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训练题2
一、单选题
明初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别掌管地方的民政、财政、司法和军务。该措施有助于( )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提升丞相的权力
有人认为,明太祖时君权膨胀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明朝君权膨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相权过度膨胀,危及君主权威
B. 以相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难以承担加强中央集权的重任
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历代君主执政的必然准则
D. 封建制度衰落,皇权受到更多冲击和挑战
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马铃薯现在是世界公认的吃饱吃好吃健康的主粮食品,这个原产美洲的食物,被引进中国的时间最早应该是在( )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与宋元时期的经济不同,明朝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是( )
A. 出现了金属货币 B. 商业城市增多 C. 商品经济活跃 D.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下面漫画中“皇帝的'望远镜'”指的是( )
三司 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 六部 东厂
A. B. C. D.
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
A. 君主专制加强 B. 科举制度完善 C. 儒家地位提升 D. 图书出版发达
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提高效率 B. 强化皇权 C. 控制军权 D. 制约地方
明初,湖南出现的移民现象是( )
A. 中原人乔迁入湘 B. “湖广填四川” C. “江西填湖广” D. 楚人和巴人入湘
明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下列说法不符合的是( )
A. 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种植
B. 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 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D. 出现了晋商、徽商等有名的商帮
“(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
A. 设立军机处 B. 采用八股取士 C. 废除丞相制度 D. 设立厂卫机构
《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效率 B. 造福子孙 C. 加强皇权 D. 限制大臣
明朝时,大臣宋濂请客,第二天上朝时被朱元璋询问请的都是谁,宋濂回答不敢有丝毫差错。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臣宋濂对皇帝十分忠诚 B. 锦衣卫无孔不入
C. 东厂士兵神通广大 D. 朱元璋善于收买大臣
“废除丞相相权分, 六部尚书管行政。吏户礼部兵刑工,行使相权权归君。”这里歌谣描写的是( )
A.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B. 明朝皇权的加强
C. 明朝的建立 D. 军机处的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完善的朝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他还设立了什么特务机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提供佐证。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所以稳当。
——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内阁。万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这就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丞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 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更加严重,其因在废除丞相,过分集权于皇帝。”
(1)材料一所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太祖对此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请用一句话总结材料二的主要信息。
(3)阅读材料三,分析明朝废除丞相的影响是什么。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尚书省,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属的行政机构,分别为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且每部都各辖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 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进一步完善此制度?这一政治举措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中央政府管理体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各行省的权力受到哪两个中央机构限制?这一行政管理制度,历史上称为什么制度?
(4)材料四中“我朝罢丞相”解决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哪一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强化君权方面采取了什么政治措施?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A正确。
B.扩大地方行政权力说法错误,故排除。
C.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说法错误,故排除。
D.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故排除。
故选A。
2.【答案】D
【解析】略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片信息。
【解答】
D.分析题干图片可以看出,改革前皇帝下面是丞相,统领六部;改制后丞相被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故D正确。
A.题干图片反映的是废除丞相,而秦朝设立丞相,故A错误。
BC.明朝时废除了丞相制度,西汉和唐朝时都有丞相,故BC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明朝经济的发展,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C.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故C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对百姓官吏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成为明朝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可知商帮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记能力。观察题中漫画可知,“皇帝的'望远镜'”指皇帝监视官民的机构和人员。据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监视官民, 明太祖设立了锦衣卫, 明成祖设立了东厂。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下令废除“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以树立皇权威严,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A项正确。
B项,题干现象与科举制度完善无关,排除。
C项,材料并未体现对儒家地位的提升,排除。
D项,材料未反映图书出版发达,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权加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朱元璋在读了孟子的著作后,对孟子的有些话语很不满意,并要求儒臣修改其著作,说明孟子民本思想中有不利于君主统治的因素存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君权加强特点以及影响。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权分六部,加强皇权;君主专制背景下,提高效率、控制军权、制约地方只是表面现象,排除。
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演进情况。依据材料“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10.【答案】C
【解析】元末明初,大量江右人迁居到湖广地区,历史上称作“江西填湖广”,故排除A,并且C符合题意;“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故B错误;巴人和楚人大批入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初湖南出现的移民现象,重点掌握明朝时期“江西填湖广”移民浪潮的原因和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初湖南出现的移民现象,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解答】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种植。故 A是明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故B不是明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故C是明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了晋商、徽商等有名的商帮。故D是明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题干关键信息是“没有原创性的文章”和“应付考试”等,这是明朝采取八股取士所造成的现象。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目的。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认为相权对皇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故废除了丞相制度,其目的是加强皇权。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他们无孔不入,刺探官民的种种信息。B项符合题意,东厂的建立者是明成祖,故应排除C,A、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政治制度的内容。歌谣中的第一句指的是明朝废除丞相,后面的内容同加强中央集权有关,这些都是明朝皇权的强化措施,B项符合题意。
16.【答案】(1)三省六部制;唐朝。
(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锦衣卫。
(3)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或皇权不断加强)。
【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一图表中“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及六部机构名称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材料一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的职责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管具体政务。
(2)本题考查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二“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措施概括说明朱元璋在改组政治制度上所采取的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时期设置了特务机构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察,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
(3)本题考查明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加强,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明太祖废丞相,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或皇权不断加强)。
17.【答案】(1)明太祖认为汉、唐、宋因为设置丞相而出现了专权乱政、朝代灭亡的现象。对此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 在中央提升六部职权, 并设立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2)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得到了强化。
(3)积极方面:有利于解决皇帝和丞相之间的矛盾,加强皇权,维护社会稳定。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容易出现君主独裁专制或导致宦官专权;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第(1)问从“置丞相"“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得出设置丞相容易出现问题。由“今我朝罢相”可知明太祖对此采取的措施为废除丞相;第(2)问结合示意图的文字及从元到明的变化确定为“设立六部”等内容;第(3)问要从有利于加强皇权和容易出现君主独裁的两个方面回答。
18.【答案】(1)唐太宗。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中央集权。
(2)行政效率低下。重文轻武。
(3)中书省、枢密院;行省制度。
(4)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设立军机处。
(5)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或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解析】(1)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完善;第二小问,联系所学从中央决策效率、加强君权和程序完善等方面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可知,这一政策的弊端是政府的办事效率不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是重文轻武,削弱武将权力,防止藩镇割据的重演。
(3)本题考查元朝中枢机构和行省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由“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各行省的权力受到中书省、枢密院两个中央机构限制。为管理辽阔的疆域,元世祖创立了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设10个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4)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四“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可知,材料四解决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所以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制度。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要求综合分析归纳。综合上述材料,只要从“君主集权日益强化的政治发展趋势”阐述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10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第9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