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初生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使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g) 2 2 2 2
水(mL)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52.5 35.8 64.5 21.2
A.花生仁 B.黄豆 C.核桃仁 D.大米
2.(【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我们呼吸时,吸入气与呼出气相比,吸入气( )
A.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较多 B.全部都是二氧化碳
C.氧气含量较多 D.氮气含量较多
3.(【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上课的教室门窗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哈欠的现象,是因为( )
A.打哈欠会传染
B.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同学们想睡觉
D.大家养成了打“哈欠”的习惯
4.(2020七下·和平期中)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C.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增多 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5.(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明显增多。这些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 )
A.血红蛋白 B.尿液 C.组织细胞 D.肺泡
6.(【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大气的成分中大约有78%是氮气,21%是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合占1%。大气经过我们一次呼吸后,呼出的气体中( )
A.二氧化碳占据第二位 B.没有氧气
C.氧气仍然是第二位 D.水蒸气的含量不变
7.我们跑操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气体相比,成分明显减少的是( )
A.水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8.小明和小红一起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不科学的是( )
A.可以通过测量花生种子燃烧时水温的变化来计算其中的能量
B.两人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计算得出一粒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了
C.花生种子必须燃烧完全
D.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不需要作出假设
9.小明分别做了用玻璃管和用吸耳球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如图所示,变浑浊的是哪一组?使澄清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气体是哪种气体( )
A.甲 氧气 B.乙 水蒸气
C.甲 二氧化碳 D.乙 二氧化碳
10.(2021·周村模拟)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C.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主要由血浆运输
11.(2021·天桥模拟)下图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气体中含重最多的是氧气
B.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12.(2021·天桥模拟)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A.实验中,①应该为20克
B.该实验说明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
C.通过计算测得食物热价与实际热价相等
D.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13.(2021七下·平山月考)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得的,食物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什么表示( )
A.温度 B.重量 C.热价 D.湿度
14.(2020·大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最终要到达( )
A.肺 B.心脏 C.组织细胞 D.血液
15.(2020·吉林)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ATP B.葡萄糖 C.氨基酸 D.脂肪酸
16.(2020·潍坊)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17.(2020·滨州)下图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呼岀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18.(2019·昆明)某小组研究人体不同活动的耗氧量,绪果如下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活动 睡觉 坐 散步 打篮球 踢足球 慢跑
每小时耗氧量(升) 14 25 60 90 115 120
A.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最多的活动是慢跑
B.散步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使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C.踢足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打篮球消耗的能量定比慢跑少
19.(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同步训练)“肌肉饥饿”症是由于肌肉的养料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弹力变差,收缩无力所致.改变这一状况的最佳方法是( )
A.人工输氧 B.吸氧的同时多食用蛋白质
C.多食营养品 D.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
20.下图表示探究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差异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通过2吸入气体,通过3呼出气体.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装置的2、4两根玻璃管应变短一点
B.几次呼吸后,烧杯X和Y内溶液的颜色分别是无明显变化和白色
C.在气体通过2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此时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气体通过3时,胸廓的容积变化是缩小,膈肌顶部上升
二、判断题
21.(2020七下·苏仙月考)人吸入的气体中氧气比二氧化碳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多。
22.(2017七下·高台期末)体温升高或降低都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判断对错)
23.(2014七上·齐齐哈尔开学考)成年人在平静时的呼吸频率大约为每分钟60~80次。
24.(2016七上·容县期末)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都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
25.(2020七下·衡阳期中)根据下面人体血液循环简图回答问题:
(1)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 (写数字)
(2)血液流经图中标号[E]所示结构时,发生的生理作用是 。它的原理是 。
(3)血液流经图中标号[F]所示结构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
(4)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产生 和 ,并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利用,该过程叫 。它主要在细胞的 内进行。
26.(2015八上·澧县期末)如图是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图,请你居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有机物变成细胞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生理过程1,1的生理活动名称是 .
