反密码子,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结合,C错误;由题图可知,mRNA上的三种密码子GGU、GGC、GGA决定的氨基酸均为甘氨酸,所以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D正确。
2.[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答案:D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在细胞膜上,A错误;抗原对T淋巴细胞来说是信号分子,通过T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来接受,而不是抗体,B错误;受体具有特异性,胰高血糖素应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而不是胰岛素的受体,C错误;骨骼肌作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骨骼肌细胞上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同时葡萄糖进入细胞也需要载体协助,D正确。
Ⅰ.答题模板
Ⅱ.常见类型
一、模式图与示意图
1.细胞膜结构模式图
2.物质运输的模式图
3.酶专一性的模式图
图中A代表酶;B代表反应物;E、F代表产物。
4.膜蛋白功能的模式图
5.光合作用“三率”相关模式图整合
6.细胞周期的模式图
7.细胞凋亡过程的示意图
8.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图解
9.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表示转录,④表示翻译。
10.动物激素分泌及传送方式示意图
图中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代表促甲状腺激素,③代表甲状腺激素,④代表胰岛素。
11.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过程示意图
图中甲为内质网,乙为高尔基体,丙为核糖体;
①过程为转录,②过程为翻译。
二、流程图与关系图
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图解
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能量流动过程图解
4.物种形成过程图解
5.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关系的图解
6.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关系的图解
1.[2021·渝中区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过程。孔蛋白是线粒体外膜上的亲水性通道蛋白,可以协助丙酮酸顺浓度梯度自由通过。在H+的协助下,丙酮酸逆浓度梯度通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该过程不消耗AT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外膜和内膜都是生物膜,
其组成成分相似
B.丙酮酸通过外膜和内膜都需
要膜蛋白的协助
C.丙酮酸通过内膜的过程属于
协助扩散
D.在低氧环境下,丙酮酸进入
线粒体基质的速率会降低
答案:C
解析:细胞内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很相似,A正确;由题目信息可分析出丙酮酸通过外膜是协助扩散,通过内膜是主动运输,都需要膜蛋白的参与,B正确、C错误;由示意图可以分析,如果氧气含量低,会降低内外膜之间H+的浓度,从而不利于丙酮酸通过内膜的运输,D正确。
2.[2021·福建龙岩市高三模拟]在血液中,胆固醇通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进行运输。下图是大多数动物细胞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LDL的途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胞内体属于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
B.功能越复杂的动物细胞膜胆固醇含量越多
C.LDL受体的形成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
D.LDL的摄取及处理过程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答案:B
解析:胞内体具有膜结构,属于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A正确;功能越复杂的动物细胞膜的蛋白质含量越多,B错误;LDL受体属于膜蛋白,形成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C正确;LDL的摄取及处理过程需要多种细胞结构的参与,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D正确。
3.[2021·江苏模拟]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B.NO与乙酰胆碱均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NO与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
D.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可用NO剂治疗
答案:D
解析:NO不贮存于突触小泡中,它的释放不依赖于胞吐作用,而是通过弥散,A错误;乙酰胆碱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而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不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C错误;NO剂可引起平滑肌舒张,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D正确。
4.[2021·辽宁高三其他模拟]研究发现,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与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绑定标记后最终被送往溶酶体降解,以维持自身稳定,具体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将其降解
B.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
C.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线粒体膜被降解后可产生氨基酸、果糖等物质
答案:B
解析: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属于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转运分布在溶酶体中,A错误;泛素与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结合,相当于对其进行了标记,后被溶酶体降解,故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B正确;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线粒体膜含蛋白质和少量糖类,降解后可产生氨基酸、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但不会有果糖,D错误。
5.[2021·河北石家庄市高三模拟]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大小有所不同,着丝点较大的染色体更易与酪氨酸化(Tyr)纺锤丝分离,并与去酪氨酸化(dTyr)的纺锤丝结合,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卵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进行分离
B.图中细胞分裂后有dTyr纺锤丝微管的一端将形成次级卵母细胞
C.图中同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需要纺锤丝的牵引
D.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极体中着丝点小的染色体较多
答案:D
解析:图示过程表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过程,A正确;着丝点较大的染色体更易与去酪氨酸化(dTyr)的纺锤丝微管结合,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卵细胞,故图中细胞分裂后,有dTyr纺锤丝微管的一端将形成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减数分裂中,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C正确;理论上,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极体中染色体应该与卵细胞一样,着丝点大的染色体较多,D错误。
6.[2021·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二模]下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c=a-b
B.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f+g+h)/a表示
C.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D.桑基鱼塘物种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答案:A
解析: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也是桑树的净光合作用量,c净光合作用量=a光合作用量-b呼吸作用量,A正确;蚕同化的能量为e+f+g+h,所以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e+f+g+h)/a,B错误;生态系统中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错误;桑基鱼塘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