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第二课时)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生物圈中,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其数量共约21625种,遍布世界各地。是最成功的一类水生动物。因此,借助本节内容有必要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使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鱼类的主要运动器官----鳍,在鱼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科学实验方法的严谨和科学性,帮助学生走近科学、树立探究生命奥秘的信心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学生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了解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1. 学会观察鱼的外形,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总结鱼的呼吸运动及原理。
2. 实施个性化探究实验方案。
三、教学方法设计
教师适时引导,创建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和总结来获得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设计
探究性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 师
学 生
课前准备
1.指导编组,准备教具。4-6人一组,每小组活鱼(1条、透明鱼缸或水槽1个、长滴管、墨水)。
组织设计“探究鲫鱼的呼吸”实验方案和有关实验材料。
利用本节探究性实验的开放性,在课前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倡与同学或家庭的亲人提前试做。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播放动物世界片头和精美图片
感受自然、生命之美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观察鱼的外部形态
1.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鱼的体形是怎样的?
3.体色有什么变化?
4.摸一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样的感觉?
5.仔细观察鱼的体侧,你会看到什么结构?它叫什么?有何作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大屏幕的6个问题,边观察,边填写实验报告。观察完毕,利用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总结,说明这些特点都是和鱼在水中生活是相适应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大屏幕上显示的问题。
体现观察有序,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
探究实验
当鱼在水中口和鳃盖一张一合时,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鱼的呼吸动情况吗?共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鳍在水中的呼吸。那么,围绕今天的实验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训练学生初学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假设
学生开动脑筋,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那么请各小组围绕其中一个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根据常识、生活经验和观察,通过小组讨论,作出假设。
?
?
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用录象显示实验关键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动作轻缓、小组分工协作
各抒己见,将各自的实验方案表达出来,比如采用何种材料,运用什么办法进行探究的。
围绕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
1. 引导学生先观察如何让鱼静止或运动幅度很小
2. 请各小组根据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实验结论向全班同学做汇报,大家共同交流。
1. 安静、空间很小时。
2. 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为了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探究,可以引导各小组相对分工实施实验方案;可不追求大而全的方案。
表达与交流
3. 组织各小组交流和及时引导。
?
3. 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小组实施实验方案情况;全体倾听发言小组情况并与之交流,共同得出实验结论。
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鼓励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倾听和交流。
小结
4. 用多媒体课件对鱼的呼吸作用进行总结。
4. 认同自己实验探究的事实。
?
?
?
小结
5. 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及鱼类的特征
5. 观看其它鱼类图片,了解爱护动物,珍爱生命意义。
对学生进行生物学辩证统一观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观点。
学生参与性评价
教师重视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教学信息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自评与互评,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你认为本小组的实验方案有何优点或者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谈谈自己的收获。
?
实验前没有细致的思考,小组分工合作不明确;滴的墨水过多;滴墨水的时机不对。观察鱼的游动时应该准备点鱼食。……
尝试学生对教师和学生本人探究性实验做出个人水平评价。体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和学习经验的获得。给予学生参与决策的空间。
?
作业:改良探究
?要求参加探究实验大赛
?学生课下思考探究方案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