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诗豪刘禹锡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所需时间
2课时(1课时+1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有人讲“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是典型的儒家理念。儒家文化和封建士大夫阶层的责任,要求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丧失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这种理念的反映。儒家安贫乐道的人生哲学,两千年来一直成为士大夫们的处世准则。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
刘禹锡的诗歌表达了比较丰富的人生思考,艺术上形成了很独特的风格。他经历坎坷,永贞革新失败后长期遭受贬谪,内心的失意自非常人所能相比,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表达了自己长期遭贬的苦闷及不屈不挠的倔强之气。刘禹锡有些作品,表达了乐观积极的精神。整个单元将分成两个专题进行:专题一,内心苦闷及倔强,指导学生结合诗歌,体会刘禹锡命运经历,分析作品中诗歌形象特点;专题二,积极乐观精神,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分析刘禹锡诗歌中体现出的乐观精神。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的思路,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主旨及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 结合内容资源联系现实谈出自己的感受,通过仿写,加深理解。
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诗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2、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古人写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有的咏史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感慨只是画外音而已。 读咏史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评价技巧、手法。在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2、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法。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1.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2.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刘禹锡诗歌中内心苦闷及倔强如何体现的?
2.积极乐观精神在《陋室铭》中如何体现?
专题划分
专题一:内心苦闷及倔强
专题二:积极乐观精神,
专题一
刘禹锡诗歌中的倔强与苦闷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象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翻一翻历史,便知道在唐宪宗时期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公元八二一年到八二二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不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吗!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西塞山怀古》《药陋室铭》两首诗歌及有关文学常识。
2.朗诵作品,品评赏析。
3.深入了解刘禹锡怀古诗的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电影《刘禹锡》电影片段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人物形象分析的体例与范式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1、名句赏析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活动2、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追怀西晋灭吴的史实,并抒发感慨,借古喻今,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活动3、艺术欣赏 借古喻今 诗的前四句以豪迈的笔力追述西晋王濬率水师顺江东下,冲破一切阻拦直抵金陵,迫使东吴孙皓投降的史实,说明天险、人力都挽救不了腐朽王朝灭亡的命运,“千寻铁锁”不过是枉费心机,最后还是落得”一片降幡出石头”的结局。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作家作品及有关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2.书面语描写客观、真实;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3.能够从人物描写手法中提炼人物形象突出特点;能够学会运用一种手法刻画人物。
4.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专题二
积极乐观精神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通过本专题学习,让学生了解刘禹锡在贫困中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精神。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如“名,灵,馨,上,入,鸿儒,白丁,调,丝竹,案牍”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了解了背景,再读文章,读出感情。
2、如果你写陋室,会写什么?(摆设破旧)
3、作者是怎么写的?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直接描写陋室的句子。(景,人,事)(环境,交往,生活)
4、你从这些写陋室的句子读出了什么?(环境清幽,交往鸿儒,生活高雅)
5、陋室简陋吗?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这正如山有仙人就有名,水有了蛟龙就仙灵,房子因为有了德高之人就不简陋。这两句运用比兴的写法。最后两句写诸葛庐子云亭的作用何在?名人类比 说明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话 说明陋室不陋。
6、作者是怎样的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7、但是作者却把这种情操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现出来,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另外作者不是写陋室怎么简陋,而是反向而写,写它不陋,这叫做“反弹琵琶”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平台:刘禹锡百度百科
常规资源
高中语文相关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环境与人物形象的关系等相关研究文章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读课文,你会发现课文朗朗上口,知道为什么吗?(骈句,押韵)这就是铭文的特征,一般押韵。
2、译课文。积累重点词。
3、理解课文之前,先了解作者。
4、仿作
看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客观辩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积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能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查阅相关资料;
4.能够立足文本,依据充分的事实资料阐明自己的观点;