(2)图中生理活动3叫 .它在细胞结构2中完成.2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动物运动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动物运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四、实验探究题
27.(2019七下·顺德月考)探究某种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燃烧食物放出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生物探究社团的学生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了“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
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两只相同的锥形瓶(100毫升),各注入50毫升水,套上易拉罐,用试管夹固定好,做好标记A、B;
第二步,把温度计穿过瓶塞,插入锥形瓶内,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第三步,分别测定水温;
第四步,各称取0.5克的花生仁和0.5克的核桃仁,分别放到火焰上点燃;
第五步,将刚刚燃烧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分别放到A、B装置的锥形瓶底部,待它们完全燃烧后,再分别测定水温,并计算出各自的温度上升值。
实验结果如表:
食物名称 花生仁 核桃仁
质量(克) 0.5 0.5
水(毫升) 50 50
温度上升(℃) 16.5 19.0
请你根据上述探究实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实验中用到的花生仁和核桃仁是含 (填“糖类”“脂肪”或“蛋白质”)较多的食物。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 ,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 .他们中的能量最初来自于绿色植物的 作用,是在 这个“能量转换器”里完成的.
(2)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 (选填“可靠”、“不可靠”),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 .多做几次,然后取 。
(3)按照(2)的要求接着进行实验后,实验结果与表中的数据基本一致,则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中,锥形瓶外面套易拉罐的目的是 。
28.(2021七下·龙门期中)实验探究
下面是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 ,老师准备了一些植物的种子 :花生 、小麦 、 玉米 、绿豆 。其中一个小组的实验过程如下 :
在实验前选定了一种种子并称重 ,再往锥形瓶中注入 30 毫升水 ,将一支温度计的下端 浸在水中 ,然后将种子点燃 ,记录温度计上升的度数 ,再称重种子燃烧后的残留物 。所取得 的数据是 :种子燃烧前重8 克 ,燃烧后重 0 . 4 克 ,温度计示数上升了 30℃ 。
(1)该实验选用 种子最为适宜 ,其理由是 。
(2)1mL水每升高 1℃需吸收 4.2 焦热能 ,请计算 :这粒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是 焦 。 理论上这一重量的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应是 9400 焦 ,而实验取得的数据与理论数据却有如 此大的差距 ,原因是 或者 。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应对实验装置如何改进?
(4)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 ,结果可靠吗? ,应该
(5)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其次是脂肪 ,脂肪还是贮备的能源物质 。
29.(2019·自贡模拟)下表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为了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某同学做了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提示: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人体内的气体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血液和组织细胞简的气体交换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表可知,吸入气体中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2)观察图甲推断,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 (填字母)。
(3)分析图乙可知,组织细胞产生的 (填气体名称)进入毛细血管内,说明此气体在人体内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50毫升的水,温度上升的度数越高,表明食物中含能量越多,根据表格中的熟记可以看出,温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所以,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中能量的测定实验,难度不大,熟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其中,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可以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能量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相同质量的种子,水温升高的越多,含有的能量越多。
2.【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空气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吸入气体氧气较多,呼出气体氧气变少,二氧化碳、水蒸气增多;
故答案为:C
【分析】吸入和呼出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其他成分基本不变。
3.【答案】B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打哈欠是脑部缺氧的一种表现,上课的教室门窗关闭较久后,由于教室内学生较多,呼吸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产生打哈欠的行为,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减少的氧气,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4.【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呼气时还能排出少量的水蒸气,但是含量变化较小。下图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它气体 0.9 0.9
通过比较,含量有明显变化的是氧气、二氧化碳,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与吸入气体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
5.【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组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C
【分析】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并流进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肺泡,最后随着人体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6.【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水蒸气增多。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呼出气体中氮气含量最多,其次是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比较: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它气体 0.9 0.9
7.【答案】B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人体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着气体交换。进入人体的氧气会随着血液循环被运往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就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8.【答案】B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A、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量,因此通过测量花生种子燃烧时水温的变化可以计算其中的能量,A科学,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应设置重复组,最后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B不科学,符合题意。
C、实验中应使花生种子燃烧完全,否则数据会偏小,C科学,不符合题意。
D、作出假设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针对不同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不同的,有的问题可能不需要作出假设,D科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可以使水温升高,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花生种子燃烧时水温的变化来计算其中的能量。实验中应设置重复组,也就是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似,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
9.【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用此特性可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乙组的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减少的氧气,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10.【答案】C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A.食物中含有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糖类,A不符合题意。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B不符合题意。
C.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C符合题意。
D.正常人的血液中血浆约占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半透明,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11.【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B.根据数据可看出吸入的气体含氮气量最高,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最高,不符合题意。
