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八年级上册
11课《综合材料表现
--巧用材料再创造》
课题 综合材料表现--巧用材料再创造 课型 设计·应用 授课时间 40分钟
教学目标 艺术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寻找利用身边的资源,实现新的创造和使用不同材料进行主题造型
艺术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同时要掌握综合材料雕塑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和技法。
美育目标 通过观赏、创意构思和作品制作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分析创新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加强环保意识,综合素质培养并让学生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利用 设计意图 本课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用综合材料制作的优秀作品,从中感受美。通过学习别人的发明创造及知识经验,寻找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进行创意构思,实现新的创造。教师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片或多收集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并且介绍一些具体的创作表现手法和象征手法等。
教学难点 造型美观,综合材料巧妙搭配运用,作品构思立意新颖
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形式多样的综合材料制作的优秀作品(图例)及学生优秀作品和实物展示。2、学具: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如水果蔬菜、纸、金属、铁丝等或是木板、塑料块等甚至是机械零件。应用工具(如剪刀、钳子等)、粘贴工具(502胶水、乳胶、热溶胶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欣赏:学生观看大型娱乐节目“笑傲帮”里逯爱岩选手自制的服装道具表演节目--童年的回忆。师问:“创意”时装秀最能吸引我们的地方是什么?服装能买到么?为什么买不到?是什么材料的?综合材料的表现,例如:报纸、彩纸、塑料袋、包装纸、旧纸箱、旧扑克......确定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有关综合材料的表现进行巧用材料再创造的。导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创造之人,来走进今天的课堂《巧用材料再创造》(课件出示课题)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拼装雪花积木看哪一组既快造型又好。小结:如果把积木换成是其它材料,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塑造好看的造型。二、新授课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雕塑作品,讨论图片中运用到了哪些材料进行组合在创造的?其特点是什么? 2、让学生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挖掘废弃的物件,进行提炼和创作)教师加以总结 : ⑴.木块、树皮、蛋壳、毛线、树叶等都是咱们身边常见的东西,绿色植被覆盖着我们立足的地球。可能你从不曾想到过树干的截面与枝条在辅助一些唾手可得的小物件,就能制作出一件精美的小工艺品。 3、活动二: 观赏教师收集作品“找朋友”。按次序分组让学生触摸、观赏自己收集和制作的作品,可按不同的材料分类找到相同类材料类的手工艺品。(每组成员代表参加活动)观看视频:巧用废旧报纸,变废为宝之“垃圾桶”。教师师范作品:神秘面具 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件老师亲手制作的手工制品,大家来猜猜其材质、材料。学生猜测……木质?铁质???教师揭秘,神秘面具材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材料(纸壳箱、旧报纸、纸巾、乳胶)。演示“神秘面具的制作过程”。 同学们用你们收集的材料可以制作成什么样的作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呢?这也是今天我们的作业。三、布置作业活动三:活动主题:创意手工、绿色环保 提醒学生:A、紧扣主题可选用哪些材料创作。认真发现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而恰到好处地应用在作品上,使得创意作品美观和富有创意。B、材料如何组织和制作。充分认识到创造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能要起到积极的作用。C、如何充分表现材料的美。选择材料的途径,在起到美化生活的同时,是否与环保意识相吻合。四、巡回指导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并对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引导和启发。 五、作品欣赏、自评、互评、打分。 六、本课收获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七、教师总结、寄语:总结: 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不曾开发和利用的各种材料,只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巧妙的组合和排列,就会创造出新的形象。寄语: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要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世界才会因你而美丽! 趣味导入学生观看节目视频演示调动兴趣激情演示任务设置直观教学总结总结巧用废旧报纸再次创造成垃圾桶。再次紧扣主题教师示范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材料在创造的欲望,促进教学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来共同回顾本课流程及本课重点从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会本课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寄语对学生提出美好的希望和对本课的情感理解,综合材料表现--巧用材料再创造一课不但教会学生知识更能带给学生的环保意识 自主创造学生小组竞赛。1、欣赏图例分析作品所应用的材料。2、欣赏同年龄人的作品,产生共鸣,分析作品所涉及的材料。观赏讨论作品的巧妙组合和构思了解制作步骤及运用技法。欣赏巧用报纸变成垃圾桶的微视频既能学会制作过程又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欣赏教师示范的作品,分析猜测作品所涉及的材料学生合力进行制作实践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 学生观看逯爱岩演员自己动手制作的服装调动兴趣让学生在拼装积木造型过程中理解综合材料的添加和表现成形,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综合材料雕塑从感知→认知→创作发展。挖掘废弃的物件,进行提炼和创作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研究,集体协作的学习能力本课内容环环相扣 紧接着为教师示范作品做铺垫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综合材料雕塑的制作引起学生探索的求知欲、加强材料技法认知加强综合协作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板书设计 巧用材料在创造挖掘废弃的物件 “收获之树”进行提炼和创作
教学评价 A、能否发现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而恰到好处地应用在作品上,使得创意作品美观和富有创意。B、有否认识到创造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否起到积极的作用。C、选择材料的途径,在起到美化生活的同时,是否与环保意识相吻合。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3、作品打分内容:组别选材巧妙(25分)色彩搭配协调(10分)制作精细(20分)造型表现及构思(20)主题表现(25分)
教学反思 采用多媒体学习平台,教学目标将会变得具体、生动、亲切,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地追求和确立更高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而要想将以上理念与构想变成现实,做到“形神统一”,针对具体课程设计,首先必须科学地研究、选择和确立课程目标模式。目前的教学目标都是要求整齐化一,针对美术教育,这样的目标导向很难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更难以激发不同个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改变这种目标模式,我为本课程制定了不同层次与不同阶段的具体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即课程学习目标、小组学习与研究目标、个人学习与发展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时间完成的阶段性目标,这样就使学习目标具体化、个性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本课程强调学生相互合作。合作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明确任务——小组讨论——组内分工——动手操作。这种形式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合作氛围,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针对自己的特长争取担任最适合的角色。如在“作品设计草稿创作”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综合本单元,甚至若干学年的相关知识、技能,积极讨论创意、构图、色彩,勾画并不断修改草图,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成果。合作学习的成果,最终以集体的名义呈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功体验,并集体共同分享交流。完成主题制作是整个小组的事,它有赖于组内同学的相互配合和信任,因此团结合作的精神是课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时,必须学会如何欣赏他人,才能品尝与他人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课件设计说明
《综合材料表现--巧用材料再材料》一课是属于设计 应用的学习领域,是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旨在使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材料,懂得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来制作有价值的物品,培养创新能力。通过课件的辅助教学利用课件里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很强,对身边事物的敏锐度不高,之前对《自制文化衫》一课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设计感有了一定的基础,合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本节课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加强。
尤其是在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利用课件展示了不同材料再创造出来的作品让学生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掌握设计制作的要领。
培养学生的创新改造能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课件中配备着优美的音乐能让学生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动手制作,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课件中展示的视频《巧用废旧报纸变垃圾桶》能让学生再一次学习巧用材料的神奇过程并加强环保意识,对废弃材料有更多的新认识,提高综合素质。体验创作的乐趣。
学生感受、发现身边材料不同的质感,并在设计实践中巧妙运用,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制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