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祝福
鲁 迅
梳理文意
一.为祥林嫂编“年(龄)谱”
祥林嫂年谱
二十六七岁以前 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 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婆子
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 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
二十八九岁 阿毛二岁。丈夫患伤寒死去。
二十九或三十岁 阿毛三岁。
三十或三十一岁 四岁的阿毛春上被儿狼衔去。秋天经卫婆
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祀时很闲,只烧
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 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
仍不让她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 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四至三十七岁 沦为乞丐。
三十七八岁 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
世。
二.探讨小说主题
(一)祥林嫂死因
小结:祥林嫂并非死于自杀,对自己的死不
承担任何责任。她被封建道德熏染的鲁镇人
合谋杀害的。归根结底,封建礼教和迷信才
是杀祥林嫂的“元凶”。
(二)链接背景
《祝福》创作于1924年,是《彷徨》中的第一
篇小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但
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
务并未完全实现,整个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
建制度的残酷统治和压迫下,几千年的封建思想
和封建礼教仍然严重地束缚着广大人民,尤其是
妇女。她们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肉体上和
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
夫权” 严重地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妇女解放问题
成为鲁迅在五四运动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 《祝
福》就是在这种探索下产生的。
(三)确定小说主题
本文通过对祥林嫂悲惨人生的叙述以及造
成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环境的勾勒,提示
了旧中国尤其是广大妇女悲苦生活的社会根
源,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
信的吃人的本质。
同时还有促人警醒,呼唤
劳苦群众的自我意识之意。
三.分析小说谋篇布局
(一)理清情节(按原文内容)
情节 内 容 起止段落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0
祥林嫂初到鲁镇 31-49
祥林嫂被卖改嫁 50-61
祥林嫂再到鲁镇 62-104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105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二)思考以下问题
1.小说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安
排有什么好处?
2.作品的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要描写祝福景
象?
3.小说为何以“祝福”为题?
1.小说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安排有什
么好处?
(答案参考)
采用了倒叙式。
①先写悲剧结局,有利于吸引读者,对读者
的心灵造成强大的震撼,促使读者去思考,便
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理沟通,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
②后对祥林嫂身世的叙述,可以帮助读者根
据情节去认识摧残迫害祥林嫂的根源及本质。
2.作品的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要描写祝福景象?
(答案参考)
①开头与结尾都写祝福景象,既形成了前
后照应,又使作品的结构完整。
②开头的祝福景象,让读者看到,鲁镇是一
个封闭式的社会: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
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
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从而认识到祥林嫂悲剧
的社会根源。
③结尾下的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寂然惨死形
成鲜明对比,加深悲剧气氛,突出小说反封建
的主题。
3.小说为何以“祝福”为题?
标题的常见作用:
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作为文章线索。
⑶具有象征意义。
⑷一语双关。
⑸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⑺确定文章的描写对象。
⑻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⑼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答案参考)
①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
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
切相关。
②“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
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起
到线索的作用。
③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
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
悲剧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人物分析
一.祥林嫂
(一)形象定位
旧中国广大贫苦的劳动妇女的代表
(二)描写手法
对祥林嫂,作者着重强化她的外貌描写。
(三)赏析关于祥林嫂的外貌描写
1.在文中找出有关祥林嫂外貌描写的语段。
2.思考:三个语段分别描写了祥林嫂哪个时
期的外貌?她的外貌有哪些变化?其中的变
化又说明了什么?
时间 变 化 人生态度
初到
鲁镇
脸青黄,两颊红,
顺着眼
虽贫苦,但精力充沛,
对生活抱有希望
再到
鲁镇
脸青黄,血色消失,
顺着眼,眼带泪痕,
没先前精神
精神受挫,勉力生活
临死
前
头发全白,瘦削,
脸黄中带黑悲哀神色
消散,眼珠间或一轮
精神完全枯竭,肉体
到精神全都垮掉了
3.思考: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
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请在文中找
出写祥林嫂眼睛的语句,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分析,略)
小结:文中对祥林嫂眼的描写共有八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品通过对眼睛简洁
而传神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当时人物的性
格及内心世界。
二.鲁四老爷
(一)形象定位
封建卫道士——自私、冷漠、无情
(二)描写手法
1.正面描写
对祥林嫂事件的神态、行为及语言的描写。
2.侧面描写
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
【提示】
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我们除了依靠故事情节和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之外,还应该依靠人物活动的环境来进行分析。
三.柳妈
(一)形象定位
鲁镇普通妇女的代表——被封建礼教、迷
信思想深深毒害的冷漠的农村妇女
(二)描写手法
1.正面描写
打听祥林嫂伤疤及建议祥林嫂捐门槛时的
语言及神态描写。
2.侧面描写
关于额上伤疤故事传开事件。
四.“我”
(一)分析
1.找到对“我”的言行描写的语段。
2.思考:
⑴“我”的身份是什么?
⑵对于祥林嫂的问题,“我”为什么含糊
回答?
⑶对祥林嫂的死,“我”有怎样的变化?
这说明了“我”的什么特点?
(二)形象定位
一个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同情弱者,但
面对鲁镇社会的黑暗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
甚至潜意识里逃避现实矛盾,在失望和痛苦
之余希望卸去负疚感。因此说,“我”精神
道德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三)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我”作为叙
述人?
(答案参考)
①故事中除“我”以外的其他人物没有一
个真正关心祥林嫂的不幸。
②小说通过对“我”——祥林嫂不幸的目
击者的软弱、冷漠的刻画,更能突现出祥林
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情,同时也体现了一个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勇敢的自我剖析的精神。
(四)小结
“我”既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的代表,
同时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补充】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为主要人物服务,烘托主要人物或反衬
对立人物。
②揭示或暗示主题。
③小说中的线索人物。
拓展延伸
(一)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
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
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
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
……
(二)讨论:祥林嫂自始至终到底有没有反
抗精神?
……
简析写作特色
(一)精巧的结构布局
1.倒叙手法
2.将人物命运足迹放在“祝福”的这个特
殊的情景中描述
(二)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三)精当洗练的语言
作业
1.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2.试着用肖像描写的
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不少于12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