CD.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氧气,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12.【答案】C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克,A不符合题意。
BD.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温度上升越多,说明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热价越高,表格中,每种食物燃烧后温度上升的数值不一样,说明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四种食物中核桃仁温度上升最多,所含能量最多,热价最高,BD不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会有一部分散失到大气中、仪器上等,所以通过计算测得食物热价小于实际热价,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放出的热能越多,食物中的能量就越多。
13.【答案】C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热价表示。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故答案为:C。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因此,不同食物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热价来表示,单位为KJ/g。三大产热营养素的热量价:糖类是17.15千焦/克,蛋白质是17.15千焦/克,脂肪是38.91千焦/克。
14.【答案】C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
故答案为:C。
【分析】1、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在生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 ,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的收缩、胃肠运动、唾液分泌等。
15.【答案】A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符号,它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在20.92 kJ/mol(千焦每摩尔)以上的磷酸化合物,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 kJ/mol,ATP的分子式可以简写成A-P~P~P,简式中的A代表腺苷①,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的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因此直接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
16.【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 吸气时应用手捏紧C处,从甲装置吸入气体,呼气时用手捏紧B处,从乙装置呼出气体,A错误。
B. 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B错误。
C. 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乙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C错误。
D. 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正确。
【分析】1.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21%、0.03%;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16%、4%。2.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即吸气);b、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即呼气)。
17.【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B. 根据数据可看出吸入的气体含氮气量最高,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最高,错误。
CD.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呼岀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氧气,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18.【答案】D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A、由表格可知,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最多的是慢跑,不符合题意;
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肺,不符合题意;
C、人体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踢足球是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符合题意;
D、打篮球消耗的能量比慢跑多,打篮球运动量大,消耗的能量多,无氧呼吸也产生能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是在肺内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后的气体;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时对有机物的分解.
19.【答案】D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变粗,体积增大,肌肉粗壮,故此选项正确.选D
【分析】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变粗,体积增大,肌肉粗壮。
20.【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通过2吸入气体,通过3呼出气体,而烧杯A中2玻璃管插入石灰水中,不能吸气,因此2玻璃管应变短一点,不能插入石灰水 中;烧杯B中4玻璃管的作用是向外排气,而4玻璃管插入插入石灰水中,不能向外排气,因此4玻璃管应变短一点,不能插入石灰水中.A正确;
B、 X烧杯是进气口,为人体吸入的气体,Y烧杯为出气口,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人呼吸时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含量高,X烧杯中的石灰水通过的是空气,因此烧杯X内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Y烧杯中的石灰水通过的是呼出的气体,因此Y烧杯中的澄清 的石灰石变浑浊.B正确;
C、在气体通过2时,表明是吸气时状态,此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C错误;
(7)气体通过3时,表明此时处在呼气状态,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D正确;
故选:C.
【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首先从认真观察该实验装置入手,知道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解:据测定可知: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是21%,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是16%;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0.03%,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多于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外界环境中的气)体主要成分如表: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解:体温升高或降低会影响人体的生活活动,如人体内酶有活性的温度恰恰就是正常体温,所以当发烧时,体内的很多生命活动都会受影响.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正常的体温,据此分析解答.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解: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的呼吸频率的知识,思考判断.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 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和作用: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脂肪 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5.【答案】(1)3、4、6、7
(2)气体交换;气体扩散
(3)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4)二氧化碳;水;呼吸作用;线粒体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1)体循环中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流静脉血静脉里流动脉血,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3左心房,4左心室,血管有6肺静脉,7主动脉。(2)图中标号E所示结构为肺泡,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它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3)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F组织细胞毛细血管网时,会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同时,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4)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分析】图示为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6是肺静脉,7是主动脉,8是上下腔静脉,5是肺动脉;E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F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3左心房,4左心室,1右心房,2右心室。
26.【答案】(1)消化吸收
(2)呼吸作用;线粒体
(3)呼吸作用;光能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1)食物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才能变成细胞中的有机物.(2)细胞内有机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将能量释放出来.它在细胞结构线粒体中完成.(3)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需要,食物中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物可以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的光能.
