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信息窗1)》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信息窗1)》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3 20:1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毫米、分米的认识(信息窗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39页,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这一观点,同时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自制多媒体课件,自制金箍棒3根(1米、20厘米、7毫米),自制卡片(厚度1毫米),卷尺,直尺。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他是谁?(课件出示孙悟空图片。)
生:孙悟空。
师:他手里拿的是……
生:金箍棒。
师:我们都知道,金箍棒可神奇了,能变大、变小,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知识。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此课上课伊始,就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的有趣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达到课始趣生之效。】
2.激活旧知,引发冲突。
(1)激活旧知。
师:看屏幕,金箍棒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金箍棒变化动画。)
生(齐):变短了。
师:观察得很仔细,那它现在有多长呢?
(学生思考。)
师:老师把它从屏幕里拿出来放在我们的桌子上了。来,看这儿(举1米长金箍棒学具),谁来估一估它的长度?
生1:1米。
生2:90厘米。
师:到底多长呢?同桌合作,用卷尺量一量。
(学生活动。)
师:量好了吗?多长?
生1:1米。
生2:也是1米。
师:还有没有不同答案?
生(齐):没有。
师:我们以前学过1米等于——(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那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的长度。)
师:1厘米呢?
(学生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2)激趣过渡。
师:同学们身上的小尺子记得真清楚。好,继续看屏幕,金箍棒又……
生(齐):变短了。
师:现在它多长呀?想量一量吗?
生(齐):想。
师:它就在我们的桌子上(出示20厘米长的金箍棒),还是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活动。)
师:量好了,它多长?
生1:20厘米。
生2:20厘米。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3)激发冲突,引入新知。
师:继续看屏幕,这回仔细观察,它又有什么变化?
生(齐):金箍棒变得更小了,变到孙悟空的耳朵里了。
师:对,金箍棒变小了,好像跑到孙悟空的耳朵里了。其实呀,它跑到我们的小杯子里了,快把它拿出来吧。
(学生从学具杯里拿7毫米长的小金箍棒。)
师:对;就是这根。谁来估估它的长度?
生1:1厘米。
生2:1厘米。
生3:不到1厘米。
师:这么多答案,到底多长呢?快,用直尺量一量,看谁估得对。
(学生活动。)
师:量好了,多长?
生1:量不出来,还不到1厘米呢。
生2:比1厘米少点。
师:这根金箍棒太小了,都不到1厘米,我们想准确地表示它的长度,用“厘米”这个单位行不行?
生(齐):不行。
师:对,我们还需要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毫米还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mm)
【评析:学生思想上的矛盾冲突,.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推动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头脑风暴”。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变化的金箍棒,并配合动手操作,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当被测量的小金箍棒长度不到1厘米时,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准确表示它的长度,于是在思想中产生了寻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毫米”呼之欲出,整个环节水到渠成。】
3.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①在尺子上找1毫米。
师:1毫米有多长呢?答案就在你的直尺上,快找一找。
(学生活动。)
师:找到了吗?
生1:到中间的那个小竖线那里是1毫米。
生2:一个小空的长度是1毫米。’
师:他说一个小空的长度就是1毫米。来,你上来指一指。
生:(指屏幕)这一小空的长度就是1毫米。
师:看清楚了吗?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真是说得好,指的也清楚,掌声送给她。
(学生鼓掌。)
师:她找到了这一小格是1毫米,你还能找到其他的1毫米吗?谁上来指指?
(5名学生先后上来指不同的1毫米,幻灯片同步显示放大的尺子,闪一小格就是1毫米。)
师:好了,现在请你用铅笔尖在自己的尺子上找找1毫米,指给同桌看。
(学生活动。)
②感受1毫米有多长。
师:大家在尺子上找到了1毫米,接下来,请把小眼睛移到我们的小杯子里,拿出小卡片来量一量它的厚度。
(学生活动。)
师:量好了,多长?
生(齐):1毫米。
师:好,现在就借助它来用手势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吧。像老师这样,把卡片轻轻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手指不要动,把卡片抽出,这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感受到了吗?
生(齐):感受到了。
师:抬起手来,让老师看看你的1毫米。
(学生保持姿势抬起手来。)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手都颤抖了,你感觉1毫米怎么着?
生2:1毫米感觉都摸不着,我的手指感觉要碰到一块了。
生3:1毫米太短了。
③寻找生活中的1毫米。
师:对,1毫米太小了,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也是1毫米
生1:蚂蚁的高度。
生2:银行卡的厚度。
生3:尺子边的厚度。
生4:一张纸的厚度。
生(齐):一张纸不到1毫米厚。
师:对,1张纸太薄了,像我们这种作业纸,10张摞在一起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好了,同学们,看来生活中1毫米真不少。认识1毫米了吗?
生(齐):认识了。
④探究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能在练习纸上画一条长度为5毫米的线段吗?
(学生画。)
师:画完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画的过程。)
师:好,继续,画一条10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
师:画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1: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2:10毫米等于1厘米。
生3:1厘米等于10毫米。
师:同学们的这个发现真是太好了,老师要把它记下来。(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看来咱班的同学不仅善于学习,而且善于总结,掌声送给自己!
(学生鼓掌。)
师:有了这个发现之后,我们就要用用它了,看屏幕(幻灯片出示),从刻度0到刻度2有多长?
生:2厘米。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20毫米。
师:从刻度0到刻度3有多长?
生:3厘米或30毫米。
师:从刻度2到刻度6有多长?
生1:6厘米或60毫米。
生(部分):不对。
生2:4厘米或40毫米。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它是从刻度2到刻度6。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真是难不倒大家呀!