【分析】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
27.【答案】(1)脂肪;有机物;无机盐;光合作用;叶绿体
(2)不可靠;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平均值
(3)同质量的核桃仁比同质量的花生仁所含的能量多
(4)减少种子燃烧时的热量散失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1)实验中用到的花生仁和核桃仁是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因此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或糖类、脂肪、蛋白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不能燃烧的是无机盐。食物中的能量最初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这个“能量转换器”里完成的,它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
(3)按照(2)的要求接着进行实验后,实验结果与表中的数据基本一致,根据1mL水每升高1℃需吸收4.2焦热能,即热量公式Q=cm △T.可以得出1克花生仁释放出的能量是═4.2×50×16.5÷0.5═926930(焦)。1克核桃仁含有的能量是:4.2×50×19÷0.5═7980(焦)。则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质量的核桃仁比同质量的花生仁所含的能量多。
(4)实验中,锥形瓶外面套易拉罐的目的是减少种子燃烧时的热量散失。
【分析】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
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
28.【答案】(1)花生;主要成分为脂肪,易燃
(2)3780;热量散失;燃烧不充分
(3)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供应燃烧、增加保温装置
(4)不;重复试验,取平均值
(5)糖类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1)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时,需要燃烧,所以,在探究实验中,最好选择花生种子,因为花生富含脂类等有机物,容易燃烧。
(2)根据题干所述,1mL水每升高1℃需吸收4.2焦热能,根据热量公式Q=cm△T,即这粒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4.2×30×30═3780(焦),理论上这一重量的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应是9400焦,而实验取得的数据与理论数据却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在实验过程有大量的能量散失或者是在燃烧过程中种子燃烧不充分导致的。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减少热量的散失,可以在锥形瓶外罩上一个保温装置,或此实验过程中尽量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还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花生种子充分地燃烧。
(4)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 ,结果不可靠,实验中应该多重复几次,再取平均值。
(5)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所以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 ,脂肪还是贮备的能源物质 。
故答案为:(1)花生、主要成分为脂肪,易燃;(2)3780、热量散失、燃烧不充分;(3)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供应燃烧、增加保温装置;(4)不、重复试验,取平均值;(5)糖类。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中能量的测定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测得的值低于实际值的情况,原因是在实验过程有大量的能量散失,在一般的条件下,无法最做到能量向周围环境散失,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往往会做重复试验,算取平均值。
29.【答案】(1)氧气
(2)甲
(3)二氧化碳;组织细胞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由20.96→16.40;二氧化碳由0.04→4.10;因此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低。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观察甲试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因此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的气体的试管是甲。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动脉血流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里,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因此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减少的氧气,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1 / 12021-2022初生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使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g) 2 2 2 2
水(mL)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52.5 35.8 64.5 21.2
A.花生仁 B.黄豆 C.核桃仁 D.大米
【答案】C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50毫升的水,温度上升的度数越高,表明食物中含能量越多,根据表格中的熟记可以看出,温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所以,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中能量的测定实验,难度不大,熟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其中,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可以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能量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相同质量的种子,水温升高的越多,含有的能量越多。
2.(【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我们呼吸时,吸入气与呼出气相比,吸入气( )
A.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较多 B.全部都是二氧化碳
C.氧气含量较多 D.氮气含量较多
【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空气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吸入气体氧气较多,呼出气体氧气变少,二氧化碳、水蒸气增多;
故答案为:C
【分析】吸入和呼出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其他成分基本不变。
3.(【五三】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上课的教室门窗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哈欠的现象,是因为( )
A.打哈欠会传染
B.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同学们想睡觉
D.大家养成了打“哈欠”的习惯
【答案】B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打哈欠是脑部缺氧的一种表现,上课的教室门窗关闭较久后,由于教室内学生较多,呼吸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产生打哈欠的行为,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减少的氧气,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4.(2020七下·和平期中)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C.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增多 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呼气时还能排出少量的水蒸气,但是含量变化较小。下图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它气体 0.9 0.9
通过比较,含量有明显变化的是氧气、二氧化碳,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与吸入气体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
5.(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明显增多。这些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 )
A.血红蛋白 B.尿液 C.组织细胞 D.肺泡
【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组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C
【分析】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并流进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肺泡,最后随着人体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6.(【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卷)大气的成分中大约有78%是氮气,21%是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合占1%。大气经过我们一次呼吸后,呼出的气体中( )
A.二氧化碳占据第二位 B.没有氧气
C.氧气仍然是第二位 D.水蒸气的含量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水蒸气增多。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呼出气体中氮气含量最多,其次是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比较: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它气体 0.9 0.9
7.我们跑操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气体相比,成分明显减少的是( )
A.水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人体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着气体交换。进入人体的氧气会随着血液循环被运往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就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8.小明和小红一起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不科学的是( )
A.可以通过测量花生种子燃烧时水温的变化来计算其中的能量
B.两人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计算得出一粒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了
C.花生种子必须燃烧完全
D.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不需要作出假设
【答案】B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A、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量,因此通过测量花生种子燃烧时水温的变化可以计算其中的能量,A科学,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应设置重复组,最后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B不科学,符合题意。
C、实验中应使花生种子燃烧完全,否则数据会偏小,C科学,不符合题意。
D、作出假设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针对不同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不同的,有的问题可能不需要作出假设,D科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可以使水温升高,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花生种子燃烧时水温的变化来计算其中的能量。实验中应设置重复组,也就是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似,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
9.小明分别做了用玻璃管和用吸耳球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如图所示,变浑浊的是哪一组?使澄清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气体是哪种气体( )
A.甲 氧气 B.乙 水蒸气
C.甲 二氧化碳 D.乙 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用此特性可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乙组的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减少的氧气,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10.(2021·周村模拟)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C.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主要由血浆运输
【答案】C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A.食物中含有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糖类,A不符合题意。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B不符合题意。
C.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C符合题意。
D.正常人的血液中血浆约占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半透明,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11.(2021·天桥模拟)下图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气体中含重最多的是氧气
B.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B.根据数据可看出吸入的气体含氮气量最高,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最高,不符合题意。
CD.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氧气,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12.(2021·天桥模拟)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A.实验中,①应该为20克
B.该实验说明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
C.通过计算测得食物热价与实际热价相等
D.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答案】C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克,A不符合题意。
BD.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温度上升越多,说明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热价越高,表格中,每种食物燃烧后温度上升的数值不一样,说明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四种食物中核桃仁温度上升最多,所含能量最多,热价最高,BD不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会有一部分散失到大气中、仪器上等,所以通过计算测得食物热价小于实际热价,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放出的热能越多,食物中的能量就越多。
13.(2021七下·平山月考)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得的,食物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什么表示( )
A.温度 B.重量 C.热价 D.湿度
【答案】C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热价表示。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故答案为:C。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因此,不同食物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热价来表示,单位为KJ/g。三大产热营养素的热量价:糖类是17.15千焦/克,蛋白质是17.15千焦/克,脂肪是38.91千焦/克。
14.(2020·大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最终要到达( )
A.肺 B.心脏 C.组织细胞 D.血液
【答案】C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
故答案为:C。
【分析】1、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在生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 ,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的收缩、胃肠运动、唾液分泌等。
15.(2020·吉林)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ATP B.葡萄糖 C.氨基酸 D.脂肪酸
【答案】A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符号,它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在20.92 kJ/mol(千焦每摩尔)以上的磷酸化合物,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 kJ/mol,ATP的分子式可以简写成A-P~P~P,简式中的A代表腺苷①,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的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因此直接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
16.(2020·潍坊)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 吸气时应用手捏紧C处,从甲装置吸入气体,呼气时用手捏紧B处,从乙装置呼出气体,A错误。
B. 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B错误。
C. 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乙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C错误。
D. 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正确。
【分析】1.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21%、0.03%;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16%、4%。2.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即吸气);b、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即呼气)。
17.(2020·滨州)下图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呼岀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B. 根据数据可看出吸入的气体含氮气量最高,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最高,错误。
CD.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呼岀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氧气,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18.(2019·昆明)某小组研究人体不同活动的耗氧量,绪果如下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活动 睡觉 坐 散步 打篮球 踢足球 慢跑
每小时耗氧量(升) 14 25 60 90 115 120
A.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最多的活动是慢跑
B.散步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使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C.踢足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打篮球消耗的能量定比慢跑少
【答案】D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A、由表格可知,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最多的是慢跑,不符合题意;
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肺,不符合题意;
C、人体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踢足球是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符合题意;
D、打篮球消耗的能量比慢跑多,打篮球运动量大,消耗的能量多,无氧呼吸也产生能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是在肺内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后的气体;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时对有机物的分解.