⑤巩固练习。
师:现在,你能准确量出那根小金箍棒的长度了吗?量一量。(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上来量一量?
(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量的过程。)
师:你是怎么量的?
生:我把金箍的一端对准。刻度线,另一端到这儿正好数7个小格,所以是7毫米。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总结):像这种比较短的物品的长度我们就用毫米表示。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根金箍棒,想请大家一起量量(幻灯片出示),多长?
生1:23毫米。
师:你是怎样量的?
生1:金箍棒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过了2厘米3个小格,就是23毫米。
师2,它的长度还可以怎么说?
生2:2厘米3毫米。
师:你是怎样量的?
升2:金箍棒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过了2厘米3个小格,就是2厘米3毫米。
师:看,我们的新朋友毫米是不是准确地帮我们量出了金箍棒的长度了?
师(总结):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几个长度单位了?
生(齐):3个,有厘米、毫米、米。
师:你们能分清它们都在什么时候用吗?好,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幻灯片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座大楼高30( )。
●蚂蚁身长约5( )。
●小红身高123( )。
●桌子的高是7( )。
生1:桌子的高是7米。
生(部分):不对。
师:你能比划一下1米有多高吗?
(学生比划。)
师:那7米呢?
生:太高了!桌子不能这么高。
生2:桌子的高是7厘米。
生(部分):不对,7厘米太小了。
(学生比划7厘米的长度。)
师:桌子能高7米或是7厘米吗?
生(齐):不能。
师:用“厘米”作单位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这可怎么办?要想闯过这一关,我们还需要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板书:分米),分米也可用字母dm来表示。
【评析:看似无意却独具匠心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从开始对毫米“细小”“超薄”的感受,逐渐形成可以在头脑中再现的、感知过的、准确的毫米印象。杜成曾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在此环节中,为让学生充分认识、感知毫米,老师安排了一系列丰富而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通过找尺子上的毫米、指尺子上的毫米、摸毫米、画毫米、找生活中的毫米等多种有效教学活动,实现了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像“画毫米”环节,学生自己画线段的时候发现了厘米和毫米的关系,非常有成就感;“量毫米”环节,不仅让学生明确了测量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单名数和复名数的关系;尤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1毫米”这一环节中,更是帮助学生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2)认识分米。
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
(学生思考。)
师:别着急,孙悟空来帮忙了,他把金箍棒的长度变成了1分米放在我们的杯子里,拿出来量量,看1分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
师:多长?
生1:10厘米
生2:10厘米。
生3:10厘米。
师:你有什么结论吗?
生1:1分米就是10厘米。
生2:1分米等于10厘米。
师:同学们又有了一个伟大的发现,真了不起!(板书:1分米=10厘米)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分米吗?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幻灯片出示尺子。)
生1:从刻度。到刻度10。
生2:从刻度1到刻度11。
生3:从刻度3到刻度13。
生4:从刻度5到刻度15。
师:好,借助这个金箍棒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划1分米的长度。)
师: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也是1分米?
生1:一支粉笔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生2: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生3:我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生4:学具杯高度大约是1分米。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好了,再来量量它(指1米长金箍棒),它长几分米?
(学生活动。)
师:多长?
生1:10分米。
生2:10分米。
师:所以1米就……
生(齐):1米等于10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师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你们发现……
生(齐):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师:原来它们之间有这么亲密的关系啊!请同学们在心里默记几遍。
(学生默记。)
【评析:“分米”这个单位在生活中应用不太广泛,在测量的简便性上也不突出,但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师.通过“桌子的高度”再次激起了学生思想上的矛盾冲突,推动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接下来借助1分米长的金箍棒,让学生在量、比划它的过程中自然地建立了1分米的表象,自然地建构分米和厘米的十进制关系。】
4.课堂总结,反思提升。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通过金箍棒的变化,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喊一喊它们的名字吧!(毫米和分米)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师:加上以前认识的米、厘米,我们一共学了4个长度单位,它们是……
生(齐):米、厘米、毫米、分米。
师: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
师:他边说我们边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好不好?
(学生用手势比划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师(总结):学了这么多长度单位,测量时,我们一定要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现在你能闯过第一关了吗?
生(齐):能!
师:好,继续闯关,(幻灯片出示)桌子高约7……
生(齐):分米。
金鱼身长约1( )。(幻灯片出示。)
生(齐):分米。
第二关:量一量。(幻灯片出示。)
师:橡皮的长度是——
生:65毫米或6厘米5毫米。
师:回答得真完整!
师:铅笔的长度是……
生1:100毫米或10厘米。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2:1分米。
师:同意吗?
第三关:猪八戒的日记。(幻灯片出示。)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长的牙刷开始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走了200毫米远的路来到。我学校坐在7米高的凳子上,拿出15分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
(学生齐读一遍,开始笑。)
师:为什么笑?。
生:八戒把好多单位都弄错了。
师:你能帮他改改吗?
(在学生的回答中将日记中的错误改正。)
师:你现在想对八戒说点什么?
生1:八戒,你太不细心了。
生2:我们不要像八戒那样,一定要细心。
师:对,看来选择单位要有一定的根据,一定要根据物体的具体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可要用好心中的这把尺子。
好了,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
【评析:设置由易到难的练习,引导学生有序地巩固所学知识。尤其第三关练习更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首先对用错了的长度单位进行改正,并且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又一次进行了梳理,学生能用手势描述、在脑海中想象等方式来表达物体的长度,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毫米和分米。
生2:我知道1毫米和1分米分别有多长。
生3:我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师:同学们真是硕果累累!其实金箍棒不仅能变得很短,还可以变得很长很长,这时候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请期待我们的下一节课。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