19.(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同步训练)“肌肉饥饿”症是由于肌肉的养料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弹力变差,收缩无力所致.改变这一状况的最佳方法是( )
A.人工输氧 B.吸氧的同时多食用蛋白质
C.多食营养品 D.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
【答案】D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变粗,体积增大,肌肉粗壮,故此选项正确.选D
【分析】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变粗,体积增大,肌肉粗壮。
20.下图表示探究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差异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通过2吸入气体,通过3呼出气体.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装置的2、4两根玻璃管应变短一点
B.几次呼吸后,烧杯X和Y内溶液的颜色分别是无明显变化和白色
C.在气体通过2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此时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气体通过3时,胸廓的容积变化是缩小,膈肌顶部上升
【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通过2吸入气体,通过3呼出气体,而烧杯A中2玻璃管插入石灰水中,不能吸气,因此2玻璃管应变短一点,不能插入石灰水 中;烧杯B中4玻璃管的作用是向外排气,而4玻璃管插入插入石灰水中,不能向外排气,因此4玻璃管应变短一点,不能插入石灰水中.A正确;
B、 X烧杯是进气口,为人体吸入的气体,Y烧杯为出气口,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人呼吸时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含量高,X烧杯中的石灰水通过的是空气,因此烧杯X内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Y烧杯中的石灰水通过的是呼出的气体,因此Y烧杯中的澄清 的石灰石变浑浊.B正确;
C、在气体通过2时,表明是吸气时状态,此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C错误;
(7)气体通过3时,表明此时处在呼气状态,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D正确;
故选:C.
【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首先从认真观察该实验装置入手,知道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二、判断题
21.(2020七下·苏仙月考)人吸入的气体中氧气比二氧化碳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多。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解:据测定可知: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是21%,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是16%;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0.03%,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多于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外界环境中的气)体主要成分如表: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22.(2017七下·高台期末)体温升高或降低都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解:体温升高或降低会影响人体的生活活动,如人体内酶有活性的温度恰恰就是正常体温,所以当发烧时,体内的很多生命活动都会受影响.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正常的体温,据此分析解答.
23.(2014七上·齐齐哈尔开学考)成年人在平静时的呼吸频率大约为每分钟60~80次。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解: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的呼吸频率的知识,思考判断.
24.(2016七上·容县期末)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都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 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和作用: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脂肪 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三、综合题
25.(2020七下·衡阳期中)根据下面人体血液循环简图回答问题:
(1)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 (写数字)
(2)血液流经图中标号[E]所示结构时,发生的生理作用是 。它的原理是 。
(3)血液流经图中标号[F]所示结构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
(4)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产生 和 ,并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利用,该过程叫 。它主要在细胞的 内进行。
【答案】(1)3、4、6、7
(2)气体交换;气体扩散
(3)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4)二氧化碳;水;呼吸作用;线粒体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1)体循环中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流静脉血静脉里流动脉血,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3左心房,4左心室,血管有6肺静脉,7主动脉。(2)图中标号E所示结构为肺泡,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它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3)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F组织细胞毛细血管网时,会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同时,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4)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分析】图示为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6是肺静脉,7是主动脉,8是上下腔静脉,5是肺动脉;E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F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3左心房,4左心室,1右心房,2右心室。
26.(2015八上·澧县期末)如图是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图,请你居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有机物变成细胞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生理过程1,1的生理活动名称是 .
(2)图中生理活动3叫 .它在细胞结构2中完成.2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动物运动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动物运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答案】(1)消化吸收
(2)呼吸作用;线粒体
(3)呼吸作用;光能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1)食物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才能变成细胞中的有机物.(2)细胞内有机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将能量释放出来.它在细胞结构线粒体中完成.(3)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需要,食物中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物可以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的光能.
【分析】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
四、实验探究题
27.(2019七下·顺德月考)探究某种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燃烧食物放出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生物探究社团的学生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了“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
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两只相同的锥形瓶(100毫升),各注入50毫升水,套上易拉罐,用试管夹固定好,做好标记A、B;
第二步,把温度计穿过瓶塞,插入锥形瓶内,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第三步,分别测定水温;
第四步,各称取0.5克的花生仁和0.5克的核桃仁,分别放到火焰上点燃;
第五步,将刚刚燃烧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分别放到A、B装置的锥形瓶底部,待它们完全燃烧后,再分别测定水温,并计算出各自的温度上升值。
实验结果如表:
食物名称 花生仁 核桃仁
质量(克) 0.5 0.5
水(毫升) 50 50
温度上升(℃) 16.5 19.0
请你根据上述探究实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实验中用到的花生仁和核桃仁是含 (填“糖类”“脂肪”或“蛋白质”)较多的食物。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 ,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 .他们中的能量最初来自于绿色植物的 作用,是在 这个“能量转换器”里完成的.
(2)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 (选填“可靠”、“不可靠”),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 .多做几次,然后取 。
(3)按照(2)的要求接着进行实验后,实验结果与表中的数据基本一致,则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中,锥形瓶外面套易拉罐的目的是 。
【答案】(1)脂肪;有机物;无机盐;光合作用;叶绿体
(2)不可靠;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平均值
(3)同质量的核桃仁比同质量的花生仁所含的能量多
(4)减少种子燃烧时的热量散失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1)实验中用到的花生仁和核桃仁是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因此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或糖类、脂肪、蛋白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不能燃烧的是无机盐。食物中的能量最初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这个“能量转换器”里完成的,它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
(3)按照(2)的要求接着进行实验后,实验结果与表中的数据基本一致,根据1mL水每升高1℃需吸收4.2焦热能,即热量公式Q=cm △T.可以得出1克花生仁释放出的能量是═4.2×50×16.5÷0.5═926930(焦)。1克核桃仁含有的能量是:4.2×50×19÷0.5═7980(焦)。则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质量的核桃仁比同质量的花生仁所含的能量多。
(4)实验中,锥形瓶外面套易拉罐的目的是减少种子燃烧时的热量散失。
【分析】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
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
28.(2021七下·龙门期中)实验探究
下面是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 ,老师准备了一些植物的种子 :花生 、小麦 、 玉米 、绿豆 。其中一个小组的实验过程如下 :
在实验前选定了一种种子并称重 ,再往锥形瓶中注入 30 毫升水 ,将一支温度计的下端 浸在水中 ,然后将种子点燃 ,记录温度计上升的度数 ,再称重种子燃烧后的残留物 。所取得 的数据是 :种子燃烧前重8 克 ,燃烧后重 0 . 4 克 ,温度计示数上升了 30℃ 。
(1)该实验选用 种子最为适宜 ,其理由是 。
(2)1mL水每升高 1℃需吸收 4.2 焦热能 ,请计算 :这粒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是 焦 。 理论上这一重量的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应是 9400 焦 ,而实验取得的数据与理论数据却有如 此大的差距 ,原因是 或者 。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应对实验装置如何改进?
(4)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 ,结果可靠吗? ,应该
(5)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其次是脂肪 ,脂肪还是贮备的能源物质 。
【答案】(1)花生;主要成分为脂肪,易燃
(2)3780;热量散失;燃烧不充分
(3)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供应燃烧、增加保温装置
(4)不;重复试验,取平均值
(5)糖类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1)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时,需要燃烧,所以,在探究实验中,最好选择花生种子,因为花生富含脂类等有机物,容易燃烧。
(2)根据题干所述,1mL水每升高1℃需吸收4.2焦热能,根据热量公式Q=cm△T,即这粒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4.2×30×30═3780(焦),理论上这一重量的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应是9400焦,而实验取得的数据与理论数据却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在实验过程有大量的能量散失或者是在燃烧过程中种子燃烧不充分导致的。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减少热量的散失,可以在锥形瓶外罩上一个保温装置,或此实验过程中尽量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还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花生种子充分地燃烧。
(4)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 ,结果不可靠,实验中应该多重复几次,再取平均值。
(5)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所以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 ,脂肪还是贮备的能源物质 。
故答案为:(1)花生、主要成分为脂肪,易燃;(2)3780、热量散失、燃烧不充分;(3)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供应燃烧、增加保温装置;(4)不、重复试验,取平均值;(5)糖类。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中能量的测定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测得的值低于实际值的情况,原因是在实验过程有大量的能量散失,在一般的条件下,无法最做到能量向周围环境散失,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往往会做重复试验,算取平均值。
29.(2019·自贡模拟)下表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为了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某同学做了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提示: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人体内的气体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血液和组织细胞简的气体交换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表可知,吸入气体中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2)观察图甲推断,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 (填字母)。
(3)分析图乙可知,组织细胞产生的 (填气体名称)进入毛细血管内,说明此气体在人体内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答案】(1)氧气
(2)甲
(3)二氧化碳;组织细胞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由20.96→16.40;二氧化碳由0.04→4.10;因此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低。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观察甲试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因此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的气体的试管是甲。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动脉血流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里,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因此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减少的氧气,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